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君忆解密三国真实历史:千里走三-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ǖ挠诺悖笤家仓挥小叭烁聍攘Α币桓鲅∠睢
公共关系专家认为,人格魅力可以通过体面的仪表、幽默的语言、以及讨人喜欢的情感表达来展现。刘备的仪表是否体面?今日已经无从得知。他曾经送给关羽一件袍子,关羽穿旧了还舍不得替换,由此看来他们的穿着都是很朴素的。在语言谈吐方面,刘备也不是一个很幽默的人。他一向与人为善,也不是很善于伪装自己的情感,若是别人说得不对或者做得不对,他会立即表示反对。
那么,那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人格魅力呢?
还记得他回答伊籍的那句话吗?他说:“但凡人死生有命,岂马所能妨哉!” 伊籍听了,很佩服刘备的见识,从此忠心耿耿地跟随刘备,后来成为建立蜀汉政权的元勋之一。那么,刘备为什么说“死生有命”呢?“死生有命”与御马之道有什么关系呢?
刘备所说的“死生有命”,是有出处的。孔子在《易经·系辞》中说:“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天文地理的幽明之数,与死生之说相合。所以,人的死亡与存在,与天文地理的变化一样,有一种神秘的规律。这种规律,就是中国人所说的命。
孔子又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当我们真正理解生命的意义,就会在生命与生命之间找到一种心灵相通的路径。当人和马之间心灵相通,人懂得马的灵性,马也理解人的心意,他们就会产生一种浑然一体的默契。韩非子说:“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刘备和的卢马,即是“人心调于马”的经典案例。而他的人格魅力,也在这种心灵相通的路径上,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所谓御马之道,亦即领导者知人善任之道也。然而,无论刘备如何御马有道,若无良马可御,也不过是一句谈资。无论刘备如何知人善任,若无良才可任,也不过是一场虚话。的卢,世之良马也,一跃而过檀溪。可是,谁又是世之良才,能够刘备跃过人生的艰难处境和事业的困顿局面呢?
马跃檀溪之后,诸葛亮也随之出现在历史之中。想那诸葛亮“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何其器宇轩昂。《周礼·夏官·廋人》中说:“马,八尺以上为龙。”人们以诸葛亮为“卧龙”,并不是把他比喻成一条蛟龙,而是把他看成一匹高卧山中的龙马。夫龙马者,乃谓神骏之良马也。
上古时期有龙马负图的传说。伏羲氏当年便是依据龙马负图来演算八卦。《汉书·孔安国传》记载说:“龙马者,天地之精。其为形也,马身而龙鳞,故谓之龙马。龙马赤纹绿色,高八尺五寸,类骆有翼,蹈水不没。圣人在位,负图出于孟河之中焉。” 等到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何尝不是一匹负图而出的龙马呢?
孔子曾经感叹说:“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时人以庞统为凤雏,以诸葛亮为卧龙,应该出自孔子的这则典故。同时也说明,庞统与诸葛亮在青少年时代即有“为往圣继绝学,为现世开太平”的志向。二十一年以后,诸葛亮在给后主刘禅的《出师表》中说到:“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所谓驱驰,表现的正是诸葛亮那种意气风发的龙马精神。
“父母官”的由来
我决定次日去河南省新野县。清晨起来,驱车九十分钟即到。此处地界与湖北省襄樊市相接,口音与民风亦相类。在县城里穿行了几个来回,街道上飘扬着粽子的香味,却看不到一处古迹。只在县政府门前,有两处仿古建筑,从水泥的颜色上看,大约是1990年代新修的。
适值第一个法定的端午节假日,县政府无人上班。地方志办公室的王国宾先生接到电话,赶来接待我。据他介绍,此地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晚期即有族群居住,西汉初年置新野县,延绵2000多年至于今天。
两汉之际,新野县有美人阴丽华。汉光武帝刘秀少年时代,曾经到新野县姐丈邓晨家里避难,见阴丽华而心生爱慕。公元22年,刘秀在新野县联络宾客,组织义兵反抗王莽,而后有东汉兴起。阴丽华以19岁妙龄嫁给刘秀,十八年以后被立为皇后,以恭俭、仁厚、谦让、贤惠而留芳于历史。
汉元帝时期,南阳太守召信臣为官清廉,工作勤奋,又很有方略,郡内因之富足。老百姓感念他的恩德,尊称他为“召父”。新野县有“召父渠”,即是召信臣当年兴修的水利工程。至于汉光武帝时期,杜诗为南阳太守,兴利除弊,教化民心,老百姓因其慈爱而称之为“杜母”。民间有歌谣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从此便有了“父母官”的说法。尤可一提的是,杜诗还是水力鼓风机(水排)的发明者,西方人直到1200年以后才开始应用到这项技术。
两汉期间,新野县并无城池。汉献帝建安六年,刘备屯兵于此,筑造了新野县历史上第一座土城,后人称之为“子城”。建安十二年春天,甘夫人在这里生下刘禅。同年夏天,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前去拜访诸葛亮,至于次年春天,前后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出山。
“那么,”我着急地问道,“刘备筑造的子城却在何处?”
王国宾先生告诉我说,子城早已不复存在。1950年代初期,还能看到清朝的城墙,后来因为城市建设需要,也被陆续拆除。“你看,你看,那里就是子城的故址所在。”他推开窗户,指向我此前见过的两处仿古建筑,其一为城墙,其一为议事台,与周围的楼房相杂在一起,显得很不协调。据说,刘备请来诸葛亮,就在议事台处理军政事务。
我轻声笑道:“看来,他们当年的办公条件并不好。”
王国宾先生说:“当年整个子城不过1000米的周长,没有一座象样的青堂瓦舍,哪里能够讲究什么办公条件呢?你还别瞧不起那座议事台,虽然是现代的作品,比起刘备当年,可气派多啦!”
我又尴尬地笑了起来。接着翻阅《新野县志》,读到清朝康熙年间新野知县武国枢的一首诗,题曰《子城》:“雉蝶今犹在,人传即子城。朝晖啼鸟过,落日晚风生。辛苦存炎汉,忧劳信孔明。寄怀先哲业,烟火万家横。”诗中所言孔明,即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
良久,我抬头问道:“诸葛亮居住的茅庐,究竟是南阳的卧龙岗呢,还是襄阳的古隆中?”
王国宾先生回答说:“南阳与襄阳之争,关系到两个地方的利益,我也说不清楚。你既然来了,最好自己去寻找答案。”
南阳与襄阳
从襄樊六十公里到新野,从新野六十公里到南阳。传说中诸葛亮隐居的卧龙岗,已经成了南阳市城区的一部分,看不到可供躬耕的陇亩。岗上的武侯祠,据说始建于魏晋时期。而我随后查考,发现武侯祠比较确切的史料,应该始于元朝延祐四年。清朝康熙五十年,南阳知府罗景又主持修建了诸葛草庐、古柏亭、梁父岩、抱膝石、半月台、老龙洞、野云庵、诸葛井、躬耕亭、小虹桥和卧龙书院。其中砖木结构,基本上是清朝风格。那么,这里真是诸葛亮当年的隐居之地吗?我心中充满狐疑。
南阳市东北方向20公里有博望故城。博望者,广博瞻望之意也。汉武帝元朔六年,张骞被封为博望侯,自是而有博望之地名。《三国演义》中说,诸葛亮初出茅庐,于博望坡山道中火烧曹军大将夏侯惇,博望城中的曹军粮草也尽被烧毁。《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则说,火烧博望城的不是诸葛亮,而是刘备自己。1960年代以来,老百姓多次从博望故城下面挖掘出钩戟、箭镞和谷物的灰烬,经专家考证,确系三国之遗存。那些谷物的灰烬已经化为硝土,人民公社时期曾经被当作肥料使用,自己用不完,还发扬“龙江精神”支援邻近的生产队。当地特产一种“锅盔”,据说是诸葛亮当年发明的军粮。
我最终确认,南阳市不是诸葛亮故居所在。三国时期并无南阳市,而有南阳郡之宛县。诸葛亮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此南阳即是指南阳郡,包括宛县、冠军、叶县、鲁阳、舞阳、博望、新野、湖阳、邓县等37个县与封邑,每个县邑的居民都可以称为南阳人氏。而当时鲁阳、舞阳、叶县、和博望等地,均为曹军控制地区。《三国志·魏书·李典传》说得很清楚,虽然刘备曾经一度进到叶县,而后火烧博望城,却是一次“北侵”的军事行动。位于博望与新野之间的宛县,则是曹、刘对峙的前线,双方在这里进行过拉锯战。以诸葛亮隐居的生活场景来看,应该不在这个战乱频仍的地方。
有更多的理由让我相信襄阳的古隆中。汉灵帝光和四年,诸葛亮生于徐州之琅琊郡。汉献帝初平四年秋天,曹操屠杀徐州,诸葛亮跟随叔叔诸葛玄避难,几经辗转,于次年投奔荆州牧刘表,在襄阳定居下来。诸葛亮的两个姐姐,一个嫁给蒯氏家族的蒯褀,一个嫁给庞氏家族的庞山民,而他自己则在建安二年娶了黄氏家族的女儿阿丑为妻,遂有躬耕陇亩之生涯。他的岳父黄承彦,把女儿女婿宝贝得不行,常常骑着毛驴过来照看他们的生活。由此可见,诸葛亮当时居住在襄阳城附近,与他的亲戚朋友们素有往来。若是居住在宛县,距离襄阳城一百二十公里,骑着毛驴往来,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引《汉晋春秋》说:“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这段说明文字,与诸葛亮躬耕南阳的自述是相吻合的。赤壁大战以后,荆州分成三部分,曹操占有南阳郡和半个南郡,遂以半个南郡和南阳郡的一部分置襄阳郡。从此,宛县与邓县分别属于南阳郡和襄阳郡。至于今日,南阳与襄阳分别属于河南省和湖北省。南阳与襄阳之争,原委应该出在历史变迁之中。
奔波了整整两天,终于来到古隆中。眼前所见,宛如《三国演义》所描述之景物:“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虽然不见“猿鹤相亲”,却依然有“松篁交翠”。山中也有诸葛草庐、隆中书院、六角井、小虹桥、老龙洞、抱膝亭、梁父岩、半月溪、古柏亭、武侯祠和野云庵等系列景点,不知道是南阳卧龙岗克隆的襄阳古隆中,还是襄阳古隆中克隆的南阳卧龙岗。景区有《隆中志》,每座建筑物的历史渊源都有比较明确的记载。其中六角井,据说就是诸葛亮家里使用过的遗物,并非后人仿造。诸葛亮躬耕过的陇亩,如今已变成襄樊学院的校园。
三顾茅庐的故事
有些学者怀疑刘备三顾茅庐的真实性。他们说,诸葛亮当年不过是一个“时人莫之许也”的农村青年,有什么资格让刘备三顾茅庐呢?他们认为是诸葛亮自己到处找工作,找到刘备这里来,自荐求职。古隆中旅游公司的总经理黄河清先生则反驳说,如果诸葛亮是为了找工作,就应该去找荆州牧刘表,而不是客居荆州的刘备。
我们一边吃着粽子,一边听黄河清先生讲诸葛亮的故事。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与荆州牧刘表是连襟,从亲戚关系上讲,刘表也是诸葛亮的姨夫。黄河清先生因此问道:“诸葛亮那样有才华,找自己的姨夫套个近乎,当个别驾、郡守或者郡丞之类的官员,应该不是什么难事,犯得着去找时乖运蹇的刘备求职吗?”
《三国演义》记述说,刘备马跃檀溪之后,路过司马徽的水镜山庄,第一次听说人间有卧龙之才。司马徽问他:“吾久闻明公大名,何故至今犹落魄不偶耶?”刘备回答说:“命途多蹇,所以至此。”司马徽说:“不然。盖因将军左右不得其人耳。”刘备回答说:“备虽不才,文有孙乾、糜竺、简雍之辈,武有关、张、赵云之流,竭忠辅相,颇赖其力。”司马徽说:“关、张、赵云,皆万人敌,惜无善用之人。若孙乾、糜竺辈,乃白面书生,非经纶济世之才也。”刘备感叹说:“备亦尝侧身以求山谷之遗贤,奈未遇其人何!”这时,司马徽便向刘备推荐了两个人:“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卧龙,即是诸葛亮。凤雏,庞统也。
所谓经纶济世之才,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管理人才:①能够在复杂的情况中看清局势;②具有卓越的战略眼光和周到缜密的策划能力;③善于选拔人才,并且能够与组织的运营流程有效地结合起来;④最终高绩效地实现组织的目标。否则,即使有关羽、张飞、赵云这样的“万人敌”,也不过是打乱仗而已。司马徽一番话,深深地刺痛了刘备的心思。
其后,徐庶也向刘备推荐说:“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于是有刘备三顾茅庐。《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得清清楚楚:“凡三往,乃见。”尤其是这个“乃”字,说明刘备见到诸葛亮很不容易。“乃见”,这才见到了他。
见面以后,刘备屏退旁人,说:“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於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很坦诚地向诸葛亮表白了自己的心愿和困惑。
诸葛亮,字孔明。孔,通透也。孔明,犹透明也。透明者,亮也。或曰,孔明之意义,乃谓孔道以明。孔道,孔子之学也。然则诸葛亮果如其名其字,有孔道之明耶?但见他略一沉吟,从容地回答说:“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亦抑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