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词典 >

第194部分

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词典-第194部分

小说: 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词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聂鲁达已经成了人类的代言人。就其本质而言,《漫歌集》是一部政治性很
强的作品,然而它不是政治口号的堆积,它不是简单的宣传手册,而是神话
与历史、政治与艺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的结合。聂鲁达不是形式主义者。
对他来说,诗歌创作不是自我表现、自我雕塑、自我满足的工具,而是一趴
传递和表达思想信息的手段。因此,他从不过多地注意语言本身,而是始终


瞄准现实,无论是主观的、客观的、个人的、社会的或者自然界的现实。,
他的语言不过是准确或者近似,清晰或者膀陇地表述现实的符号。通过《浸
歌集》,我们可以看到,聂鲁达的创作意图不仅:是表现世界,而且要理解
世界并揭示理解的过程和途径,以达到改造世界的最终目的。他作品中的
“我”是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实实在在的“我(而不是抽象的、泛捐的、中
性的“我\不是故作姿态,不是无病呻吟,不是“为赋新诗强说愁、因而富
有感染力。聂鲁达的诗又是美的结晶:他恨注意诗的形象、节奏、词藻、句
式和神韵。聂鲁达是一个既瞄准现实又富于联想的诗人,因而他的诗歌世界
是多姿多彩的。当他要表现通过自己神秘、原始的视觉所观察到的日常的、
自然的现实世界时,他的语言是形象的、脉脆的、模棱两可的;而当他要表
现通过非个人的、客观的视觉所观察到的历史的、进化的、社会的现实世界
时,他的语言则是清晰的、规范的、不容混淆的。这两种倾向在《漫歌集》
的诗作中交替出现。或者在一首诗中同时并存。它们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
的,互相依存又互相转化,时而象互相吸引的两极一样互相撞击,放射出耀
眼的火花,这正是《浸歌集》所特有的艺术兢力,应当说)这是两种截然不
同的诗歌。一个是虚幻的、怀古的,它将我们置子原始的、停滞的状态中,
那里的、一切都是可以超越的,就连“生”与”死”都是可以转化的。另一
个是历史性的、展望性的、不断前进的,它将我们引向未来,那里的一切都
可以充分地发展,那里的黄金时代不在起始,而在终极,在社会革命完成之
日。,对诗人来说,历史就像一部发动机,在克服重重艰难险阻之后,将达
到幸福的目的地。白是鲁正创作《漫歌集》时,他已经不再苦闷、滂惶,已
经经受了生活的磨炼和斗争的洗礼,已经把个人的命运与人类的命运紧密地
连在一起。在谈到《马丘、碧丘之巅》“一诗的创作时,他在回忆录《我承
认,我历尽沧桑》中写道:“我在秘鲁停下未并登上了马丘、碧丘遗址。因
为当时没有公路,我们是骑马上去的。我从高处看到石砌的古老建筑跃在青
翠的安第斯高耸的群峰之间。激流自风雨侵蚀了千百年的城堡奔腾而下。维
尔卡玛约河上的白雾袅袅升起。在这岩石的脐心,在这做然矗立、似乎是我
所归属的、被遗弃的世界的脐心,我感到自己无限渺小。在遥远的时间里的
某一点,我的手似乎曾在这里掘过沟堑、磨过岩石。我觉得自己属于智利,
属于秘鲁,属于美洲。在这崎岖的高地,在这辉煌的、分散的废墟,我找到
了继续创作诗歌的信念。《马丘、碧丘之巅》就是在那里诞生的。”在《漫
歌集》中,这首史诗中的史诗是最引人瞩目的一章。这是一首抒情的政治诗,
将聂鲁达诗歌的两种倾向、两种风格熔为一炉。它既不同于《西班牙在我心
中》的明朗,也不同于《大地上的居所》的晦涩。它的结构严谨,文字凝练,
意境清新,视野开扩。这是泥土与岩石的赞歌。这是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这是一次寻根的旅行。诗人对于现代人单纯追求物质文明的悲悯,对于轰轰
烈烈的战斗和牺牲的向往,都通过丰富的想象和隐喻表露出来。这不是梦,
不是呓语,也不是单纯的怀古诗。它的确不易读,但也的确具有鲜明的主题。
读者只要把想象的触须伸长些,就不难捕捉诗人发出的扑朔迷离的信号。

《屋歌集》所展示的历史画卷是绚丽多姿、雄浑悲壮的。在这部煌煌巨
著中,聂鲁达继承并发扬了贝略、奥尔梅多、卢贡内斯的诗歌传统,同时又
没有摒弃自己作为先锋派诗人的艺术风格。因此,这部作品不仅是内容与形
式统一的典范,也是继承与创新的楷模。

(赵振江)


伊·阿连德幽灵之家(1982)

论者简介伊莎贝尔·阿连德(1942—)智利女作家、新闻记者。1942 年
出生于秘鲁首都利马。她父亲托马斯·阿连德是位外交官。在她三岁的时侯,
父母离异,母亲把她带回智利,住在外祖父家中。伊莎贝尔·阿连德从小时
起即受到多方面的良好教育,尤其对文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后来,母亲改
嫁给一名外交官,她随继父遍游拉美、欧洲和中东各国,眼界大开。1957 年,
她回到智利首都圣地亚哥,翌年,在联合国根食及农业组织驻智利机构中任
秘书。从17 岁起,她开始了记者生涯,广泛接触了拉美国家的社会各界,深
入调查了解了许多现实问题。这段记者生涯对她日后的文学创作影响汲为深
刻。1970 年,她的伯父、社会党领袖萨尔瓦多·阿连德在全国大选中当选为
智利共和国总统,开始进行民主改革。1973 年9 月11 日,发生军事政变,
阿连德总统以身殉职。伊莎贝尔·阿连德举家流亡到委内瑞拉。在委内瑞拉
期间,她仍从事新闻工作,生活十分艰苦。1982 年,她的处女作、长篇小说
《幽灵之家》问肚,立即受到读者极大的欢迎,同时也轰动了欧美文坛。文
学评论界认为,《幽灵之家》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又一杰作。这部小说一版再
版,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一直是畅销书。伊莎贝尔·阿连德一举成名,被誉为
“穿裙子的加西亚·马尔克斯。”“1984 年,作者发丧了第二部长篇小说《爱
情与阴影》;1987 年,第三部长篇小说《月亮部落的夏娃》问世。这两部作
品同样受到文学界的重视和广大读者的欢迎,并被译成多种外语出版。1990
年,她又出版了新作《月亮部落的夏娃故事集》。伊莎贝尔·阿连德成为拉
美“爆炸后文学”中成绩斐然的女作家。

肉容概要埃斯特万·特鲁埃瓦是个有志青年。因家道中落,中途辍学,
在首都一家公证处当上一名书记员,和姐姐菲鲁拉一起养活年迈多病的母
亲。一天,他偶然遇见瓦列家族的俏姑娘罗莎。为了能和罗莎体面地结婚,
他抛下母亲和姐姐,只身去到荒无人烟的北方开采金矿。经过两年的艰苦努
力,攒下一大笔钱。就在这个时候,接到从首都传来的噩耗:罗莎误饮毒酒,
身遭不测之祸。埃斯特万悲痛万分,赶回首都。为罗莎送葬后,他决定到父
亲遗下的三星庄园了此一生。当他到达农村时,庄园里一片破败景豫。在佩
德罗·加西亚第二的协助下,埃斯特万着手重整家业。经过十年的惨淡经营,
三星庄园终于振兴起来,成为那7 带的“模范庄园、随着事业的发达,埃斯
特万越来越专横,宜发展到强奸妇女,连佩德罗,加西亚第二的妹妹也鹰蹂
躏。另外,他还结识了当地的妓女待兰希托·索托,并赠给她60 比索,帮她
去首都谋生。后来,母亲病危,埃斯特万回到首都。遵从母亲临终遗言,他
又到瓦列家中,向瓦列夫妇的个女儿克拉腊求婚。那年,克拉腊已经是个19
岁的大姑娘了。从小,她就显出许多不同常人的地方。她具有意念致动功能、
超感官能力,善卜吉凶祸福,能与幽灵交往。埃斯特方和克拉腊婚后,生下
一个女儿,名叫布兰卡。有一年,埃斯特万·特鲁埃瓦全家到三星庄园过夏
天。布兰卡和佩德罗·加西亚第三——即佩德罗·加西亚第二的儿子——相
遇,并结成密友。接着,克拉腊再次怀孕,生下一对孪生兄弟:海梅和尼古
拉斯。此后,埃斯特万的生意日益兴隆。他以保守立场涉足政界,在家庭生
活中也成了说一不二的专制家长,与克拉借之间产主裂痕。布兰卡在和佩德
罗·加西亚第三的频繁接触中渐渐萌生爱情。但埃斯特万对佩德罗·加西亚
第三的叛逆精神极为不满,坚决不许他们接触。此时,发生了一场大地震。


全国居民死伤无数。埃斯特瓦波倒塌的房屋压得骨断筋折。幸赖老佩德罗·加
西亚——即佩德罗·加西亚第二的父亲——用土法医治才得死里逃生。地震
后,埃斯特万依然以自我为中心,性情越发暴躁。夫妻间的裂痕日益加深。
不久,老佩德罗·加西亚去世了。在送葬人中有个行动诡秘的神父。他鼓动
雇工在大选中投社会党候选人的票,还在河边与布兰卡多次幽会。原来他就
是佩德罗·加西亚第三。此事被一个名叫让·德·萨蒂尼的“法国伯爵”告
发,埃斯特万一怒之下打了妻子和女儿,还找到木场,用斧头削去佩德罗·加
西亚第三的三个手指。克拉腊忍无可忍,带着女儿返回首都。布兰卡怀孕迹
象日益明显。为了遮盖家丑,埃斯特万强令布兰卡嫁给“法国伯爵”,并让
他们到北方一个荒凉省份过活。“伯爵”大搞走私文物、倒卖干尸的活动,
而且是个性变态者。布兰卡无法忍受,才逃离夫家,赶回首都,刚进家门就
生下女儿阿尔芭。此时,海梅已从医学系毕也养成了扶危济贫的习惯。尼古
拉斯终日闲荡,异想天开,学会些玄妙的玩意儿。阿尔芭七岁那年,克拉腊
离开人世。特鲁埃瓦家族陷入一片混乱。尼古拉斯为抗议父亲的专横行为,
赤身露体在大街上示威,终被父亲送往国外。海梅和社会党交往密切,结识
了民间进步歌手佩德罗·加西亚第三相社会党推出的总统侯选人。帝兰卡和
旧情人佩德罗·加西亚第三频繁幽会。特鲁埃瓦家族面临分崩离析的危险。
阿尔芭18 岁进入大学学习,认识了激进的革命青年米格尔,她出于对米格尔
的爱情,开始参加学生运动。总统大选来临,社会政治斗争日趋激烈。最后,
社会党联合其他左派力量在大选中获胜。为了打击左翼政府,右派势力制造
经济恐慌,引赵市民对政府的不满。土改中,三星庄园的土地分给了雇工。
埃斯特万带领几名打手赶往庄园,企图夺回失去的土地。结果反被雇工扣留
为人质,布兰卡找到当了政府部长的佩德罗·加西亚第三,经过一番交涉才
把人质救出。右派势力未能用和平手段推翻合法政府,军人遂发动了军事政
变。政变中,总统壮烈牺牲,海梅和一批总统的追陋者被军人抓住,受尽酷
刑,最后惨遭杀害。埃斯特万·特鲁埃瓦本以为经过政变,政权会落人他和
其他支持政变的大资本家、大庄园主手中。不料,军人上台是要自己执政。
埃斯特瓦得知海梅遇害,才下决心凭借朋友的关系把佩德罗·加西亚第三和
女儿布兰卡偷送到一个北欧国家。阿尔芭坚决反对军事政变。她竭尽全力救
助受到迫害的人,还把过去偷藏的武器提供给担任了游击队领导人的米格
尔。一天,警察闯进了特鲁埃瓦家,当着老人的面抓走了他唯一的亲人阿尔
芭。阿尔芭在狱中受尽百般忻磨。一个名叫埃斯特万·加西亚的上校对她尤
其狠毒。原来此人正是埃斯特万在三星庄园强奸民女种下的孽根。他借政变
成功之机,在阿尔芭身上公报私仇。埃斯特万·特鲁埃瓦四处求情,希望救
出阿尔芭。但处处碰壁,毫无结果。有一天,米格尔突然来到特鲁埃瓦家中,
告知他:惟有和军事当局保持微妙关系的名妓特兰希托·索托才有办法搭救
阿尔芭。埃斯特万拢到年轻时的旧相好,向她苦苦哀求,特兰希托·索托答
应帮忙,以报答当初埃斯特万赠给她50 比索的恩情。阿尔芭获救后,回到家
中。祖孙相见,悲喜交集。

阿尔芭找出外祖母的生活记事簿,整理出恃鲁埃瓦家族的兴衰史。埃斯
特瓦作为当事人,表白了自己当时的内心想法。由此诞生了这部《幽灵之家》。
最后,埃斯特万·特鲁埃瓦在孤寂中溘然长逝。

作品鉴赏《幽灵之家》是一部气度恢宏的全景式小说。它以30 万字
的篇幅展现了一个拉丁美洲国家从本世纪初到1973 年为止风云变幻的历


史。以埃斯特万·特鲁埃瓦家族的兴衰变化为中心线索讲述了两个家族四代
人之间的思怨纠葛,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在历史大变迁中各个阶级、各个阶层
人物为生活、思想伏况。《幽灵之家》的故事是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展开的。
开发金矿,振兴农村,党派斗争,学生运动,直至社会党在总统大选中取胜,
土地改革,军事政变。。组成了全书庞大的历史框架。其中活动着九十个与
这些重大历史事件血肉相连的人物,有总统、部长、将军、者员、军官、士
兵、地主、农民、教员、学生、医生、歌手以至者鸨、妓女。随着历史的嬗
变,每个人物不断作出反应,作出抉择,在有意和无意、直接和间接的竞争
当中经历了起伏升降的复杂变化。从题材、人物的选择上,我们可以清楚地
看出,作者创作这部小说意在从80 年代的历史高度,对拉美社会70 余年的
历史演变进行冷静而深沉的反思,并在反思的基础上探索拉美国家未来的发
展道路。作者继承了拉美文学“贴近现实”的优良传统,同“文学爆炸”中
杰出的作家保持着同一创作方向,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尤其可贵的是,
作者一方面对描写的事件、人物保持着清晰的认识,爱憎分明;另一方面又
没有囿于个人好恶,使对事件的评价流于简单化,对人物的刻画流于脸谱化。
《幽灵之家》出版后,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并引起文学界的重视,原因
之一是作者不拘一格地综合运用了传统的和时兴的写作技巧和创作方法,收
到了雅俗共赏的效果。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是伊莎贝尔·阿连德刻
意追求的目标。她曾说过,她的小说中,“有些人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