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内有恶犬 >

第37部分

内有恶犬-第37部分

小说: 内有恶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启背脊挺直的跪着,雷打不动,坦坦荡荡的没有一点做了错事的羞愧之色,气得太子差点呛岔了气。他不答话而与谢启同往的副使出列回道:“太子殿下,叛贼口出狂言竟敢要求我们退让到南江以南的十六州里,太子您也知道那十六州环境恶劣,年年水患——”副使脸有凄然:“这种事是万万都不可答应的啊!”
  “本宫也知道是不能!本宫猜想他们这样狮子开大口只是为了跟我们讨价还价而已,哪知你们就这样被吓退回来了!”
  皇帝大病刚好,阖眼坐在皇位上,底下的各派争论也不知道听进去了多少。
  太子见皇帝没出声,心里一喜,只当是父皇还是认可自己的,毕竟他从小师从秦敛,他自认自己东西可能没学全,但师父的心态多少还是能揣摩一点的,便底气十足的道:“ 父皇,儿臣认为应该再另派大使过去,好好的再商量一番,儿臣愿意身先士卒——”
  谢启原是跪直了,定睛看着脚下那处地面的,忽听上头传来巨响,他猛然皱紧了眉头,只见皇帝站了起来,不知何时已拔出身边侍卫的佩刀,不顾自己身体初好,力道狠足的朝着龙案上砍去,龙案上那块玉石砚台顿时就被劈裂成了两半。
  皇帝冷冽的视线透过剧烈碰撞着的玉旒,扫向自己的臣子。
  太子瞪大了眼,心里扑通跳个不停,还是鼓气勇气扬声道:“父皇,儿臣愿去——”
  皇帝用尽了气力,气息不稳的喘了几口气,挥手斥退了要上前的太监,将手上的剑扔了下来,厉声道:“祖宗疆土,当以死守,怎可以尺寸与人,再谈议和动摇军心者,就如此砚!”
  太子抿唇不语,刚刚还热火朝天的朝堂一下子冷如冰窖,群臣齐齐叩首,谢启跪得潇洒,但站起来的时候免不了双腿麻木,他的腿巍巍颤颤的掩藏在袍下,僵直了一张脸,慢慢归列。
  散朝的时候谢启脚还没缓过气来,他走得慢,是跟在群臣后头走出大殿的,他没想到太子这个时候还站在大殿外头不远的台阶上,这个年轻人似乎是在看殿内中央的皇位,又似乎不是,经过的群臣向他行礼,他也像完全看不到似的。
  太子的视线移到了谢启身上,不由就让谢启在阳光明媚间打了个寒颤,冷汗涟涟起来,这种感觉十足就像是被毒蛇阴滑的身体缠裹住一样——太子一直是个平庸的年轻人,平庸的跟京城那些纨绔子弟没有什么区别,但谢启这回清清楚楚的从太子眼底里看到了真实的杀气,那种怨恨得不到发泄,足以逼得人发疯的杀意让那双平日无甚光彩的眼里迸发出灼人刺眼的光彩。
  这股不加掩饰的怨毒像背后幽灵一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如影随形的扎根在了谢启身后。
  庆和二十三年九月八日,十八岁的太子楚显在幕僚帮助下勾结宫中宦官侍卫八百余人,关闭宫门,疯狂屠杀主战派官员并试图篡位夺权,二百三十名官员死于非命,这次屠杀因正处九月头一个节气白露,故被后人史称为“白露之变”。
  谢启这日上朝的时候,因为扛不住樊林的多次唠叨,只好又多带了件披风——他其实是个怕麻烦的人,但青年坚持最近天气转凉,不可不防风寒,现在什么东西都异常紧张,务必要处处小心,才能提防小病杜绝大病。
  谢启从皇帝的御书房出来被秋风一吹,还真觉得有些寒,他决定今日回去,一定要好好的夸奖对方一番不可。他找了个僻静的角落边穿上厚披风,怕自己耽误了太久时间,便抄了小路飞奔前往庆宫西边的中书省。
  他踏上千步廊,可没走了几步就开始觉得不妥起来,因为这里实在是太安静了点。
  既没有侍卫,也没有宫女,除了廊边藤萝间叽喳叫着的小鸟之外,再无他声。
  谢启独自站在廊间四处张望,又等了许久都没听到任何脚步声,周围是真的没人。
  他留了心眼,走得更慢了一些,长廊通向的是大殿的一个偏门,谢启一脚踏过门槛,却觉脚下有异感,他低头仔细一瞧,才见靴底竟然是有血。
  他眼皮直跳,身上像被下了定身咒一样,呆愣在那回不了神。
  不远处的门砰的一声被踹了开来,这绝不是宫中人该有的力度,谢启仓惶看了过去,踹门的是数位持刀士兵,看不清脸,但血正一滴一滴的沿着刀刃往下滴。
  那些士兵也看到了谢启。
  谢启脑袋轰的一下就炸了开来,他几乎没有经过任何思考,拔腿就往外跑,他现在知道发生什么事情了,除了逃命他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但他也不知道自己要逃往那里,他全身紧张得几乎痉挛,这里没有可以让人藏身的地方,而身后的士兵们显然身强力壮,跑得更是比他快,谢启一身官服,下摆又长,跑起来简直是要人老命。
  谢启呼吸混乱,下气不接上气到了没办法控制的地步——他疏于锻炼,更从没这样跑过,在一脚踩空后就狼狈滚在了地上,紧跟在后的士兵们趁着这个间隙赶了上来,二话不说就扬起了大刀。
  谢启心胆俱裂的闭上了眼,他知道自己是要死了,来不及痛苦更没法抵抗,他只能本能的闭眼,以黑暗来迎接这样唐突的戏剧化死亡。
  越是逼近死亡的时候,感官就越发的模糊起来,侍卫们粗暴的呐喊,大刀在空中挥舞时发出的刺声——这些声音重重叠叠交杂在一起,像遥远飘来的云,无影无形,然后独自远去了。
  耳边只剩下清风与鸟鸣,他无法走马观花回忆自己的一生,脑海里只剩下青年今早对他说的最后一句话。
  我在宫门口等你下朝。
  颊面一暖,那是鲜热带腥的液体溅满了脸,但是却不痛,谢启不敢睁眼,直到他听到一声不属于自己的惨叫声后,他才鼓起最后的力气,掀开一条眼缝。

  归家

  颊面一暖,那是鲜热带腥的液体溅满了脸,但是却不痛,谢启不敢睁眼,直到他听到一声不属于自己的惨叫声后,他才鼓起最后的力气,掀开一条眼缝。
  血渗进了眼里,他几乎张不开眼睛,入眼都是模糊的红色,地上落着几把刀,刚刚那几个追着他的壮汉已经倒地,双眼暴睁,似是死不瞑目。
  谢启满心惊惧的看过去,那个侍卫正单刀直落,潇洒利落的就解决了最后几个人,谢启模模糊糊的看着这场内讧——他并不觉得窃喜,黄雀在后,这位仁兄大概只是想独占功劳罢了。
  那个士兵收了刀,急急向谢启走来,谢启眼几乎不能视物,本能的向后缩去,理智逼迫他维持住最后的尊严。
  对方动作疾速,弯下腰拥抱住他。
  谢启全身一颤,如同煮沸的水,噼里啪啦的颤栗着。
  “没事了,没事了……是我,是我啊。”柔软的声音彷如九天佛音在耳畔边响起,青年一次又一次的用手重重拍着谢启的后背给他顺气安神:“不会没事了,我来了,别怕。”
  谢启嘶哑的喊了一声,双手紧紧的勒住樊林的脖子,喉间发出无意义的声音。
  刚刚还可以持刀利索取人性命的手现在也停止不了抖动,后怕如同潮水一样将两人包围住,樊林擦干了手中的血迹,万分小心的将谢启眼边的残血拭去,谢启满身污血,长发凌乱,惧意犹在脸上,苍白的脸像是玉雕成的一般。
  青年满眼怜意,亲亲吻着谢启的额间,一遍一遍的重复:“别怕,不会有事的,谢启你看着我,不要害怕。”
  谢启死抓着对方的手,暖暖的掌心让他平息下心头恐惧:“你……你怎么来了。”
  樊林穿着跟刚刚那些侍卫一样的盔甲,这些都是皇家侍卫们的衣物,青年回握他的手:“我本来在宫外等你,忽然看到宫门关闭,我觉得有点不对劲就偷偷跟了进来,他们不知道计划了什么,冲到中书省见人就杀,我知道你会在那。”
  谢启喃喃道:“怎么会这样……是宫变了?”
  青年将下巴抵在谢启肩头,深呼一口气:“估计是了,总之跟太子脱不了关系。”
  “你没事就是万幸。”
  “死了……那死了多少人?”谢启颤声问道。
  “不下百人,我去的时候……以为你也在那儿。”青年压抑住心口起伏,脸上有恐惧的颜色,声音几近悲怆:“我以为你在那儿。”
  谢启看着那双专注凝视他的眸瞳,拼命要紧牙关忍住哭泣的冲动。
  他们都还活着,没有分离,至少没有这样轻而易举的就被分离开来。
  暴乱超乎了想象,宫内早成了杀戮战场,甚至比战场还要糟糕——暴徒们都是宫中侍卫太监,熟悉宫中每条巷道,他们身穿着平日的宫中衣物,只是手臂上多缠了一道标志身份的白圈。
  各种惨叫声此起彼伏,哪里似乎都是断肢残骸,谢启不敢相信这种屠杀会是以庞大庄严扬名于世的庆宫里头进行的,庆宫中有巨大的人工湖,仿蓬莱仙岛而建,平日碧波如镜,盈盈生烟,如今无数残骸落入水中,引得白鹭惊飞,水上更是浮起一层幽诡骇人的血色。
  谢启手脚麻痹,几乎是一路被樊林扶着走的,他大半身都靠青年单手支撑,樊林右手持剑,全身警戒,满身煞气的开路前行。
  “你拉紧我,千万不要松手!”
  谢启手心早已湿濡,他见不远放的宫殿上火光四起,深吸一口气,道:“太子若是要逼宫,那就肯定会去找皇上,皇上刚刚应该是去了麟元殿,樊林,我们去那儿!”
  樊林应了声,看了谢启一眼:“好,那我们走另外一条路,我看太子也没想到事情会闹成这个样子——宫人们是太想走了!”
  只要再坚持一会事态就会变好,毕竟宫人们只是想逃离宫中自求生路,一旦开了宫门,该逃的逃,宫里就会平静下来,现在重中之重就是保护好皇帝,万万不能出一点差错,只要稳住了龙头方可保大局不乱!
  樊林武艺超群,论单打独斗绝不成问题,只是要分心护住身旁的人不免就有些□乏术。那麟元殿位于湖水中央的巨岛上,庞大威严,又因地势高,远看去犹如空中蓬莱,樊林一路杀去,两人总算是顺利进到殿内。
  那边一抹明黄色正被一群侍卫紧紧包围着,与数十名暴徒正陷入苦战,樊林见状,从地上捡起一把刀塞到谢启手上,将谢启拉到隐蔽的角落:“你在这儿等着,我过去。”
  谢启第一次握刀,手臂一沉,急道:“那我也去!”
  “不行!那儿人太多会误伤你的,你呆在这。”
  这个位置的确是不引人注意的角落,暴徒都集中在皇帝那儿,根本无暇看这边,谢启眼巴巴的看着青年消失在眼前,然后就是兵刃相交的声音,不知是谁的惨叫让战局更加激烈,谢启手腕发抖,他紧紧握着刀柄,直到那边搏斗声渐渐平息,他才按捺不住的轻手轻脚的移了过去。
  地上七零八散的倒着尸体,皇帝衣袍凌乱染血,被已经负伤的侍卫长护在身后,侍卫长拔剑与樊林对峙着,与前者的强弩之末不同,青年身上无伤,力气充沛,只是轻轻一个动作便强夺下侍卫长手里头的长剑。
  皇帝后退一步,捂住胸口,看着青年,嘴里不知是说了什么话。
  谢启心口一揪,隐隐有不好的预感,樊林就这样站在皇帝面前,面容肃穆,铁铸一样无法撼动——这一瞬间谢启从这个年轻人身上看到他父辈,甚至祖辈的残影,樊家男儿大多命丧沙场,历代英魂,数辈英雄,在这一瞬间似乎都凝固在了这个年轻人的身上。
  悲怆的眼里浮现的是真实的杀意,青年也动了动唇,似是在质问着皇帝什么。
  谢启丢下手头的刀,狂奔而去,大声阻止:“樊林!你不要这样!”
  皇帝朝谢启这里偏头看来,樊林也跟着侧头,眼里眸光一闪,持剑的手斜下了一点,青年的视线贪恋的注视着他,微微一笑,那是一个极为柔软的笑容。
  谢启从没这么强烈的感受到对方的确是爱着的,真的只有他而已。
  渐渐的,樊林眼里头煞气稍褪,似又变回了谢启所熟悉的那个青年。
  皇帝咳了几声,虚弱而简单的对青年说道:“替他想想。”
  这句话让青年痛苦的闭上眼,额间青筋尽出,难以名状的悲痛让谢启也跟着哽噎了,他明白青年日夜的煎熬,那种家亡于眼前的苦痛永世不得解脱。
  “我们……为大局着想,好不好。”谢启声音抖颤:“樊林……你把刀放下吧。”
  青年仰高了头,极力将眼眶的湿润逼走,像一个孤军作战将死的战士,灵魂都在尖锐的悲鸣,最后一咬牙,大步转头的向谢启走来,最后牵起了谢启的手。
  “他们要去密道,你跟着他们。”
  谢启自然不从,他绝不会独自先走:“我跟你一起!”
  青年握着他的手,微笑看着他,但谢启却觉得他此刻正在哭泣。
  “你在这儿也帮不到我啊,你跟着他们先走,这些人伤不了我的。”青年力气极大,但谢启蛮劲一起,硬是不肯移动半分,僵持不下的时候,殿外杂声忽如潮水一般涌来,情势更加危急,青年挣脱开谢启的手,声嘶力竭:“谢启!你听话,就听我一次好不好,以后我全听你的,都听你的,你跟他们走,跟他们走啊!”
  侍卫扯紧谢启手臂:“谢大人!快走吧!”
  更多的暴徒涌入殿外的高台,岛风虎啸,吹得人寒意遍体,谢启被认拉扯着后退,此时青年在殿外被人群逼到玉栏边上,玉栏高度有限,外侧离湖几近百丈高,谢启心提到嗓子眼,身后侍卫及时拉住他,疾呼:“谢大人,快走——那边快挡不住了!”
  高台上,樊林被这样死死围住根本没有还手之力,情急之下一跃而起,借栏杆之间狭窄的地方与暴徒拉高距离。
  谢启见青年像大鸟一般飞跃起来,险象环生,自己丝毫办法也没有,呼吸难继,生怕樊林会一个不小心失去平衡掉了下去,所幸青年轻功极好,一旦有了施展了空间,借力御敌,很快就将包围来的人击退下去。
  谢启满身冷汗,见青年无恙脱身,正吁口气,一颗心终于是勉强回到原处,樊林这时顺势看向殿内,却发现谢启仍然僵在那儿不肯走,神色一紧,准备旋身跳下,就在此时,空中不知何处飞来一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