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氏家族全传-第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来香港《自由日报》又作了详细的报道:
原来家氏此次离美东来,本有意复出为国家效力,最初之洽商是宋氏主持救济总会并由宋氏先垫出美金1亿元,辅导国家财经建设,并扩大海外救济工作。因年来救总由谷正纲氏主持,外间颇有烦言,若换一个宋子文,自能将工作圆滑推进。因家民有的是钱,而救济工作则非钱不行也。
内幕的报道并说,如果此事能顺利进行,则宋氏复出之第一步工作算是完成,而第二步则是宋氏由主持救济事业进而兼涉财经任务。所传宋子安氏赴台为其铺路,即是如此。宋子安赴台后,即分头和若干立法委员和国大代表接洽,同时并进谒某巨公(蒋介石),试探当局意见。
使宋子安氏感到犹如冷水浇背的是,某巨公谈当局对宋子文之复出,如果单是协力于救济总会工作,是无问题的。如果要进一步重登政治舞台,以宋氏过去遭到各方的不良反应来说,似乎目前尚非时机。当局之意如此,宋子文氏遂不得不知难而退。
宋子文此次香港之行,台湾官方始终没作任何反应。看来,宋子文夫妇只好在美国久居了。
第十七章 劫波度尽
1.宋子文、宋蔼龄相继辞世
1963年2月,宋子文终于接到蒋介石的邀请。
但接受不接受邀请且去不去台湾?年近古稀高龄的宋子文,当时颇费了一番脑筋。
5年前他去香港时,说实在的确想顺便赴台看一看。那里虽有敌手,但也还有朋友。毕竟,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是有感情。可在香港那场记者招待会算是白开了,当时台湾没有一点反应。如今5年过去了,宋子文也没有当初那个欲望了,而蒋介石却又作出邀请,岂不强人所难了吗?
于是宋子文征求家人的意见。
大女儿宋琼颐首先站出来反对:“你在政时,蒋介石没有把您当人看。您想去台湾时,他又不发邀请。我看这一次蒋介石也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二女儿来曼颐也随声附和:“前天我看了一份报纸,说台湾正要反攻大陆,火药味很浓。以我看法,怕爸爸去台湾当了他们的炮灰呀!”
张乐怡瞪了女儿说:“你就不讲一句好话。”
女儿不服气地说:“爸爸让征求意见,我要不说又不好,说了您又瞪眼睛。都叫我不知道怎样做人了。”
这时宋子文道:“爸爸不会做炮灰的。爸爸命大,炮弹当年落在我的防护所门上,就是不会爆炸,你们说是为什么?这叫基督的保佑。”
三女儿宋端颐是宋子文最喜欢的小女儿,比其两个姐姐来,因能看父亲的眼色行事,故很少受到批评。遇到爸爸高兴的时候,她便嚷着叫着地来了;遇到爸爸不高兴的时候,她就悄没声地飞走了。因为她去的地方尽是叫人高兴的地方,因此宋子文称她“小喜鹊”。这时宋端颐却站起来说话了,显然她的观点是不同于两个姐姐的。也许是她受了“爸爸不会做炮灰的”启示,心里猜测爸爸想去而又犹豫,便说:
“爸爸年老了,不去怕机会也不多了。再说姑父有邀请,去散散心未必不是好事。再说爸爸曾有去台湾看朋友的想法,这次顺便捎带吧。”
“太太,你也谈谈吧?”宋子文最后点将了。
张乐怡理了理花白的头发道:“我吗孩子们说的都有道理,都是为你好。我就随你个人的意了。你说去咱们就去,你说不去就不去。”
“容我再考虑一下。两天后再告诉你们。”宋子文作了总结。不过,经过两天的考虑,宋子文还是接受了访问台湾的邀请。也许,是对祖国故土的深情太吸引他了。
就这样,宋子文在太太张乐情的陪同下,当即乘机飞到了台北,开始对台湾为期半月的访问。
在台湾,他首先同蒋介石进行了会晤,并对当时世界局势进行了探讨。宋子文特别对老蒋反攻大陆的计划感兴趣。大概这中间,也包括了宋子文“落叶归根”的个人因素。
自从1960年6月19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到台北访问,双方并达成“长期友好”的协议后,蒋介石几乎一刻也没有停止对大陆的反攻和宣传,当时也局部地发生了一些空战和海战。在这些战斗中,拥有美国装备的国民党部队时而也对大陆领土发动空袭,时而又向大陆投放所谓的“游击队”和破坏分子,其中大部分是在广东沿海。但始终没有重大突破。
北京则经常公布国民党特务被处死的消息。而台湾国民党政府却又常宣布其“游击军”的成功,但有时也承认失败。例如 1963年1月1日,国民党情报机关承认,中共在各次小规模冲突中共打死国民党“游击军”172人。几天后,北京又宣布5名国民党特务被处死,另有10名被关押在广州和广东省其他城市的监狱里。
宋子文正是在此种背景下回到台湾的。
当蒋介石其乐陶陶地谈论他的反攻大陆计划时,宋子文插言道:“来前我女儿提醒我,不要当了炮灰。”
蒋介石笑了:“当炮灰的应是共产党。现在大陆天灾人祸,地里不打粮,苏联又逼债,反攻时机成熟了。”
宋子文听着一个劲地点头。
可是宋子文并没有提出钱支持的事,蒋介石也不便张口,于是会谈虽热烈却无收获。
自国民党退出大陆后,宋子文是第一次来台湾,亦是最后一次来台湾。
此后来子文在美国的日子应该说是相当安稳的。
晚年的宋子文,寂寞和孤独常常困扰着他。在他看来,那些在官场上混迹的人一个都不能结交,都是些狼心狗肺、无情无义的东西。包括他的姐夫孔祥熙。而且近墨者黑,他感到连其姐姐宋蔼龄也渐渐变坏了。在当时的亲人中,只有宋子良、宋子安和宋美龄与宋子文经常保持着联系。
小弟宋子安,是母亲去世时吩咐他和姐姐要照顾好的,因为当时他还没成家。宋子安在1950年以后,即被哈佛大学列人“下落不明的人”。实际上,宋子安一直隐居在旧金山,是那里资金雄厚的广州银行董事长。
然而,1969年2月下旬的一天,噩耗突然传来宋子安在香港不幸病逝。
宋子文万分吃惊,想不到小弟竟“走”到了他的头里。
亲情驱使着宋子文,赴港为小弟子安送葬。
在出席小弟子安的送葬会上,宋子文收到了二姐宋庆龄从北京发来的唁电。当时宋子文老泪纵横:“二姐,你为何不来啊?”紧接着,宋子文急盼二姐来港,又给北京回复了一封电报。但不知什么原因,直到宋子文离开香港时,也没见回音。
带着遗憾,宋子文又回到了美国纽约长岛,回到那幢虽豪华却令他孤独的高级别墅。
就在宋子安去世两年后的1971年4月,宋子文已经77岁的高寿了。4月24日晚上,宋子文与太太张乐怡应邀去旧金山老朋友爱德华·尤家里做客。
这天宋子文十分高兴,一大早他就提醒太太晚上有人请客,别误了时间。晚年的宋子文因为惧怕孤独,已经把友情放在至高无尚的地位。
当晚,老朋友爱德华·尤着实做了一桌全部合宋子文口味的菜。但是万没料想到的是,这位老朋友的好心,最后倒成就了宋子文的送终席。那天,席间高兴的宋子文又说又笑,一连吃了十几道菜。宋子文赞不绝口,大有食胃不饱之意。
陪他吃饭的太太张乐怡也感到惊奇,因为她十分清楚平时丈夫的饭量。
直到最后一道菜“清炖龟鱼”上来时,按一般常规,宋子文只喝点汤就可以了,没想他又夹了一块。殊不知就是这一块,咽下后顿时使他喘不过气来,旋即面露惊恐之色地倒在地上。当时没容送医院抢救,宋子文便已命归黄泉。
随后的尸体解剖证明,就是那块小食物卡在宋子文的气管里。尽管当时他那颈部的神经向周身亮出紧急红灯,可终因年事已高,心脏太弱,不能承受这突来的压力了。
宋子文的猝然去世,立即惊动了所有的亲朋好友。
电报发到北京孙夫人那里,宋庆龄很快作出了准备赴美奔丧的回音。
孰料此时在台湾的宋美龄竟以中共将派宋庆龄赴美为由,拒不参加哥哥宋子文的丧礼,只是由蒋介石“颁挽”一块题有“勋猷永念”四个字的匾额。
基辛格博士知道此事,大打抱不平。在他的斡旋下,尼克松总统又给台湾蒋介石和宋美龄发了一封追加唁电。言下之意提醒二人,此举未免失体:
“……他报效祖国的光辉一生,特别是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我们共同的伟大事业所作的贡献,将永为美国朋友们铭记不忘。和你一样,我们感到他的逝世是一个损失。”
尼克松在电报中高度赞扬了宋子文。
1971年5月1日,国际劳动节这一天,宋子文的追思礼拜在纽约市中心的教堂举行。宋子文的太太张乐信及其三个女儿,还有宋子良、顾维钧包括当时的台湾驻美“大使”刘锴等数百人参加了此次礼拜。
宋子文的大姐宋蔼龄因丈夫去世时宋子文不到而拒绝出席葬礼。由于当时众所周知的原因,宋子文的二姐宋庆龄最终也未能出席宋子文的葬礼。
由于该出席的人物没能出席,致使宋子文的葬礼过于简单和逊色了。就这样,一位一生不甘寂寞的人,终于寂寞了。
宋子文病故后,其夫人张乐怡孤守独处,又在美国生活了17年,于1988年在纽约病逝,享年79岁。
宋子文和张乐信一共生了3个女儿:大女儿宋琼颐,丈夫冯彦达;二女儿宋曼颐,丈夫余经鹏;三女儿宋瑞颐,丈夫杨成竹。他们的三个女儿都定居在美国。
1993年初,美国举办中国末代皇帝生平文物展,曾向大陆借了一批溥仪用过的文物。当时,在幕后促成此项特展的人,便是宋子文和张乐信夫妇的大女儿宋琼颐女士。
就在宋子文病逝的第3年1973年的10月19日,宋子文的大姐继其父宋耀如先生之后的宋氏家族的实际掌门人宋蔼龄,也在美国纽约的哥伦比亚长老医院故去了。
宋蔼龄在临终弥留之际,总算又见上了小妹宋美龄一面。但彼时的宋家大姐已然是万语千言在心头,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可以说,宋蔼龄是带着遗憾离开这个世界的。
宋蔼龄临终前的遗憾,应该是不言而喻的。
在宋家的6姊妹中,最早辞世的便是小弟弟宋子安,他于1969年2月病逝于香港,终年63岁。紧随其后的便是宋子文,1971年4月24日故于美国旧金山,终年77岁。旋后1973年10月宋蔼龄病故于美国纽约,终年85岁。8年后,1981年5月29日宋庆龄团冠心病及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在北京逝世,终年88岁。再其后,宋氏姐妹的二弟宋子良当年亦是著名的金融家也在美国病故了。
迄今宋氏姊妹中唯一尚健在的,便是近百高龄的蒋老夫人宋美龄了。
可以说,伴随着宋家两位老大宋蔼龄、宋子文以及小弟宋子安的先后谢世,宋氏姊妹间几乎心照不宣的一个共同心愿团聚,就像在抗战中那样济济一堂、相逢一笑般的团聚,但已经没有可能了。
2.“国之瑰宝”宋庆龄
1976年,是中国历史上发生重大历史性转折的一年,也是宋庆龄感情上大起大伏、悲喜交加的一年。
1月至9月,周恩来、朱德、毛泽东三位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相继去世,使宋庆龄陷入难以言状的悲痛之中,精神几乎崩溃。同年10月6日,“四人帮”被捕,其上海的党羽妄图垂死挣扎发动武装叛乱的阴谋也被粉碎。当时正在上海的宋庆龄闻讯大喜,高兴的和工作人员举杯相庆。
当时厨师特意备了一道菜螃蟹。盘中放着四只螃蟹。一只圆脐的母蟹,三只尖脐的公蟹。宋庆龄一反常态,端起一杯茅台酒一饮而尽。她和大家抓起螃蟹,剥着、吃着,沉浸在按捺不住的欣喜之中。正像她给罗叔章的信中说的:“我们以无比欢欣的心情庆祝这个节日。”
一个多月后,宋庆龄会见了巴基斯坦驻中国大使馆临时代办法索。客人和前来采访的中外记者惊奇地发现,这位84岁高龄的老人气色非常之好。法索代表巴基斯坦总统伊拉希,向宋庆龄赠送了一枚纪念真纳诞生100周年的金质纪念章。会谈时,宋庆龄用英语问客人:“你们知道中国 FOur crabs(四只螃蟹)的故事吗?”并风趣地向法索介绍粉碎“四人帮”后,很多群众把“横行霸道的”三只公蟹和一只母蟹拴在一起吊起来的故事和北京市的酒一夜之间几乎卖光了的盛况,并发出阵阵开心的笑声。
当时宋庆龄在欢笑,也在反思。建国30周年前夕,她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人民的意志是不可战胜的》指出:奔腾的江河总还有险滩暗礁。不幸的是,我们的革命航船几乎被险滩暗礁所倾覆。从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的10年中,妄想篡权复辟的阴谋家、野心家林彪、“四人帮”之流,推行一条极左路线,使大批老干部、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遭到了残酷的迫害,使我们的国民经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使我们的科学技术本来同世界先进水平缩小的距离又拉大了。总之,我们的国家遭到了一场浩劫,我们的建设进程至少被推迟了20年。中国革命处于危难之中,这是多么惨痛的教训!
1976年秋天一举粉碎“四人帮”的伟大胜利,赋予我们的十月以新的意义。这个胜利标志着中国革命又经历了一次转危为安的历史性转折。有了这个伟大转折,我们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才有可能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宋庆龄在文中强调:
由于林彪、“四人帮”的破坏,我们的物质生产大大落后了。今天,我们必须大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不这样我们就不能在比较充实的物质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林彪、“四人帮”也搞乱了人们的思想,践踏了社会主义的科学文化。因此,我们也必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这样我们就不能使广大人民提高觉悟、解放思想,就不能使他们迅速掌握广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特别值得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