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科幻世界电子书 > 阿西莫夫逸闻趣事 >

第31部分

阿西莫夫逸闻趣事-第31部分

小说: 阿西莫夫逸闻趣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命的旅程快要到头了,我不奢望自己能活多久。然而我们的爱情是永恒的,我没有什么可抱怨的。”
  “在我的一生中,我拥有了珍尼特,我拥有了我的女儿罗宾和我的儿子大卫;我拥有众多的好友,我拥有我的写作及它带给我的名望与财富;因此不论现在发生什么事,我都已心满意足,我这一生过得很幸福。”
  “因此,请不要为我担忧,也不要为我难过。
  相反,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你们带来一些欢
  笑。”
  
   
 



第十四章 《基地在前进》
 
  自60年代中期双日出版社首次出版了《基地》系列后,阿西莫夫便不断收到读者来信,希望他继续接着写这套书。尽管公众兴趣盎然,但阿西莫夫却从未想过要续写这套耗尽了他20岁时的年华且现在已有些生疏的作品了。最后还是他的出版商和朋友们略施小计,才使他重又开始了《基地》这部史诗的创作。
  早在1971年,拉斯特·戴瑞尔就已开始催促阿西莫夫,让他接着写《基地》,理由是故事结束时,基地已享有了400年的太平盛世,两个基地应该已经建成了一个新帝国。“阿西莫夫应该接着写,”戴瑞尔抱怨道,他本人也想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他说,阿西莫夫大不讲理了,让一大群书迷等得心焦。
  然而,阿西莫夫总为自己分辩说,这套系列已让他才枯思竭,他想写点别的东西。1973年的某一天,戴瑞尔与阿什米德共进午餐时.决定给阿西莫夫施加压力。两人都是阿西莫夫的好朋友,对他的弱点了如指掌,于是便联手设下一个圈套,即戴瑞尔将告诉阿西莫夫,他打算替他续写这本书,并准备起草一份提纲交给阿什米德。
  阿西莫夫听到这个计划后,自然是怒不可遏。他不允许别人来替他完成作品,即使是他最好的朋友也不行。虽然对《基地》这部巨作已有些生疏,但毕竟是自己写的,犹如亲生的孩子一样,他不能容忍他人碰它。当他将戴瑞尔的计划告诉阿什米德时,这位编辑只是说:“哦,没错,他是给了我一份提纲,看起来不错。”这对阿西莫夫来说,不啻于奇耻大辱。他当即保证,他将尽快续写《基地》。
  1973年初,《诸神》刚出版,阿西莫夫便投入了《基地》系列的创作。这是自1951年阿西莫夫完成三部曲中的第一篇《历史心理学家》后,创作的第一部基地系列小说。
  作品被命名为《闪亮的权杖》。阿西莫夫一口气写了14页后,便写不下去了。不知为什么,他找不到过去的那种感觉了,只能决定先写点别的东西,等有了灵感再说。
  《闪亮的权杖》便被闲置在了阿西莫夫办公室的一堆稿纸下。即便是戴瑞尔的威胁与诡计,也无法再度激起阿西莫夫的创作欲望了。他手头总有忙不完的活儿,只有先把这些活儿忙完之后,他才能潜心投入《基地》续篇的创作。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70年代末。1977年,双日出版社当时负责阿西莫夫作品的编辑凯瑟琳·乔丹提出建议,问他是否有兴趣创作一部大部头的作品,一本很有分量的书——“续写一部《基地》系列,如何?”然而事与愿违,阿西莫夫却决定写一本自己的传记。在随后的两年里,阿西莫夫洋洋洒洒地写了一套关于他生活的大部头作品,这就是《记忆常青》(1979年)和《欢乐永存》(1980年)。
  当阿西莫夫完成了这个在他看来近乎奢侈的创作享受之后,双日出版社的高级编辑国蒂·布拉什克决定给阿西莫夫提个醒,以便让他收回心来继续《基地》的创作。
  1981年1月,阿西莫夫去双日出版社见他的编辑。当时凯瑟琳已经离职,继任者是肾奥耐尔。两人聊了一个小时,谈完该谈的事情后,奥耐尔告诉阿西莫夫,贝蒂·布拉什克在33楼的办公室里等他。
  阿西莫夫喜欢夸耀,说双日曾提出给他一大笔预定金,并断定《基地》新篇将弓愧轰动,成为最畅销的小说,为让他动笔,他们简直是极尽利诱之能事;然而利诱终究不比威逼,最后是他们声称如果他再不签合同,就将他从贝蒂·布拉什克办公室的窗口扔下去,这才将事情敲定。
  双日自然不会把他们的宠儿从那么高的窗口扔下去。他们对阿西莫夫是很有信心的——如果你把出示一份合同、提供五位数预定金,只是为了让他尽快写一部《基地》新篇这种作法称也为信心的话。阿西莫夫抗议说,他得写这写那,根本没有时间,但双日毫不退让。
  阿西莫夫与双日的合作一直很愉快,觉得自己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双日功不可没。他也不想让他们失望,终于在1981年2月5日下定决心,签定了创作《基地》新篇的合同。
  然而即便是在那时,阿西莫夫仍没有找到创作的灵感。双日强行预付给他的大笔定金,使他感到压力很大。他一贯认为,干多少活拿多少钱,因此颇为痛恨还没干活儿即在他的脖子上挂了一副巨额支票的枷锁。同时,由于创作其他作品产生的压力,再加上担心让双日失望,阿西莫夫直到四个月后,才开始动笔写这部新作。
  他决定重新读一遍前三部的《基地》小说——这在30年来是第一次。然而,当他读完《第二帝国》最后一页时,他的第一个想法竟是:这都是些什么呀?!全书没有动作,人物间只知道对话,除了他最喜欢的《骡子》之外,他看不出这部书还有哪些引人之处。直到他读到詹姆斯·岗恩在该书首次出版后写的一篇书评时,他才改变了自己的看法。这篇书评写道:
  三部曲的成功不在于动作与爱情——所有的
  动作基本上都是在台下完成的,而爱情几乎无影无踪——但它犹如一部精彩的侦探故事,悬念迭起,引人入胜。①
  ①艾萨克·阿西莫夫:《基地背后的故事》,载《艾萨克·阿西莫夫科幻小说》第61期。
  事隔近10年,阿西莫夫重新翻出写了14页的《闪亮的权杖》读了一遍后,觉得它仍然如初写时那样有新意,便坐了下来,写起了第15页。
  很快,他又恢复了创作《基地》时的激情,文思如泉涌,在年底就写出了全书的草稿。1982年1月17日,他将终稿交给了双日出版社——此时距贝蒂·布拉什克劝说他续写《基地》几乎整一年。
  双日对阿西莫夫的文稿非常满意。自阿西莫夫动笔以来,休·奥耐尔便不断收到写成的片段,认为写得很棒。开始时,书名仍沿用70年代初的《闪亮的权杖》,但很快奥耐尔就明智地意识到,应该将“基地”一词插人题中。1981年,有一阵他们曾考虑用《基地危机》这个名字,但在全篇完成后不久,两人决定用《基地边缘》。
  奥耐尔读完全书的最后一章后,当再次在双日出版社见到定期而来的阿西莫夫时,问道:“太棒了,艾萨克,您当初为什么不一直写科幻小说呢?”①①《基地背后的故事》。
  阿西莫夫显然对《基地边缘》也很满意,并已为自己能续写这部巨作感到自豪,因为他故意在故事中留下了一个未解的线索,以便将来再写续集,也就是整套系列的第五本书。
  《基地边缘》保持了原来系列的风格,是三部曲的自然延续。它讲述的是另一位阿西莫夫创造的典型的英雄,议员格兰·崔维兹的冒险历程。
  崔维兹认为,骡子已经彻底破坏了夏尔登计划,基地政府假称计划仍在进行,其实是在欺骗人们。他同时还认为,第二基地并未被摧毁,它正操纵着第一基地的命运。
  故事开始时,崔维兹与基地的市长发生了争执。市长哈拉·布朗洛被称为“青铜布朗洛”,是位上了年岁的女人,性格刚强。她担任市长已有数年,这是基地历史中相对和平和稳定的时期。她非常渴望在有生之年能见识一些冒险之事,并且私下里也相信第二基地仍然存在,因此设法让崔维兹卷入了一场公众丑闻,将他流放出了基地,安排他踏上了寻找对手的征途。
  故事接着转移到了第二基地。正是阿西莫夫的这种。情节设计,使得《基地边缘》真正成为了前几部基地小说的不朽续作,激起了读者的兴趣。在前三部作品中,我们对第二基地所知甚少,只认识少数几个第二基地人如贝利·肯厅恩,凯尔甘的夫人卡利雅及第一发言人普林姆·帕尔沃。顾有看过第一基地故事的读者都想更多地了解神秘的第二基地。《基地边缘》则将我们带人了第二基地的心脏、它的中心圣地——发言人会议。
  从哈里·夏尔登时代开始,第二基地就一直在发展心智威力。这种威力能看穿人的心思并轻而易举地操纵别人的思维,因此尽管第二基地的成员为数不多,但他们真正控制着整个银河系的命运。
  前三部的结尾曾提到,第二基地是在特伦特星球——也就是老帝国的所在地建立起来的。真正的第二基地人是12名发言人,他们组成的小组控制了一切。另有几千名第二基地人维持着社会的运转,但发言人会议拥有最强大的心智能力和最精确的数学能力,监督计划的执行,并控制着“璀璨明灯”——引导银河系未来的指路灯。
  年轻有为的发言人斯托·杰恩迪伯雄心勃勃并富有远见——属于基地议员崔维兹式的人物——与其他几位发言人的想法完全不同,他也认为夏尔登的计划失败了。他还得出结论,认为银河中另有一组织存在,就如第二基地控制着第一基地一样,这个组织也正控制着第二基地。结果杰恩迪怕重复了崔维兹的命运。发言人会议做出决定,杰恩迪伯必须进入太空,寻找这一组织,并在必要的时候摧毁它。
  与此同时,崔维兹已找到了这个组织——盖阿星球。在这个独立的星球上住着独立的个人,他们被一张心灵之网(或称为集体的无意识)联系在一起。由此而产生的超能远远大于个人的能力。随着故事的发展,我们发现盖阿星球的居民实际上都是些机器人。故事中还捎带着提到,骡子原来就是盖阿星球的叛徒。
  骡子是个自大狂,想远离盖阿星球上的众人。而星球上的其他人却认为,他们得到了指示,必须推翻夏尔登的计划,创造出一个更美好的未来,以取代旧帝国灭亡之后的黑暗时代或取代夏尔登的两个基地。由于盖阿人能保持一定程度的独立存在,并拥有联合起来而产生的巨大威力,所以他们认为自己的方式是人类最美好的未来——换句话说,就是创造一个银河盖阿。
  但盖阿面临着一个问题。因为这些独立的个人都是机器人,不能决定自己的计划是否真能为人类创造出更美好的未来,因此他们必须遵照机器人的定律,找一个拥有强大直觉能力的人来为他们做出决定。于是崔维兹成了最合适的人选,他必须对人类的未来做出决定。
  当崔维兹、杰恩迪伯与第一基地市长都抵达盖阿星球时,故事达到了高潮。为决定人类的未来,他们展开了一场智慧与力量的较量。
  最后,崔维兹被迫做出明确决定,选择留在了盖阿,而杰恩迪伯与市长则被送回了各自的基地。他们相信自己已完成了使命,将发生的一切忘得一干二净。
  在《基地边缘》的结尾,崔维兹发现对自己的决定并没有把握,但为了建立银河盖阿的机制却已经启动。阿西莫夫巧妙地在结尾开了个口,以便接着写续集。即在下一个故事中,崔维兹将竭力寻找证据支持他的决定。
  在写《基地边缘》时,阿西莫夫虽不得不联系到前几部《基地》系列中的故事,但也加人了一些新的素材。这些素材都是以20世纪下半期现实世界的种种发明为基础的。如在早期的《基地》丛书中,阿西莫夫并没有真正提到计算机,但在《基地边缘》中,他却对计算机进行了充分的利用。崔维兹驾驶的一艘奇妙的“远星”号超现代飞船,就是由一台与崔维兹大脑联网的计算机操纵的,而这是第一基地创造出的最高级机器。
  此外,盖阿构想对阿西莫夫构思的这个故事也产生了有力的影响。在阿西莫夫写这个故事时,英国化学家詹姆斯·拉夫洛克已创立了他的“盖阿假说”,假定地球是一个独立的生物,能够自我调节,保护自己不受外界的影响。这个假说给阿西莫夫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创作《基地边缘》及其续篇《基地与地球》时,他围绕这一理论编织了大部分的情节。另外,阿西莫夫对“超级生物”这一概念也很感兴趣。在他1956年写的《最后的问题》中,人类在某一阶段竞融为一种超级生物。拉夫洛克的盖阿假说使阿西莫夫继续编写故事有了一个更为牢固的框架。
  同时,阿西莫夫也受到了时事的影响。特米勒斯的女市长、“青铜布朗洛的原型无疑就是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早在1981年,她就以态度强硬闻名于政坛,被称为“铁女人”。
  《基地边缘》的结构与早期的《基地三部曲》完全不同。前三本书是短篇小说的合集。这些短篇在10年中断断续续写成,直到后来才被编辑成书,而《基地边缘》则是一部长篇小说,讲述的也只是某一时间段里的一个特定故事。这本书于1982年10月出版,紧接着便跻身于《纽约时报》的畅销书行列,上榜时间长达25周,令阿西莫夫惊诧不已。
  过去,阿西莫夫从未写过一本畅销书。虽然他所有的作品几乎都卖得不错,但它们都是在较长的时间内才取得令人瞩目的销售成绩;如果他的《基地三部曲》能在短期内创造出当初的销售成绩,自然早就成了头号畅销书。《基地三部曲》曾令数代科幻小说迷如痴如醉,人们急切想看到这部长篇故事的续篇;而现在,经过了30年漫长的等待,终于有了结果。到1980年底,《基地边缘》单在美国的销售量就超过了100万册。
  《基地边缘》不仅跻身于畅销书排行榜,还获得了1983年雨果奖的最佳小说奖。评论界对它的反应也不错,一致认为它不愧是《基地》系列的续篇。詹妮弗·布莱尔认为,这本书之所以能写得这么出色,是因为阿西莫夫积蓄了30年的创作激情一下子得到了释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