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后汉书-第1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赦止者,免止罪之辞也。”何休注云:“原止欲愈父之病,无害父之意,故赦之。”
是原情定过也。又曰:“晋史书赵盾弒其君。赵盾曰:‘天乎无辜,吾不弒君。’太史曰:‘尔为仁为义,人杀尔君而不讨贼,此非弒君如何?’”此赦事诛意也。
注'二'左传郑子产谓子皮曰:“人心不同,譬如面焉。吾岂敢谓子面如吾面乎?”
光衣冠子孙,径路平易,'一'位极州郡,日望征辟,亦无瑕秽纤介之累,无故刊定诏书,欲以何名?就有所疑,当求其便安,岂有触冒死祸,以解细微?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酖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岂可为哉!'二'昔东海孝妇见枉不辜,幽灵感革,天应枯旱。'三'光之所坐,情既可原,守阙连年,而终不见理。呼嗟紫宫之门,泣血两观之下,'四'伤和致灾,为害滋甚。凡事更赦令,不应复案。夫以罪刑明白,尚蒙天恩,岂有冤谤无征,反不得理?是为刑宥正罪,戮加诬侵也。不偏不党,其若是乎?明将军德盛位尊,人臣无二,言行动天地,举厝移阴阳,诚能留神,沛然晓察,必有于公高门之福,'五'和气立应,天下幸甚。
注'一'谓遵依常辙,无所规求也。
注'二'史记苏秦曰:“饥人之所以饥而不食乌喙者,以其愈充腹而与饿死者同患也。”附子﹑乌喙,根同而状异也。
注'三'前书曰,东海有孝妇,少寡无子,养姑甚谨,姑欲嫁之,终不肯。姑告蝰人曰:“孝妇养我勤苦,我老,久累丁壮。”乃自经死。姑女告吏曰:“妇杀我母。”吏验之急,孝妇自诬服,具狱上府,太守竟论杀妇。郡中枯旱三年。
后太守至,自祭孝妇墓,天立大雨,岁熟。
注'四'天有紫微宫,是上帝之所居也。王者立宫,象而为之。两观谓阙也。
注'五'于公,东海人,为郡决曹,决狱平。其闾门坏,父老共修之。于公曰:“少高大闾门,令容驷马盖车。我决狱多有阴德,子孙必有兴者。”至子定国为丞相,孙永御史大夫。
商高谞才志,即为奏原光罪,由是显名。
仕郡,举孝廉,稍迁金城太守。性明达笃厚,能以恩信化诱殊俗,甚为羌胡所敬服。遭母忧,自上归行丧。服阕,公车征,再迁北海相,入为尚书仆射。是时大将军梁冀贵戚秉权,自公卿以下莫敢违啎。谞与尚书令尹勋数奏其事,又因陛见陈闻罪失。及冀诛后,桓帝嘉其忠节,封邺都亭侯。前后固让,不许。
出为河南尹,迁司隶校尉,转少府﹑廷尉,卒官。
子鉨,安定太守。
爰延字季平,陈留外黄人也。清苦好学,能通经教授。性质箻,少言辞。县令陇西牛述好士知人,乃礼请延为廷掾,范丹为功曹,濮阳潜为主簿,'一'常共言谈而已。后令史昭以为乡啬夫,仁化大行,人但闻啬夫,不知郡县。在事二年,州府礼请,不就。桓帝时征博士,太尉杨秉等举贤良方正,再迁为侍中。
注'一'濮阳,姓也。
帝游上林苑,从容问延曰:“朕何如主也?”对曰:“陛下为汉中主。”帝曰:“何以言之?”对曰:“尚书令陈蕃任事则化,中常侍黄门豫政则乱,是以知陛下可与为善,可与为非。”'一'帝曰:“昔朱云廷折栏槛,今侍中面称朕违,敬闻阙矣。”'二'拜五官中郎将,转长水校尉,迁魏郡太守,征拜大鸿胪。
注'一'前书曰:“齐桓公,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可与为恶,是谓中人。”
注'二'朱云字游。成帝时上书求见,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无以益人,臣愿赐尚方斩马□,断佞臣一人,以励其余。”上问曰:“谁也?”对曰:
“安昌侯张禹。”上大怒曰:“小臣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云下,云□殿槛折。云呼曰:“臣得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朝廷如何耳!”上意乃解。及后当修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
帝以延儒生,常特宴见。时太史令上言客星经帝坐,帝密以问延。延因上封事曰:“臣闻天子尊无为上,故天以为子,位临臣庶,威重四海。动静以礼,则星辰顺序;
意有邪僻,则晷度错违。陛下以河南尹邓万有龙潜之旧,封为通侯,恩重公卿,惠丰宗室。加顷引见,与之对博,上下媟黩,有亏尊严。臣闻之,帝左右者,所以咨政德也。故周公戒成王曰‘其朋其朋’,言慎所与也。'一'昔宋闵公与强臣共博,列妇人于侧,积此无礼,以致大醔。'二'武帝与幸臣李延年﹑韩嫣同卧起,尊爵重赐,情欲无猒,遂生骄淫之心,行不义之事,卒延年被戮,嫣伏其辜。'三'夫爱之则不觉其过,恶之则不知其善,所以事多放滥,物情生怨。
故王者赏人必酬其功,爵人必甄其德。'四'善人同处,则日闻嘉训;恶人从游,则日生邪情。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五'邪臣惑君,乱妾危主,以非所言则悦于耳,以非所行则翫于目,故令人君不能远之。仲尼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盖圣人之明戒也!昔光武皇帝与严光俱寝,上天之异,其夕即见。'六'夫以光武之圣德,严光之高贤,君臣合道,尚降此变,岂况陛下今所亲幸,以贱为贵,以卑为尊哉?惟陛下远谗谀之人,纳謇謇之士,除左右之权,寤宦官之敝。使积善日熙,'七'佞恶消殄,则干醔可除。”帝省其奏。因以病自上,乞骸骨还家。灵帝复特征,不行,病卒。
注'一'尚书周公戒成王曰:“孺子其朋,孺子其朋,慎其往!”
注'二'公羊经书“宋万弒其君捷”。传曰:“宋万尝与鲁庄公战,获于庄公,归舍诸宫中,数月然后归之。与宋闵公博,妇人在侧,万曰:‘甚矣鲁侯之淑,鲁侯之美!天下诸侯宜为君者唯鲁侯尔。’闵公矜此妇人,妒其言,顾曰:‘此虏也,鲁侯之美恶乎至?’万怒,搏闵公,绝其脰。”
注'三'李延年,中山人也。身及父母兄弟皆故倡人也。武帝时,延年女弟得幸,号曰李夫人。延年善歌舞,为协律都尉,佩二千石印绶,与上卧起。弟季与中人乱,出入骄恣,上遂诛延年兄弟。韩嫣,韩王信之曾孙也。武帝为王时,与嫣相爱,后位至上大夫,赏赐拟邓通,与上卧起,出入永巷,以奸闻被诛。
注'四'甄,明也。
注'五'论语孔子曰:“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僻,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注'六'事见逸人传。
注'七'熙,广也。
子骥,白马令,亦称善士。'一'
注'一'谢承书曰兴字骥。
徐璆字孟玉,'一'广陵海西人也。父淑,度辽将军,有名于边。'二'璆少博学,辟公府,举高第。'三'稍迁荆州刺史。时董太后姊子张忠为南阳太守,因埶放滥,臧罪数亿。璆临当之部,太后遣中常侍以忠属璆。璆对曰:“臣身为国,不敢闻命。”太后怒,遽征忠为司隶校尉,以相威临。璆到州,举奏忠臧余一亿,使冠军县上簿诣大司农,以彰暴其事。又奏五郡太守及属县有臧污者,悉征案罪,威风大行。中平元年,与中郎将朱鉨击黄巾贼于宛,破之。张忠怨璆,与诸阉官构造无端,璆遂以罪征。
有破贼功,得免官归家。后再征,迁汝南太守,转东海相,所在化行。
注'一'璆音仇。
注'二'谢承书曰:“淑字伯进,宽裕*(传)**'博'*学,习孟氏易、春秋公羊传、礼记、周官。善诵太公六韬,交接英雄,常有壮志。”
注'三'袁山松书曰:“璆少履清高,立朝正色。称扬后进,惟恐不及。”
献帝迁许,以廷尉征,当诣京师,道为袁术所劫,授璆以上公之位。璆乃叹曰:
“龚胜、鲍宣,独何人哉?守之必死!”'一'术不敢逼。术死军破,璆得其盗国玺,及还许,上之,'二'并送前所假汝南、东海二郡印绶。司徒赵温谓璆曰:
“君遭大难,犹存此邪?”璆曰:“昔苏武困于匈奴,不队七尺之节,况此方寸印乎?”
注'一'龚胜字君宾,楚人也。好学明经,哀帝时为光禄大夫,乞骸骨。王莽即位,遣使以上卿征,胜不食而死。鲍宣字子都,渤海人也,哀帝时为司隶校尉。
王莽辅政,诛汉忠臣不附己者,宣及何武等皆死。
注'二'恚Ш暝唬骸扒匾郧耙越稹⒂瘛⒁酱珑簟G匾岳刺熳佣莱歧簦忠杂瘢k下莫得用。其玉出蓝田山,题是李斯书,其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号曰传国玺。汉高祖定三秦,子婴献之,高祖即位乃佩之。王莽篡位,就元后求玺,后乃出以投地,上螭一角缺。及莽败时,仍带玺绂,杜吴杀莽,不知取玺,公宾就斩莽首,并取玺。更始将李松送上更始。赤眉至高陵,更始奉玺上赤眉。建武三年,盆子奉以上光武。孙坚从桂阳入雒讨董卓,军于城南,见井中有五色光,军人莫敢汲,坚乃浚得玺。袁术有僭盗意,乃拘坚妻求之。术得玺,举以向肘。魏武谓之曰:‘我在,不听汝乃至此。’”时璆得而献之。
后拜太常,使持节拜曹操为丞相。操以相让璆,璆不敢当。卒于官。
论曰:孙懿以高明见忌,而受欺于阴计;翟酺资谲数取通,而终之以謇谏。岂性智自有周偏,先后之要殊度乎?应氏七世才闻,而奉、劭采章为盛。及撰着篇籍,甄纪异知,虽云小道,亦有可观者焉。延、璆应对辩正,而不*(可)*犯陵上之尤,斯固辞之不可以已也。'一'
注'一'左氏传孔子曰:“辞之不可以已也如是夫!子产有辞,诸侯赖之。”
赞曰:杨终、李法,华阳有闻。'一'二应克聪,亦表汝濆。'二'翟酺诈懿,霍谞请舅。延能讦帝,璆亦啎后。
注'一'益州,古梁州之域。尚书曰:“华阳黑水惟梁州。”孔安国注曰:“北拒华山之阳,南拒黑水。”故常璩□蜀事而谓之华阳国志焉。
注'二'郑玄注周礼曰:“水涯曰濆。”
校勘记
一五九七页一二行民怀土思群书治要“民”作“人”。按:作“人”是,此盖后人回改而误者。
一六00页二行岂可不临深履薄以为至戒按:王先谦谓末有复语,疑此衍文。
一六00页四行鉴念前往按:殿本“往”作“世”。
一六00页八行晋侯杀其太子申生至直称君者甚之也按:章怀引经传多删节,此注所引,与公羊传原文更多出入。公羊传原文作“晋侯杀其世子申生。曷为直称晋侯以杀?杀世子母弟直称君者甚之也”。
一六00页一一行廖子防及光俱为黄门郎按:沉家本谓光、防乃廖弟,非廖子,注谬。此传上文言廖不训诸子,下文言廖不纳,子豫后坐县书诽谤,廖以就国,则终所称黄门郎即指廖子豫,廖传不言豫为黄门郎,史文不具耳。下文“视成任性”注引马防传云云,亦误。
一六00页一二行选长者之有节行者与之居按:史记外戚传作“选长者士之有节行者与居”。
一六0三页七行此最安危*'之极'*戒据汲本、殿本补。
一六0四页二行权并族害*(尸)**'己'*奸行据汲本、殿本改。
一六0四页八行敛天下之财按:“天”下原脱“下”字,径据汲本、殿本补。
一六0五页六行叛羌千余骑徙敦煌来钞郡界按:刊误谓案文“徙”当作“从”。
一六0五页一三行*(宜升)**'斗'*历改宪*'宜'*行先王至德要道校补引钱大昭说,谓“升”当作“斗”,见春秋保干图。校补谓案续志律历中篇论历,凡三引保干图谶文,皆作“三百年斗历改宪”。所谓斗历者,即古法冬至日在建星,建星谓北斗也。岁十二月以配天之十二辰,取斗杓所指为验,闰月无中气,则北斗邪指两辰之闲,以定四时而成岁。汉兴迄章帝,改用四分历,适当三百年,已应斗历改宪之谶矣。辅本谓汉更有四百年之难,其数即起于三百年改宪之闲,宜豫修省,以销其祸,则注引耆旧传“宜”字,并当在“斗历改宪”下也。今据改。
一六0六页一行上檄章救酺按:殿本考证王会汾谓上移下曰檄,此止可言上章耳,不应有“檄”字,明衍。
一六0六页四行孝文皇帝始置一经博士汲本“一经”作“五经”。惠校本作“一经”,惠所据乃北宋本也。集解引周寿昌说,谓据王氏玉海引此,作“文帝始置一经博士”,殆宋本此书有作“一经”者,非“五经”也。今按:证以章怀注,则作“五经”为合,作“一经”者,殆后人以文帝未尝于五经篃置博士而改之耳。
一六0七页一一行行部四十二县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郡国志汝南郡领三十七城,此云“四十二”,未详。
一六0七页一四行奉少为上计吏按:刊误谓“吏”当作“史”。
一六0八页一六行富*(臣)**'辰'*谏曰据汲本改。
一六0九页一行丧妇之长女不娶为其不受命也按:李慈铭谓“丧妇”当作“丧父”。今韩诗外传无此文。何氏公羊庄二十七年解诂与此略同,惟“为其不受命也”作“无教戒也”。大戴礼本命篇又小异。
一六0九页三行数万言按:汲本作“数十万言”。
一六0九页六行谢承书*(曰)*应氏谱并云字仲远据刊误删。
一六0九页六行汉官仪又作*'仲'*瑗据汲本、殿本补。
一六一一页四行夫时化则刑重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案汉书刑法志“治则刑重,乱则刑轻”。此传及注中“化”字本是“治”字,唐人讳治,故章怀注范史,多改“治”为“理”,亦有改为“化”者,“世”皆改为“代”,亦有改为“时”者,此传下文“时轻时重”是也。
一六一二页八行顾由是无计虑耳按:汲本、殿本“由无”作“无由”。
一六一二页一四行故胶*(东)**'西'*相董仲舒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胶东”当作“胶西”。今据改。
一六一三页六行斯文之族按:汲本“族”作“俗”。
一六一四页一一行惟*(萃)**'悴'*古字通据汲本、殿本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