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杨宗保征西 >

第17部分

杨宗保征西-第17部分

小说: 杨宗保征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位,周恒威真是给岳胜助威吗?不是。那为什么要擂鼓哇?他是想借擂鼓助威之名,不让岳胜下阵,好使岳胜受伤。
  岳胜一听鼓响,心里说:“万岁,你放心吧!豁出我这条老命,也要为国争光!”他一见九头魔扑来,“刷刷刷”宝剑飞旋,犹如车轮。九头魔连抓带鹐,到不了岳胜的跟前。
  龙银环一看不妙,“吧吧吧”又连甩了三鞭。九头魔一听鞭响,急了,低头直鹐岳胜的眼睛。岳胜急忙闪过,“刷”就是一剑。九头魔一躲,没有砍着脑袋,翅膀上的大翎却被削掉了十几根。这九头魔害怕了,不敢往下落,只在铁笼的顶部盘旋。岳胜呢,想刺,刺不着;想砍,想砍,砍不着。只能用两眼盯着九头魔盘旋。突然,这九头魔俯冲下来,一嘴鹐坏了岳胜的左眼。
  龙银环见此,哈哈大笑:“哈哈。。。。。。来人哪,把岳将军搀出笼外!”说罢,转身又对三帝真宗喊道:“哎!宋王陛下,还有高手吗?快快过来呀!”
  三帝真宗闻听此语,又羞又怒,欲言不能,“唉”了一声,便昏厥过去。群臣一见,惊恐万状,一齐围拢过去,连声呼唤。
  过了一会儿,三帝真宗苏醒过来,强打精神,吩咐道:“内侍,快将岳爱卿搀下去疗治!”
  众位大臣见三帝真宗转危为安,便又各自回班,面面相觑,默默不语。
  龙银环又高声叫道:“宋王陛下,怎么样啊?该写降书了吧?”
  三帝真宗一听,无可奈何。群臣一见,齐声奏道:“万岁,不能写呀!我朝的大好江山,怎能给那番邦呢?”
  周恒威越班走出,对三帝真宗轻声奏道:“父王,儿臣倒有个主意。”
  三帝真宗忙问:“有何主意?快快奏来!”
  “依儿臣之见,先写降书,救出八贤王、高大人、寇大人和众将士,稳住番邦,不动干戈,以解眼前之危。然后,再效法昔日的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募四海之贤士,聚集五湖之英豪,操演人马,屯草积粮,待到国力雄厚,再去攻打西夏国。到那时,大宋的河山定会重回父王之手!”
  “这个。。。。。。”
  王鹏丞相闻听周恒威之言,白了他一眼,急忙出班奏道:“万岁,降书万万写不得呀!大宋的江山,倘若如此交与番邦,岂不成了千古罪人?万岁,还是另想万全之策吧!”
  周恒威迫不及待地奏道:“父王,别无妙策,只得写降书啦!”
  话音刚落,从小校场外又跑来了一匹大马,马上坐着一个人。只见此人:
  
    三十来岁,高个头,脸色黑黝黝。天庭饱满,地阁方圆,生得眉清目秀。头戴白缎子扎巾,身穿白缎子箭袖,腰系大带宽又厚,足登抓地虎快靴,上绣云头。一个口袋肋下挂,一杆银枪握在手。

  欲知此人是谁,请听下回分解。



  第十七回           杨宗保力战九头魔
                  周恒威强争走线锤

  三帝真宗和群臣正在为难之时,忽然从小校场外飞马来了一个平民打扮的人。此人是谁呢?就是少帅杨宗保。
  有人问了:“御林军把小校场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一个平民百姓都不准进去,那杨宗保是怎么进去的呢?”原来,杨宗保从张家老店来到小校场,听说镇殿将军付仁和花刀将军岳胜,都被九头魔所伤。这时,杨宗保心如刀绞,怒不可遏,纵身上马,双脚磕镫,“噌”就冲进了校场。
  杨宗保飞马来到彩苫殿前,勒缰驻马,下了雕鞍。王鹏丞相一见,不知为何,上前问道:“请问壮士,你慌慌张张,到此何事?”
  杨宗保眼噙着泪水,高声答道:“大人,小民前来与那九头魔较量!”
  王丞相一听,喜出望外,转身对三帝真宗奏道:“启奏万岁,有个壮士前来与九头魔较量!”
  三帝真宗闻奏,转忧为喜,急忙说道:“王爱卿,快请壮士前来见朕!”
  周恒威一听,愣了,心想:“这个壮士是谁呢?万一战败了九头魔,写不了降书,我还怎么登龙位呀?嗯,不能让他与九头魔较量!”想到这儿,急忙奏道:“父王,许多武艺高强的良将,都被九头魔所伤,一个小小的平民有多大本领?前去较量,也定被伤害。父王,你一向爱民如子,这万万使不得呀!”
  杨宗保一看是周恒威,顿时怒火中烧,暗暗骂道:“周恒威,你与番邦狼狈为奸,欲夺大宋的江山。一旦得手,我定要将你这个贼子碎尸万段!”
  王丞相对周恒威的言行,早有猜疑,又随即奏道:“万岁!俗话说,‘能人背后有能人。’或许这位壮士就是那能人背后的能人!再者,壮士既有报国之心,即使一死,也是死得其所,重于泰山。依老臣之见,理当让壮士为民解忧,为国排难!”
  三帝真宗思索了片刻,抬头说道:“王爱卿之言,甚是有理,朕依卿所奏。”
  王丞相一见三帝真宗没有听取周恒威的谗言,心中欣喜万分,转身对杨宗保说:“壮士,快快见驾。”
  杨宗保急忙向前走了几步,倒身跪下,高声说道:“小民参见万岁!”
  三帝真宗说:“壮士免礼,站下说话。”
  “多谢万岁!”
  “壮士家住哪里?姓字名谁?”
  “启禀万岁!小民家住河东汾州宋家庄,名叫宋家臣。”
  “宋壮士以何为生?”
  “启禀万岁,小民卖艺为生。”
  “宋壮士的武艺如何?”
  “在我主面前,小民不敢夸口。”
  “宋壮士不必多虑,如实讲来。”
  “启禀万岁!小民自幼从师习武,十八般兵器件件学会,各路拳术,虽说不甚通晓,却也略知一二。”
  “哦!宋壮士为何到此??”
  “前几天,小民来到京城,在街上卖艺时,闻听众人言传,说西夏国运来了什么九头魔,并说如果无人战败它,就得让圣上写降书,把大宋的江山白白地送给西夏国。这不是明明地欺负我大宋天朝吗?万岁,小民虽说是个卖艺的,可我也是大宋的庶民哪!也不甘心做亡国之民,所以小民就来到此处,要与那九头魔较量!”
  “壮士,那九头魔甚是厉害,你不怕被它所伤?”
  “万岁,常言说,‘有国则有家,国破则家亡。’没了国,哪来的家呀?万岁,小民常听人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小民称不得大丈夫,可也不愿忍辱哇!”
  “宋壮士,你忧国忧民,一片赤心,实乃令人敬佩。你若战胜那九头魔,朕定有重赏。”
  “多谢万岁。”
  “快快较量去吧!”
  “小民遵旨。”
  杨宗保拜罢三帝真宗,来到了铁笼的跟前。龙银环打量了杨宗保一番,冷冷一笑,问道:“你叫什么名字?是个什么官儿啊?”
  杨宗保昂首挺胸,高声答道:“本人姓宋,名家臣,不是官儿,是个卖艺的!”
  “哈哈。。。。。。真乃不知天高地厚。一个卖艺的,竟敢与我的九头魔较量?”
  “住口!休要无礼,快开笼门。”
  “好,打开笼门。”
  “喀吧,咣当”笼门打开了。
  龙银环把头一歪,笑道:“哎,卖艺的,请进吧。”
  杨宗保喝道:“休得猖狂。”
  说罢,“刷”抽出宝剑,跃身入笼。“吧吧吧”龙银环连忙甩了三鞭。九头魔闻听鞭响,立刻展翅冲下,照着杨宗保的眼睛鹐去。杨宗保猛挥一剑,吓得九头魔又飞回了横杠上。龙银环见九头魔不动了,“啪”甩了一鞭。九头魔又向杨宗保猛扑过去。杨宗保单手挥剑,左旋,右旋,上旋,下旋,前旋,后旋,弄得九头魔只见银光飞转,不见杨宗保的身形。九头魔想鹐,嘴不敢进;想抓,爪不敢伸。无可奈何,又落到了横杠上,两眼盯着杨宗保不动了。龙银环连甩了三鞭,九头魔仍然不动。杨宗保心想:“九头魔不下来,用剑刺不着,这怎么办呢?哎,有啦!”随即把宝剑倒在左手,用右手从大带上取下了走线铜锤,照准九头魔一甩,只听“啪”的一声,九头魔变成八头半魔啦!
  那位说:“怎么成了八头半魔了呢?”杨宗保一锤打出去,正好打掉九头魔半个脑袋。九个脑袋去了半个,不就成了八头半魔了吗?
  这九头魔虽说只剩八个半脑袋了,可掉的那半个脑袋是真脑袋,而不是那八个肉蛋。所以,它的翅膀“扑棱”了几下,从横杠上掉了下来,就蹬了腿啦!
  这时,杨宗保收回走线铜锤,喝道:“哎!番贼,快开笼门,给你们的九头魔收尸!”
  龙银环一看,傻眼啦!顿时,脸色变黄,豆大的汗珠子冒了出来,“滴嗒滴嗒”地直往下掉,心想:“哎呀,这个卖艺的竟然如此厉害!我的九头魔一死,可就全完啦!”
  龙银环发愁了,可彩苫殿里的君臣和小校场内外的军士,百姓,却个个喜笑颜开,喧嚷不止——
  这个说:“九头魔一死,咱大宋的江山就保住啦!”
  那个讲:“这多亏卖艺的壮士啊!”
  三帝真宗见此情景,高兴得热泪双流,朗声说道:“内侍,宣龙银环速速来见。”
  内侍闻听,昂首挺胸,把玉尘一摆,喊道:“圣旨下,龙银环速速见驾——”
  龙银环闻听宣召,像只瘟鸡一样,耸拉着脑袋,来到了彩苫殿,慌忙跪倒,低声说道:“参见宋王陛下!”
  三帝真宗正襟危坐,说道:“龙银环,九头魔一死,该当怎办?”
  “宋王陛下,理当履行规约。”
  “你可而有信?”
  “卑职是西夏国的使臣,不能妄语。”
  “好!如若违约,莫怪孤王无礼。”
  “陛下放心,卑职一一记下。”
  “即刻起程,回去报知你家国王。”
  “是。”
  龙银环站起身来,刚要迈步,王丞相说道:“等一等!将你们的铁笼和九头魔的尸体一并带走!”
  龙银环躬身答道:“是!”
  杨宗保一见龙银环带领着随从、拉着九头魔的尸体离去,心想:“番邦是决不会守信用的!决不会就此而从延安府撤兵!我得赶快离开这里,到张家老店找岳安商量奔赴前敌、搭救八贤王和众位大人之事。”想到这儿,转身去拉战马。突然,从后面跑来了十几个兵丁,不容分说,把杨宗保给捆了起来。
  杨宗保不知为何,问道:“这是为何?”
  兵丁说:“壮士,我们是奉命而行,不要责怪我们。一会儿,你就明白啦。”
  三帝真宗正在与群臣高高兴兴地谈论着,准备宣卖艺的宋家臣前来,给予重赏,封官,忽见兵丁们把宋家臣给捆了进来。三帝真宗十分纳闷儿,刚想发问,周恒威过来抢先奏道:“启奏父王,入府窃宝的贼人拿到。”
  “现在哪里?”
  “这被绑之人便是。”   
  “嗳!这不是宋家臣吗?他是打死九头魔的好汉,怎么能是贼人呢?”
  “父王!方才他打死九头魔,用的是何种兵器呀?”
  “是个金光灿灿的铜锤呀!”
  “父王可知那铜锤的名字吗?”
  “这。。。。。。”
  “父王,此锤是从聚宝楼上盗去的那件走线铜锤。”
  “啊?原来他是个窃宝的贼人?”
  “父王!一个贼人,怎能赏赐?怎能封官呢?理当立即斩首,归还儿臣的宝贝!”
  “这个。。。。。。”
  “父王,切莫犹豫啦!对贼人焉能姑息?”
  三帝真宗心中疑惑,难以定夺,转首向杨宗保问道:“宋家臣!方才你是用何种兵器打死的九头魔呀?”
  杨宗保答道:“启奏万岁!小民用的是走线铜锤。”
  “此锤可是你家的兵器?”
  “万岁!此锤是小民的祖传兵器!”
  “宋家臣,你说的可是实言?”
  “小民不敢欺瞒万岁!”
  周恒威慌忙奏道:“父王,宋家臣乃是一派胡言。宋家臣,昨夜你偷进我府,盗去了走线铜锤,还不如实招来?”
  杨宗保闻听此语,笑道:“哈哈。。。。。。万岁,这走线铜锤正是小民所盗。”
  周恒威一听,心中暗喜,奏道:“父王,那刁民已经招认,降旨斩首吧!”
  杨宗保高声说道:“望万岁容禀!”
  三帝真宗怒气冲冲,拍案喝道:“唗!大胆刁民,你竟敢盗窃驸马的珍宝?孤王是定斩不饶!”
  “万岁息怒!小民尚有一言,待讲出之后,再斩不迟!”
  “好吧,容你讲来!”
  “万岁!如果这走线铜锤当真是驸马的,小民甘愿受取盗贼之名;如果这走线铜锤不是驸马的,小民实难受取盗贼之名。万岁请问驸马,这走线铜锤之上有什么标记?圣上让小民与驸马分别说出锤上的标记。谁说的对,这走线铜锤便是谁的。万岁意下如何?”
  “好吧!内侍,呈锤上来。”
  三帝真宗接过走线铜锤,看了一遍,没有看出锤上有什么标记,又仔细地观看了一遍,方才发现了锤上的标记。于是,对杨宗保说:“宋家臣!锤上有何标记,快快讲来!”
  杨宗保说:“万岁!小民还有一言,乞求容禀!”
  “还有何言?”
  周恒威一听,不由大吃一惊:“这。。。。。。我哪知道哇?哦,有啦!”随即对杨宗保斥责道:“宋家臣,你休要花言巧语,你休想从我的口中得知锤上的标记!”说罢,又吩咐左右,“快快将他身上的走线铜锤拿来!”
  杨宗保大喝一声:“且慢!”转身对三帝真宗说道,“启禀万岁,这走线铜锤本是小民的,不是驸马的!”
  三帝真宗问道:“宋家臣,你有何为证?”
  “万岁!小民把走线铜锤呈与圣上。小民讲时,请驸马回避;驸马讲时,也让小民回避。这样才能明辨真假,以免发生争执!”
  “依你之言!周爱卿,那你先回避少时吧!”
  周恒威不敢违命,无奈离去。三帝真宗问道:“宋家臣,这走线铜锤之上有何标记?对朕讲来!”
  杨宗保不慌不忙地说:“启禀万岁!在锤环之处,铸有七个小字。”
  “哪七个小字?”
  “火山王杨衮之宝。”
  “你且回避。内侍,宣周爱卿来见。”
  周恒威应声回到殿上,三帝真宗问道:“周爱卿,你说这走线铜锤之上有何标记呀?”
  周恒威早已想好了应对之词,奏道:“启奏父王!三年前,儿臣用一千两纹银买得此锤。当时只顾高兴,未有详细观看,便把它藏在了聚宝楼上,所以不知锤上有何标记。不过,此锤实为儿臣之锤,儿臣不敢谎言。”
  三帝真宗听罢杨宗保和周恒威的言语,心中更加有疑:“要说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