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二战全景纪实 >

第45部分

二战全景纪实-第45部分

小说: 二战全景纪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管起来,以防止他把真相讲出去。
 


19。元凶摘下假面(4)19。元凶摘下假面(4) 
  

  陆军将领们高兴了,以为抓住这件事不仅可为总司令弗立契昭雪,而且可以严厉打击无法无天的希姆莱,同时也可以打击希特勒。如果希特勒死保陷害无辜的希姆莱,陆军对希特勒采取行动就有理由了。
  但是没等陆军军官团部署好,机智狡猾的希特勒就采取行动控制了军队的最高统帅权。
  1938年2月4日,希特勒召集内阁会议,宣布:他作为国家元首,亲自掌握武装部队的最高统帅权,并宣布改组武装部队指挥机构:将国防部改为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下设陆、海、空三军司令部,希特勒自任最高统帅,他下面的参谋长叫“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长官”,由善于投机拍马的凯特尔担任。
  勃洛姆堡曾建议由戈林接替他的国防部长职务。希特勒了解这个老部下是个权力欲很大的人,由他掌握军权,自己的元首地位会不稳固。因此,希特勒没有接受这个建议。但戈林对搬掉勃洛姆堡这块绊脚石是有功的。希特勒知道戈林十分想得到军队的最高领导权;他不想让戈林的自尊心受到深重的伤害,所以授予戈林元帅军衔。
  希特勒经过认真挑选,选中了瓦尔特·冯·勃劳希契将军出任陆军司令。勃劳希契在陆军中名声颇好,但又有软弱恭顺的一面,是希特勒控制陆军不可多得的人选。勃劳希契就任新职后不久,与他的发妻离了婚,与一个“200%的过激纳粹分子”结了婚。
  2月4日的内阁会议还正式宣布由里宾特洛甫接替牛赖特出任外交部长。为了消除公众的疑惑和不安,希特勒宣布勃洛姆堡和弗立契是“因健康不佳”而辞职的,后来给弗立契恢复了名誉,但未再用他担任重要职务。这次内阁会议是纳粹德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从此德国走上战争的道路。
  希特勒为执行侵略扩张政策而在国内最高层清除最后一批异己分子的同时,在外交上也取得了重要成绩。那就是促使英国更坚定地推行绥靖政策,并促使墨索里尼在奥地利问题上做出重大改变。
  1937年5月28日,尼维尔·张伯伦继鲍德温出任英国首相。此人1869年出生于英国一个官僚家庭,父亲约瑟夫·张伯伦担任过伯明翰市长、英国商务大臣、殖民大臣等职。张伯伦从事过种植业、商业,1911年当选为伯明翰市议员,步入政界,先后在三届内阁中担任大臣职务;出任首相前是鲍德温内阁财政大臣。张伯伦自信“对欧洲整个局势,甚至对整个世界都了如指掌”,但“作为财政大臣,我连一颗小石子都不能搬动。而我作为首相,只要举起一个手指,欧洲的整个面貌就会改变。”
  张伯伦一反前任首相不多过问外交事务的作风,亲自包揽外交大权,独断专行,从不尊重外交大臣安东尼·艾登的意见。组阁后,张伯伦找艾登讨论英国外交政策问题。艾登分析了欧洲的形势,认为:“德国是欧洲和平的最大威胁。它正在迅速发展军事力量,特别是陆军和空军已远远超过了英国。因此,应十分警惕德国的侵略扩张阴谋。英国必须做出强硬姿态。”张伯伦不赞成艾登的观点,说:“德国重新武装是由于凡尔赛和约中有关领土的不公正条款造成的。只有根本修改这些条款,才能保障欧洲和平。我们应当承认德国有权通过自决原则解决奥地利、苏台德区、默麦尔和但泽等问题。我希望与德国的领导人建立紧密的联系,以便更好地了解他们的想法。”艾登说:“相信纳粹那是很危险的。他们出尔反尔,自食其言,根本不讲信义。”这次讨论,张伯伦与艾登弄得很僵。从此张伯伦产生了撤换外交大臣的想法。
  张伯伦通过看英国驻德国大使尼维尔·汉德逊发回的外交电报,发现汉德逊的意见与自己的见解很吻合。因此,他越过外交大臣,让汉德逊试探邀请德国外长牛赖特访英,但被牛赖特婉拒了。
  不久,德国采取了主动行动:戈林作为“国防狩猎展览会”主办人,邀请英国训练捕狐猎犬能手、枢密院院长哈里法克斯以私人身份前往柏林参加11月中旬举行的展览会。戈林是听了汉德逊的介绍才决定向哈里法克斯发出邀请的。汉德逊说:“哈里法克斯对德国很友好,比艾登更好说话。张伯伦首相对他比对艾登更信任。”当时,戈林知道希特勒也有意与英国显要建立个人联系,便同意向哈里法克斯发出邀请。随后,戈林赶到伯希特斯加登别墅,向正在休假的希特勒汇报这件事,并询问希特勒想不想接见哈里法克斯。希特勒欣然同意接见,但不愿中断休假赶回柏林接见一个非官方外宾。
  张伯伦得悉德国主动邀请哈里法克斯前往访问,感到很高兴。艾登却有异议。他认为,哈里法克斯的访问虽然是私人性质的和非正式的,但他的官职是枢密院院长。这可能引起德国的奢望,而给法国带来不安。而且,希特勒不在首都柏林而在外地私人别墅会见英国的使节,这也有损英国的尊严。张伯伦认为艾登太多虑了,并且对艾登重视“外交上的繁文缛节”很不耐烦。他决定让哈里法克斯应邀访德,授权他去伯希特斯加登会见希特勒,并期望这次访问作为他推行绥靖政策的第一步能够获得成功。
  1937年11月10日,哈里法克斯到达柏林,首先会见戈林。戈林以主人身份热情接待哈里法克斯。翌日,两人进行了会谈。戈林坦率地说:“历届德国政府,不管其政治色彩如何,都把以下各点作为自己政策的主要部分:把奥地利和苏台德区并入德国;把但泽归还德国;合理地解决波兰走廊问题。”哈里法克斯对戈林的话未予反驳,只是说:“英国政府希望德国与其邻国的一切问题都通过和平方式解决。”
 


19。元凶摘下假面(5)19。元凶摘下假面(5) 
  

  “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英国。”戈林说,“英国能为这些问题的和平解决作出巨大贡献。德国不想在这些问题上诉诸武力。但是,这些问题无论如何总得解决。”
  11月19日,哈里法克斯驱车到伯希特斯加登去会见希特勒。他们两个人形成了奇妙的对照:一个是冷漠而超然的贵族,一个是神经质而好吹牛皮的独裁者;一个是传统秩序的代表,一个以未来的主人自诩。他们的会谈,实际是在斗智。
  寒暄之后,希特勒说:“跟民主国家打交道实在是很困难。”
  “如果一定要等英国不再是民主国家时英、德才能达成协议,那我们还不如呆在家里。”哈里法克斯回答说。
  随后,他们讨论了世界形势、殖民地、军备等问题,关键是中欧问题。希特勒说:“保持中欧和平是德国的既定政策。我们与邻国的关系问题,只要它们公正地对待少数民族日耳曼人,那么它们就无需害怕德国。”哈里法克斯重申:“英国关心的是,中欧边界的任何变动都应以和平方式解决,而不应采取破坏欧洲和平的手段。”在讨论英、德关系时,希特勒说:“我们是诚心诚意地要与英国搞好关系。但英国一些人不相信我们,对我们采取敌对立场。”哈里法克斯说:“张伯伦本人是很想与德国搞好关系的。他想与阁下建立紧密联系。”“那很好!很好!”希特勒得到了一个可靠的重要信息,不禁喜出望外。
  会见中,希特勒挖空心思隐瞒他的真实意图,半点也没有透露他在3个星期之前(11月5日)秘密会议上做出的决策。哈里法克斯本来小心翼翼地想探明希特勒的真实想法,但会谈后细想一想还是没弄明白希特勒的意图。
  哈里法克斯回国后向张伯伦及内阁汇报了出访德国情况。张伯伦感到很满意,说:“我认为,你这次访德取得了巨大成功,达到了目的。我们的目的是创造一种气氛,以便在这种气氛中同德国讨论欧洲移民区的实际问题。”说到这里,他看到艾登表现出不满情绪,接下去说:“我看不出,我们为什么不能对德国说:‘请给我们满意的保证,保证你们不会使用武力来对待奥地利人和捷克斯洛伐克人。而我们愿意给你们以同样的保证,即保证不会使用武力阻止你们要做的变更,如果你们能以和平手段实现这些变更的话。’”
  艾登对张伯伦推行绥靖政策越来越不满,遂于1938年2月20日辞去外交大臣职务。此举正中张伯伦下怀,他立即任命哈里法克斯接替艾登的职务。
  希特勒对英国加紧推行绥靖政策感到很满意;但在奥地利问题上,他对意大利的态度却十分不放心。奥地利是意大利的邻国,两国又有结盟关系。德国吞掉奥地利,意大利会不会进行武装干预呢?墨索里尼不是一再许诺他将以战斗来保卫奥地利的独立吗?希特勒有些疑虑。为了套住意大利,希特勒积极推进建立德——意轴心和促使意大利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在意大利外交部长齐亚诺和“领袖”墨索里尼1936年10月、1937年9月先后访问德国时,希特勒都说明了德国对中欧问题的立场,内中都隐含着要吞并奥地利的意思。他们表示理解德国的立场。但希特勒知道,墨索里尼的话常常是不可信的。因此他决定,他的侵略扩张计划对墨索里尼要严格保密,同时又要不断地向墨索里尼做工作,以争取墨索里尼支持他的侵略扩张计划。
  1937年11月6日,意大利要举行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的签字仪式。希特勒认为这是向墨索里尼做工作的好机会,于是派里宾特洛甫前往罗马出席仪式。行前,希特勒召见里宾特洛甫。这时,希特勒的侵略扩张计划已酝酿成熟,已定于11月5日向其主要军政助手透露。他先向里宾特洛甫透露了计划的大体轮廓,然后指示说:“你不要把我们的真实意图告诉他。但你要让墨索里尼忠诚于德——意轴心,忠诚于德——意——日同盟;还要让他理解我们争取生存空间的立场和行动。”
  “元首放心。我一定不辱使命。”里宾特洛甫得知希特勒的扩张计划,感到很振奋,觉得自己有了施展外交才能的机会了。
  参加完反共产国际协定签字议式后,里宾特洛甫单独会见墨索里尼。
  “元首对您英明地决定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表示十分钦佩。德、意、日三个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我们三国结成同盟就会不可战胜、战无不胜。”里宾特洛甫接着说:“德国一贯支持您在阿比西尼亚以及西班牙采取的行动,支持意大利在地中海的利益。元首特别指示我,再次向领袖表示全力支持您的政策。”
  “谢谢。”墨索里尼说,“去年我访问贵国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希特勒很有魄力,很会治理国家和军队。我对德国取得的伟大成就深表敬佩。日耳曼民族组织性强,是个伟大的民族,很有希望。”
  “正如您所说的,”里宾特洛甫说,“日耳曼民族是个伟大民族。但她的生存空间是不足的。许多日耳曼人不得不住在德国的邻国,忍受着压迫和欺凌。德国有责任帮助他们,但这要扩大日耳曼民族的生存空间。我们十分感谢您一贯尊重我们在中欧的利益。希望您一如既往地支持我们对奥地利及其他邻国的立场。”
  墨索里尼回答说:“就种族、语言和文化而言,奥地利是一个德意志国家。奥地利问题不应被看作是一个影响意大利和德国关系的问题。我说过,现在再说一次,我厌烦派兵去保卫奥地利的独立,尤其是奥地利人如果不想再独立的话。我认为,奥地利永远做不成什么事,更不用说反对德国了。”
 


19。元凶摘下假面(6)19。元凶摘下假面(6) 
  

  里宾特洛甫回国后立即向希特勒做了汇报。希特勒对墨索里尼明确表示不干涉奥地利并入德国,感到大喜过望。这使他坚定了迅速吞并奥地利的决心。
 


20。奥地利:死刑(1)20。奥地利:死刑(1) 
  

  希特勒决定立即动手对奥地利实施吞并。他采取的第一个行动是让总理府国务秘书汉斯·拉麦斯于2月4日晚上通知德国驻奥地利公使冯·巴本,说总理决定免除巴本的大使职务,并尽快回国。
  巴本得到通知后既惊又疑,半天说不出话来。他不明白,希特勒为什么这样对待他呢?他虽然不是坚定的纳粹分子,不是希特勒的亲信,但他在1936年春夏根据希特勒的指示与奥地利总理舒士尼格进行了多轮谈判,终于在7月11日达成德奥协定。根据这个协定,德国虽承认奥地利的独立和不干涉其内政,但实际上把奥地利纳入德国的卵翼之下。这是德国外交的胜利。他在谈判中迫使舒士尼格做出重大让步,是立了功的;希特勒心中应该有数,不应不公正地对待他。巴本想不通,整夜未眠。翌日清晨,巴本疲倦极了,激动的心情渐渐平静下来。他推测,希特勒之所以撤他的职,可能是“一石双鸟”,一是排除异己;更重要的是企图以此向奥地利传递一个明确的信息:德国已不承认奥地利是一个拥有主权的独立国家了。
  巴本被撤职虽然内心疑虑不满,但他不是一个挨了一记耳光就记仇的人。如果这记耳光是他的上级打的,他就更不介意。2月5日吃过早餐后,他决定立即到伯希特斯加登去会见希特勒,了解一下情况。
  希特勒刚从柏林到伯希特斯加登别墅休息,精力尚未恢复,不愿见巴本。但转念一想,巴本善于出鬼点子,听听他对奥地利问题的意见也许不无用处,因此接见了巴本。
  “我已决心把奥地利并入德国。你有什么好办法能使我尽快地达到目的吗?”希特勒满脸倦容,心不在焉地问巴本。
  “元首何不将舒士尼格请到伯希特斯加登来谈一谈呢?我相信你们当面谈谈会有助于问题迅速解决。”巴本献计说。
  听到这个建议,希特勒马上兴奋起来。他感到这是个好主意,就不顾已将巴本免职的决定,命令巴本回维也纳去安排这次会见。
  巴本立即返回维也纳,紧急会见舒士尼格。舒士尼格对希特勒的企图和为人是有所了解的。他知道,会见希特勒不会有好果子吃,但不会见又会得罪希特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