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镇-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猪油瓦钵找到之后,先仔细观察研究一番,记住那已经凝成固体的猪油表面上由瞎拐每次“挑耳屎”时形成的图案。然后整个揭去一层,再用筷子在新的水平面上依样画葫芦。取得(李欣他们不肯说“窃得”)的猪油则带回自己的房间,待瞎拐送病号饭来后,用它加餐,果然美不胜收。一连几次,瞎拐竟没有察觉,更添他们的胜利感。
黄帽子在外面奔波了一天回来,见已经“病”了几天的李欣他们还没有起床,便很关切地来问。门从里面上了闩,推了好久,里面传出高一声低一声的呻吟,很凄厉。其中还夹杂着头撞床架子的声音,似乎是痛不欲生。黄帽子喊了几声没人应,以为要出人命,猛力撞断了门闩,冲进去,却见两个年轻人,一个聚精会神在表演口技,模仿世上最悲惨的呻吟,另一个笑得满床打滚,为了抑止笑声,不得不用头去撞床架子。
黄帽子紫了脸,对随后跟进来的老杨说:
“杨组长,这也忒不像话了吧。”
老杨却不由得有些好笑,喘了几口,只说:“莫闹!”
黄帽子看出老杨并没有申张正义的意思,转身出去,口里喃喃说:“我要向县里后映。”
黄帽子真正将“反映”付诸实施,是在瞎拐发现猪油失窃之后。
当时,李欣正在用肥皂洗头。头埋在盆子里,满头满脸的肥皂沫子。
“李欣!”
黄帽子在他身后一声大吼。
李欣没有住手,依旧翻动着肥皂沫子。这一天迟早要来的。
“李欣!是不是你?!”
听到提到了极限的变了声调的怒吼,李欣很想笑。他拼命咬紧牙关,忍着。终于能抑制住笑声的爆发了,才缓缓抬起头,把眼睛上的肥皂泡沫抹开一条缝,说:
“是我呀。副组长,有什么事么?”
李欣晓得黄帽子不喜欢那个“副”字,但每次对黄帽子他都偏偏突出这个“副”字。当地人喊公社下来的人——从干部到勤杂员,一津喊“书记”;喊县里下来的工作组干部,一津喊“组长”,对李欣他们也不例外。但李欣反而把真正跟组长沾了边的黄帽子喊成“副组长”,听起来就格外像贬低黄帽子在工作组的地位。
“我不是问是不是你,我是……”
“那你喊我做什么?”
“我是,我是来问你,是不是你……”
“是我呀。”
李欣那张脸什么表情也看不见,只是一大团泡沫。
这很气人。
“我是问你,是不是贼?!”
“你这个人很有味道,哪个贼是问出来的。”
李欣的嘴巴在一大团泡沫里咧开来。
瞎拐一直就很疑惑,猪油罐出了什么鬼?他眼睛不好,心却是精细的。李欣他们手脚做得再干净,瞎拐心里的斤两总是有了改变。
几个同案犯便一致出卖了李欣。他们晓得李欣在县里许多领导的心目中很得宠,黄帽子没奈何他的。李欣也敢作敢为,把一切责任全部揽到自己肩上。
“要不要按手印?”他问,“最好把手续搞得齐全些。”
“你承认就好!”
黄帽子咬牙切齿,熬了一个通宵,写上报材料。半夜起来小解的李欣,经过他的房门,顺手敲了敲,很关切地提醒说:
“注意劳逸结合,莫熬出病来啊。灯油也要钱的。”
黄帽子没有理他,把愤怒都凝聚在笔尖上。
黄帽子控告的结果是县里给工作组长老杨打了一个长途电话来,询问怎么回事,也不晓得老杨是怎么回答的;完了,那边又要黄帽子接电话,告诫说: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抓阶级斗争上,工作组内部要注意团结。
黄帽子张了张嘴,喉结很厉害地抽动了一阵,末了还是说:
“好的,好。”
本着县里交待的要团结的精神,工作组重新作了分工。老杨说:“就让李欣跟着我吧,不再定在哪个队。”
倒把李欣提拔了。
三
黄帽子很苦恼。路教快要进入高潮的时候却出现了僵局。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地方干部(主要是股道严)不合作是一种;工作组内部不齐心,也是一种。组长老杨按他黄帽子的观念来看其实也就是一个“民主派”,船到码头车到站,因此——不客气讲,思想就有些右倾,态度就有些消极。他一个副组长,权力有限,上下都施展不开。东方红大队的路教搞到现在,就像一个做文章的人忽然觉得没有一个好题目能把做了一半的文章继续做下去。而他原是极想做一篇锦绣文章的。
这天晚上,黄帽子预先想了好多事去同老杨研究,却没有研究出一个所以然。老杨一到夜里就坐不住,寒气一上来,他就喘得老半天直不起腰。今天下午因为开民兵大会,在会上坐了一下午,被从没有玻璃的窗门里灌进的寒风吹了一下午,人觉得去了半条命。晚饭好不容易吞下去几口,就听从众人催促,抱紧个汤婆子上床了事。黄帽子在他床边坐了一会,看看他连自己的哮喘都对付不了,军国大事又何以言之,便怏怏回到自己屋里。胡乱翻了一会文件,什么印象也没留。真是五性烦躁,便也只有钻了被窝。不久却听见了敲门声。
“请进来,门没有闩的。”
黄帽子心里竟生出几分喜悦。他在工作组其实是很孤单的,他要不去寻人生事,就几乎没有人主动来找他。
进来的是李欣,一张脸惨白得怕人。
“有事?”
黄帽子很警觉。
“有。我发现了阶级斗争新动向。”
黄帽子一掀被子,从床上一跃而起:
“哪个?在哪里?什么时候?”
黄帽子到底是当过兵的,明快而精确。
“我刚才下队回来,快到大队小学的时候,看见殷书记进桑叶的屋。”
桑叶是一个不久前来大队做裁缝的妹子。
“嗯?”
“进了屋就关了门。”
“嗯?”
“我觉得有些怪,就在屋对面的路边站了一会,一直不见殷书记出来。”
“屋里没有灯?”
“好像没有,有也看不清。”
“你来大队的时候,殷书记还没有出来?”
“没有。”
黄帽子的嘴唇抖起来,手也抖起来,在身上乱摸。
李欣晓得他是找烟,便从桌上油灯边黄帽子自己放在那里的一包烟盒里,抽出一支递给他,又端起油灯。
黄帽子凑到李砍端着的油灯罩口上,猛吸了几口,把烟点着,又抖抖索索地很抽了几口,才镇静住自己,说:“走,去找杨组长。”
老杨一双细小的眼睛在灰暗枯瘦的脸上眨了好久,才算听明白了黄帽子的话。因为激动,黄帽子的话有些语无伦次。
“小李你确实看清,是殷书记卢老杨问。
李欣肯定地点点头。
“那你打算怎么办?”老杨又问黄帽子。
“带几个人,去捉奸。”
老杨很厉害地喘咳起来,好久才缓过气,结结巴巴地说:
“怕是慎、慎重些的好。殷书记不是一般的社员……”
“老杨,我对你有看法的。这么严重的阶级斗争活生生摆在面前,你怎么看不见!我们现在是要跟阶级敌人斗,跟阶级敌人腐蚀拉拢干部的阴谋斗,不是跟殷书记外,恰恰相反,我们应该赶紧挽救殷书记,他正在落进陷阱。”
黄帽子说着,把那个烟屁股又狠吸了几口。
“陷阱”这个词使李欣想到女性的器官。他感到心里的某一角落火辣辣地生痛,又想哭又想笑,说不出是什么滋味儿。老杨却抓住“陷阱”深究起来:
“你怎么确定他就是落进陷阱了哩?”
“夜里往富农女儿屋里钻,有好事?”黄帽子一针见血地指出。
“这只是你的推测。他是大队书记,夜里要去教育四类分子子女,你也不能说成是坏事吧。”
老杨避开黄帽子的“阶级敌人”的提法,代之以“四类分子子女”。
看得出,黄帽子很气,却一时无话。那颗烟头已经烧到他的嘴唇,他狠狠“啐”了一口。
“不是推测,我可以肯定。”李欣声明。
“你怎么可以肯定?”老杨那双细小的眼睛盯在李欣的脸上。
李欣避开那眼光,垂下头,咕哝说:
“查一下总可以的。”
“查一下?要是人家没有事哩?要是人家根本就不在屋里哩?回头怎样跟人家解释?”
“要是捉住了哩?”
黄帽子反诘:“怎么能只考虑一头,不考虑另一头哩。”
“真要捉,也不能这么个捉法。把人家堵在里头,一点退路也没有,还怎么叫救人哩?真要处理这件事,也不急在今天一个晚上,还可以从侧面做观察,做调查,做工作,尽量叫两方面都不被动。”
“到底姜是老的辣。”李欣想,却忽然觉得这老练沉稳有些可恶。
从老杨屋里退出来,要分手的时候,黄帽子站住,再一次问李欣:
“你是真能确定么?”
“当然。”
“怕吃苦么?”
“做什么?”
“我去守。你肯去么?”
李欣略略沉吟,说:“好。”
他晓得,今夜就是上床,也睡不好的。
各自回屋加足衣服,静静出了大队部。寒气一下就逼到脸上。李欣猛然打了个寒噤。已经下了霜,一地灰白。冬夜还长。李欣觉得刚才那个豪迈的决定有些轻率,看看昂然前行的黄帽子,收回决定却是不可能的了。
他们在大队小学对面的马路边寻到那棵当地人说起码有上百年历史的老樟树,在裸露虬曲的树恨上坐下来。树干很粗,两个人合抱不过来,避风是不成问题的。黄帽子好像看出李欣的情绪,便开始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说他在朝鲜,虽然没有真枪真刀开过仗,零下几十度的战壕却是蹲过好几夜的。一夜蹲完,有的人就成了残废,他却挺过来了。一边说着,一边稀稀溜溜地揩清水鼻涕。
“没有想到,二十年后,又跟你成了一个战壕里的战友。”
黄帽子看来是动了真情,忽然举起手在李欣肩上拍了一掌:
“小李,你是不错的。先前,我有些误解你。”
李欣心里也有一点热热的。他想世上的事有时候真有些怪,昨天还跟乌眼斗鸡似的,今天又成了同盟军。真所谓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对头。
但是一夜过去他们一无所获。
天亮以后,桑叶的屋门开了。桑叶进进出出地忙着早上的事。门一直敞开着,却再没有第二个人出来。
熬了一夜的黄帽子和李欣互相看了看,都看出对方的不甘心,便默契了,向桑叶的屋走去,样子好像是散了步回来。
“你们,这么早。”桑叶有些畏惧的样子。
“你也早得很嘛。”黄帽子说着,一直往前走。
“屋里很乱。”桑叶说着,一面注屋里让人。
外间是一架缝纫机,一张裁剪的案板。黄帽子又径直走向竹篾隔出的里间。里间只有一张小课桌,一张单人床。床上的被子早叠好了。床底下有一口小木箱子,那箱子决装不下一个人的。唇墙的窗子装着栅栏,完好无损。
“你就这一间屋?”
“大队这就够照顾了。”桑叶很感激地说,“组长,你有事,尽管叫我做就是。”
“我没有什么事叫你做。”黄帽子一脸严肃,“顺便来看一看的。”
“怎么敢劳动你。”桑叶受宠若惊,眼泪在睫毛上亮着,将落未落。
黄帽子不看她,摆了摆手就走了出来。
李欣一直在旁边看着,心里充满了惊讶。怎么也无法把面前这个可怜的羊羔同头天下午亲眼看见的那个风骚女人联系起来。
黄帽子很沮丧,回到大队部时乱甩东西。
将军镇 第四章 殷道严
李八碗(“文革”时改成“东方红大队”)的大姓自然是李家。到本世纪五十年代初,李八碗已经号称“李家八房”,人丁旺盛,家族庞大。却也因此有了麻烦。合作化时候,因为八房之间明争暗斗,互相倾轧,竟推不出一个李姓的人来担任村支书,却让这历史责任落到殷道严身上。
殷家是外来户,在李八碗是孤姓。殷道严老子带了老婆儿子从江北老家出来逃债,走到李八碗病倒,便再没有起来。那时候殷道严还小,屁事不懂,老子一死,孤儿寡母也就走到绝境,便在李八碗留下来。殷道严的娘老实勤快,李八碗富裕些的人家都愿意请她帮工。因为口碑好,大家都恻隐,族长就发话,匀出几分田,让他们母子种菜生存。
当时没有想到,这竟成为李八碗人的一种政治选择。
自然,村党支部并不是宗族祠堂,哪个当头可以由众人推举了事的,而是需要上级来做决定。上级选来选去,也选中了殷道严担任李八碗党支部书记。
一九四九年剿匪反霸的时候,殷道严积极报名当了县大队的民兵。让他看守没收来的浮财,金银细软,绝对毫厘不动。到了夜里,堆浮财的那一家,小老婆隔着板壁唱戏(嫁进来之前她是城里的一个末脚戏子):
楼上点灯楼下明,
罗汉伸手摸观音。
摸得观音呵呵笑,
也是天下二仙人。
仙人也做偷情事,
难道人间不偷情。
明显是唱给殷道严听的。那戏子比殷道严大不了两岁,男人却比他大三十岁,讨的妾房又多,老让她饿着。
殷道严那时已经晓得人事,又喜欢听戏,那边一唱,他浑身像着了火一样。
有天晚上,接替他守下半夜的人熬不过瞌睏,睡死了,他竟麻了胆子让那个戏子进了他的厢房。早上醒来,穿衣时突然从他破棉袄的烂荷包里滑出一只银手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