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科幻世界电子书 > 阿西莫夫逸闻趣事 >

第13部分

阿西莫夫逸闻趣事-第13部分

小说: 阿西莫夫逸闻趣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基地靠经济手段,而非军事优势挫败科瑞尔星球,这一胜利当然是早已被夏尔登预见的。基地巧妙地渗透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体系,它向敌国的芸芸众生灌输宗教思想,让他们依赖于基地生产的原子能装置——早在战争爆发的前几年就卖给了他们。当这些装置开始出现故障并无法修复、替换时,军事梦想只能让位于经济需求了。
  这个故事与罗马帝国历史有着紧密联系。古罗马在其帝国时期曾发生过两次大规模的“贸易战”。第一次是与俄罗斯发生争执,结果导致了四次军事行动。更重要的一次则是与中国进行的。当时的贾斯汀尼皇帝将蚕卵引人康斯坦丁堡,使罗马人生产出了自己的丝绸,从而打破了中国对丝绸贸易的垄断。这些历史无疑促使阿西莫夫联想到了经济实力是挫败军事优势的潜在可能。
  阿西莫夫给他的第四个故事命名为《楔》。坎贝尔在1944年4月收到了这个短篇。它是全书的第四部分,所用标题为《商人》。这个故事不到7000字,是全书中最短的一篇,它不过是简单介绍了基地的一小段历史。几个月后,阿西莫夫完成了《死手》的创作。在《基地三部曲》中,它是第二部《基地与帝国》中的第一章,标题为《将军》。
  阿西莫夫于1949年8月将这篇故事交给了坎贝尔。25,000字的数目使它成为他所写过最长的一个连载故事,并为他赚了437.5元。《楔》与《死手》都是阿西莫夫在海军造船厂时创作的。当时正值战争最激烈的时候,这两部作品明确反映了那时的阿西莫夫满脑子都是与战争有关的事。
  《将军》是《基地三部曲》中情节最精彩的片段之一。它充满了刺激,并且与整部作品完美地融为一体。故事的主角就是书名所提到的将军,旧帝国最后一员干将贝尔·里奥斯。
  夏尔登死后200年,帝国进入了垂死阶段,这时它遭受了致命的一击,而这一击正是由里奥斯完成的。在银河系中谁还能与帝国为敌?帝国正在滑向野蛮的深渊,而方圆之内再没有外星人或其他有人迹的星系存在。正是这一搜寻对手的过程中,里奥斯发现了基地,他立即踏上了追求荣誉与鲜血的征途。
  正如夏尔登所预见的那样,里奥斯根本没有获胜的可能。那时统治帝国的是一位雄心勃勃的帝王。一位有雄心的帝王与一位追寻荣誉的将军,他们之间的联盟是不稳定的。里奥斯的巨大成功令帝王感到了威胁,因此除掉了他。夏尔登的第四个危机就这样解决了,度过危机的基地将迎接明天的战斗。
  1944年8月,阿西莫夫写《死手》时,《大与小》已在当月的《惊奇》杂志上刊出。这篇故事上了封面,被称为“艾萨克·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之一”——这是他的基地故事首次被归为系列。
  尽管这些都促使阿西莫夫继续这个题材的创作,但到1944年秋天时,他开始厌倦整个构思。他已一口气写了三个《基地》故事,几乎占用了他整年的创作时间。他想写点新的东西了。
  由于上述原因及战争所带来的巨变,基地故事的创作停了几个月。1945年1月,阿西莫夫拜访坎贝尔时,这位编辑说,他希望阿西莫夫能写一个完全粉碎夏尔登计划的故事。这想法吓了阿西莫夫一跳。毕竟整个系列是围绕夏尔登计划展开的,粉碎它简直无异于亵渎神灵。但阿西莫夫无法说服坎贝尔放弃这个念头,只得打道回府按其大意进行创作。
  从写作技巧、情节安排及人物性格塑造方面,《骡子》比前几篇基地故事要成熟得多。故事中的许多人物显然就是以阿西莫夫身边的人物为原型的。麦格尼菲科、贝塔·戴瑞尔与特伦·戴瑞尔是三个主要人物。从相貌上看,贝塔是以杰特鲁德为原型的,而特伦的性格其实就是阿西莫夫自己的性格。在故事中,特伦是个对周围事物有些茫然的年轻人,他快嘴快舌,有时还稍稍有些过分敏感。从外型上看,特伦体魄健美,高大壮硕,恰恰与阿西莫夫相反。
  骡子麦格尼菲科是这篇故事中最重要的人物,同时在整套三部曲中,他也是除夏尔登外的又一个中心人物。从外型上看,骡子是以阿西莫夫在海军造船厂工作时的一位朋友雷昂纳德·梅赛尔为原型的。梅赛尔是个性格开朗的家伙,他至少也曾有过一次将阿西莫夫从沮丧的深渊中拯救出来的记录。梅赛尔的相貌最有特点之处,就是他那硕大坚挺的鼻子。他还是个不错的音乐家,喜欢唱歌,爱讲笑话。麦格尼菲科不仅扮演着宫中弄臣的角色,而且他还经常弹着一种称为“维西索诺”的乐器。他的这种演奏天才能造成破坏性的后果。
  另一个人物艾伯林·米斯是整个故事中的关键人物,尤其是在最后一幕中。不知阿西莫夫是以何人为原型塑造这一角色的,他很可能是阿西莫夫的大学教授们与俄罗斯民间故事中惯见的聪明老头的结合体。
  阿西莫夫在这个故事中塑造了一对新婚夫妇,并围绕年轻女人展开了情节,这都不是无缘无故的。除那些关于苏珊·卡尔文的故事外,这是阿西莫夫首次在其故事中塑造了一个坚强的女性人物。创作《骡子》时,阿西莫夫正陶醉在新婚的喜悦中,这无疑对他的写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以杰特鲁德为原型的贝塔在最后一刻拯救了基地并非是巧合。
  《骡子》的故事发生在基地建成300年后。它讲述了有史以来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基地被一个具有通灵能力、藐视夏尔登计划的异形挫败的故事。贝塔拯救了银河系的未来,在她的努力下,骡子未能找到第二基地。特米勒斯星球衰亡之后,第二基地是创建夏尔登帝国的唯一希望。
  因为这个故事是在战争期间写就的,所以它与军事的关系最为密切。阿西莫夫在塑造骡子这个形象时,脑子里肯定想的是希特勒。但骡子的性格比希特勒复杂得多。尽管他苦心钻营、野心勃勃,但他并不是个单纯的极权独裁者。骡子最让人感兴趣之处就是他的脆弱。他为什么会变得如此贪恋权力?他运用自己的强大能力征服了银河系,其实是想躲避这种权力?他的最终目标是什么?为什么贝塔对他有那么大的吸引力?
  所有这些问题都有着详略不一的答案。关于骡子的确凿情况,我们所知甚少,但阿西莫夫的只言片语已足够促使我们发挥想象填补这一空白,并使我们认识到这是个有着奇异的魅力、极为忧郁的人,他为感情付出了代价,使得自己的能力被毁,与其说他是个有着虐待狂倾向的疯子,不如说他是个具有通灵能力的厌世者。
  《骡子》是《基地》系列中第一部提及骡子及其征服第一基地诸细节的短篇,它构成了《基地与帝国》的下半部。阿西莫夫用了三个半月时间写完这个故事,1945年5月他把稿件交给了坎贝尔。这是他完成的最庞大的写作计划,共计50,000字,几乎达到了一部中篇小说的长度。这部作品还让他得到了自从写作以来收到的金额最大的一张支票——875美元。
  奇怪的是,阿西莫夫并未为写出这部成功之作而自得,因为他认为一切来得过于容易了。他在日记中做了罕见的反省,其中的一句是:“某些成功使人享受不到搏击的乐趣。”①①《记忆常青:艾萨克·阿西莫夫自传,1920-1954年》第420页,纽约双日出版社1979年版。
  当时,对兵役的恐惧时时困扰着阿西莫夫。唯一令他宽慰的消息是欧洲战争结束了,而亚洲战争的消停也不过是个时间问题罢了。《骡子》在1945年12月的《惊奇》杂志上刊出时,阿西莫夫已应征入伍。1945年的感恩节,他在利兵营看到了这份杂志。直到他退伍并重新安定下来后,他才再次开始计划写篇新的基地故事。这时已是1946年的秋天。
  在新创作的故事中,阿西莫夫再次提及了整套系列中最强大的角色——骡子。这个故事后来成了《第二基地》这本书的第一部分,所用标题为《骡子的探索》。它讲述了骡子一心想找到第二基地,但终未获得成功的故事。
  当故事刊出时,结尾部分的内容是:在通灵战斗中,第二基地挫败了骡子,并对他施以感应之术,令他返回了自己的帝国。但在原稿中,结尾并非如此。阿西莫夫为这个短篇起名为《发现》,他于1947年2月2H将书稿交给了坎贝尔。这个故事仅有25,000字,长度只是《骡子》的一半,但它的重要意义在于,阿西莫夫决定将它定为整个系列的收篇之作,为它写个干净利落的结局。
  坎贝尔根本不同意阿西莫夫的观点,坚持让他重写,为下次的连载留下一个未完的结局。阿西莫夫已断断续续地写了五年半的《基地》故事,对整个基地的构想烦透了。他想换换口味,写自己的机器人故事。他一直认为机器人故事要有趣得多,同时他还想写一部长篇小说,但因在出版界关系不多,他只得继续与坎贝尔合作。他回去后按要求做了修改,第二天就将改好的稿子交了出去。如我们在《基地三部曲》这套小说中所见,这次,他写了个未完的结局。坎贝尔非常满意,很快便给他汇了一张500美金的支票。
  成功的喜悦与经历了战争以来长时间清贫后的“突然富裕”,使阿西莫夫少见地冲动了一次。他给杰特鲁德买了件价值200美元的褐色貂皮大衣。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发现》才在1948年1月的《惊奇》杂志上刊出,这时距它创作完成已有一年的时间。尽管阿西莫夫当时已创作了许多有影响的作品,但1948年初的那段时间是他写作生涯中的低谷。这段时间里,他没写什么短篇小说,正致力于创作一部长篇并考虑着将它卖给谁,而这比他原来想象的要难。尽管他喜欢写短篇小说,但他知道不能以此为正式的职业。如果他确实想以作家作为自己的第二职业,他就得有所突破,不能只为流行杂志写东西。与此同时,他的学术工作进展顺利,他在其中投入了许多精力。
  1948年整个上半年,坎贝尔一直都在催促阿西莫夫写下一个基地故事,并且同意将这篇故事作为整套系列的收尾之作。他终于说动了阿西莫夫。《发现》交稿后的18个月多一点,阿西莫夫又回到了两个基地的世界,写出了最后一个连载故事。他给它起名为《消失》,以便与这一系列中的前几个故事相衔接。
  阿西莫夫于1948年10月开始动笔创作这个最后的故事,但进度很慢。他从一开始就意识到,必须先简要介绍一下前面的内容,因为每一个故事都是相互关联的。毕竟,上一个连载故事刊出距今已有一段时间,第一个基地故事发表已是6年前的事了。结果,为了使这个故事与前面所有的故事顺利接轨,他将情节写得越来越复杂。
  在《消失》(编成小说时改名为《基地的探寻》)的开头,故事的一位主人公,十几岁的小女孩阿卡迪亚·戴瑞尔正在按学校的要求写一篇历史短文。阿西莫夫以这一方式简述了基地的历史。我们很快便了解到,阿卡迪亚正是伟大的贝塔·戴瑞尔的孙女。早在60年前,贝塔就认出麦克尼菲科是骡子,从而拯救了第二基地。
  当第一基地的阴谋败露时,故事的节奏迅速加快。参与阴谋的是以阿卡迪亚之父特伦·戴瑞尔博士(贝塔的儿子)为首的一群学者。他们认为,第二基地对第一基地的未来是个重大威胁,因此决定摧毁它。
  在所有的基地故事中,《基地的探寻》的情节最为复杂。它一边讲述着阿卡迪亚卷入阴谋的简单故事,一边描述着第二基地的复杂计划。故事结束时,第一基地再次度过了难关。他们在一场实战中取得了胜利,并误以为已毁灭了第二基地。
  自然,如果以为夏尔登建立两个基地的目的是为了在未来的某次危机中,让一个基地消灭另一个基地,那就太可笑了。阿西莫夫从一开始就想好了,在夏尔登的计划中,两个基地将向着完全不同的两个方向发展,一个将取得重大技术进步,而另一个,也就是第二基地,将具有阅读人脑的能力。最终的目的是,在未来的某个时候,两个基地将统一,并创立一个新帝国,一个与纯技术的第一帝国完全不同、更为强大的帝国。
  第二基地在暗中引导着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它完全操纵着故事中人物的心理,引导着事件的发展,以挽救夏尔登计划,并推动第一基地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1949年3月,阿西莫夫在交付这最后一篇基地故事时,他与坎贝尔同时意识到,该是故事结束的时候了。再也不会有基地故事了,这部史诗已经完成——至少暂时如此。
  《消失》使阿西莫夫得到了一张1000美元的支票。这样,他的8篇故事共为他创益3,600美元。
  故事本身可能是结束了,但《消失》(分三期刊出,1949年11月的《惊奇》刊载了第一期)的交付并非意味着整个故事的结束。
  弗雷德·波尔试图将整个基地系列出版成书,但好几次都是一开始便失败了。后来,他找到了出版界的一位同行马丁·格林伯格。格林伯格同意将此系列改编成书。
  格林伯格创立了一家高曼出版社。到1951年为止,他们已出版了阿西莫夫的专集《我是机器人》,而纽约的双日出版社那时也已出版了阿西莫夫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空中卵石》。
  由于拥有双日和丽特尔两家出版社的布朗拒绝出版《基地》,阿西莫夫显然为高曼出版社愿意收下它感到高兴。
  1951年2月28日,阿酉莫夫收到了第一本书100美元的预付金。这本书后来成为《基地三部曲》中的一本。除去弗雷德·波尔应得的10%,阿西莫夫的实际收入为90美元。
  格林伯格建议将书分为三卷出版,但苦自然划分,第一卷仅6万字,稍微短了一点;他同时还认为,故事开始得大突然,建议阿西莫夫写篇序论。阿西莫夫照办了,这就是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分《心理历史学家》,这个全书的开篇是最后完成的。这一部分介绍了哈里·夏尔登本人,并为萌芽状态的第二帝国的未来历史埋下了伏笔。
  1951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