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通考1-第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资阳郡 (贡麸金七两、柑子不限多少。今资州。)
临邛郡 (贡丝布十匹。今邛州。)
通化郡 (贡麝香六十枚、扇香十枚、齐香十枚、颗香三十枚。今茂州。)
交川郡 (贡麝香三十枚、当归七斤、羌活五斤、野狐尾五枚。今松州。)
越隽郡 (贡丝布十匹、进刀子靶六十枚。今隽州。)
南溪郡 (贡葛十匹、六月进荔枝煎。今戌州。)
遂宁郡 (贡樗蒲绫十五匹、乾天门冬百一十斤。今遂州。)
南充郡 (贡丝布十匹。今果州。)
仁寿郡 (贡细葛五匹。今陵州。)
犍为郡 (贡麸金五两。今嘉州。)
卢山郡 (贡金、落雁木。今雅州。)
泸川郡 (贡葛十匹。今泸州。)
阳安郡 (贡绵绸十匹、柑子不限多少。今简州。)
安岳郡 (贡葛十匹、天门冬煎四斗。今普州。)
洪源郡 (贡蜀椒一石。今当州。)
阴平郡 (贡麝香二十颗、白蜜一石。今文州。)
同昌郡 (贡麝香十颗。今扶州。)
油江郡 (贡麸金六两、羚羊角六具。今龙州。)
临翼郡 (贡麝香三十四颗、牛尾五斤、当归十斤。今翼州。)
归城郡 (贡麝香六颗、牛尾五斤、当归二十斤。今悉州。)
静川郡 (贡麝香六颗、当归十斤、羌活十斤、牛尾五斤、今静州。)
恭化郡 (贡麝香二十颗、当归十斤、羌活十斤。今恭州。)
维川郡 (贡麝香二十颗、牛尾十斤。今维州。)
和义郡 (贡班布六匹。今荣州。)
€山郡 (贡麝香十颗、墨牛尾二斤。今秦州。)
蓬山郡 (贡麝香十颗、当归十斤、羌活十斤。今柘州。)
黔中郡 (贡朱砂十斤、今黔州。)
卢溪郡 (贡光明砂四斤、今辰州。)
灵溪郡 (贡朱砂十斤、茶芽二百斤。今溪州。)
潭阳郡 (贡麸金八两。今巫州。)
卢阳郡 (贡光明砂一斤。今锦州。)
清江郡 (贡黄连十斤、蜡十斤、黄子二百颗。今施州。)
涪陵郡 (贡连头獠布十段。今涪州。)
宁夷郡 (贡蜡五十斤。今思州。)
义泉郡 (贡蜡烛十条。今夷州。)
龙溪郡 (贡蜡二十斤。今业州。)
南川郡 (贡布五端。今南州。)
南海郡 (贡生沈香七十斤、甲香三十斤、石斛二十斤、{辟黾}皮三十斤、
蚺蛇胆五枚、エ沈香二十五斤、藤簟二合、竹簟五领。今广州。)
始安郡 (贡银百两。今桂州。)
安南都 (护府贡蕉布十端、槟榔二千颗、鱼皮二十斤、蚺蛇胆二十枚、
翠毛二百合。)
普宁郡 (贡朱砂二十斤、水银二十斤。今容州。)
始兴郡 (贡锺乳二十四斤十二两二分、竹子布十五匹、石斛二十斤。今韶
州。)
临贺郡 (贡银三十两。今贺州。)
连山郡 (贡纟卑布十匹、锺乳十两。今连州。)
高要郡 (贡银二十两。今端州。)
平乐郡 (贡银二十两。今昭州。)
新兴郡 (贡银五十两、蕉五匹。今新州。)
南潘郡 (贡银二十两、今潘州。)
陵水郡 (贡银二十两、今辩州。)
高凉郡 (贡银二十两、蚺蛇胆二枚。今高州。)
海康郡 (贡丝电四匹。今雷州。)
临江郡 (贡银二十两。今龚州。)
浔江郡 (贡银二十两。今浔州。)
蒙山郡 (贡麸金十两。今蒙州。)
开江郡 (贡斑布五端。今富州。)
修德郡 (贡银二十两。今严州。)
临封郡 (贡银二十两、石斛十小斤。今封州。)
南陵郡 (贡银二十两、石斛十小斤。今春州。)
昭义郡 (贡银二十两。今罗州。)
日南郡 (贡象牙二根、犀角四根、沈香二十斤、金薄黄屑四石。今州。)
定川郡 (贡银二十两。今牢州。)
怀德郡 (贡银二十两。今窦州。)
宁浦郡 (贡银二十两。今横州。)
象郡 (贡银二十两。今象州。)
开阳郡 (贡石斛三斤、银二十两。今泷州。)
感义郡 (贡银二十两。今藤州。)
平琴郡 (贡银二十两。今平琴州。)
合浦郡 (贡银二十两。今廉州。)
连城郡 (贡银二十两。今义州。)
玉山郡 (贡玳瑁二具、{辟黾}皮六十斤、翠毛三百合、甲香二斤、今陆州
宁仁郡贡银一十两。今党州。)
怀泽郡 (贡细白苎布十端。今贵州。)
龙城郡 (贡银二十两。今柳州。)
铜陵郡 (贡石斛二十小斤、银二十两。今勤州。)
海丰郡 (贡五色藤镜匣一具、蚺蛇胆三枚、甲煎二两、廷鱼皮三、荃台
一。今循州。)
晋康郡 (贡银二十两。今康州。)
恩平郡 (贡银二十两。今恩州。)
朱崖郡 (贡银二十两、真珠二斤、玳瑁一具。今崖州。)
万安郡 (贡银二十两。今万安州。)
延德郡 (贡藤盘。今振州。)
右《通典》所载唐朝诸郡土贡物件,比《唐书·地理志》所言各郡土贡微有
不同。又《宋史·地理志》及《会要》亦各有土贡物件,与唐亦小异。今除土产
已见《地里考》,馀不悉录,而罢免蠲除之诏旨与其名物,则不容不悉著之云。
(唐天宝前土宇广於宋,举唐则可以见宋矣,故不悉著。《宋史》所载,详见
《地里考》)
後周太祖命王峻疏四方贡献珍美食物,下诏悉罢之。诏略曰:“所奉止於朕
躬,所损被於庶。”又曰:“积於有司之中,甚为无用之物。”
宋太祖皇帝建隆二年,诏文武官及致仕官、僧、道、百姓,自今长春节及他
庆贺,不得辄有贡献。
自唐天宝以来,方镇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名曰留使、留州,其上供殊鲜。
五代方镇益强,率今部曲主场院,厚敛以自利;其属三司者,补大吏临之,输额
之外辄入已,或私纳货赂,名曰“贡奉”,用冀恩赏。上始即位,犹循前制,牧
守来朝,皆有贡奉,及赵普为相,劝上革去其。是月,申命诸州度支给费外,
凡金帛悉送都下,以助军实,无得占留。方镇阙帅守,命文官权知;所在场院,
遣京朝官廷臣监临;又置转运使、通判。条禁文簿,渐为精密。由是利归於上,
外权削矣。
乾德四年,罢光州岁贡鹰鹞,放养鹰户。
开宝五年,诏罢荆襄道贡鱼腊。
太宗太平兴国二年,容州初贡珠。
自废“媚川都”,禁民采珠,未几,官复自采。容州海渚亦产珠,仍置官掌
之。
至是,加贡珠百斤,赐负担者银带、衣服。
真宗咸平二年,内侍裴愈因事至交州,谓龙花蕊难得之物,宜充贡,本州遂
以为献。上怒黜愈,隶崖州,仍绝其贡。是岁,又减罢剑、陇、夔、贺等五十馀
州土贡,又罢三十馀州岁贡茶。
仁宗天圣四年,川峡献织绣。又诏罢夔州玳瑁、紫贝等贡。
神宗元年,上出诸州贡物名件,自漳州山姜花万朵以下,至同州二十颗,
凡四十三州七十种,虑其耗蠹民力诏罢之。
诸路进奉金银钱帛共二十七万三千六百八贯、匹、两。金二千一百两。银一
十六万五千四百五十两。折银钱一万八千二百五十九贯七十七文。匹帛八万七千
八百匹。
同天节进奉一十二万七百四十三贯、匹、两。京东路金二百两、银五千五百
两,折银钱四千三百二十四贯七百文、绢七千三百匹。京西路金一百两、银七千
一百两,折银钱二千六百九贯四百七十五文。淮南路银九千二百五十两,折银钱
一千七十九贯二百二十一文。两浙路银一万一千八百两、绢五千五百匹。江南东
路金一千两、银六千两,折银钱五百八十贯、绢四千匹。江南西路银一万四千五
百两、绢二千五百匹。荆湖南路银九千三百两。荆湖北路银八千一百两。福建路
银一万四千两。广南东路银四千两。江、淮、荆、浙发运使副银各五百两。江、
淮等路提点铸钱司银一千两。
南郊进奉一十五万二千八百六十五贯、匹、两。京东路金七百两、绢一万三
千匹,折银钱六百五贯文。京西路金一百两、银一千三百两、绢一万五千五百匹,
折银钱二千一百一十贯。淮南路银三千五百两,折银钱六千一百三十九贯五百一
十二文,绢一万五千匹。两浙路银九千五百两、绢八千五百匹、罗一千匹。江南
东路银五千五百两,折银钱五百八十一贯一百六十九文、绢九千匹。江南西路银
一万五百两、绢四千匹。荆湖南路银一千三百两。荆湖北路银七千八百两、绢五
百匹。福建路银二万三千两。广南东路银三千两。广南西路银五百两、钱二百三
十贯文。
右系毕仲衍《中书备对》所述元丰诸路圣节、南郊进奉金帛之数,内同天
节江南东路进奉金一千两,即乾道洪文敏公奏乞蠲减饶州圣节贡金,而寿皇特
旨减七百两者是也。盖承平时圣节天下进奉通该金一千三百两,而江东路独当一
千两,而江东之一千两则又止饶州一郡所出云。
徽宗政和七年,置提举御前人船所。时东南监司、郡守、二广市舶率有应奉,
又有不待旨,但送物至都,计会宦者以献。大率灵壁、太湖、慈口溪、武康诸石,
二浙奇竹、异花、海错,福建荔枝、橄榄、龙眼,南海椰实,登、莱文石,湖湘
文竹,四川佳果木,皆越海渡江,毁桥梁、凿城郭而至,植之皆生,而异味珍苞
则以健步捷走,虽甚远,数日即达,色香未变也。乃作提举淮、浙人船所,命内
侍邓文浩领之。蔡京以曩备东封船二千艘及广济兵士四营,又增制作牵驾人,乞
诏人船所比直达纲法,自後所用,即从御前降下,使系应奉人船所数贡入,馀皆
不许妄进。
高宗建炎元年,诏:“诸路常贡时新口味果实之类,所在因缘更相馈送,骚
扰为甚。其令礼部措置,除天地、宗庙、陵寝荐献所须外,馀并罢。”又诏:
“天下土贡如金银、匹帛,以供宗庙祭享之费用,以赡官兵之请给,不可阙者依
格起发外,其馀药材海错、州火箸、襄阳府漆器、象州藤合、扬州照子之类,
一切罢之。”
绍兴四年,先是,和州言:“本州残破之馀,乞蠲免大礼银绢。”户部奏展
半年。中书舍人王居正言:“生辰及大礼进贡,乃臣子飨上之诚,初非朝廷取於
百姓。若民力无所从出,合预降诏,曲加慰谕,止其进奉,则君臣恩礼两尽。既
不能然,至使州县自乞,盖已非是,矧又不许,臣窃以为过矣。望特与蠲免,仍
诏户部,淮南诸郡如合行除放,不须令本处再三申请,庶使恩意自出朝廷,人知
感悦。”乃诏淮南州军进奉大礼银绢并蠲之。
绍兴二十六年,诏罢临安府岁贡御服绫一百匹。又诏罢连州岁贡珠子,其籍
定丁并放逐便。
二十七年,宰执奏四川便民事,上曰:“蜀制造锦绣莫,以充岁贡,闻十
岁女子皆拘在官刺绣。朕自即位以来,不欲土木被文绣,首为罢去,後来节次科
敷多所蠲减,想民力稍宽矣。”
三十二年,孝宗登极赦:“诸路或假贡奉为名,渔夺民利,果实则封闭园林,
海错则强夺商贩,至於禽兽、昆虫、珍味之属则抑配人户,致使所在居民以土产
之物为苦。太上皇帝尝降诏禁约贡奉,窃虑岁久,未能遵承,自今仰州军条具土
产合贡之物闻於朝,当议参酌天地、宗庙、陵寝合用荐献及德寿宫甘旨之奉,止
许长吏修贡外,其馀一切并罢,州郡因缘多取,以违制坐之。”
●卷二十三·国用考一
○历代国用
《王制》:“冢宰制国用,必於岁之杪,五皆入,然後制国用。用地小大,
视年之丰耗,以三十年之通,制国用,量入以为出(通三十年之率,当有九年之
蓄。出,谓所当给为)。祭用数之仂(算今年一岁经用之数,用其什一),丧用
三年之仂(丧,大事,用三岁之什一)。丧祭,用不足曰暴,有馀曰浩(暴,犹
耗也。浩,犹饶也)。祭,丰年不奢,凶年不俭。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
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
年之食。以三十年之通,虽有凶旱水溢,民无菜色,然後天子食,日举以乐。”
《周官》:太宰以九赋敛财贿,一曰邦中之赋,二曰四郊之赋,三曰邦甸之
赋,四曰家削之赋,五曰邦县之赋,六曰邦都之赋,七曰关市之赋,八曰山泽之
赋,九曰币馀之赋(财,泉也。郑司农云:“邦中之赋,二十之税一,各有差
也。币馀,百工之馀。”元谓:“赋,口率出泉。卿大夫岁时登其夫家之众寡,
辨其可任者征之,遂师征其财,皆此赋也。邦中,在城郭者。四郊,去国百里。
邦甸,二百里;家削,三百里;邦县,四百里;邦都,五百里。此平民也。关市、
山泽,谓占会百物。币馀,谓占卖国中之斥币。盖百官所用官物不尽者归之职币,
职币得之,不入本府,恐久藏朽蠹,则有人占卖,依国服出息,谓之斥币,谓指
斥舆人也。此三者皆末作当增赋者,若今贾人倍算矣。自邦中至币馀,各入其所
有物,以当赋泉之数”)。
按:此九赋,先郑以为地赋,後郑以为口赋。然关市即邦中之地也,山泽即
四郊以下之地也,一地而再税之可乎?关市即邦中之人也,山泽即四郊以下之人
也,一人而再税之可乎?後郑虽有末作增赋之说,然於币馀一项尚觉牵强,且居
关市及山泽之民,未必皆能占会百物以取利者也,尽从而倍征之可乎?愚以为自
邦中至邦都,皆取之於民者,其或为地赋,或为口赋,不可知也;关市以下,则
非地赋,亦非口赋,乃货物之税也。关市者,货之所聚,故有赋,如後世商税是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