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词典-第1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某些弊病,粉碎了“人人可以成功”的神话。威利·洛曼是剧中的悲剧人
物。他的悲剧在于死抱住错误的价值观念不放,不能面对现实。他的一生在
错误的梦想中度过,也为了一个错误的梦想而死。威利代表了他那个阶层,
因此他的悲剧也是一群抱着成功梦想的人的悲剧。正如他的名字Lowman 所暗
示,他是属于社会的低层人物。威利一无所有,推销员没有工资,只领佣金。
他们推销的只是别人的东西、他相信,人只要讨人喜欢,具有魅力,世界的
大门就朝他敞开。他把自己的生活建筑在这样的梦想之上。他对大卫·辛格
曼佩服得五体投地,因为大卫推销得非常成功。他不必离开旅馆,一个电话
就能成交,84 岁去世时,有这么多买家和同行为他送葬。由于他总是生活在
自己想象的世界中,把幻想当作现实,所以又常常说大话。他不顾自己推销
不受欢迎的事实,吹牛说自己在新英格兰如何重要,说自己的销售额如何高,
他就这样陷进自己的谎言中不能自拔。早年,他的哥哥本劝他去阿拉斯加发
财,但他的妻子林达说,“你在华纳公司不是干得很好吗?有希望成为股东
啊。”结果他错过了机会,连起初林达劝他求老板给他在城里的差使,他也
只能拒绝,因为“他在新英格兰很重要”,而事实却是,老板把他解雇了。
对待大儿子比夫,他又拼命灌输“只要讨人喜欢,有魅力就能成功”的思想,
至使比夫长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他还姑息比夫的偷窃倾向,造成了另一代
人的悲剧。威利的盲目性使他妒忌邻居查利的成功,拒绝查利给他提供的职
业。他硬要比夫相信自己的魅力足以使旧老板借一笔巨款给他开业。最后,
当比夫声泪俱下地帮助他正视现实的时候,他又误认为比夫终于还是接受他
的观点,需要他,因而决定自杀,以便有一笔钱留给他。然而,威利的悲剧
并不是全部由于自身性格的弱点造成的,一部份原因是美国社会本身的弊
病。威利终于发现,他自己就象他分期付款购买的东西一样,等你付清款后,
东西便用尽或者坏了。他付清了最后一次房款,而他却只好到坟墓里去安息
了。在美国社会,人老了就象被吃光了肉的橘子一样,皮被扔掉。然而,他
为之牺牲的两个儿子,却是不值得他这样干的。比夫是剧中第二个重要角色,
他是威利哲学的牺牲品,由于威利一向厚长薄幼,对比夫爱护有加,比夫便
把父亲作为偶像。威利相信比夫讨教练喜欢,即使偷点东西也不成问题,后
来为了向哥哥逞英雄,竟怂恿比夫兄弟去偷木头。比夫就这样按照父亲的价
值观去做人,直到数学不及格,到波士顿找父亲求助,发现了父亲的隐私,
才完全改变了他对父亲的看法。由于父亲不断告诉他他如何重要,使他不能
听命于人,加上又有偷窃习惯,在外飘泊多年,不但一事无成,还进过监狱。
他曾设法帮助父亲丢掉幻想,正视父子两人都是平庸之辈,只能从头开始,
但终未成功。但剧终时,他终于醒悟了。如果说,密勒对剧中人还寄托希望,
那么希望是在比夫身上。哈比是个被父亲忽略的儿子。在家里,比夫的形象
总是把他压在下面。哈比长大后是个浪子,也很自私,竟把神经错乱的老父
扔在饭店里,与妓女扬长而去。但哈比也是威利哲学的牺牲品,更可悲的是,
直到剧终时他还相信自己会成功。林达是贤妻形象,但她不但没有帮助威利
回到现实,反而使威利在自己的幻想和盲目性中越陷越深。她对威利的死是
有责任的,但他仿佛是密勒的代言人,喊出了许多人心中的呼声,“必须关
注这个人”,即人不能到老就象橘子皮似地被扔掉。本和查利都是为了证明
威利哲学的谬误而设的人物。本代表富有冒险精神又能残酷地竞争的一类
人。他17 岁进入非洲丛林,21 岁走出来时成了富翁。他成功了。他的哲学
是“和陌生人争斗切不可公平”。查利是个现实主义者,他不相信个人的魅
力。他的名言是:“J·P·摩根脱了衣服象个屠夫,但他带上他的荷包时,
他非常讨人喜欢。”由于他的务实精神,他在美国社会也获得有限度的成功。
他和他的儿子伯纳德与威利父子完全相反。此剧也使用了象征手法,如丛林
象征人类社会;丝袜暗示威利对妻子的负罪感;树林着火象征威利感到的生
活压力大到不能再承受;付清了贷款的房子象征在美国社会里人的价值观
念;威利自杀前深夜在那个阳光不足的后院种上蔬菜表示他绝望之中拼命要
给家人留下一点什么;还有幕启和幕将下时那笛声,象征威利那无法实现的
梦幻。象征手法的运用就象意识流在小说里的运用。在布景设计上,屋内的
墙都是透明的,现实的人物和已故的人物,过去情节和现实情节交替出现,
也象意识流一样,只是表现已故人物及过去情节时,人物穿墙而过,不理会
室内环境,而现实中的人物则从门里出来。表现过去时,灯光变暗,人物的
举止显出年龄差异,服饰显出时代差异。
(何海伦)
欧内斯特·海明威老人与海(1952)
作者简介欧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美国小说家,出生于伊
利诺伊州奥克·帕克。他的父亲是内科医生,爱好钓鱼和打猎,培养了海明
威对户外活动的兴趣。从幼年到老年,他对斗牛、拳击、渔猎等的热爱历久
不衰。这些竞技活动有助于造就他的硬汉性格,并且在他的创作中得到了生
动的反映。他一生经历丰富,曾长期担任驻欧记者,亲身参加过两次世界大
战。西班牙内战期间,他支持共和政府,反对法西斯主义。在抗日战争中他
曾来中国采访。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他从耳闻目睹的事
实中认清了这场帝国主义战争的性质。他和一批敏感的青年作家在战后流落
欧洲,在否定了传统价值观念后对生活和前途感到迷惘,被称为“迷惘的一
代”。他的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1926 年)和《永别了,武器》(1929
年)都是表现第一次世界大战给青年一代造成的创伤的力作。长篇小说《丧
钟为谁而鸣》(1940 年)歌颂国际纵队战士和西班牙游击队员反法西斯的英
勇斗争。海明威是语言艺术大师。青年时代的记者生涯和旅欧美国女作家斯
泰因的影响形成他简练生动的文风。他写作态度严谨,字斟句酌,反复琢磨,
使他含蓄简约的文体日臻成熟,在世界文坛独树一帜,影响了不少作家。1952
年他发表了中篇小说《老人与海》。1954 年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他诺贝尔文
学奖,赞扬他“精通现代叙事艺术,文笔有力,自成一体,这在近作《老人
与海》中得到了证明。”晚年他由于疾病缠身,精神抑郁,自杀而死。
内容概要古巴渔民桑提亚哥是独自乘小船打鱼的老渔夫。接连84 天
他一条鱼也没有捕到。起初40 天一个叫曼诺林的男孩子总是跟他在一起,可
是日子一久曼诺林的父母认为老头背运,吩咐孩子搭另一条船出海,果然第
一个星期就捕到三条好鱼。孩子见到老头每天空船而归,心里非常难受,总
要帮他拿拿东西。桑提亚哥瘦削憔悴,后颈满是皱纹,脸上长着疙瘩,但他
的双眼象海水一样湛蓝,毫无沮丧之色。他和孩子是忘年交。老头教会孩子
捕鱼,因此孩子很爱他。村里很多打鱼的人都因为老头捉不到鱼拿他开玩笑,
但是孩子认为老头是最好的渔夫。他们打鱼不单是为了挣钱,而是把它看作
共同爱好的事业。孩子为老头准备饭菜,跟他一起评论垒球赛。老头特别崇
拜垒球好手狄马吉奥。他是渔民的儿子,脚跟上虽长有骨刺,但打起球来生
龙活虎。老头认为自己已经年迈,体力不比壮年,但他懂得许多捕鱼的诀窍,
而且决心很大,因此他仍是个好渔夫。他和孩子相约第二天一早一起出海。
当晚老头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少年当水手时远航非洲见到在海滩上嬉戏的狮
子。醒后他踏着月光去叫醒孩子,两人分乘两条船,出港后各自驶向自己选
择的海面。天还没大亮,老头已经放下鱼饵。鱼饵的肚子里包着鱼钩的把子,
鱼钩的突出部分都裹着新鲜的沙丁鱼。鱼饵香气四溢,味道鲜美。正当桑提
亚哥目不转睛地望着钓丝的时候,他看见露出水面的一根绿色竿子急遽地坠
入水中。他用右手的大拇捐和食指轻轻捏着钓丝。接着钩丝又动了一下,拉
力不猛。老头明白一百英寻之下的海水深处,一条马林鱼正在吃鱼钩上的沙
丁鱼。他感觉到下面轻轻的扯动,非常高兴。过了一会儿他觉得有一件硬梆
梆、沉甸甸的东西,这分明是马林鱼的重量,他断定这是一条大鱼。他先松
开钓丝,然后大喝一声用尽全身的力气收拢钓丝,但鱼非但没有上来一英寸,
反而慢慢游开去。老头把钓丝背在脊梁上增加对抗马林鱼的拉力,可是作用
不大,他眼睁睁地看着小船向西北方飘去。老头想鱼这样用力过猛很快就会
死的,但四个小时后鱼依然拖着小船向浩渺无边的海面游去,老头也照旧毫
不松劲地拉住背在脊梁上的钓丝。他回头望去,陆地已从他的视线中消失。
太阳西坠,繁星满天。老头根据对星的观察作出判断:那条大鱼整夜都没有
改变方向。夜里天气冷了,老头的汗水干了,他觉得浑身上下冷冰冰的。他
把一个麻袋垫在肩膀上的钓丝下面减少摩擦,再弯腰靠在船头上,他就感到
舒服多了,他大声地自言自语:“要是孩子在这儿多好啊,好让他帮帮我,
再瞧瞧这一切。”破晓前天很冷,老头抵着木头取暖。他想鱼能支持多久我
也能支持多久。他用温柔的语调大声说:“鱼啊,只要我不死就要同你周旋
到底。”太阳升起后,老头发觉鱼还没有疲倦,只是钓丝的斜度显示鱼可能
要跳起来,这正是他求之不得的事。他说:“鱼啊,我爱你,而且十分尊敬
你。可是今天天黑以前我一定要把你弄死。”鱼开始不安分了,它突然把小
船扯得晃荡了一下。老头用右手去摸钓丝,发现那只手正在流血。过了一会
他的左手又抽起筋来,但他仍竭力坚持。他吃了几片金枪鱼肉好增加点力气
来对付那条大鱼。正在这时钓丝慢慢升起来,大鱼终于露出水面。在阳光下,
它浑身明亮夺目,色彩斑斓。它的喙长得象一根垒球棒,尖得象一把细长的
利剑。它那大镰刀似的尾巴没人水中后,钓丝也飞快地滑下去。桑提亚哥惊
喜地发现大鱼比小船还要长两英尺。他和大鱼一直相持到日落,双方已搏斗
了两天一夜。老头不禁回想起年青时在卡萨布兰卡跟一个黑人比赛扳手的经
历。他俩把胳膊时放在桌上划粉笔线的地方,前臂伸直,两手握紧,就这样
相持了一天一夜。八小时后每隔四个钟头就换一个裁判,让他们轮流睡觉。
桑提亚哥和黑人的手指甲里都流出血来。有一次黑人喝了甜酒使出全身力
气,竟把桑提亚哥的手压下去将近三英寸,但桑提亚哥又把手扳回原来的位
置,并且在第二天天亮时奋力把黑人的手扳倒,从此他成了人们心目中的英
雄。老头和大鱼的持久战又从黑夜延续到天明。大鱼跃起十几次后开始绕着
小船打转。老头头昏眼花,只见眼前有黑点在晃动,但他仍紧紧拉着钓丝。
当鱼游到他身边时,他放下钓丝踩在脚下,然后把鱼叉高高举起扎进鱼身。
大鱼跳到半空,充分展示了它的美和力量,然后轰隆一声落到水里,浪花溅
满老头一身,也溅湿了整条小船。它仰身朝天,银白色的肚皮翻上来,从它
心脏流出来的血染红了蓝色的海水。老头把大鱼绑在船边胜利返航。可是一
个多小时后鲨鱼嗅到了大鱼的血腥味跟踪而至抢吃鱼肉。老头见到第一条游
来的鲨鱼的蓝色的脊背。他把鱼叉准备好,用绳子系住。待鲨鱼逼近船尾去
咬大鱼的尾巴时,老头紧握鱼叉猛地刺进鲨鱼的脑袋。鲨鱼用力拉断了绳子,
在水面静静地躺了一会儿,慢慢沉了下去。老头丢了鱼叉,便把刀子绑在桨
把上作武器。老头用刀杀死了两条来犯的鲨鱼,但在随后的搏斗中刀也折断
了,他又改用短棍。然而半夜里鲨鱼成群结队涌来时,他已无法对付他们了。
船驶进小巷时人们看见船旁硕大无朋的白色鱼脊骨。第二天早上孩子来看望
老头,见到他疲倦得熟睡不醒时不禁放声大哭。老头醒来后,孩子给他端上
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两人相约过几天一起去打鱼,孩子说他还有很多东西
要学。孩子离去后,老头睡着了,他又梦见非洲的狮子。
作品鉴赏《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晚年的力作。在这部中篇小说里他成
功地塑造了老渔夫桑提亚哥的英雄形象。海明威在青年时代才气横溢,佳作
连篇。可是自1940 年发表《丧钟为谁而鸣》后他竟沉寂了十年,直到1950
年他才出版长篇小说《过河入林》。这部小说在内容和艺术上都毫无新意,
评论家对它评价不高,并且认为海明威已经江郎才尽。但是《老人与海》使
海明威重新赢得他们的尊敬,而且使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殊荣。有的评论
家认为桑提亚哥是海明威笔下最完美的英雄人物。可以说桑提亚哥是作者自
身的写照,他身上洋溢着不服老的精神。作者用素描的笔法为我们描画了他
瘦削、满布皱纹和疙瘩的外形。他分明老了,但他的双眼还象海水一样湛蓝,
充满智慧、经验和决心。尽管命运之神对他并不垂青,他出海八十四天没有
捕到一条鱼,但是还没有动摇他取得成功的信念。大鱼上钩后他感到对手强
大,但更坚信自己的力量,终于凭借自己丰富的经验和极大的耐心制服了大
鱼。鱼肉被鲨鱼吞噬后,老人虽觉失望但不悲观,他仍与曼诺林相约再度出
海捕鱼,并且在睡梦中见到狮子。狮子是老人年轻时远航非洲见到的,它们
是青春、活力和勇敢的象征,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