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通考1-第1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重行,西面北上;武官三品以上於执经西南。侍讲、执读、执如意等於执经之後,
重行,东面北上。学生分於文武官之後,皆重行北上。设典仪位於东阶之西,赞
者二人在南,差退,俱西面。
△出宫
前出宫三日,本司宣摄内外,各供其职。其日,应从驾文武官依时刻集朝堂,
诸卫陈设仗卫。侍中版奏:“外办。”皇帝乘马,文武侍从,并如常行幸之仪。
驾将至,祭酒帅监官、学官、学生等奉迎於路左(学生青衿服)。驾至大次门外,
降入如常。
△视学
皇帝既入大次,执经、侍讲、执读、执如意等及学官各服公服,典仪帅赞者
先入就位。谒者、赞引引文武三品以上及执经以下学生等入就堂下位。皇太子立
於学堂门外之东,西向,侍卫如常。侍中版奏:“外办。”皇帝出大次,升自北
阶,即御座南向坐。侍臣及近侍量人从升。典仪一人升就东阶上,西面立。舍人
引皇太子就位立(诸卫卒、庶子等量人从入,立於皇太子东南,西向北上)。奉
礼曰:“再拜。”赞者承传,皇太子以下在位者皆再拜。侍中跪奏称:“请敕皇
太子及公王等升坐。”又侍中称:“制曰可。”侍中诣东阶上,西面称:“敕皇
太子及公王等升。”殿上典仪承传,皆下赞者又承传,皇太子以下应坐者皆再拜。
讫,通事舍人引皇太子及群官坐者各升座。讫(其公服者脱履於阶下及降纳皆如
常),执读读所讲经,执经释义。讫,遂行如意。侍讲者执如意就论议坐,以次
论难。讫,侍中跪奏:“礼毕。”群官皆起,通事舍人各降堂下位。若有敕赐会,
则侍中前承制,降诣堂下宣敕,及太官下食案等,并如常仪。皇帝降座,还大次。
侍卫如常仪。群官以下命讫皆出。执经以下改服常服(学生仍青衿服)。
△銮驾还宫
皇帝既还大次,侍中量时刻版奏:“外办。”皇帝出次,文武官陪从还宫,
如来仪。初,驾出,国子祭酒帅监官、学官、学生等奉辞於路左,如常式。
◎皇帝养老於太学仪
△陈
前三日,尚舍直长设大次於学堂之後,随地之宜。设三老、五更次於学堂南
门外之西,群老次於其後,俱东向。设群官次;文官於门外之东,重行西向;武
官於群老之西,重行东向,皆北上。前一日,尚舍奉御设御座於堂上东序,西向,
莞筵纷纯,加藻席画纯,次席黼纯。设三老座於西楹之东,近北,南向;设五更
座於西阶上,东向;设国老三人座於三老座西,俱不属焉,皆莞筵纷纯,加藻席
画纯。设众国老座於堂下西阶之西,东面北上,皆蒲筵缁布纯,加莞席元帛纯
(若三品以上,则莞筵纷纯,加藻席画纯。凡五品以上致仕者为国老)。设庶老
座於国老之後,皆蒲筵缁布纯(六品以下致仕者为庶老)。太乐令展宫悬於学堂
之庭,设登歌於堂上及举摩位等,皆准元会之仪。典仪设文官五品以上位於悬东,
六品以下在其南,俱重行,西向北上。武官五品以上位於悬西,六品以下在其南,
当文官,俱重行,东向北上。蕃客分方位於文武官六品之南(若有诸州使人,分
位於文武官九品之後)。学生分位於文武官之後。奉礼设门外如设次之式。尚舍
奉御设樽於东楹之西,北向,左元酒,有坫以置爵。
△养老
仲秋之月,择吉辰,皇帝亲养三老、五更於太学。所司先奏定三师、三公致
仕者,用其德行及年高者一人为三老,次一人为五更。尚食先具牢馔。銮驾将至,
通事舍人引先置之官皆就门外位,学生具青衿服入就位。銮驾至太学门,回辂南
向。侍中跪奏:“请降辂。”俯伏,兴。皇帝降辂,乘舆入大次,伞扇侍卫如常。
通事舍人引文官五品以上从驾之官皆就门外位。太乐令帅工人、二舞就位如正会
之礼。通事舍人引群官、客使入就位。补,銮驾出宫,量时刻遣使迎三老、五更
於其第。三老、五更俱服进贤冠、具服,乘安车,前後导从如常礼。其国老、庶
老则有司先戒之。銮驾既至太学,三老、五更及群老等俱赴集其次,群老各服其
服。太常少卿赞三老、五更俱出次,引立於学堂南门外之西,东面北上。奉礼赞
群老出次,引立於三老、五更之後。太常博士引太常卿升立於学堂北户之内,当
户北向。侍中版奏:“外办。”皇帝出户,侍卫如常(侍中负宝陪从如式),殿
中监进大,皇帝执大,博士引太常卿,太常卿引皇帝(每太常卿前导,皆博
士先引),协律郎跪,俯伏,举麾,《太和之乐》作。皇帝降,迎三老於门内之
东,西面立,侍臣从立皇帝之後,太常卿与博士退立於左。皇帝立定,乐止。三
老、五更皆杖,各一人夹扶左右,太常少卿引道,史执笔以从。三老入门,
《舒和之乐》作。三老、五更立於门西,东面北上,奉礼引群老入立於其後。初,
三老立定,乐止。太常卿前奏:“请再拜。”退复位。皇帝再拜,三老、五更去
杖,摄齐以答再拜毕,皇帝揖进,三老在前,五更从,仍杖,夹扶如初。至阶,
皇帝揖升,俱就座後揖立,乐止。侍卫之官量人从升。皇帝西面再拜三老,三老
南面答再拜;皇帝西向再拜五更,五更答再拜。《休和之乐》作,三老、五更俱
坐,三公授几,九卿正屦讫,殿中监、尚食奉御进珍羞及黍稷等,皇帝省之,遂
设於三老前,乐止。太常卿引皇帝诣三老座前,执酱而馈讫,太常卿引皇帝诣酒
樽所,取爵,侍中赞酌酒讫,太常卿引皇帝进,执爵而。尚食奉御以次进珍羞
酒食於五更前。国老、庶老等皆坐,又设酒食於国老、庶老前。国老、庶老等皆
食。皇帝即座。太乐令引工升,奏《韶和之乐》,三终。三老乃论五孝六顺,典
训大纲,格言宣於上,惠音被於下。皇帝乃虚躬请授,史执笔录善言善行。终,
二舞作於悬中讫,礼毕。三老以下降筵,太常少卿及奉礼引导皆如初。太常卿引
皇帝从以降阶,《太和之乐》作。皇帝逡巡立於阶前,乐止。三老、五更出,
《舒和之乐》作,太常卿引皇帝升立於阶上,三老、五更出门,乐止。侍中前奏:
“礼毕。”退复位。太常卿引皇帝降,还大次。三老、五更升安车,导从而还。
通事舍人引群官及学生等以次出。明日,三老诣阙表谢。
△銮驾还宫(如常仪)
●卷四十六·学校考七
○郡国乡党之学
《学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术当为遂。古
者仕焉而已者,归教於闾里,朝夕坐於门。门侧之堂谓之塾。五百家为党,万二
千五百家为遂。党属於乡,遂远郊外)。比年入学(每年来入也)中年考校(中
犹也。乡遂大夫岁则考学者之德行道艺。《周礼》三岁大比乃考焉)。一年
视离经辨志,二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
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离经,断句绝也。辨志,谓别其心意所
趣向也。知类,知事义之比。强立,临事不惑也)。
《礼书》曰:“《说文》:‘闾,里门也。’《尔雅》曰:‘门侧之堂谓之
塾。’《尚书大传》曰:‘上老平明坐於右塾,庶老坐於左塾。’班固《食货志》
曰:‘里胥平旦坐於右塾,邻长坐於左塾。’(详见下文)盖古者合二十五家而
为之门塾,坐上老、庶老於此,所以教之学也;坐里胥、邻长於此,所以教之耕
也。《书》云:‘先路在左塾之前,次路在右塾之前。’先路,象路也;次路,
木路也。象路贵於木路,而象路在左塾,次路在右塾,则左塾者西塾也;里胥尊
於邻长,而里胥在右塾,邻长在左塾,则右塾者西塾也。何则?自内视外,则左
东而右西;自外视内,则左西而右东也。《曲礼》曰:‘主人入门而右,客入门
而左。’此左西而右东也;又曰:‘公事自东,私事自西。’此左东而右西
也。然则《书》言左塾,史言右塾,皆西塾也,自内外言之异耳。汉之时,闾里
亦有门,史称石庆入里门是也。《孟子》曰:‘庠者养也,序者射也。’乡饮酒
尊两壶於房户之,乡射尊於宾席之东。盖乡饮在庠,而庠有房室,故尊於房户
之;乡射在序,而序无房室,故尊於宾序之东而已。《乡射礼》:‘豫(郑氏
曰:今文豫为序)则钩楹内,堂则由槛外(堂,序也)。’‘序则物当栋,堂则
物当楣’。是於其有室,则所揖、所履之位浅而前,於其无室,则所揖、所履之
位深而後。《尔雅》曰:‘东西墙谓之序。’序之名盖本於此。”
州长,“正月之吉,各率其州之民而读法,以考其德行道艺而劝之,以纠其
过恶而戒之。若以岁时祭祀州社,则属其民而读法亦如之。春、秋以礼会民,而
射於州序(序,州、党之学)”。
党正,“四时之孟月吉日,则属民而读邦法以纠戒之。春、秋祭亦如之。
国索鬼神而祭祀,则以礼属民而饮酒於序,以正齿位。”
《尚书大传》:“大夫七十而致仕,老其乡里。大夫为父师,士为少师(所
谓里庶老也)。Θ己藏,祈乐已入,岁事已毕(祈乐当为新),馀子皆入学。
年十五始入小学,见小节,践小义焉。年十八始入大学,见大节,践大义焉(馀
子犹众子。古者子恒代父而仕)。距冬至四十五日,始出学,傅农事(立春学
止)。上老平明坐於右塾,庶老坐於左塾(上老,父师。庶老,少师),馀子毕
出,然後皆归。夕亦如之,馀子皆入。父之齿随行,兄之齿雁行,朋友不相逾,
轻任并,重任分,颁白者不提携。出入皆如之。”
《王制》:诸侯“天子命之教,然後为学。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太学在郊
(《尚书传》曰:“百里之国,二十里之郊;七十里之国,九里之郊;五十里之
国,三里之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官。”
长乐陈氏曰:“夫诸侯之学,小学在内,大学在外,故《王制》言‘小学在
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以其选士由内以升於外,然後达於京故也。天子之学,
小学居外,大学居内,故《文王世子》言‘凡语於郊,然後於成均,取爵於上尊’。
以其选士由外以升於内,然後达於朝故也。”
《鲁颂·泮水》,“颂僖公能修泮宫也。”“思乐泮水,薄采其芹。鲁侯戾
止,言观其。其{艹伐}々,鸾声岁々。无小无大,从公于迈。”八章,章
八句。
江陵项氏《枝江县新学记》曰:“古之为泮宫者,其条理不见於经,而有诗
在焉。予尝反覆而推之,其首三章则言其君相之相与乐此而己,自四章以下始尽
得其学法,自敬其德而至於明其德,明其德而至於广其心,广其心而至於固其道
终焉。此则学之本也。自威仪、孝弟之自修而达於师旅、狱讼之讲习,自师旅、
狱讼之讲习而极於车马器械之精能,此则学之事也。自烈祖之鉴其诚而至於多士
之化其德,自多士之化其德而至於远夷之服其道,此则学之功也。”
《明堂位》:“米廪,有虞氏之庠也;序,夏后氏之序也;瞽宗,殷学也;
宫,周学也(言鲁得立四代之学。注见《大学考》)。”
班固《汉书·食货志》曰:“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族,五族为党,
五党为州,五州为乡。乡,万二千五百户也。邻长位下士,自此以上,稍登一级,
至乡而为卿也。於里有序而乡有庠序以明教庠。序以明教,庠以行礼而视化焉。
春令民毕出在野,冬则毕入於邑。其《诗》曰:‘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饣盍
彼南亩。’又曰:‘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嗟我妇子,聿为改岁,入此室处。’所
以顺阴阳,备寇贼,习礼文也。春将出民,里胥平旦坐於右塾,邻长坐於左塾
(里胥,如今里吏。门侧之堂曰塾),毕出然後归,夕亦如之。入者必持薪樵,
轻重相分,班白不提挈。冬,民既入,妇人同巷相从夜绩,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
(一月之中又得夜半为十五日,凡四十五日也)。必相从者,所以省费燎火,同
巧拙而合习俗也。男女有不得其所者,因相与歌咏,各言其伤(怨刺之诗也)。
是月,馀子亦在於序室(馀子,庶子也,未任役者)。八岁入小学,学六甲、五
方、书计之事(苏林曰:“五方异书,如今秘书学外国书也。”臣瓒曰:“辨五
方之名及书艺也。”),始知室家长幼之节。十五入大学,学先圣礼乐,而知朝
廷君臣之礼。其有秀异者,移乡学於庠序;庠序之异者,移国学於少学。诸侯岁
贡少学之异者於天子,学於大学,命曰造士。行同能偶,则别之以射,然後爵命
焉。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以徇於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
律以闻於天子。故曰王者不窥牖户而知天下。此先王制土处民,富而教之之大略
也。”
汉文翁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见蜀地僻陋有蛮夷风,文翁欲诱进之,乃选
郡县小吏开敏有材者张叔等十馀人,亲自饬厉,遣诣京师,受业博士,或学律令。
减省少府用度,买刀布蜀物,赍计吏以遗博士(少府,郡掌财物之府,以此而供
太守者)。数岁,郡生皆成就还归,文翁以为右职,用次察举,官有至郡守、刺
史者。又修起学官於成都中(学官,学之官舍也),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
为除更繇,高者以补郡县吏,次为孝弟力田。常选学官僮子,使在便坐受事(便
坐,别坐,可以视事,非正廷也)。每出行县,益从学官诸生明经饬行者与俱,
使传教令,出入闺ト。县邑吏民,见而荣之,数年,争欲为学官弟子,富人至出
钱以求之。繇是大化,蜀地学於京师者比齐鲁焉。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
学校官,自文翁为之始云(师古曰:“文翁学堂在今益州城内。”)
按:武帝时始为博士、学官置弟子员,前此所谓博士者,虽有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