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生活中的处事禁忌 >

第11部分

生活中的处事禁忌-第11部分

小说: 生活中的处事禁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33节:第三章做人禁忌(6 )
  这只是关于吝啬的一个小故事,你看了以后,一定觉得好笑。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人愿意与那些吝啬的人打交道。与这种人接触过一两次之后,就肯定不愿意再见到他们。但是吝啬并不是生来就有的,它的形成是有一定的原因的。生命的存在和成长,需要吃喝穿住,所以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作保障。人们对财物的需要,本来只是为了生存和发展,可是,有些人对财物有一种特别的嗜好。对于他们来说,财富是越多越好,不是他的,他竭力追求,一旦到了手,就决不放手,该给别人的,也不愿给。这就是吝啬。说到底,吝啬的人是因为把财富看得太重,觉得财富比其他一切都重要。当然,人在社会上生存应该具备必需的物质保障。但是,过度追求财富,却大可不必。做人还是要慷慨一些好,将心比心,你对别人的慷慨付出,别人也会以同样的方式来回报你。这就是人际交往的互动原则。有一个非常聪明的圣人叫做许由,住在深山里,过着非常简朴的生活。当时的帝王虞舜听说他的大名,跑到山里对许由说:“太阳出来了,就用不着火把了;天降甘霖了,池子里的那点积水就没有多大用处了;如今有您这位圣人,我这样笨拙的人也就不应该占据帝王的位置了。许由先生,请您来做治理天下的统治者吧!”
  许由哈哈大笑,说:“我看不必吧。您的才能,足够把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让老百姓日子过得很好。我看根本用不着我来做什么事情。再说,做帝王对于我有什么用呢?难道我需要财富吗?你看看河边那些田鼠吧,满河的水对它有什么用?它只要把肚子喝饱就够了。你再看看树上那些鸟儿吧,那么大的树林对它有什么用呢?它睡觉的时候只要有栖身的鸟窝就够了。天下之大,对于我许由又有什么用呢?我每天只要有填饱肚子的粮食和一小块用来居住的地盘就够了。尊敬的舜,您还是回去吧,不要再来干扰我了!”就像许由说的这样,人生在世,吃喝穿住,无论多么富有,也只能用上那么一点儿。当然,我们并不是提倡人们过着艰苦的生活。只是让你明白财富虽然重要,但决不要把它看得太重,它代替不了所有的东西。在与人相处的时候,斤斤计较,永远不会赢得他人的好感。有付出才有收获,在感情方面,也不要太吝啬。人们之间的感情是在相互帮助和相互关爱中形成的。如果在别人因孤独而需要你慰藉的时候,在别人因困难而需要你帮助的时候,你置之不理,那么,在你自己孤独和困难的时候,就不会得到他们的关心和帮助。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你有做你想做的事的自由,但切勿多管闲事。对别人爱管闲事,有时也难免伤人。俗话说:“管闲事落不是。”就是这个道理。
  有一只猴子十分热心地把一条鲤鱼从水里捞上来,放在草地上。麻雀惊奇地问它:“你到底在干什么?”
  猴子得意地答道:“你没看到它快淹死了吗?我正在救这个家伙。”这虽然只是一个小笑话,却是爱管闲事的人的生动写照。所谓“管闲事”就是管了别人不需要你管的事。管闲事与管所当管的事的最大差别,在于对方愿意接受的程度有所不同。中国有句古话说:“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剔除千百年来人们加给它的种种自私自利的理解,实际上倒是比较容易反映人际关系应对的微妙之处的。管所当管与“管闲事”之间,有时只有一步之遥。但是有些人往往过分出于好心而跨越了这一步,变成让人讨厌的角色。李维是个热情开朗的人,非常热衷于为他人解决家庭纠纷。一听说亲戚朋友中谁家有事,就到人家那里做说客。其实事情根本没那么严重,只是夫妻间常有的小矛盾而已,但是热情的李维非常卖力地去给人家调解。弄得人家理她不是,不理她也不是。常常是好心帮倒忙。有些很简单的事情,反而被她弄得一团糟。总是要闹到很尴尬的地步,才肯收手。爱管闲事的人,他们的消息往往非常灵通。一听说同事中有哪两个感情陷入僵局或亮起红灯,往往不请自到,自愿充当说客,弄得人家理她不是,不理她也不是,结局总是不欢而散。这就叫“好心帮了倒忙”,更主要的是,这种人容易被人利用,可能被人拿作枪使。
  第34节:第三章做人禁忌(7 )
  就像歌词中唱得那样,“你的热情就像一把火,燃烧了整个沙漠。”这份热情的温度燃烧得太高,就会烫到你身边的人。让他对你避而远之。有很多人交际非常广,性格外向,为人热情开朗,可就是口碑不好。原因在于过分热衷于为他人的私事而费尽心力地做调解。岂不知,家丑不可外扬,谁都不想让自己的家务事被他人知道,更不想让别人过分地干涉自己的事情。这种人是被盲目的“热情”所驱使,根本不知道真正应该管什么,不该管什么,他们的“热情”便常常为人们所避之唯恐不及了。但是,爱管闲事的人都是有原因的。有的时候会出于一种内在的心理需要,这种需要是种虚荣的心理。想什么都管,什么都干涉,以此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强大,只有自己才能做,别人根本处理不了。因此在生活中就想以别人的事情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无论什么事都要按他自己的思想,按自己的方式强加于他人,去做事情,却不知已经埋下了无穷的祸根。人生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每一点的外部因素都有可能产生不能预测的结果,不要因为自己的好心或无心,造成他人的伤害,因此人们要管好自己,少管别人的闲事。
  是非终日有,不传自然无
  庄子说:“道恶乎隐而有真伪?言恶乎隐而有是非?道恶乎往而不存?言恶乎存而不可?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只有持有局部见解的人,才看不见“道”而谈论真伪;只有喜好争辩的人,才不理解朴素之言而谈论是非。凡是有人存在的地方,就会成了是非之地。人生在世,你有你的是非,他有他的是非,是非总是讲不清的,甚至连自己也是分辨不清的。对是非避之唯恐不及,没有必要纠缠于分不清的是与非。有对父子赶着一头驴进城,子在前,父在后,半路上有人笑他们:“真笨,有驴子竟然不骑,自己走着进城。”于是父亲马上让儿子骑上驴子。走了不久,又有人说:“真是不孝的儿子,自己骑驴竟然让自己的父亲走路。”父亲赶忙叫儿子下来,自己骑上了驴背。走了一会,又有人说:“真是狠心的父亲,自己骑驴,让孩子走路,不怕孩子累死?”父亲连忙叫儿子也骑上驴背,这下子总该没人有意见了吧!谁知又有人说:“两个人骑在驴背上,不怕把那瘦驴压死?”父亲俩赶快溜下驴背,把驴子四只脚绑起来,一前一后用棍子扛着。经过一座桥时,驴子因为不舒服,挣扎了一下,结果掉到河里淹死了!
  上述故事中的父亲就是深为那些“是非”所累。到头来弄得自己不知所措,失去自我的判断能力。最终把事情搞得一团糟。
  有人群的地方就会有是非;有相信“是非”的,就有搬弄是非者的用武之地。所以,与其说“是非”是人为杜撰出来的,不如说是由人“信”出来的。有了是非,原本亲密无间的好友可以反目成仇;没有是非的空间则让人感到耳根清净、心情舒畅。既然如此,就不要去相信搬弄“是非”的人,去传播伤害朋友、影响和谐的那些“是非”。杜绝“是非”的人会在听到他人议论自己朋友的时候遏制“是非”的传播,更不会把“是非”传到朋友那里。因为真正的朋友只是希望对方快乐,而不愿意让朋友因为听到那些“是非”而生气。
  有些人传是非是为了贬低别人,烘托自己。某单位召开职工大会,厂长很神秘地宣布:“据可靠消息,某兄弟厂今年亏损300 万,下岗150 人。”完了,还要附加一句“这是内部消息,外面不要乱张扬,”其实此地无银三百两,巴不得大家好好地宣扬。有些人就有此陋习,在他看来这似乎就是表彰他自己的功绩,其实他自己亏损多少,可能他自己连算都不敢算。这种人一旦发现了别人的错误就似乎看到了自己的胜利,绝不会忘记大肆地宣扬出去。是非就是这么产生的,一传十,十传百,最终传到兄弟厂时必定会造成那里的人心涣散。在我们的企业中,总会有一些人不支持构筑组织的积极能量和良好的工作气氛,相反还去传播一些道听途说的小道消息,或是某位领导同事的谣言。他们聚在一起就很兴致勃勃地谈论不在场同事的是非,添油加醋。正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假的也被传成了真的。其实,背地里说别人坏话是很不明智的行为,既是对他人的不礼貌不尊重,也是对自己形象的一种损毁,害人害己。如果不巧又恰好被当事人听到,那么你就成了“活靶子”,凭空为自己招来忌恨,你就成了众矢之的。
  第35节:第三章做人禁忌(8 )
  我们无法控制别人去传播“是非”,那么最好的办法就看好自己,停止“是非”的传播,让自己的耳朵不去听“是非”。这样就会远离了“是非”小人了。逝者如斯,时不待我
  纳尔逊侯爵曾说:“我的成功,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守时,与人约会时我习惯提早一刻钟到达,准时是国王的礼貌、绅士的职责和商人的习惯。”在生活和工作中,离不开约会。谈恋爱时与情人约会,谈工作时与老板约会,谈生意时与客户约会,可见约会无处不在。只要有约会就会涉及到时间的问题,不管约会是你提出来的也好,是对方提出来的也好,你都需要比约会者提前几分钟到达约会地点,这一点很能表现你的诚意和礼貌。如果是你提出的约会,即使你准时到达,如果对方已经在等你,对方心里会想:“是你提出的约会,自己还比我晚到。”这样一来,你的诚意在对方心中会大打折扣。此外,要是你比对方早到的话,可以先熟悉一下周围的环境,酝酿一下和对方见面的话题,准备越充分,越能顺利达到约会的目的。人的时间都是一样的珍贵,尊重别人的时间就是对别人的基本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基本尊重。佩里安德曾经说过:“拖延就是偷时间”。
  李平是出了名的迟到小姐,熟悉她的人都知道,想要约她见面,最好在预定的时间再推迟半个小时,否则你是不会在预定时间看到她的。一次李平的好朋友过生日,通知所有人晚上六点到,但是六点半的时候李平还没有出门,等她来的时候,生日宴会几乎结束了。对此,李平的解释很简单:“我忘了时间,反正我来了”。
  大学毕业以后,李平到一家外企应聘,第三次面试的时候,对方要求她早上九点到公司,但是九点半的时候,李平才匆匆赶到,对自己的迟到,李平的解释是因为堵车。负责面试的经理很不高兴地说:“你明知道北京的交通不好,容易堵车。为什么不提前出门?”无论李平怎么解释都没有用,她依然失去了这份难得的工作。无论是什么原因,约会时迟到或让别人等都是不良的表现,你会因此被认为是不讲原则、不守信用的人。也许你约会迟到,让别人等待的原因,多半与工作忙不忙,路上交通是否顺畅,以及多早就开始准备出门无关。或许,你认为迟到了,让别人等会儿,借由“等”的过程,才能体现出自己的重要性。但是别忘了,不能严格地遵守时间,是对你个人信用的极度摧残。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年轻时跟一个姑娘谈恋爱,他被那姑娘深深吸引住了。有一次,俩人相约在一个水果店门前见面,田中角荣提前几分钟就到了,他四下瞧瞧,空空荡荡,不见那姑娘的身影。田中角荣翘首以待,左等右盼,对方还是迟迟不来,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田中角荣不由得惋惜起来,他为空耗的时间而惋惜,又为对方失约的无礼而恼怒,他暗暗打定主意,最多只能容忍她30分钟。真是无巧不成书,到了31分钟那姑娘才来,超过田中角荣内定标准一分钟,此时田中角荣已看到女友前来赴约的身影。但他还是不能容忍她的不守时间,毫不犹豫地招手叫住一辆出租车扬长而去,等那姑娘发现田中角荣的身影并赶上来时,只能看见远去的出租车扬起的尘土了。田中角荣认为不守时的女人不值得他爱。从此,这个曾经使田中角荣一度十分迷恋的女人,被他从心头永远抹去了。让别人等,不准时赴约,会失去很多机会。相恋的人会失去爱情,上班的人会失去工作,做生意的人会失去赚钱的机会。不准时赴约,让别人等不是一个好习惯,这样做不仅无法赢得别人的尊重和肯定,还会令你与成功无缘。由于现代生活紧张忙碌,很多人在约会时姗姗来迟,有的人甚至认为不准时赴约可以提高自己的身价,但更多的情况下不准时赴约是因为不守时。不管是出于何种原因,不准时赴约都是一种不礼貌、不尊重别人的表现。守时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美德,约会迟到,会留给别人毫无诚意的印象。约会守时是很必要的,既节省自己的时间又节省他人的时间。因此,你要想成为一个让人尊敬和信任的人,就要遵守你所拥有的宝贵时间,做一名成功驾驭时间的主人。
  第36节:第三章做人禁忌(9 )不要做一个只会说话不会听话的人
  沉默,有时它也是一种策略,迫使对方说话,而自己却有一种主体感和独立感。诚挚地聆听别人的倾诉,不只是一种同情和理解,不只是一种单向的付出,更是一种关爱和礼貌。
  一个人为人处世,做每件事情,时时刻刻都要讲究一个用心。做一件事,如果不是经过心中反复考虑才决定的,那肯定是一种任意鲁莽的行为;与人交谈,如果没有用心去听,很快会惹来朋友的不快,以至拂袖而去;同样,课堂的学生上课时没有用心地去听老师讲课,这一节的内容知识肯定没有掌握,以至到考试时,才抓耳挠腮。因此,时时刻刻都要三思而行,要用心去听、去看、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