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柏杨全集 >

第227部分

柏杨全集-第227部分

小说: 柏杨全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常日子,看了我的敝大作,一个个怒发冲冠,认为我把「正史」指成鬼话,简直包藏祸心,如果不念及我孤苦无依,早向治安机关打了小报告矣。虽不打小报告,但见了面一定要把我痛加修理的决心,则早已坚定。故我每到一处,他们就严阵以待,来一场剧烈舌战,其主要武器当然就是「动摇国本」,这句话听来好像是帽子铺掌柜的话,义和团的话,而不像是研究学问的话。呜呼,当时我就抓住一个老头的小袖子问曰:「好啦,你说吧,刘邦先生的娘,和一条龙在河边颠鸾倒凤,你信乎不信乎?」他瞪眼不答,再问之,他皱眉曰:「太黄太黄。」我曰:「是我问得太黄乎?是『正史』上写得太黄乎?抑刘太太干的那事太黄乎?」他不高兴曰:「当然是你问得太黄。」我曰:「我不过是照本宣科,有人做得,你们尊之为『高祖』;有人写得,你们敬之为『正史』,我只不过翻译翻译,就『太黄』啦,是啥道理?」老头不说话,我就再曰:「太黄就太黄吧,咱们且来个学院派,请观看原文:『母媪,尝息大泽之陂,父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上,已而有娠,遂产高祖。』你信乎不信?」他没法说他信,只好说不信,我就大喝曰:「好老头,你连『正史』都不信,都打算踢翻,欺君罔上,心怀叵测,破坏传统文化,此可忍,孰不可忍?锦衣卫,给我拿下。」
   我既不是明王朝帝崽,也不是忠心耿耿的厂臣,自没有锦衣卫听我指挥,表演奇功,把他拿下。但我那一声大喝,却颇收先声夺人之效,至少先把他慑住,免得他努力继续恍惚。但也因为走一地大喝一地,走一家大喝一家之故,到了今天,嗓子似乎仍有点哑也。
   闲言少叙,书归正传。刘曜先生异样异禀之后,现在再介绍五胡乱华十九国之二的后赵帝国开国头目兼第一任皇帝石勒先生。提起来石勒先生,乃历史上一个怪杰,也是第一等英雄,在皇帝群中,像刘邦先生,出身流氓。像朱温先生,出身强盗。而出身奴隶的,只有石勒先生一人。君看过电影上阿拉伯奴隶市场场面乎?石勒先生便如此那般,跟另外一个洋人,共戴一枷,枷,套到脖子上的一块木板也,一个人戴之都不好受,何况两个人合戴乎?而他却从枷下逃生,当上皇帝,曰「高祖」「明皇帝」。「正史」上对鸭子屎人物,都服服贴贴,对英雄人物,更不会轻易放过,于是在他出生时,免不了也有二十四响礼炮。
   石勒先生,洋大人也,侨居山西省武乡县,故我们称他为山西人,以拉关系。别看他阁下从小为奴,降生的时候,却颇露了两手,这两手当然跳不出老套,一套是「怪光冲天」,史书上说,他呱呱坠地时,竟然红光满屋,不但红光满屋,还另外有一道白气,从天而降,直垂到院子当中,凡是看到的都「异之」。呜呼,不但当时看到的都异之,千百年后,连读到的也都异之。其实「异之」的也不限于看见红光白气的朋友,还有当时的名人哩。石勒先生十四岁那一年,随着邻居去当时首都洛阳做生意,大概跑得太累,靠到东门上,长喘了一口气,也可能没有喘气,而吹了一声口哨,被宰相王衍先生看见,告诉部下曰:「这个小洋鬼子声音特别,定不安份,恐怕要扰乱天下。」急派三作牌前往逮捕,他早已溜他娘的矣。
   这一种「见而异之」的公式,俗不可耐,看了原文,更会有此感觉,《晋书》(卷一○四)曰:「(石勒)十四,随邑人行贩洛阳,倚啸东门。王衍见而异之,顾谓左右曰:『向者胡雏,吾观其声,视其有奇志,恐将天下患。』驰遣收之,会勒(石勒)已去。」我想文言文最大的特点是,能把无法连贯的东西硬连贯在一起。「倚啸东门」,看起来好像潇洒不凡,一个十四岁的孩子,能有如此成熟的表情乎?而王衍先生竟成了摆卦摊的半仙之体,只要瞧一眼,听一声,就断定他有「奇志」,要捕而杀之,看相看得这么准的奇才,如果有的话,世界上要太平多啦。读历史的朋友都知道,王衍先生后来就是死在石勒先生之手的,石勒先生起兵,把他阁下捉住之后,大概有感于他「异之」之恩,没有绑赴刑场,砍掉他的尊头,而只下令推倒土墙,把他活活压死,二者的关系如此亲密,你说妙哉不妙哉?
   石勒先生的另一套是「鼓角之声」,他住在武乡县北原山,「草木皆有铁骑之像,家园中生人参,花叶甚茂,悉成人状」。「草木皆有铁骑之像」这句话有点费解,是每一棵树都长得像战马乎?抑所有的草木聚集一起像战马乎?文言文最适合写鬼话,一译成白话,便很难弄懂。其实我们也不需要弄懂,只要知道那是一种异样就行啦。不特此也,他在大地主师权先生家为奴时,每去田里耕种,就听见打鼓吹号的声音,他自己听见还不算,问问和他同时操作的同伴,连同伴也都听见啦。石勒先生曰:「我小时候在家,也常听见这种声音。」师权先生得到消息就「免之」,免之者,免了他的奴籍,真是舒服之至也。
   
   
   梅花鹿奉命出动
   史书上对鼓角之声,颇有兴趣,不但说了又说,而且还采烘托之法,用「不祥」以反衬其「祥」。有一天石勒先生又听见有人打鼓吹号,以为是不祥之兆,害怕得不得了,乃告诉他娘,请老太婆拿点主意,老太婆曰:「大概你太劳苦,才生耳鸣,是生理上的自然现象,非不祥之兆。」他阁下这才算放了心。既然如此这般,顺理成章的,自然会有「父老」和铁嘴大学堂毕业生,继续出笼,跟王衍先生表演的一样,也见而异之,曰:「这个洋小子长相奇妙,有大志又有大度,前途不可限量。」(原文曰:「父老及相者皆曰:『此胡状貌奇异,志度非常,其终不可量也。』劝邑人厚遇之」。)大概史书上觉得仅只一个王衍,和一个「父老」,一个「相者」,还不够隆重,写来写去,索性再冒出一群鹿来,以示货真价实。要知道该鹿非同一般之鹿,乃会变化之鹿,刚才他还是鹿,可是眨眼之间,他却变成一位道貌岸然的老头。真是怪事年年有,偏偏「正史」多,读史的朋友,如果读得眼花,恐怕会把它当成《西游记》,以为孙悟空先生赶妖精哩。
   原来石勒先生在武安县做工时,散兵游勇把他捉住,关了起来,他又怕又急,束手无策。六丁六甲,谒者功曹,等等妙神据报后,心惊肉跳,用手一指,于是忽然有群又肥又大,足以引起老饕涎水的梅花鹿,大摇大摆光临他的囚所,散兵游勇一声呐喊,蜂拥去追,石勒先生这才觑了个空,脚底抹油。跑到半路,碰见一位老头,该老头曰:「刚才那群鹿,就是我也,因你天生的中原真主,故我特来营救。」老头说过鬼话后,是不是忽然不见啦,史书上没有写,看样子当然是忽然不见了的,否则便无法自圆其说矣。问题是,异禀异样如果象征或预兆一个人伟大的话,刘曜先生和石勒先生的异禀异样,同样的惊天动地。刘曜先生已说过啦,下场和他的花招不相称,连菅涔王都向他献剑,结果仍免不了被敌人活活捉住,绑赴刑场,砍掉尊头,子孙被杀尽斩光。石勒先生亦然,下场也和他的花招不相称,他阁下死后不久,政权即入石虎先生之手,子孙也血流成河。他阁下在阴曹地府,如果遇到那些打鼓吹号的朋友,或遇到那位变成群鹿的老头,真得饱他们一顿老拳,整人不是这种整法也。
   石勒先生和石虎先生,二人到底是啥关系,所谓「正史」,都是没有弄清楚,一会说他们是叔侄,一会又说他们是兄弟,这且不必管他,要管的是,石虎先生同样可观,他是后赵帝国第二任皇帝(衔头「太祖」「武皇帝」)。中国「正史」的定律是,只要你阁下有权有势,就一定不同于小民,石虎先生当然不能例外。
   石虎先生是中国历史上最顶尖的畜生头目之一,一辈子干的全是畜生勾当,他生时有没有花招,史书上没有记载。史书上记载有花招的那一年,他已六、七岁矣,用的仍是「见而异之」。史书(《晋书》卷○一六)上说,有一位善相的家伙,一看见该六七岁顽童,大惊曰:「这孩子长相奇怪,有壮骨,贵不可言。」石虎先生跟石勒先生的下场都差不多,而石虎先生更惨,盖石勒先生亲生子女虽死光啦,而政权固不坠也,无论如何,石虎先生仍然是姓石的,仍然是自家人。石虎先生则不然,他一旦魂游地府,叔侄们拳打脚踢,好容易闯出的江山,就希里花啦,霎时完蛋。他当了皇帝,贵固然贵啦,但这种贵所付的代价,未免有点可怕。六、七岁时露的那把刷子,是祥是灾,恐怕很难肯定。好比吧,我预言你阁下身死之后,子女被人杀之辱之,连怀中婴儿都不留一个,你阁下说这是啥?「正史」上却便说你有壮骨,而又贵不可言,恐怕能把你气死。
   石虎先生死后,短命的后赵帝国鞠躬下台,冉闵先生起而代之,建立的是冉魏帝国,乃更短命的政权也。冉魏帝国由冉闵先生当皇帝,寿命只有三年。史书上大概因他阁下搞的时间太促太短,对他的降生,没有特别推荐,但对他的驾崩,却不放松。不管它生时也好,死时也好,反正都是有点折腾,奴才们才能舒服。冉闵先生当了三年冉魏帝国皇帝,当到最后,被另一位也是短命政权的头目前燕帝国第二任皇帝慕容先生俘了去,别看同是皇帝,失败的皇帝却不值一根,慕容先生问他曰:「你不过是一个奴才,怎敢自称天子?」冉闵先生曰:「天下大乱,你们夷狄,人面兽心,还拚命猛干,我一时英雄,为啥不行?」他阁下真是回答得好,回答得妙,但也因此一漂亮的回答,慕容老家伙老羞成怒,打他三百皮鞭,送到龙城(热河省朝阳县),斩之于遏陉山。
   好啦,这一斩斩出问题来啦,冉闵先生的异样虽没有在生时出笼,却在死后出笼。他阁下死了之后,遏陉山山左山右,山前山后,周围七里,草木悉枯,草木悉枯不算,还蝗虫大起,整整五个月,不降一滴雨。这下子慕容先生才慌了手脚,前倨后恭,连忙派人祭祀,同时还封冉闵先生为「武悼天王」,你说奇不奇哉?就在封的那一天,即下起雪来,真是《祭石曼卿文》上说的,「生而为英,死而为灵」。「正史」也者,处处都在为权贵服务,对小毛虫冉闵先生都如此下功夫,对大家伙们更可想而知。柏杨先生万岁之后,也就是说柏杨先生驾崩之后,以我降生时各种隆重现象判断,极乐殡仪馆附近,恐怕至少得有十四里之广,要乱冒青烟,君若不信,我跟你赌一块钱。
   
   
   石头咚咚作响石
   石勒先生降生时的异禀异样,前已隆重介绍过矣,因谈冉闵先生,不妨追溯既往,也谈谈石勒先生之死,史学家们对他同样巧计百出,妙不可当。《晋书》(卷一○五)上说,他阁下断气之前,「荧惑入昴」。荧惑,火星也;昴,二十八宿之一,即七姐妹星团,英文谓之Pleiades。那就是说,石勒先生将死时,外太空为之大乱,火星本来正绕着太阳慢慢转的,却忽然脱离了轨道,轰隆轰隆,闯进了七姐妹星座。地球上政坛头子多啦,虽不能说多如牛毛,至少也多如狗毛,每死一个家伙,玉皇大帝都要把火星一脚踢到七姐妹星座里,他老人家忙都要忙死矣,即令忙不死,难道其尊脚不痛乎?然而,不特此也,后赵帝国首都邺(河南省临漳县)东北六十里之处,连云彩都生变化,有红云焉,有墨云焉,有黄云焉,一齐升起,弥漫成一幅帐幕;每一色云,都像一条匹练,互相交错,传出可怕巨响,而每色匹练堕地时候,还发出一种热气,热气中有火,火中有尘,尘起连天,好不热闹。当时就「有人」看见,你猜他看见啥,他不但看见上述种种,还看见那一带地面好像滚水一样在那里沸腾。而且有一块石头,约一尺有余,青青的颜色,用手敲之,咚咚作响。呜呼,看情形好像是火山爆发。但安阳附近,半为平原,只西邻太行,山虽有山,却无火山,自然是石勒先生将死之时,玉皇大帝在天上坐立不安,猛搞了一阵。
   闲言表过,言归正题,冉闵先生的冉魏帝国散伙之后,代之而起的是前燕帝国,立国三十四年,也是一个短命政权,原始头目慕容廆先生,死了之后,被子孙封为「高祖」「武宣皇帝」,且看「正史」对这一位「武宣皇帝」如何鬼话连篇吧。《晋书》(卷一○八)上说,慕容廆先生年轻时,身体魁梧,高约八尺,长得非常之帅,不但精明能干,而且大度大量,于是鬼话家说「见而异之」,晋王朝安北将军张华先生「甚叹异」,曰:「你长大啦,一定是命世之器,救难定邦者也。」大概为了拉关系,求后福,还把自己用的簪子围巾等物送给他。呜呼,有其父必有其子,慕容廆先生的儿子慕容皝先生也不简单,「正史」上对该儿子之生,没有描写,可能是他爹露一手就行啦。但后来写着写着,觉得如果不搞点鬼话出来,何以能称之为「正史」乎,就在他死时带了几笔。《晋书》(卷一○九)上说,这位儿子死后的衔头是「太祖」「文明皇帝」(老子是「武宣」,儿子是「文明」,好像酸秀才做对联)。有一天,他阁下出猎,要过一条河,有一位老头,穿着朱红色衣服,骑着白马(柏杨先生曰:你说像不像《吴凤传》电影里的镜头),挥手教他回去,曰:「此地不是打猎地方,还不快走。」地头蛇只认识权力,岂认识老头,慕容皝先生当然不能例外,遂下令渡河,打了几天猎,收获颇丰,最后一天,看见一只小白兔,正要拉弓去射,不知道怎么搞的,所骑的尊马忽然栽了个筋斗,把他摔伤,抬了回去,竟翘了辫子。该小白兔和该老头的关系,真是玄妙,用逻辑一推,小白兔如果不是老头变的,则老头一定是小白兔变的也。
   越是乱世,鬼话越多,「正史」信口开起河来,能把喜马拉雅山都冲个大窟窿。前燕帝国不过一个短命政权,花招比长命王朝还层出不穷,还不可思议。慕容廆先生如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