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通考1-第2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馈享
享日,未明三刻,诸享官及从享之官各服其服。郊社令、良酝令帅其属入实
樽、及币(牺樽实以醴齐,象樽实以盎齐,山实以清酒。齐皆加明水,酒皆
加元酒,各实於上樽。币皆以青)。太官令帅进馔者实诸笾、豆、、簋等,入
设於馔幔内。未明二刻,奉礼帅赞者先入就位。其御史及礼官等入再拜、埽除及
就位,如圜丘仪。未明一刻,谒者、赞引各引享官以下就门外位。司空行埽除及
从享群官、客使等次入就位,并如圜丘仪(摄事,自“未明三刻”至此与正仪同)。
初,未明三刻,诸卫列大驾,仗卫陈设如式。侍中版奏“外办,请中严”。乘黄
令进耕根车於宫南门外,回车南向(若行宫去坛稍远,严警如式)。未明一刻,
侍中版奏“外办”。质明,皇帝服衮冕,乘舆以出,伞扇、华盖、侍卫如常仪
(侍中负玺陪从如式)。皇帝升车讫,乘黄令进耒,太仆受载如初。黄门侍郎奏
“请銮驾发引”,还侍位。銮驾动,之大次,并如圜丘仪。郊社令以祝版进御署
讫,近臣奉出,郊社令受,各奠於坫,如圜丘仪。初,皇帝降车讫,乘黄令受耒
耜,授廪牺令而横执之,左其耜,之耜所,置於席,遂守之(凡执耒耜皆横之,
授则先其耒,後其耜)。皇帝停大次半刻顷,其奏办、出次、太常卿请行事,并
如圜丘仪(摄事,众官拜讫,谒者白太尉“有司谨具,请行事”。无“初,未明
三刻”下至此仪)。协律郎举麾,工鼓祝,以角音奏《永和之乐》,以姑洗之均
(自後接神皆奏姑洗),作文舞之舞。乐舞三成,偃麾,戛,乐止。太常卿前
奏称“请再拜”,退复位。皇帝再拜,及奠玉币、奏乐之节并如圜丘仪(摄事,
谒者引太尉升,奠币)。太常卿引皇帝进,北面跪,奠於神农氏神座,俯伏,兴。
太常卿引皇帝少退,北向再拜讫,太常卿引皇帝又立於西方,东向。又太祝以币
授侍中,侍中奉币北向进,皇帝受币,太常卿引皇帝进,东面跪,奠於后稷氏神
座,俯伏,兴。太常卿引皇帝少退,东面再拜讫,登歌止。太常卿引皇帝,乐作;
皇帝降自南陛,还版位,西向立,乐止。初,群官拜讫,祝史奉毛血之豆立於门
外。於登歌止,祝史奉毛血入,升自南陛,配座升自东陛,太祝迎取於坛上,进
奠於神座前,太祝退立於樽所。皇帝既升奠币,太官令出,帅进馔者奉馔陈於内
门外。谒者引司徒出诣馔所,司徒奉神农之俎。皇帝既至版位,乐止(摄事无)。
太官令引馔入。俎初入门,《雍和之乐》作;馔至陛,乐止。祝史进彻毛血之豆,
降自东陛以出。神农氏之馔升自南陛,配座之馔升自东陛,太祝迎引於坛上,各
设於神座前(笾,豆盖幂先彻乃升;簋、既奠,其盖於下)。设讫,谒者引
司徒以下降自东陛,复位,太祝各还樽所。太常卿引皇帝(摄事,谒者引太尉)。
诣洗,乐作。其盥洗、奏乐及斋郎奉俎,并如圜丘之仪。太常卿引皇帝诣神农
氏酒樽所,执樽者举幂,侍中赞酌醴齐讫,《寿和之乐》作(皇帝每酌献及饮福,
皆作《寿和之乐》);太常卿引皇帝进神农氏神座前,北向跪,奠爵,俯伏,兴。
太常卿引皇帝少退,北向立,乐止。太祝持版进於神座之右,东面跪,读祝文曰:
“维某年岁次月朔日,子开元神武皇帝某(摄事云:“谨遣太尉封臣名。”)。
敢昭告於帝神农氏:献春伊始,东作方兴,率由典则,恭事千亩。谨以制币、牺
齐、粢盛、庶品,肃备常祀,陈其明荐,以后稷氏配神作主。尚飨。“讫,兴。
皇帝再拜(摄事,太尉再拜。下仿此)。初,读祝文讫,乐作;太祝进,跪奠版
於神座,兴,还樽所,皇帝拜讫,乐止。太常卿引皇帝诣后稷氏酒樽所,酌献、
乐作,并如神农氏,唯皇帝东向立为异。太祝持版进於神座之右,北向跪,读祝
文曰:”维某年岁次月朔日,子开元神武皇帝某,敢昭告於后稷氏:土膏脉起,
爰修耕籍,用荐常事於帝神农氏。惟神功协稼穑,实允昭配,谨以制币、牺齐、
粢盛、庶品,式陈明荐,作主侑神。尚飨。”讫,兴,皇帝再拜。初,读祝文讫,
乐作;太祝进,跪奠版於神座,俯伏,兴,还樽所,皇帝拜讫,乐止。太常卿引
皇帝进神农氏神座前,北向立,乐作。太祝各以爵酌上樽福酒(摄事,太祝酌
福酒),其饮福、受胙、乐舞等,并如圜丘仪(摄事亦同圜丘摄事)。初,皇帝
将复位,谒者引太尉诣洗(摄事,谒者引太常卿为亚献),盥手、洗爵讫,谒
者引太尉自东陛升坛,诣神农氏象樽所。执樽者举幂,太尉酌盎齐,武舞作。谒
者引太尉进神农氏神座前,北向跪,奠爵,兴,谒者引太尉少退,北向再拜。谒
者引太尉诣后稷氏象樽所,取爵於坫,执爵者举幂,太尉酌盎齐。谒者引太尉进
后稷氏神座前,东向跪,奠爵,兴,谒者引太尉少退,东向再拜。谒者引太尉进
神农氏神座前,北向立,太祝各以爵酌福酒,合置一爵。一太祝持爵进太尉右,
西向立,太尉再拜受爵,跪祭酒,遂饮卒爵。太祝进受爵,复於坫,太尉兴,再
拜,谒者引太尉降复位。初,太尉献将毕,谒者引光禄卿诣洗,盥手、爵、
升酌盎齐,终献,如亚献之仪。讫,谒者引光禄卿(摄事同)降复位,武舞止。
诸祝各进,跪彻豆,兴,还樽所(彻者,笾、豆各一少移於故处)。奉礼曰“赐
胙”,赞者唱“众官再拜”,在位者皆再拜(已饮福者不拜)。《永和之乐》作,
太常卿前奏称“再拜”,退复位,皇帝再拜。奉礼曰“众官再拜”,在位者皆再
拜,乐一成止。太常卿奏“请就望瘗位”。奉礼帅赞者就瘗坎西南位,太常卿引
皇帝,《太和之乐》作;皇帝就望瘗位,北向立,乐止。於群官将拜,祝各执篚
进神座前,取币,各由其陛降坛诣坎,以币置於坎讫,奉礼曰“可瘗”,东西各
四人土。半坎,太常卿前奏“礼毕,请就耕籍位(摄事,谒者进太尉之左,白
“礼毕”,享官执事再拜出,如圜丘摄事)。”太常卿引皇帝,乐作;皇帝诣耕
籍位,南向立,乐止。初,白“礼毕”,奉礼帅赞者还本位(摄事无诣耕籍位)。
△耕籍
皇帝将诣望瘗位,谒者引三公及应从耕、侍耕者各就耕位。司农先就位,诸
执耒者皆就位。皇帝初诣耕位,廪牺令进诣御耒席南,北面跪,俯伏,笏,解
耒韬,出耒,执耒起,少退,北面立。司农卿受耒,以授侍中,侍中奉耒进,皇
帝受以三推。侍中前受耒耜反,於司农司,农反於廪牺令讫,还本位。廪牺令复
耒於韬,执耒起,复位立。皇帝初耕,执耒者以耒耜各授侍耕者。皇帝耕讫,三
公、诸王五推,尚书卿九推讫,执耒者前受耒耜,退复位。侍中前奏“礼毕”,
退复位。太常卿引皇帝入自南门,还大次,乐作。皇帝出自内东门,殿中监前
受镇,以授尚衣奉御,殿中监又前受大,华盖、侍卫如常仪。皇帝入次,乐
止。谒者、赞引各引享官及从享群官、诸方客使以次出。赞引引御史、太祝以下
俱复执事位,立定,奉礼曰“再拜”,御史以下皆再拜,赞引引出。工人二舞以
次出。太常卿帅其属以次耕於千亩。其祝版燔於斋所。
△銮驾还宫(如圜丘仪)
△劳酒
车驾还宫之明日,设会於太极殿,如元会之仪(唯不贺、不上寿为异)。
△籍田东郊仪
皇帝夹侍二人、正衣二人(右合以祀先农坛上行事夹侍、正衣充),中书门
下先奏。侍中一人(奉耒耜,进耕毕,复受,奏“礼毕”)、中书令一人(侍从)、
礼部尚书一人(侍从官巳下,并合便取祀先农坛上行事官充)、司农卿一人(授
耒耜於侍中,侍耕)、右卫将军一人(巳上并侍卫)。太尉、司徒、司空各一人,
行五推礼(旧例,宰臣摄行事),九卿九人,行九推礼(旧例,差左右仆射、六
尚书、御史大夫摄行事),诸侯三人,行九推礼(差正员三品官及嗣王摄行事)。
礼仪使一人(赞导耕籍礼)、太常卿一人(赞导耕籍礼。已上官合便取祀先农坛
上行事官充),右礼司状上中书门下请奏差,如本官不足,差六品已下官充,并
服褶。御耒耜二具,并韬(并以青色,内一具副。准乾元故事,合依农人所执
者制造,不合雕饰。事毕日收);藉耒耜一丈席二领。三公、九卿、诸侯耒耜一
十五具。御耒耜牛四头(内二头副,并牛衣。每随牛一人,并绛衣介帻,须明娴
农务者行事,礼司专差人赞导),高品中官二人(执侍耒耜,并衣裤褶)。太常
帅其属庶人(量用二十八人以备礼),郊社令一人(检校)、太常少卿一人(帅
庶人赴耕所)、太常博士六人(分赞导耕礼。如本司官不足,准旧例本司具名上
中书门下,请差摄行事)、司农少卿一人(检校庶人终千亩)。廪牺令二人,一
人奉耒耜授司农卿,一人掌耒耜(系差五品、六品清资官摄充),三公、九卿、
诸侯耕牛四十头(内十头副。每头随牛人一人,须明娴农耕者差);庶人耒耜二
十具、畚二具、锸二具(以木为刃。府司差一人专知)。管籍田县令一人(具朝
服,当耕籍田时,立於田畔,候耕毕去)、畿甸诸县令(准旧例集,先期到城。
籍田日,服常服,赴耕所陪位而立)、耆老量定二十人(并常服。籍田日,於庶
人耕籍田位之南陪位)。
宋太宗皇帝雍熙四年九月,诏以来年正月有事於东郊,行籍田之礼,令所司
详定仪注以闻。无致烦劳,务遵典故。
太常礼院言:“籍田旧不置五使,今请依南郊,以宰臣、亲王、三品官为五
使。”仍命苏易简等详定仪注。
详定所言:“方位请依唐例,在东郊。北齐籍田千亩,各顷别种一色,一
顷作祠坛。今圣朝郊宫制度广大,请设於千亩之外。坛高九尺,周围四十步,饰
以青。历代坛去京城远近各异,今请於朝阳门七里之外,十五里之内,择地为坛。
又《通礼》不载告庙祭十里内神祠、及礼毕称贺之仪,今缘国家盛礼,望遣大臣
前二日告昊天上帝、太庙,俟礼毕,文武百僚设行宫称贺。”卤簿使言:“诸司
仪仗、法物、车辂,请准南郊例排。”并从之。
详定所言:“按《通礼》仪注,皇帝亲载耒耜於车右。《隋书·礼仪志》,
齐代籍田令御史乘马车,载耒耜於五辂之後,以为礼轻,遂以侍中奉耒耜载於象
辂,以随木辂之後。又旧礼,魏晋耕籍乘木辂。今准《通礼》,皇帝乘耕根车,
欲请以象辂载耒耜,列於仗内御前,在皮轩车後,殿中省香灯之前,所以明示重
耕籍之礼。”从之。
礼仪使言:“按《通典》,宋、齐之制,於先农坛东别立观耕台,帝亲耕礼
毕,登此台以观公卿推耕。其台不载制度。缘皇帝被衮冕,执圭,宜便陟降,请
筑台高五尺,周围四十步,四出陛,饰以青。又《通礼》亦不载御楼赐赦。按:
唐开元二十三年,籍田礼毕,还宫大赦。今取进止。”从之,仍候礼成肆赦。
详定所言:“按:宋文帝元嘉二十一年,亲耕籍田千亩,中开阡陌,设御耕
位在先农坛东北。唐礼不开阡陌,设御耕位於先农坛南十步。详此,即当时坛前
不设乐悬,则御耕位历代不同。今既备乐悬、二舞,俱在坛前,请定御耕位在
门东南。又先农坛设二,今缘仪卫广大,所有外,请於大次及御耕位、观耕
台乐悬之外。又《隋书》,籍田令率其属耕千亩,以青箱童之种,跪呈司农,
诣耕所洒之,讫,司农省功,奏‘事毕’。唐朝不行此礼,诏备置。又隋以青
箱奉童之种,唐废其礼。青箱旧无制,请用竹木为之而无盖,两头设台扌攀,
饰以青色;中分九隔,隔设一种,覆以青巴。童即早晚之种,不定名,
今请用黍、稷、秫、稻、梁、大豆、小豆、大麦、小麦,陈於箱内。”从之。
详定所言:“旧礼,有庶人终亩之说,即不载庶人耕位所在。今请於诸侯耕
位之南,退近东十步,西向,以成终亩之礼。又按典礼,先农用犊一;近制,中
祠以羊、豕代。望权用犊,以纯色充,进胙如郊祀,礼料、礼器视大祠。皇帝散
斋三日,致斋二日,百官不受誓戒。神农、后稷册,学士院撰文。”并从之。
又言:“准诏定乘耕根车,而车元无副,上下大小与金玉辂等。缘天子所乘
皆有副,今请改乘玉辂,以耕根车改载御耒耜。玉辂驾士六十四人,耕根车止四
十人,亦请添同玉辂。旧礼,劳酒在车驾还宫之日,设会於大殿,今请依郊祀择
日大宴。”从之。
学士院上东郊青城殿门名:前殿曰两仪,後殿曰延庆,大殿门曰龙德,左掖
门曰光天,右掖门曰丽天,东门曰凤阳,西门曰安福,南门曰祈年,北门曰元英,
大殿东西廊门曰日华、月华,後园五花亭曰会芳,御幄後门曰福庆。诏付有司。
端拱元年正月十五日,帝斋於乾元殿。翼日,銮驾出宫,备大驾卤簿於丹凤
门外,帝服通天冠、绛纱袍,执圭,乘玉辂,赴东郊行宫斋宿。十七日,未明三
刻,帝服衮冕,执镇圭,亲飨神农氏於坛上,以后稷氏配。礼毕,次诣耕籍位,
行三推礼。有司版奏“礼毕”,帝顾谓侍臣曰:“朕志在劝农,恨不能终千亩,
岂止於三推为限乎?”遂耕数十步,侍臣固请,乃止。又御观耕台南向坐,观公
王耕。耕讫,侍中奏“礼毕,解严”,还行宫,百官称贺。帝改御大辇,服通天
冠、绛纱袍,鼓吹振作而还。御乾元门肆赦,改元,文武递进官有差。
真宗景德四年,都官员外郎、同判太常礼院孙言:“伏睹来年春季划日,
正月一日享先农,九日上辛祈谷,祀昊天上帝者。按《春秋传》曰:‘启蛰而郊,
郊而後耕。’又《礼记·月令》云:‘天子乃以元日祈於上帝,乃择元辰,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