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变态心理小说:人格裂变的姑娘 >

第26部分

变态心理小说:人格裂变的姑娘-第26部分

小说: 变态心理小说:人格裂变的姑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华的人时,他已处于全盛时期。 
  他一方面追求尽善尽美,一丝不苟,但也不免吹毛求疵。他对细节的过分专注常常影响了人际关系。“你不能说什么比较大的一半,”他对西碧尔说,“说一半,就是一半。怎么可能既是一半又比较大呢?”他还囿于多年的习惯。他二十年来的午餐始终是二块夹炒鸡蛋的三明治和一块苹果馅饼。 
  威拉德聪明过人,也比一般人更为天真,更受约束。他是一个朴素环境中的聪明人;一个因海蒂的侄子乔耶胆敢在他家里吸烟而被吓坏的人;一个对陈旧的名言顶礼膜拜的人。他在女儿的纪念册上写道:“真实、正直、仁慈、纯洁和节欲,是杰出人物最伟大的品德。”事实上,他的心灵是人道主义旨趣和清教主义僵化的奇怪的混合物。他的清教主义是威洛·科纳斯、教会、维多利亚时代和对喧闹的二十年代的过度反应组成的大杂烩。他把二十年代看作道德沦丧的标志和世界末日的征兆。 
  作为一个虔信宗教的人,他严守原教旨主义信仰的教条,而且在读圣经时只是咬文嚼字(与其他更为迷信的教会成员都不同,比如,与韦伯牧师就不一样),他过于认真地相信教堂有关世界末日的劝诫,甚至把他的一生部放在世界末日的前夕的危急状态下度过。教会本身以及威洛·科纳斯的愚昧无知的聚会,使他十分烦恼,他依然在教条上咬文嚼字,但脱离了教会活动达十四年之久。 
  也许逃离教会也就是逃离他父亲——一个好战而粗鲁的六英尺巨人,五官巨大,蓄着山羊胡子。他在年轻时代是一个摔跤运动员,后来在教会找到了自己的愤怒和敌意的特制宣泄口。威拉德的父亲,奥布里·多塞特,是阿诺德和特里萨的儿子。这对夫妇是以分得土地的定居移民的身份来到威洛·科纳斯的。他俩的孩子,除奥布里以外,还有托马斯、伊曼纽尔、弗雷德里克和特里萨第二。 
  奥布里,—个热心去教堂作礼拜的教徒,在福音派新教徒的夸夸其谈中,找到了狂吼大叫和狂热地赞美上帝的激情。他在教堂第一排座位上听到的说教,便成为他在邮局门前的演说词。他在围观的人群面前痛斥罗马天主教、教皇及其信徒。奥布里预言天主教掌权之日就是国家毁灭之时。他的敌意不仅针对罗马天主教徒,还针对与他同一信仰的人,实际上包括所有的人,甚至他自己的亲人。奥布里寻找身边所有人的致命弱点,常以尖刻的词句将这种弱点公之于众,然后再来拯救他的受害者的灵魂。 
  奥布里怀有敌意的一个特殊目标,是他的妻子玛丽,他一生中挚爱的是维尔,但她拒绝同他结婚。他受到挫折后便娶了玛丽。在婚后各个不同时期,他会把自己拥有的锯木厂转让给他手下的人,悄悄跑到纽约去同维尔亲热。以后又回到威洛·科纳斯来,夸耀自己对玛丽的不忠。 
  作为父亲,奥布里要求大女儿特里萨、老二威拉德和比老二小一岁半的老三罗杰无条件地顺从,无时无刻地露出微笑,但绝不许大笑(这是有罪的),并要求他们成为基督徒。虽然三个子女都有音乐的秉赋,他从来不叫他们唱一唱或演奏一下,生怕他们由此骄傲起来,而骄傲是一种“罪孽”。 
  威拉德深以父亲的好战成性为耻,便采取一种逆来顺受的态度。威拉德还为自己父亲的高淡阔论和用词粗俗而发窘,从而沉默寡言。威拉德看不到自己与父亲的相象之处,却以他温柔的、爱好艺术的、逆来顺受的母亲为理想人物,这正是他性格冲突的根源。 
  威拉德无疑是一个男子汉,虽然遵守清教徒的戒律,但性欲旺盛,对女性有吸引力,而且在九年鳏夫生活中被女性起劲地追求。他是一个整天同砖瓦沙浆打交道的男人,但显然还有女性的一面。在青少年时期,他经常帮助母亲搞家务。他会把菜蔬瓜果装成罐头,后来还把这套手艺教给海蒂。他会缝纫,在学院读书时以这个手艺来半工半读。后来,西碧尔所有的童装都是他剪裁缝制的。他对室内装修有极高的鉴赏力。海蒂尊重他的鉴赏力,由他来装修他们婚后第一个家。 
  威拉德把母亲视作理想人物,这不仅参与塑造他的性格,而且影响了他对配偶的选择。海蒂·安德森·多塞特,总是那么惹人注目,过于嚣张,十分残忍,与他的父亲奥布里一模一样。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威拉德无疑是与他的父亲“成婚。” 
  事实上,威拉德和罗杰都与其父亲“成婚”。哥儿俩都不知怎地要寻找个性刚强的怪女人,而且都娶了个名叫亨里埃塔(爱称海蒂)的妻子。哥儿俩妻子的宗教信仰都与自己不同。罗杰的妻子是一个罗马天主教会的护士。这也许是与他教会(特别其父亲)那种反天主教的歇斯底里情绪作对的缘故。罗杰的妻子海蒂居然吸烟,当时威洛·科纳斯还没有第二个女人敢吞云吐雾。她还涂抹胭脂和口红,公然冒犯原教旨主义的戒律。但她真正的古怪之处,在于她同时身兼两个职业的独创性。在业余时间内,这位海蒂在明尼苏达州罗彻斯特的红砖房中经营一家赌窟和一间为修女幽会提供的屋子。她甚至让修女们改装,以促使她们在世俗生活中大获成功。罗杰与这两项冒险事业毫不沾边,但据说他也设法搞了自己的几个幽会之处。 
  这位海蒂有两个儿子,但她不喜欢男孩,并想把西碧尔领走。她想这样做的动机始终没有说清楚,也许是因为她总想要一个女儿,但也可能是因为她看到了西碧尔危险的处境。这位海蒂是一个精神病科的护士,也许能够理解她这位妯娌不宜于抚养孩子。 
  威拉德的姊姊,特里萨第三,没有与她父亲“成婚”。她变成了一个神经质的、不合群的人,行为乖戾,反抗她的父亲和她的社会环境。在姑娘时代,她爱过人,又失恋了。她把罪过归咎于她两个弟弟。到四十岁时,她嫁给一位有钱的老头子,并且搬到他在另一州的农场去安家了。此后,她只回过威洛·科纳斯两次。一次是她母亲中风的时候,另一次是她母亲之死。她做出两件事情,使她农场的邻居大为反感,一件是她穿着男人的衣服来来去去,另一件是在教会追着她要钱时,她居然一文不给。她和她丈夫都不信任银行,把钱分散地藏在大房子里的各个角落。在1929年那崩溃的年代,这些角落里的“银行”当然不会倒闭。 
  她同两兄弟合伙投资森林地产。当威拉德和罗杰失去那块地产时,她索要赔偿。兄弟二人只好拿自己的房子来抵押,于是特里萨终于报了当年一箭之仇。她决定让她父母来占有威拉德的房子。她命令威拉德一家搬走,事后毫无内疚。 
  在丈夫死后,特里萨有的是钱,却生活得象个贫民乞丐。她把农场房子里的屋子一一用木板堵死,只留下一间屋子自己住。寒冬腊月,这间屋子只有一台小煤油炉灶供暖。在她死前几年,特里萨终于与威拉德和解了。海蒂死后,威拉德带着女儿去访问特里萨。西碧尔以前只见过这位姑妈两次,如今才明白为什么别人以前把她错认作特里萨,连她父亲也常把她叫作特里萨,因为她俩确实长得很象。 
  威拉德谈起他母亲时,总是比平时的话语更少,嗓音也更低沉,甚至带着恭敬的表情。一谈起自己的父亲和叔叔汤姆(托马斯的爱称),声音就响亮起来,发表议论时也不免有几分武断。谈起自己的弟弟和姊姊。话语又少了。威拉德对这两人总是怀着十分烦恼的心情。对威拉德来说,无论是想起他们,或是忘记他们,始终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威拉德要比罗杰或特里萨更为自负,他用缄默来保护自己,不受家里乱七八糟事情的干扰,但除此以外,他并不懦弱。沉默寡言,但十分刚强,他的意志往往得胜。面对妻女都有情绪异常的现实,他以遗传因素为理由来解释女儿的疾病,把自己轻易地开脱了。他父亲是个乡下佬,言行粗鲁,他姊姊行为古怪,但都不是真正的情绪异常呀。这一点,确信无疑。看到他的几位叔叔的子女的情况,他不得不承认这个家族中有一些古怪的问题,但他将之归咎于叔叔的配偶。 
  举例来说,他的叔叔托马靳,拥有许多地产和财富,先后有过五任妻子,其中三位由他送了葬,一个同他离异。威拉德认为罪过在这些妻子,而非托马斯。汤姆的第一个妻子发了疯,头发和指甲全脱,全身变得如同雪花石膏那样洁白,最后死于麻痹性痴呆。伯纳德是这次婚姻中生下的儿子。此人在幼小时非常任性,长大后又很懒惰,后来却成为一个发明家。他的儿子小伯纳德对他母亲的第一句话是:“我要杀死你。”外面的传言说,他的所作所为果然使她致死。小伯纳德后来住进医院,诊断是精神分裂症。 
  弗朗西丝·多塞特,是威拉德叔叔弗雷德里克的妻子。他们的女儿卡罗尔,患了病态的安乐感和抑郁症。这是躁狂抑郁性精神病的一个类型。由于这种疾病有非常显著的家族倾向,威拉德有充分的根据认为卡罗尔从她母亲那里得到遗传基因,而不是由多塞特家族中遗传来的。因为弗朗西丝和卡罗尔经常出入于州立医院,而且在出院时常来威拉德家访问,威拉德就常问西碧尔是否害怕自己会象她们两人,然后又安慰她:“不必担心,她们不是多塞特一家的人。” 
  这些家族史,西碧尔当然都知道。但她更重视的,是她父亲的喜怒哀乐,她父亲的需要和恐惧。她在纽约等候他父亲从底特律来信时,担心他会不来,但又担心他来。在此期间,她一次又一次,一夜复一夜地做着以下的梦: 
 
  她在一座硕大无朋的房子里,从一头走到另一头,寻找她父亲, 
  要不然,就在同样房子里,他在寻找她,要不然,他们在互相寻找。 
  她一间屋一间屋地徒然寻觅,明知她父亲就在这里的什么地方,同 
  时也知道自己无法找到他。 
  “你应该在梦中告诉你父亲,”威尔伯医生在心理分析时说,告诉他你在找他。这个梦表明对他的一种性的思慕,因为他对你富有魅力,同时也是欲望的自我克制。”西碧尔承认在他对她谈到性的时候,警觉自己对她父亲有性的感情。“有一些关于性的方面的事,我至今尚无答案,”比如他在同弗里达约会时会这样说,“你们年轻人在性的知识方面比我们历来所知道的要多得多。” 
  其实医生心里明白,威拉德不仅在西碧尔长大成人时给予过性的刺激,而且他在她幼年时在多年延续的“原始景象”中以及他在她略为“长大”后拒绝在身体上过于亲近,都给予过这种刺激。 
  另一个梦是: 
 
  男人在性的方面追求她。她父亲不在那里,无法救她。追求在继续,仍没有救援。 
 
  西碧尔从小到大一直等候她父亲来维护她,来救她,如今又在等候。日子一天天过去,而答复迟迟不来,西碧尔陷入了又爱又恨的矛盾心理状态之中。如果威拉德一直是一个抛弃孩子不管的典型父亲,那就简单了。可是,她确实跟他有这样一种关系:一方面他出于消极被动,习以为常地舍弃她,另一方面由于俄狄浦斯⑦的欲望和鉴赏力相似而相互亲近。 
  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的一位美术评论家对威拉德保证说西碧尔是一个绘画天才时,他曾为她的作品而自豪。他甚至把她的绘画装上镜框,挂在墙上供人鉴赏。当父女二人一起看一幅美术作品时,就象一个人用两只眼睛看那样,两人之间有一种感情共鸣,有一种协调一致。这种共鸣和协调,由于幼儿时代的两件事而愈加强化。 
  第一,西碧尔只有一个半月大的时候得了中耳炎。谁也不知道她是怎么回事⑧,只有她父亲抱着她的时候,她才感到舒适。恰巧他在抱她的时候总是呆在厨房的炉灶旁边。她把温暖同她父亲联系在一起,而这种温暖使她的疼痛减轻:对她父亲的依恋由此开始。 
  第二,因为她不能以她母亲作为理想人物而自居⑨,而且她母亲虐侍她,并使她为母亲而感到羞耻,于是西碧尔愈来愈以她父亲自居。她总得有一个人作为理想人物呀。她要自己坚信她父亲是她可以信赖的形象,由于她不象安德森一家人,而象多塞特一家人(特别象她姑妈),这种信念更加坚定不移了。 
  因此,西碧尔总是保护她父亲的形象,但在有的时候,这个形象也不是战无不胜的堡垒。西碧尔在读大学本科时在日记中写道:“我有同班同学、同室居住的朋友、一个大姊姊、一个指导老师。我的指导老师,特明博士,长得挺胖,人挺有趣。他有一撮小胡子,待人亲切。他好象是我从未曾有的父亲。他总是找时间与我谈话。跟我的亲生父亲大不相同。” 
  当威尔伯医生直截了当地问西碧尔:“你父亲爱你吗?”西碧尔给了个有保留的回答:“我想他是爱我的。” 
  等待威拉德·多塞特的答复是多么旷日持久呵。 
 
   
 
   18。核实和抗争  
  1957年5月4日下午4点,威拉德·多塞特走进威尔伯医生的接待室。这是一个充满自信的、做好防御的、若即若离的人物。他漫不经心地担负着自己对女儿的责任。 
  大约十分钟以后,他的铠甲开始碎裂,他觉得自己在哆哆嗦嗦,支支吾吾。坐在诊室一把小绿椅上,他站站兢兢地用一块新浆好的手帕擦拭前额。威尔伯医生所问的问题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他原以为她会问一些有关西碧尔的事。可是相反,医生要他追忆威洛·科纳斯以及他与海蒂结婚的年代。同弗里达结合后的一年是十分幸福的,一袭面纱把威洛·科纳斯遮得模模糊糊,连奥马哈和堪萨斯市也变得若隐若现。如今,医生把这面纱无情地、一寸又一寸地揭开。 
  几个月来,关于西碧尔经济问题的信件往返如此之多,因此此刻与威尔伯医生面对面地坐着,威拉德愈发无地自容。他是非常勉强地来的。来了以后,他发现这位医生与他在奥马哈打过交道的女人已经大不相同。 
  变化何在,他说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