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使命 作者:[美] 哈尔·克莱蒙特-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伯纳兰,如果你掌握了我们教你的知识,你会告诉你的人你是从哪里得来的这些知识吗?”
“告诉一部分人,那些对外部世界有好奇心的人。至于另外一些人——我们有很多人想不劳而获,不肯动脑筋学习。就像我原来一样,想了解什么,只愿花张嘴问话的力气,却不愿深入钻研。而且,他们永远不会明白,你不告诉他们仅仅是因为你无法让他们明白其中的道理,他们只会认为你有所保留,欺骗他们。如果我告诉所有人的话,这种事迟早要发生。我想最好还是让他们认为我是个天才,或才是唐纳默尔,他们更可能认为他是天才。”
罗斯顿的回答简短明了。
“成交。”
第二十章 凯旋而归
石头和泥土堆砌成的土堆上立着拆得只剩骨架的火箭头,银光闪闪。麦斯克林人正忙着卸另一排舱门,一些人把岩石泥土推到边上,另一些人在荒漠中那条刚修建的道路上来回穿梭,用小推车运送食品供给。大家干得热火朝天,没有一个人闲着。现在有两台通讯仪,一台放在土堆上,地球人通过它指导麦星人拆卸舱门,拿取仪器;另一台放在较远的地方。
唐纳默尔站在另外一台通讯仪前,和远处的地球人说着什么。太阳仍一圈一圈转着,现在已是黄昏时分,太阳快落到地平线以下了。
大副说:“我觉得,要按你们教我们的办法做光线弯曲这个试验有些困难。我能理解反射,我用你们飞船的外壳造了一面镜子,已经验证成功了。现在我们手头没有玻璃,那台设备上的透镜又跌碎了。”
“一块稍大的透镜就行。”说话的不是赖克兰。尽管赖克兰认为自己是一名很出色的老师,但有时不得不把话筒让给专家。“随便哪一片都可以折射光线,透镜成像——这个以后再给你慢慢解释。看还有没有剩下稍大的碎片,唐纳默尔。”
“或许你能告诉我玻璃的制造原理,它需要很高的温度吗?你知道,我们可以让温度达到很高。原材料也有,你看行吗?”
“好的,如果你们能找到的话。我不知道麦星河流中的砂的成分,但先用你们能达到的最高温熔化一些砂子,试试看。我不能保证成功,我只知道在地球上这样做可以造出原始的玻璃,如果要提高清晰度的话还要添加很多其他的原料。现在还无法一一给你介绍,我也不知道麦斯克林上到底有没有。”
“非常感谢,我会让人升火,同时找找看有没有剩下的透镜碎片。我们真不应把它放在土堆边上,你们所谓的‘桶状物’滚得非常快。”
大副转身离开通讯设备,很快遇上了伯纳兰。
“该你的那一班人上土堆工作了。”船长说,“我现在要回河边去,你需要什么吗?”
唐纳默尔说他要些沙子。
“带一点上来就行,这样火的温度不需要太高。你是不是要运很多东西?”
“不,只想走走,放松放松。现在春风已过,微风又起,应该稍稍航行一下,免得忘了老本行。船长不会驾船,成何体统。”
“很好,天上的飞行员告诉你这些仪器是干什么的了吗?”
“他们讲倒是讲了。如果我真相信有时空弯曲这回事的话,就能听得更明白些。他们还是老一套,说什么光讲讲不清楚。可除了讲之外,我们还有什么其他教学方法?”
“那个什么时空弯曲我自个也在琢磨。我想这和他们表示数量的学问有关,就是数学。我个人倒最喜欢数学,学到的知识立即就可以用上。”他指了指推车,又指了指滑轮。
“没错,我们要学习、要带回家的东西很多——但是有些知识,还是先别让其他人知道才好。”船长说着走开了。唐纳默尔看着他的背影,严肃的脸上露出一丝微笑。唐纳默尔还有工作要做,在土堆上拆卸舱门可没有学做实验那么好玩,但答应别人的就该做到。他带领手下往上爬去。
伯纳兰上了“布利”号。船上有两名船员,船已做好了启航准备,点火待发。头顶上闪闪发光的几乎透明的布料让他忍俊不禁。他想起了瑞加仑,不知瑞加仑看到他这么“利用”这块布料的话会有什么反应。伯纳兰已经利用这块“帆”航行了一万公里,还顶住了悬崖边的飓风。
他检查了所有的桅杆,然后望了望火炉,火炉用地球人给他们的冷凝器上的金属片围了起来。所有的绳子都扎妥了,他向一名船员点了点头,示意开船。
这名船员向火炉里添加了一些燃料,另外一名船员拉起了锚。
慢慢的,热空气把直径四十英尺的气球胀得鼓鼓的,新的“布利”号从高原上缓缓升起,在微风中向河流飘去。
书评
我读过的小说中,《重力使命》最出色地叙述了另一颗星球上的生活。他实现了我们这些人的梦想:用科幻小说征服世界。
——美国著名科幻作家 托马斯·迪许
克莱蒙特具有一种最不可思议的才能:利用实实在在的科学知识,创造一个最奇特的世界,一个符合我们这个宇宙的物理定律的世界。他是作家中的作家,他的作品启发了无数作家。
——美国著名科幻作家 迈克尔·伯斯坦
在科学中狂欢,以科幻小说创造世界的先驱。克莱蒙特是有史以来最重要的科幻作家之一。
——加拿大著名科幻作家罗伯特·索耶
作者简介
哈尔·克莱蒙特(Hal Clement),本名哈里·克莱蒙特·斯塔布斯,美国科幻小说作家,硬科幻的领军人物。他1922年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1942年发表了第一篇小说“Proof”,1943年获哈佛天文学学士学位,1946年获波士顿大学教育硕士学位,1963年获西蒙斯学院化学硕士学位。二战时入伍,担任B24“解放者”轰炸机驾驶员和副驾驶员,在欧洲执行过35次战斗飞行。战后任职于美国空军预备队,以上校军衔退伍。他在马萨诸塞州密尔顿的密尔顿学院教授多年化学和天文。
克莱蒙特一生共创作了十五部长篇以及大量中短篇小说。1954年,脍炙人口的《重力使命》开始在《惊奇科幻》连载,成为他的代表作,该书也是科幻史上硬科幻小说的代表。
此外,哈尔的长篇小说还有《冰世界》(Iceworld,1953)、《火环》(Cycle of Fire,1957)、《接近临界点》(Close to Critical,1964)。
克莱蒙特在科幻作家和读者中具有崇高的声望。哈尔获得的荣誉包括1991年世界科幻大会的主宾;1996年的回顾雨果奖,此奖奖给他1945年的作品《非同寻常的感觉》(Unmon Sense);1998年入选科幻小说和奇幻小说名人堂;1999年获得SFWA的大师奖。
哈尔可以称得上是美国“最硬”的科幻小说作家之一,他对科幻领域的最杰出的贡献在于营造独特的外星环境,并创立在这样的环境下的独特的物种。他作品的特点之一是突出小说的知识细节,这些知识显得翔实可靠,包括行星化学、生物系统、进化论、地理学、天气系统等等。在一本题为《克莱门特最佳科幻小说选》的后记中,作者谈到了自己的创作,他认为科幻小说在使用“科学”时应持一种“保守”的态度,应该拒绝写那些受到较多怀疑的领域,只从已知的事实进行外推。他对自己作品中科学的“精确”感到满意。他总是先提出问题,然后供给消息,最终联系到已有的科学定律,并由此解决问题。不过,他作品最大的缺点是节奏缓慢和情节太少,而且往往采取直进的方式。此外,艰深的“科学讲座”和“重复解释”也太多,社会生活和道德侧面地描述又不够新颖。作品中的成年人通常是一些科学家或者技师,但这些人千篇一律,成年女性更是奇缺。
他也以乔治·理查德的名义发表天文绘画。
2003年他在密尔顿医院于睡眠中辞世。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