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罗蒙诺索夫 _2-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认错吧,罗蒙诺索夫先生我受委托转告您,在学术会议上您应该怎么
做。您要按照所有的格式写好致歉书,就像教授老爷们要求的那样。”说完,
他期待着罗蒙诺索夫的回答。
罗蒙诺索夫的大脑急速地分析着眼前的局势,他明白了利赫曼的良苦用
意。他眼前呈现出了他梦寐以求的实验室。多少个不眠之夜,一直到微小的
细节都仔细考虑过的实验室,如今又有了希望。这时,他挥手一抓,像是一
把要抓住实验室的形象,然后,迅速坐到自己的桌旁,抓起笔,铺开纸,一
字不改地用非常漂亮的拉丁文写出了“保证书”。
利赫曼教授会心地笑着,他为自己的朋友的执著精神而感动,更为自己
的朋友懂得了以退为进的策略而庆幸。
1744年1月27日,罗蒙诺索夫在科学院会议上当众宣读了“保证书。”
会后,他得到了获释的命令,长时间的家庭监禁解除了。他重新获得了自由。
他很快又写了一份关于建立化学实验室的请示,随即递交科学院办公室。尽
管这个获释第一天的行动又惹怒了科学院舒马赫尔院长,书面批复:“递交
该呈文的罗蒙诺索夫副教授,任何事情也不准许他做。”但是该请示显示了
他为俄国科学事业斗争到底的决心。
罗蒙诺索夫从未在任何困难面前低过头,而且从不忘记他既定的目标。
… Page 22…
他从抵制继母对学习的干扰,到反抗父亲对他的外出求学的阻挠;从突破出
身贫寒的障碍,挤进莫斯科的救主学校,到被破格保送到圣彼得堡科学院;
从凭借品学兼优获取留学德国的机会,到战胜在弗赖堡的挫折历尽艰辛返回
祖国;从在圣彼得堡科学院当杂差,到获取了物理学副教授的职称……他的
人生的足迹总是向着一个终极延伸。当他向那些鄙视他的渔民出身的人忏悔
和公开认罪的同时,实际上却感到与建立俄国科学体系,以及在俄国提倡人
民教育的目标,更接近了一步。他没有自己的庇护人,他从大海边走来,一
身海腥味,一副破旧的行装标识了他的社会地位和现实生活状况,但是他丰
富的知识,超凡的智慧,好学不倦的精神给他带来了福音。他相信科学是不
可战胜的力量,历史的车轮永远向前。
也许是苦尽甜来吧。1744年春天取代了寒冬,罗蒙诺索夫的命运出现了
转机。这一年的初夏,他的妻子丽兹白特带着女儿凯金卡来到俄国科学院。
夫妻两地分居三年后一朝团圆,这是多么幸福的时刻啊,活泼可爱的女儿怯
生生地看着从没有见过面的父亲,使罗蒙诺索夫感到对妻子和女儿欠帐太多
了。自从回国后,他因为连自己的生活都很难保障,连给妻子写信的勇气也
没有,三年光阴,妻子思念他的心与日俱增,竟通过俄国驻德大使馆找到了
他。他多少有点内疚。丽兹白特理解丈夫的处境,她依然深深地爱他,用她
的温柔抚慰他的时而焦燥,时而忧虑的心。
科学院对丽兹白特的到来表示了特别的关照,专门为罗蒙诺索夫安排家
室拨了一套住宅。罗蒙诺索夫搬进了分给他的新住宅,他在丽兹白特信赖的
目光下,心情好极了。就在这种好心情里,罗蒙诺索夫接到通知:实验室批
准了。这个好消息带给他大展宏图的希望。
一年之后,1745年7月1日颁发了谕旨:化学实验室将由女皇陛下办公
厅负担建造费用。使他的构想得以变成现实。他亲自监造,督促工程的进度。
这座不大的建筑物——长14米,宽10。5米,坐落在科学院的花园里,在他
家的旁边。经过了3个年头,实验室峻工,并交付使用了。从这一天开始,
罗蒙诺索夫开始留在实验室过夜了。
应当庆贺的第二个胜利是,1745年8月,罗蒙诺索夫被授予化学教授职
称,他荣幸地成为科学院院士。从此他以和别人同等权力的院士身份,有生
以来第一次参加了代表会议。他终于牢牢地站稳了脚根,他意识到,他的祖
国需要他,世界上任何力量也剥夺不了他追求科学的权利。他炽烈地、大公
无私地献身科学的精神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 Page 23…
十一、永不满足的人
罗蒙诺索夫的面前总是待解的未知数,他自幼形成的爱刨根问底的性
格,使他成为一个永不满足现有结论的人。探索物质微粒的强烈愿望主宰着
他,他为此而苦苦思索。他执迷于物理学,他沉溺于用实验证实那些困扰着
人们的为什么。他认为物理学的实质就是研究物质的结构,也即是研究围绕
着我们的可见的自然界的结构问题;而自然界,或是我们所见的一切物质,
都是由被称为“原子”的不可见的微粒组成的。而所有这些原子——自然界
的元素,则具有延伸性,非渗透性,此外,还有能量和运动的特性。
他提出了物质和运动守恒的概念,并进行了物质在化学反应时的质量守
恒实验。他用明晰的语言阐释了他的伟大发现:
物质守恒定律与运动守恒定律是不可分离的。一切物质经过各种化学变
化都是不变的。如果取少量的银,通过硝酸使其与盐化合,然后再从那个盐
里把盐取出来,银的重量依然不变。在我看来,从这一法则可以得出这样一
个结论: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会无影无踪地消逝,而且在整个自然界,什么
东西也不会消灭,只不过是从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而已。自然界发生
的一切变动总是这样的:一个物体失去多少,另一个物体就会得到多少。因
此,如果哪里损失一些物质,那么另一个地方一定会增添一些物质。你熬多
少小时夜,就损失多少小时睡眠。这个普遍的自然法则也可以推广到运动定
理上去;由于一个物体总是用自己的力量推动别的物体,它自己失去多少力,
受它推动的另一个物体就接受多少力。这就是不可动摇的一条宇宙法则。
罗蒙诺索夫的伟大发现震动了整个欧洲。在圣彼得堡科学院,那些囿于
陈旧学说的教授先生们对这个伟大发现极力诋毁,但是没有人能够阻挠科学
真理的光辉。罗蒙诺索夫勇敢地前进,他高举俄国科学的旗帜,在物理学、
化学、天文学、冶金学、地质学、语言学及诗歌和绘画艺术等众多的领域拓
荒,他勇敢地进入了人类创造的一切知识领域,凭借他的勤奋和才华创造了
俄国科学的崭新时代。罗蒙诺夫具有下列成就:
——1750年《论热与冷的起因》问世。这部重要著作全面阐述了不断发
展的热的分子动力论。
——1751年9月发表《论化学的用途》,文章的全名是“米哈伊尔·罗
蒙诺索夫1751年9月6日在帝国科学院公开学术会议上论述化学用途的演
讲”。他在该文中全面阐述了自己对化学的任务、化学在工业生产发展中的
意义、俄国发展化学的途径等问题的观点。
——1752年《论玻璃用途的一封信》表达了他对技术和自然科学所持的
进步观点。这封散文体的书信采用了诗歌的形式。这是罗蒙诺索夫最感人的
诗篇之一。
——1753年末《米哈伊尔·罗蒙诺索夫论电的作用引起的大气现象》一
书出版。书中载有罗蒙诺索夫收集的实验数据。他在1752年的一份报告书中
提到过这类实验:“曾就大气放电现象进行观测,危险殊多。”这些实验证
明了天空闪电和电火花的性质完全相同。
——1754年开始写作《俄语语法》一书,次年完成。该书第一版于1757
年问世。
——1760年完成《论北极海冰的成因》的论文。这一年4月30日,瑞
典科学院选举罗蒙诺索夫为名誉院士。瑞典科学院称赞他“学识宏大博深,
… Page 24…
功绩卓著,于学术界久负盛名,当前致力于各门科学,尤其是物理学之改进
与阐述,治学勤奋,成绩斐然,瑞典皇家科学院得与此稀世奇才合作共事,
亲密无间,深感荣幸之至,受益匪浅……”
除上述成就之外,罗蒙诺索夫致力于发展俄国的科学教育事业。他从
1746年首次改用俄语讲课,以利他的学生学会和更好地掌握各种知识。这在
俄国的教育史上被称为“大胆创举”。继此之后,他在长期教学生涯中,总
是把传授知识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结合起来。他不止一次大声疾呼:人
类对宇宙的认识是无限的。这种认识越是无比深奥,我们越要专心致志地探
索它。这和无底夜空的深渊有着共同之点。
为了使俄国的科学事业人才兴旺,后继有人,他提出了创建莫斯科大学
的构想,并努力实现这一构想。他说:“我首先考虑的是我们的教育事业,
为了不使我们落在其他文明民族的后边,必须指出这样的前进道路。”他多
次发表意见,说明很有必要开办一所新的大学,他还草拟出一份教学大纲,
破例废除了神学课。他写道:“神学毫无用处,谁也不需要它。”在罗蒙诺
索夫的倡导和直接参与下,莫斯科大学建立起来了。1755年莫斯科大学正式
开学上课。这所大学采取了比彼得堡大学民主得多的办学方式,显示出了诱
人的生气。
罗蒙诺索夫对绘画艺术充满兴趣。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见到了威尼斯玻
璃工艺品和罗马的镶嵌工艺品。他被光彩夺目的镶嵌工艺品迷住了,简直神
出九天之外。从这一时刻起,他醉心于镶嵌画的创作了。他把花园深处的那
座小房子辟为画室了。他用玻璃片在画板上镶嵌人物形象和自然背景,创作
了组画——《彼得大帝》。为创作出真正的艺术作品,罗蒙诺索夫进行了2184
次试验,研究镶嵌工艺品的结构,最后,他创作出了足以流芳百世的作品—
—巨幅绘画 《波尔塔瓦战役》。由于他在镶嵌工艺方面所建立的功绩,1764
年,意大利波伦亚科学院授予米哈伊尔·罗蒙诺索夫名誉院士称号。
… Page 25…
十二、不朽的人生
1765年4月4日,罗蒙诺索夫与世长辞了,享年54岁。他的逝世使俄
国科学蒙受了不可弥补的损失。他才华横溢,正值饱学年华,俄国的科学和
教育事业正需要他推进,但是他无可奈何地撒手了。在死神面前,他既不感
到害怕,也不觉得伤心。实现他自己喜爱的贺拉斯的格言——我为自己建造
了一种不朽的标志。
初春4月,冰雪消融,莫斯科大学志哀的旗帜随风飘动。在大礼堂内,
罗蒙诺索夫的巨幅遗像悬挂在灵堂正中,挽带低垂、鲜花紧簇。人们举行隆
重的仪式,悼念这位把自己毕生精力献给争取科学为全体人民服务的已故的
大学创立者。这一天,所有登台讲话的人,为了体现罗蒙诺索夫的热切心愿,
一律都用死者的母语——俄语。人们用发自内心的朴素语言,赞颂这位伟大
的俄国科学家建树的功勋,缅怀他的伟大的人格。
米哈伊尔·罗蒙诺索夫的一生是坚持不懈地为俄国科学奋斗的一生。他
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他志向宏远,百折不挠;他性格倔强,不惧权势;他
博学多思,心向真理;他热爱人民,心系祖国。他从白海岸边走向莫斯科,
开始迈出攀登科学高峰的脚步,不管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他从不回头。
他面对宗教神学的强大势力,毅然高举科学的火炬前进。他拥护哥白尼的学
说,反对教权专横,痛斥神甫的愚昧无知。他不能容忍伪科学的泛滥,针锋
相对地驳斥居于统治地位的“燃素说”,促进了科学的进步,表现了依靠真
理的力量向权威挑战的勇气。他提出了物质和运动守恒的概念,并进行了物
质在化学反应时质量守恒的实验来验证物质和运动不灭这个普遍的自然规
律。他创立了物理化学这门新学科。在地理地质学方面,他认识到地球、地
层和矿物质的形成,是自然界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在天文学和大气电方面,
发现了金星外围的大气,并对大气雷电和北极光等自然现象作出了正确解
释,还设计了避雷针。他对于科学的贡献不仅是俄国的,而且是世界的。
米哈伊尔·罗蒙诺索夫对人类创造的一切知识领域广泛涉足,但决不浅
尝辄止。他在哲学、文学、语言学、历史学等社会科学领域的造诣堪称一流。
他是俄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在认识论上,反对把分析和综合、感性认识和理
性认识对立起来,并强调感性认识所取得的经验的重要性。他是伟大的诗人,
他的优美的颂诗证明了俄罗斯语言的丰富的表现力。他对祖国语言情有独
钟,将研究成果写成 《俄语语法》一书,对俄语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
用。他谙熟历史,对绘画艺术也颇有成就。
米哈伊尔·罗蒙诺索夫一生坎坷,他虽然有自己的性格弱点,但是他所
受的屈辱和忍受的贫困是俄国那个时代造成的。贵族阶级对于平民的鄙视,
沙皇政府对于科学和教育的吝啬,使他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生活压力。
他超负荷地学习和工作,休息和繁重的劳动失衡;体力、脑力的付出和营养、
保健失衡;因此,他的健康难以维持太久,以致积劳成疾,骤然早夭。这是
令人难以忍受的悲哀。
莫斯科大学的追悼会固然给罗蒙诺索夫的一生打上了不该画上的句号,
然而他的英灵却永久地萦回俄罗斯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