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三十年-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80年5月,中共中央下发文件,正式确认内涵更为丰富的
经济特区
这个名称。8月,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4个经济特区,标志着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经济特区正式诞生了。经济特区的设立,引起世人关注。当时的《纽约时报》载文说:铁幕拉开了,中国大变革的钟声正轰然鸣响。中国的历史又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春风吹绿了东方神州,春雨滋润了华夏故园。特区人以敢为天下先的创造精神,充分发挥特区在对外开放中的
桥头堡
作用,积极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发展奇迹。
以深圳特区为例,由于推行了一系列创新的机制和政策,仅用20年时间,一个边陲小渔村就迅速发展成繁荣昌盛的现代化大都市,综合实力跃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从1979…1998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30。4%,人均GDP为全国的5。2倍;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了1983倍;外贸出口从0。09亿美元增长到1999年的282。1亿美元,累计出口总额1915。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累计200。56亿美元,年均增长31%。经济发展创造了闻名世界三天一层楼的
深圳速度
,演绎出现代的东方神话。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成为最具时代特色的流行语。
1984年初,邓小平到深圳、珠海、厦门特区视察,分别给予题词和鼓励,要求
胆子要大、步子要稳
,
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
随后,邓小平又对中央领导同志说:
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
在邓小平的倡导和推动下,对外开放全方位展开。1984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纪要》,决定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14个港口城市。1985年2月,又先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漳(州)、泉(州)、厦(门)三角地区,继而将辽东半岛、胶东半岛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1988年4月,中央正式决定设立海南省和海南经济特区。1991年,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实行比经济特区更加优惠的政策。1992年,党的十四大作出了加速环渤海湾地区开放和开发的决策。
至此,由南往北,由东向西,由线到片,从沿海到内陆,对外开放向纵深挺进,形成了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标志着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经济特区的成功创办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不仅吸引了大量资金,而且引进了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不仅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引起了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不仅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而且为全国的改革开放起到了很好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特区是个
窗口
。从这里,中国看到世界,世界也看到了中国。
《改革开放三十年》章节:改革向城市和各领域进军 收集:东风书城(24。43。3。33)
1984年3月23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以《请给我们
松绑
》为题,联名向当时的省委书记和省长写了一封公开信,希望给予企业必要的人事权、财权和自主经营权。第二天,《福建日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这封公开信。一周后,《人民日报》在显著位置报道了此事。一时间,全国报纸纷纷转载、评论。
松绑
新闻,成为国有企业改革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在当时条件下,这封公开信喊出了企业经营者的心声。
改革开放前期,国有企业被称为国营企业。这种企业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仅仅是一个生产单位,企业对政府高度依赖。那时,国有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用什么方式生产,都由国家统一计划管理。原料由国家供应,产品由国家统收统销,就业统包统揽,盈亏由国家负责,用钱再向国家申请。国有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普遍存在干部坐
铁交椅
、职工端
铁饭碗
、人人吃
大锅饭
的现象,严重挫伤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国有企业改革,首先从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开始。
1979年,以首都钢铁公司、天津自行车厂、上海柴油机厂等8家企业为试点,国有企业改革拉开了序幕。最初,国有企业改革是实行
放权让利
,即在企业增产增收的基础上,允许企业自产自销一部分产品和提取部分利润留成,职工个人可以得到一定的奖金。
此后,开始进行一系列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改革。1981年,扩权改革在国有工业企业中全面推行,进一步放权让利。1981…1982年全面推行工业经济责任制,着力解决国家与企业之间、企业与职工之间以及职工与职工之间的责、权、利关系。1983年开始实行利改税,将企业向国家上缴利润改为按一定比率缴纳税收。1987年,在进行承包经营责任制试点的基础上,国有大中型企业普遍推行
包死基数、确保上缴、超收多留、歉收自补
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同时,与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和推行经济责任制相适应,一些企业开始试行厂长负责制。这些改革措施,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国有企业在实行承包经营的同时,股份制试点也在进行,开始探索国有企业的制度创新和结构调整。1984年9月,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家股份有限公司天桥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1985年10月,第一家证券公司深圳特区证券公司正式成立。此后,沈阳、上海、北京、广州等地也先后成立了证券交易市场,股票交易日趋活跃。1986年11月,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约翰·范尔霖访华,邓小平赠给他新中国刚刚上市的第一支股票,编号为05743面值50元的上海飞乐股票。后来,这张飞乐股票一直被收藏在纽约证交所的陈列室里。邓小平的这一举动,向世界表明:股票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社会主义国家同样可以利用。国际社会由此发出
中国与股市握手
的惊呼。随后,我国股份制企业有了很大发展。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提出,按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原则,搞活国有企业。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是建立
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的现代企业制度,使国有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从1994年开始,国务院决定在100家国有企业进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核心内容是实行企业的股份制改革。党的十五大提出把国有企业改革同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结合起来后,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抓好大的、放活小的,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开始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重组,实行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程。针对这一时期国有企业严重亏损状况,从1997年开始,实施国有企业扭亏脱困三年计划。此后,国有企业改制范围不断扩大,政企初步分开,企业法人产权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初步建立,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在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方式、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管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企业内部的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取得成效。1999年9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阐明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基本方向、主要目标和指导方针,明确了国有企业布局战略性调整的方向。到2000年,国有企业3年改制任务基本完成,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框架初步形成。
以党的十六大为标志,国有企业改革进入到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阶段。针对长期制约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体制性矛盾和问题,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国家要制定法律法规,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2003年4月,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挂牌成立。随后,各省、区、市国资委也相继组建,大多数地市也组建了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强化出资人监管,并且在探索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选人用人机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促进国有资本向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创新,进一步激发了国有企业的活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层层落实,国有经济效益和质量显著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大大增强。如今的149家中央企业,不仅掌握着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而且积极参与全球市场竞争,一批国有大型企业跻身世界500强。
在国有企业改革的同时,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
三资
企业也蓬勃发展起来。
20世纪70年代末,安徽芜湖一个名叫年广久、自称
傻子
的人,因所炒的瓜子香脆可口,生意越做越红火。到1982年,他的瓜子工厂已经雇佣工人105人。年广久的瓜子工厂是否存在剥削性质,引起了一场全国范围内的大辩论。
争论尘埃未定,邓小平明确提出,
放两年再看
,
如果你一动,群众就说政策变了,人心就不安了
,
让'傻子瓜子'经营一段,怕什么?伤害了社会主义吗?
时隔8年后,他又一次提到“傻子瓜子,指出:
像这一类的问题还有不少,如果处理不当,就很容易动摇我们的方针,影响改革的全局。
邓小平对
傻子瓜子
的支持,打消了人们对发展个体经济的重重顾虑。
1980年8月,中共中央转发全国劳动就业会议文件,将发展个体经济作为解决就业的重要途径,明确提出要
鼓励和扶植城镇个体经济的发展
,个体经济由此迎来了改革发展的春天。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阐明了个体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指出:
我国现在的个体经济是和社会主义公有制相联系的,不同于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相联系的个体经济,它对于发展社会生产、方便人民生活、扩大劳动就业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是社会主义经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是从属于社会主义经济的。
在党的政策的鼓励支持下,我国个体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
我国的私营经济主要是在个体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1988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增加了关于发展私营经济的规定,使私营经济的法律地位得到确认。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2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非公有制经济开始突破长期禁锢,逐步进入垄断行业、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国防工业等领域。2007年3月,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高票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强调要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保障一切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个体、私营经济平均每年增长速度达到20%。到2006年底,个体、私营经济比重占GDP的50%左右,每年GDP增长的60%来自个体、私营经济,全国个体和私营企业达到3000多万家,从业人数1。4亿多人。
随着国门的打开,我国吸收外商投资步伐加快,
三资
企业迅速发展。1979年,《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颁布。1980年,我国首批外商投资企业北京航空食品、建国饭店和长城饭店获得批准。此后,我国对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吸收外资实行一些特殊政策,扩大地方外商投资的审批权限,调动了各地利用外资的积极性。1986…1991年,全国累计使用外资190亿美元,年均31亿美元。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后,吸收外资势头大大加快。1996…2000年,我国实际吸收外资规模保持在年均400亿美元以上。2002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开放服务贸易领域,商业、外贸、电信、金融、保险等服务业成为外商新一轮投资的热点。截至2007年7月,中国累计批准外商企业61万多家,实际利用外资达7200亿美元。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冲破了长期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打破了单一的公有制结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不断增强,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成为改革开放浓墨重彩的篇章。
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政治体制和教育、科技体制改革也相继展开。1980年8月,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拉开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序幕。随后,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实行党政分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行政府机构改革,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相继出台,政治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针对科技教育在
文化大革命
中受到的严重冲击,邓小平直接领导了科技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提出,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1977年10月,国务院决定恢复停止了11年的高考制度,使我国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转入正轨。1978年3月,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