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世纪的中子科学 赵志祥 >

第1部分

世纪的中子科学 赵志祥-第1部分

小说: 世纪的中子科学 赵志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讲人简介

    赵志祥,核物理学家,1950年8月出生,黑龙江齐齐哈尔市人。197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二系,1986年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获得硕士学位。1989年至1990年在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参加合作研究。1994年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5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获得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主要从事中子核物理研究工作,涉及领域包括:共振参数和平均共振参数分析、核数据评价及评价方法研究、核反应截面系统学研究及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近年来主要从事加速器驱动洁净核能系统的研究。

    全文

    我今天报告的题目是21世纪的中子科学,我想首先要回顾一下,20世纪中子科学所取得的成就,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中子是物质微观世界的一个层次,原子核是由中子和质子所组成的,回顾中子发现的这段历史是非常有意思的,在1920年,卢瑟福当时就预言,原子核的内部可能会存在着一种中性的粒子,但是这个一直没有找到,那么在1930年,德国科学家波特和贝克,他的学生,在实验室里用阿尔法粒子,去轰击铍,但是发现了一种很奇怪的射线,因为当时伽玛射线和质子,都已经被发现了,但是如果说这种射线是质子的话,那么它的射程就太长了,因为质子它带电,所以射程比较短,如果说它是伽玛射线的话,那么推算出来的能量又太大了。

    所以这样一个消息,传到法国之后,当时约里奥。居里,就在他的实验室,用改进的实验方法,进一步的研究这个射线的性质,结果他发现,如果认为这种射线是伽玛射线的话,那么它的能量,推算出来的能量,将达到50兆电子伏特,所以很难想象原子核会发出这么强能量的伽玛射线,同时他还观测到这种射线可以在石腊之中打出质子来,其实所有这一切证据都发明这种射线不大可能是伽玛射线,但是,这个非常遗憾的是,居里当时是没有突破旧的理论的这样一种束缚,他非常勉强地,非常牵强地,仍然把这种射线解释成伽玛射线,结果这个报告发表之后,查德威克看到这个报告之后,他马上就联想到,说这有没有可能就是1920年卢瑟福所预言的,那种所谓的中性粒子,所以他又重新设计了实验,那么1942年在《nature》杂志,就是《自然》杂志,发表了他的实验结果,并且正式把这种中性粒子定名为neutron,也就是中子,所以这段历史也是非常有意思的。

    那么查德威克本人,也因为这个发现,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在这个中子发现之后,在不长的时间里,在1934年,费米发现了中子的核嬗变,那么在1938年哈恩和斯特拉思曼发现了中子会诱发核的裂变,这样几个里程碑式的科学发现,就奠定了中子科学的基础,也奠定了中子科学应用的基础,在中子科学应用的方面,可以包含这样几个里程碑的事件。

    1942年,第一座原子核反应堆,在美国建成,投入运行,也就是所谓的费米堆,那么在1945年,第一颗原子弹,在美国实验成功,那个时候第二次世界大战还在继续进行,那么在1952年第一颗氢弹在美国实验成功,那么在1954年,第一艘核潜艇,也就是所谓的“舡渔号”在美国下水,在同一年,第一座示范的核反应堆核电站,在前苏联建成投入运行,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中子的发现,可能要算是世界上很少的这么几项基础研究成果,它能够产生这么重大的社会影响,这是比较少数的几个基础研究成果,我们也可以这样讲。

    原子核科学能够从一门实验室内的,纯粹的基础研究,转化成一门具有重大实用价值的一门学科,这样几个科学发现,这样几个里程碑式的中子科学的应用,奠定了它的基础,也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那么,中子因为它本身的话呢,它是不带电的,因此它和原子核的相互作用,它可以不受到库仑位垒的影响,另外它在穿越物质的过程中,它不会引起物质的电离,因此,中子,在物质中的射程可以是非常长的,那么这一点就非常有利,我们可以选用比较厚的靶,来做中子的实验,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增加靶核和中子相互作用的几率,所以中子,对于我们作为一个探索物质微观结构的一个探针,来研究核结构,来研究核反应的机理,是一个非常理想的这样一个工具,那么它对核物理学科的发展,应该说起了重大的作用。

    我们刚才谈到中子诱发核裂变,这样一个实验事实,直接导致了我们核结构的第一个模型,叫做液滴模型,它的建立,对于我们中子辐射俘获反应这样的实验观测事实,对于核结构的基本模型也就是说所谓壳模型,它的建立和发展,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慢中子在它引起的核反应的话,有一种奇特的所谓共振的现象,同时它在比共振能区低的能区,中子和靶核的作用几率,随着中子的速度,它是成反比的,我们叫做微分之一规律,那么这样一些实验事实,就导致了核反应复合核理论的建立。

    同样,关于快中子核反应的实验观测事实,对于光学模型理论,和中间过程理论的建立和发展,都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交叉学科的发展也是一样,我们知道,核物理学科和天体物理学科交叉,已经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叫做核天体物理学,那么这门学科它主要研究的是恒星元素的形成,以及它的丰度分布,在这门学科之中,中子核反应有若干参数,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知道,重于铁的这些核素,按照有关理论的描述,它应该是中子辐射俯获过程,也就是说,一个靶核吸收一个中子,放掉一个伽玛射线,它这个质量数增加了一个,然后这样不断地吃中子,它的质量数不断增加,然后再经过beta衰变,转变成其他的核素,那就是说比铁的核数都是这样逐渐形成的,所以这样,我们研究模拟这个过程,就需要大量的中子辐射俘获反应截面数字。

    另外我们知道中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大家知道,光同时又是一种粒子,也就是说光具有(粒子性),它既是一种光,又是一种粒子,同样中子也是一样,它既是一种粒子,同时还有波的特性,你也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波,那么热中子的波长,大概是1个A到10个A,这样一个尺度,这个正好是晶格,这个晶体,晶面距离的大小,也是我们生物大分子这样一个尺度,所以,用中子研究复杂物质微观结构的一个非常理想的探针,对于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领域,中子散射技(术)是一个非常有利的工具。

    当然,对这一点的认识,不是一开始就形成的,而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知道在1994年有两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但是非常有意思的是,他们获奖的成果,是在40年50年之前取得的,在1946年美国的绍尔用中子衍射的方法,研究磁性材料,1955加拿大的布罗克豪斯用中子散射技术,研究晶格动力学,那么当时,他们这两个(人的)工作,并没有引起大家太多的重视,太多的注意,但是在40年和50年之后,他们因为这两个开创性的工作,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所以这个在诺贝尔奖历史上非常罕见的这种迟到的荣誉,表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就是中子散射技术,经过了几十年的实践,它的重要性,已经逐渐地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认可,以上我们说的是中子科学对一些基础学科发展所起的作用。

    同样中子科学对20世纪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举世公认的巨大的影响,我们知道,一个热中子,轰击一个重的原子核,它可以使得这个重的原子核分裂成两块,这个过程我们叫做核的裂变,那么裂变之后,当然有两块碎片,同时还要有一些其他的产物,但是所有这些裂变的产物它的质量加在一块,要比这个原先的中子和重原子核的质量要轻一点,那么这个质量跑到哪里去了呢,按照爱因斯坦的理论,物体的能量,等于质量乘上光速的平方,这个质量损失转化成了能量,所以每一次核裂变,大概要释放200兆电子伏特的这样一个能量,当然每一次裂变,还要放出二到三个中子,那么如果说,这个重原子核数量足够多,重元素的体积和重量足够大的话,那么裂变放出的刺激中子,还有可能引发临近的原子核进一步产生裂变,那么这个过程可以会不断地持续下去,我们把这个过程叫做链式反应,所以裂变和链式反应,就构成了我们核能利用的一个基础,所以从(20世纪)50年代,因为1954年在前苏联第一座示范核电站建成投入运行之后,人们宣布人类进入了原子能时代,那么到今天,在全世界各地正在运行的反应堆核电站总计有440所,那么正在建设的核电站大概还有107座,在全世界总的核电的装机容量达到了351。2GWe,反应堆总的运行史达到了8800堆年,那么在全球发电量里边有17%是来自于核电。

    ,在一些国家核电的比例,应该说是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比例,比如讲在法国,核电所占的比例达到了79%,那么在比利时,这个比例大致上是60%,在我们的近邻日本核电的比重大概占到30%左右,这个比例还是相当大的,当然,中子诱发核裂变的发现,也导致了核武器和核动力舰船的出现,对人类历史和世界政治力量格局产生了重大的深远的影响,当然这一点,千秋功(过)应该由后人来加以评说。

    我们知道用中子去辐照稳定的同位素可以产生人工的放射性同位素,这些放射性同位素在自然界可能是不存在的,但是我们通过用中子来辐照稳定的同位素可以把它生产出来,广泛的应用于工业和医学,这个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并且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应和政治效应,据不完全的统计,现在,全世界生产的放射性同位素,80%以上是用于核医学,用于治疗和诊断,每年产生的经济效益,总产值大概是几百亿美元,那么在美国有一个数字,美国人大概有四分之一,死亡的25%,是死于癌症,那么在癌症患者中,有50%,也就是一半的癌症患者要接受放射性治疗,所以每年接受放射性诊断和治疗的病人,在全世界达到上亿人次,应该说,放射性同位素结合医学,帮助成千上万的癌症患者延长了生命,这个社会效益是极其巨大的。

    当然中子科学还有其他一些非常重要的应用领域,像中子活化分析,中子掺杂生产半导体器件,中子辐照育种,中子探伤,中子照相,中子测井等等,广泛的服务于像国家安全,资源勘测,环境监测,农业增产等等领域,也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社会效应。

    那么下边,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下20世纪中子科学研究的平台,这样一个情况,什么叫做中子科学研究的平台,所谓中子科学研究的平台,它的核心就是一个能量适当,强度适当的中子源,因为我们要进行中子科学的研究,要用中子做探针,去开展各种各样的研究,我们必须有一个适当的中子源,最早期使用的是所谓的放射性同位素中子源,这种放射性同位素中子源,它是用可以自发发射阿尔法射线的这种元素,这种材料,和某一种材料混合在一块,那么通过(阿尔法。n反应)来产生中子,就是说,靶物质,可以吸收一个    阿尔法射线,放射出一个中子,那么这个反应过程我们叫做(阿尔法。n反应),那么通过这种反映来产生中子,它的优点,就是说它可以中子源非常的微小,非常小,用起来比较方便,但是,缺点也是很明显的,因为首先这种中子源它的强度做不了太高,我们叫做中子注量率,非常低,同时,这种中子源它通常都有寿命的限制,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子源的源强要逐渐地衰减,这样一些缺陷都影响了限制了它的使用,那么20世纪我们做中子核物理研究,主要的工具还是低能粒子加速器,这种低能粒子加速器我们可以用它产生带电粒子束,然后用它来轰击一个靶,通过核反应来产生中子,它的特点是,能量是单一的,而且,它脉冲的性能比较好,脉冲化的性能对于我们做精密的核物理实验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我们也可以用中能电子加速器,产生中能电子束,然后用它去轰击一个重元素的靶,那么在靶中通过韧致辐射,产生光子,产生伽玛射线,这个伽玛射线,再用光核反应,在靶中产生中子,这样一种中子源我们通常叫它白光中子源,因为这种中子源它的能量不是单设,它这个能量是连续的,可以提供从电子伏特到几十兆电子伏特,这样一个宽广的能区。

    低能加速器中子源,缺点就是说是一个中子的注量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低的,第二个就是它的中子产生效率比较低,换句话说,就是每产生一个中子,它所消耗的成本比较大,不太经济,我这里有一个例子,就是说比如用400千电子伏特的氘,用氘反应来产生中子,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中子源,那么每产生一个中子,要消耗一万兆电子伏特的能量,那么相比较我们下边就要产生散裂中子源,那么散裂中子源,如果我们用散裂反应,用质子打铀,800MeV的质子去打铀,那么每产生一个中子,只要消耗27兆电子伏特的能量,因此,低能加速器中子源,由于这两个不足,不大适合于做为工程技术使用,比如说你要用它生产同位素,或者你要用它生产核材料,这都是不大适合的。

    反应堆中子源应该说是20世纪中子科学研究平台的一个主流,到现在为止也是应用的最为广泛的一种中子源,当然一般情况下反应堆中子源所能提供的中子注量率是每秒每平方厘米10的13次方,到10的14次方,而且(20世纪)90年代之后,国际上已经有了这种高通量的研究性反应堆,它的中子注量率可以达到每秒每平方厘米10的15次方,那么有一些大型的快堆,在这个数字上还要乘上一个五倍,5乘10的15次方,这应该说是一个相当高的,相当强的中子源了。

    (20世纪)80年代开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