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女皇纪事+番外 作者:照烧茄子(起点vip2012.7.28完结) >

第171部分

女皇纪事+番外 作者:照烧茄子(起点vip2012.7.28完结)-第1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每天断头台的刀闸就仿佛自动化的机器,一上一下的不断抬起落下。陨落的二十七万颗头颅中只有百分之八是贵族、百分之六是教士,而剩余的百分之八十五都是第三等级的平民雅各宾派的美德、信仰和狂热使得他们看不到一个个具体的人的平等权利,他们为了拯救人类不惜毁灭人类

    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

    当一脚正在迈向**的罗伯斯皮尔开始向他过去的战友,雅各宾派中反对他的人动手时,巴黎人民不得不再次起义,摆脱了他的疯狂行径,**终于停止了侧滑

    一个出身戎马的崭新人物崛起,他就是拿破仑*波拿巴。

    奥地利美泉宫,玛莉亚*特蕾莎女皇瘫在龙床上,她费力的抬起手臂,想去触碰围绕在她床铺边的孩子们。她的眼神从最前方的约瑟夫二世逐个扫视下去,在最后的位置上停顿了片刻,心中再度被悲伤侵袭。

    自从得知法兰西国王和皇后,她的小玛丽被暴徒送上了断头台,玛莉亚*特蕾莎女皇就病倒了。几个月绵延难断的病痛中,她回忆起自己漫长的一生,并不是没有悔恨。

    也许在世人看来,她作为女皇是欧洲历史上少有的家庭完满的幸福人儿了。但事实上只有她自己懂得其中的甘苦。

    大英帝国最著名的女皇伊丽莎白一世一生都没有婚娶,现任的沙俄帝国女皇琳娜*布斯特有篡位登基的嫌疑,而且身边的男人众多花名在外。只有她,玛利亚*特蕾莎拥有个乖顺的丈夫,和十六个子女,庞大的家庭所带来的温馨不容忽视。

    可谁又知道这背后的真相?

    她一辈子都在力图操纵她的亲人,从丈夫开始到孩子,每一个都逃脱不了她的控制。毋庸置疑,佛兰茨是爱她的,但他同样也爱其他的女人。玛利亚*特蕾莎对丈夫的沾花惹草难以忍耐,因此甚至对整个奥地利的婚外情都予以强烈打击。

    而她的孩子,长子也就是约瑟夫二世,在她的政治干涉和婚姻干涉下非常的叛逆,若她是主张保守、主张平庸的和平主义,那他就一定会唱反调般的选择激进主意革新。

    其他的几个女儿也都未能获得婚姻幸福,唯一说得上美满的女儿则也是唯一一个自己选择丈夫的女儿,而最小的玛丽*安东尼德,甚至还丢掉了性命

    至今为止,玛利亚*特蕾莎都难以理解,法兰西帝国的平民怎么会反对他们的国王,他们怎么敢?怎么可以?

    哈布斯堡王朝的血脉和波旁王朝的后裔,竟然如同屠狗般被人杀死在大庭广众之下,至今尸身都没有妥善的安置,这又怎能令她安心的离世?

    我这一生究竟是对?是错?玛利亚*特蕾莎纠结不已,然而此时此刻的追悔又有什么用呢?她只能抬起她无力的臂膀,望向她的长子约瑟夫二世。

    “……攻陷法兰西……”她支支吾吾的说出了最后的话,却不知道究竟是为了替小女儿报仇?还是仅仅是一位君王站在国家立场上的决定。

    最终她闭上了眼睛。

    玛利亚*特蕾莎女皇病逝,享年五十五岁。

    女皇寝室内爆发出一片哀泣之声,奥地利的群臣拜倒在女皇的病榻之前,约瑟夫二世率领着弟妹匍匐于地。

    他脸上的哀泣和眼中流露出的释然相互照应,心中不知是忧是喜。在他看来,母亲终于松手离世了,帝国也将终于迎来革新的开端

    女皇十四年六月四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约瑟夫二世再度加冕,从她母亲头上传递来的匈牙利国王和波西米亚国王的桂冠又落在了他的头上。他第一次单独迈步进入议政大厅,心中的轻松快意和欣喜难以言喻。

    他一屁股坐在独一无二的王座上,手持权杖,扫视廷臣。过去曾经对他百般敷衍而对他**女皇陛下忠心耿耿的廷臣们,不由都心虚的低下头。

    我是皇帝,他心中禁不住对自己说,是独一无二的皇帝

    六月四日,约瑟夫二世第一天独立执政,就颁布了他筹谋已久的谕令:废除世袭领地内的农民人身依附关系,开始帝国的农奴制改革。

    谕令像一道惊雷骤然劈下,劈裂了玛利亚*特蕾莎在世时努力维持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劈裂了贵族地主阶级对皇室的凝聚力。

    这远远不同几年前的沙俄帝国农奴制改革,虽然表面上政令的内容并没有太多的差异。

    圣彼得堡冬宫,女皇陛下阅毙文书,询问了驻奥契卡,过去三年中奥地利田庄税收和工商企业税收的几个具体数字,嘴角浮现嘲讽的笑意。

    理想主义的约瑟夫二世,你的脚步不免迈的太大了些。还没学会走呢,难道就想要跑了吗?

如履薄冰 第五十九章 美国诞生

    收费章节(12点)

    第五十九章 美国诞生

    女皇十四年六月,北美的战争已经进行到了第三个年头,北美英军总司令亨利*克林顿率领1。6万名英军退守纽约,而副司令康沃利斯则率领7000余名英军撤到弗吉尼亚州东部沿海城市约克敦。这两个点相互孤立,背靠大海,根本起不到互为犄角的作用,如此奇怪的驻防定位其实还是源于两人之间长久的矛盾。

    亨利克林顿作为北美英军总司令,总是视自己为最高统帅,他和他身边的军官包括副司令康沃利斯一直处不好关系。甚至在这两年的战争期间,他还一度以辞职威逼英国议会,最后靠国会协调才勉强保持明面上的和睦。

    随着战事的延续,克林顿与康沃利斯的关系却愈见疏离,双方在后期通讯所用的措词都变得尖酸刻薄,几乎就差撕破脸了。

    两方的貌合神离,给大陆军创造了极好的决战时机,华盛顿意识到只要“西班牙友军”能掌握约克敦外围的制海权,切断纽约和约克敦之间的海上联系,就可以集中力量分而歼之,由于克林顿总司令在纽约城部署的兵力较多,华盛顿决定以一部兵力牵制纽约之敌,集中力量打击约克敦。

    六月三日,华盛顿派3000人大陆军从北路对纽约城发动佯攻,另以6000西美联军迂回到纽约南面,发起牵制性攻击,自己则率领大陆军8000人和“西班牙友军”7000人秘密南下弗吉尼亚。而此时挂着“西班牙”旗帜的六艘蹂躏号铁甲船舰队也迂回绕道越过了太平洋舰队的防守,抵达切萨皮克湾。五日凌晨“西班牙皇家海军舰队”与英军舰队展开激战,成功地驱逐了从纽约增援约克敦的9艘英舰,掌握了附近海区的制海权,切断了约克敦英军的海上补给线和海上退路。

    六月二十八号,两万西美联军从海陆两面完成了对约克敦的包围,西美联军分别从三面驻扎兵力,形成半个圆形的包围圈,康纳利斯的军队四面受敌。

    紧接着美西联军采取了沃邦攻击法,以构筑平行壕和火力袭击相结合的方式对英军主阵地步步进逼,逐渐缩小包围圈。英国远征军就仿佛被围困住了的野兽,欲逃无路。六月三十日,双方各种火炮齐发,约克敦上空炮火纷飞、硝烟弥漫,英军的工事被很快攻破,不得不放弃城外围的据点,退守内线阵地。

    美西联军在枪林弹雨的掩护下发起突击冲锋,向前推进,右翼联军进逼约克敦城。七月二日夜间,联军发起猛攻,占据了控制约克敦南面的两个重要堡垒,打开了通向约克敦的大门。此役中英军伤亡六百余人,联军共伤亡两百人,而且其中百分之八十都是美国人:他们的装备相对比较烂、治军水平相对比较差。

    最终康沃利斯无可奈何,率领6000余名红衫军走出约克敦,在沉默中走过衣衫褴褛的美军,直到带着黑手套的西班牙援助军面前才一一放下手中的武器。

    “我不是向大陆军投降,”康沃利斯宣称,他面朝罗伊上校开口道:“我相信‘黑手’军团绝对不隶属于大陆议会,请问我是否有幸知晓你们效忠于谁?”

    罗伊似笑非笑的摇摇头,以标准的美国腔英语回答道:“我们就是大陆军。”

    他身后的部队爆发出一阵哄笑,令华盛顿的人不禁略有尴尬,而投降的英军则感到了羞耻和沮丧:他们真正的敌人甚至都不屑于告知他们身份。

    无论如何约克敦战役结束了,除了后续的几次零星交战外,北美大陆战局已定。女皇十四年七月,美国大陆议会和英国代表在费城签订了停战条约,英国正式承认美利坚合纵国的成立。条约中确认美国的疆域为东起大西洋沿岸,西至阿巴拉契山脉,北连加拿大五大湖区,南至佛罗里达北界。

    女皇十四年七月二十二日,大陆军总司令乔治*华盛顿收到了一份下属的来信,这封信的执笔人是里维斯*尼古拉上校,信中言辞非常恳切,说来说去的中心思想只有一条:新诞生的美国需要一个强大的政府,而这个政府则需要一个国王,上校联名军中的部分同僚,建议华盛顿来当这个国王。

    国王,是个很诱人的称号,虽然女皇十四年的年初,遥远的欧洲本土,刚有一位波旁王朝的国王被送上了断头台,但是此时大多数国家的国王还是健在的,不但健在而且过的还挺不错。

    要说华盛顿没有动心,那就是在骗鬼他是个道貌岸然的、不惜一切手段往上流社会爬的人,从他的婚姻和他继承的财富就足以看出这点。

    但是他同时也是位格外清醒而狡猾的家伙,他最大的优点就是:非常实际。

    此时的美国只不过是十三个殖民地的松散联邦,面对母国的威胁,他们走到了一起,刚刚独立出来,就连名义上的政府大陆会议也并没有太多的权利。

    美国的缔造者是一群人,是一群各个殖民地的最富裕的阶层中选拔出来的人,而华盛顿仅仅是因为有军事经验而执掌了兵权。他非常的明白,美国,绝不是一个人能说了算的。

    况且尼古拉上校之所以写这封信,也并不是源于对华盛顿的个人崇拜,他有他的打算和考量,说到底还是利益驱动。

    美国刚刚独立,各州和大陆议会就开始离心离德,松散的联邦越发的松散,而缺衣少食、欠发军饷的大陆军更是军心涣散。

    江山打下来了,可军饷却还欠着不发,大陆议会的有钱人就这么对待功臣?这令军队中的怨气非常大。

    其实大陆军的给养一直都是个非常尖锐的矛盾,甚至是在战争时期,自从“西班牙友军”开始提供军械和粮草以后,大陆议会就开开心心的断了军饷,以至于破衣烂衫的大陆军到最后收复约克敦的时候很多人脚上还光光的没有鞋穿。

    因此尼古拉的信并不是心血来潮,他看到了个一个黄袍加身的机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建议华盛顿做国王,推翻或者控制大陆会议,军队才好从中捞取拥立好处啊。

    华盛顿很明确的看懂了这一点,因此,他看完了信当天就给尼古拉写了回信,拒绝了他的请求。

    他很清楚的知道,在美国,有土地才有社会地位,进入大陆会议的门槛就需要家里有上千亩地。他个人既没有在美国开创新王朝的野心,那简直是天方夜谭;也对作为领袖的财富不削一顾,要知道这两年来担当大陆军总司令的华盛顿可没拿过一分钱的工资,而貌似现在的大陆议会还欠了法兰西普罗旺斯子爵的BO银行一笔天文数字的军火采购费呢因此他很明智的退了职。

    以此,民主的美国诞生了,并选择作秀作的非常完美的华盛顿同学担任第一任总统大人。

    借钱发了家,债主自然会找上门。女皇十四年九月,BO银行的执掌人二少爷奥兰多便上门讨债了。此时的华盛顿政府别说是还债了,大陆军军饷还没着落呢,再不解决恐怕就得闹军变了

    新生的美利坚很光棍:要钱的没有,要命的……你拿得去吗?但还没等他摆出强硬造型,BO银行行长就抛出了个极为诱人的诱饵:以三千万金币的战争贷款为股份,成立总股本五千万金币的美国中央银行,其余百分之四十的股份由大陆会议各个富豪议会认购。该银行起名叫做美国联邦储备银行,负责以发行国家货币的方式向美国政府贷款,以国家税收为还款来源,并收取利息。

    十四年十月二日,成立美联储的方案被提交到了已经改名为国会的大陆会议讨论,立刻引起了议员们空前的争论。有人感觉到以盈利模式的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垄断国家的货币发行有点说不出来的隐患,但更多的人还是表示同意的,主要原因在于此时的新生美国光溜溜一毛不存,政府就快没有钱了,若是再不支付军饷,军队一旦弹压不住就很可能会再度陷入内战。而且不发给政府官员工资也不成啊,时间长了政府肯定倒台,那时候美国又会回到十三个殖民地自己玩自己的局面去。

    最终,大陆议会以39票对20票通过了该议题,十四年九月十八日,私人控股的、以营利为目的美国中央银行美联储成立。

    遥远的圣彼得堡冬宫,女皇陛下将三千万金币的股本文书锁入了保险柜。一切都按部就班的进行着,只要美联储操控的好,就能一定程度上干涉美国政体的决断,令美国国会长期处于货币紧缩的饥渴状态,因为他们这辈子恐怕再也没有机会获得加州的金矿:旧金山了。

如履薄冰 悲情的约瑟夫二世(上)

    收费章节(12点)

    悲情的约瑟夫二世(上)

    奥地利美泉宫,约瑟夫二世正面对廷臣和教士们发表改革宣言:“……法兰西正在发生暴动,虽然我并不支持他们的观点,不支持将一切贵族和特权阶级都送上断头台的恐怖主义,但是我要说,仅仅从这点我们就能清楚的看到:整个世界正在悄然改变

    人们的力量如果波澜壮阔的大海,平静的时期你也许看到的都是她和顺、美好和宽广的一面,然而一旦风暴骤起,滔天海浪必将毁灭一切,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善还是恶都一同会被毁灭。

    大英帝国早于百年前就革新了,因此他领先了我们奥地利百余年;沙俄帝国近十年来都在进行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她迅速的甩掉了欧洲所以国家跑在了前列;而法兰西拒绝改变,他们的特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