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 >

第435部分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第435部分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采取法性宗,这个说法有道理。
  再看下面的疏文,「由无性故,能成业果,由不坏相,方显真空,故中论云,虽空亦不断,虽有而不常,业果亦不失,是名佛所说」。无性,无性之性就是真性,就是真心,真心能现。《华严》里面所讲的,整个宇宙从哪里来的?唯心所现。「能成业果」就是能现,真心能现,妄心能变,而阿赖耶,佛讲得很清楚,是真妄混合体。讲真性是讲阿赖耶的纯净的一分,这是决定没有染污的;讲染污的,那是讲阿赖耶里面含藏著染净,就是我们前面讲的,我们不说染净,说善、恶、无记这些习气种子,这是阿赖耶染的一分。这些种子遇到缘就现十法界,所以它是染净和合体,能成业果。
  「由不坏相,方显真空」,我们看《中论》这首偈,《中论》这首偈四句说得很好,「虽空亦不断」,不是断灭空,断灭空是什么?断灭空就是什么都没有,这个空就叫断。它空有!有,它不是物质,所以我们六根都缘不到,眼看不到,耳听不到,鼻嗅不到,身也接触不到,甚至於念头都缘不到,我们怎么想也想不到;六根都接触不到,用一个空字来做代表。它存在,而且它活活泼泼的,它确实存在,所以说它不断,它要一断,这个世界就没有了,它决定不会断。
  「虽有而不常」,有是什么?「有」就是心现识变的,心现识变色、心,色法跟心法,也就是我们讲精神跟物质,哲学里面讲唯心跟唯物,心跟物都不常。这个心是什么?心是精神,心是意念,起心动念,佛家讲的是妄想分别执著,这是心,这是阿赖耶。妄想分别执著是阿赖耶,妄想是阿赖耶识,执著是第七识,分别是第六识,这个不常;就是唯心,心也不常,唯物,物也不常。何况心跟物同源,都是自性清净心里头变现出来的,自性清净心里头变现出来的,它也不常。这一点现在科学家所发现的,说「有」,有就是物质,有从哪里来的?无中生有,这个说法说得好,跟大乘经论里面所讲的非常接近。他说「无」,我们佛经不用无,用空,空能生有,这个空叫真空,真空不空;色相叫有,妙有。妙有非有,真空不空,到最后怎么样?空跟有是一不是二。然后你晓得唯物跟唯心它能统一,它是一不是二,这争执就没有了,就不会对立,不对立这是佛法,所以佛法不是哲学。
  民国初年欧阳竟无讲的「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时所必需」,欧阳竟无说这句话在汤恩比之前,汤恩比是七十年代,欧阳竟无说这个话是二十年代,民国十二年,一九二0年代初说的这个话,比汤恩比说的先。汤恩比说要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只有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欧阳竟无在二十世纪之初他就说出,而为今世所必需,今世就是讲二十世纪、二十一世纪,所必需。佛法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学,为什么?哲学里头有对立,能所对立,佛法里头没有对立,这一点诸位千万要记住,否则的话,你学佛学什么你都不知道。
  中国这些祖师大德,我们要讲第一个,不能不推崇六祖惠能大师,他是真正契入大乘,你看《坛经》里面所说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神秀大师讲的还是对立的,有心、有物,「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你们想想看这首偈,这首偈是有对立,所以他不究竟;这里面色心对立,它有身、有心,染净对立,很明显的看得出来。能大师这首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统一了。又何况在问答里面,你看他答印宗法师就说得很好,「佛法是不二法,二法不是佛法」。二是什么?对立,佛法一切法都是不二法,不二就是一。这个一跟二的意思很深,事上是二,理上是一,理上不二;相上是二,性上不二;既然性上不二,相上你也找不到二,这个道理很深。
  所以古人讲以金作器,从器上讲那是二,二就代表多,形形色色,森罗万象,各个不同;从性上讲一个,法性,一个法性变现出来。法性在哪里?随拈一物无不是,性就是相,相就是性,相是性变的。好像器是金变的,金在哪里?随便拈一个器不都是金吗?我们能以这些教诲在日常生活当中,你看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你会开悟,心开意解。为什么?妄想分别执著逐渐逐渐淡化掉了。所以佛家修行非常重视止观,观就是你观想,你去看;止是什么?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止住。离妄想分别执著,你去看,你去听,渐渐你就接近诸佛如来、法身菩萨的境界。其实他们跟我们的差别在哪里?就是他们不用心意识,没有妄想分别执著,我们跟他不一样的,我们是严重的妄想分别执著。有妄想分别执著的是凡夫,离妄想分别执著的是圣人,凡圣就在这一念之差。
  有妄想分别执著,不知道森罗万象就是法性,森罗万象在佛法里称为法界。法界从哪里来?法界性就叫法界,性能现能变,法界是所现所变,它是一不是二。所以「虽有而不常」,法界是刹那生灭,这个前面我们说得很多,但是底下这句话非常重要,「业果亦不失」,业果就是我们世俗人讲的因果。因果里头,善因得善果,恶因呢?恶因则有恶果,业果不失,业里头讲三种,善、恶、无记;善果跟恶果、无记果不失,它真有。那我们要问,佛菩萨有没有?你说佛菩萨有没有?佛菩萨是人修成的,他在没有成佛之前,有没有造作善恶业?有,肯定是有。成佛之后,妄想分别执著永远断掉了,善恶业还有没有?善恶业没有了,善恶业的习气还有,所以众生有感,他就有应。
  他为什么有应?没有成佛之前不是发了愿吗?「众生无边誓愿度」,佛家没有妄语,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性德,本善!成了佛之后要不要兑现?当然要兑现,所以众生有感,佛就有应,感应道交。佛来应的时候,无论是应身,无论是化身,他示不示现善恶业?示现,由此可知,业果亦不失!在如来究竟果地,业果亦不失,但是虽然他示现有业果,他怎么样?他不受用。受用就是业果现前你有感受,你感受到有苦乐忧喜舍,有这五种受。诸佛菩萨,说实在话,阿罗汉以上的,叫正受,正受是什么?业果现前,无论是天堂、是地狱,决定没有苦乐忧喜舍的感受,这叫正受;业果亦不失,但是他不受,就是没有这五种受,这个道理我们要懂。
  我们也能体会得到,实在讲并不是很深,我们今天境界现前会有感受,为什么?分别执著太重。分别执著淡一点,他感受的就轻,无论是苦是乐,比较淡薄;执著严重的时候,感受就很深了。如果分别执著统统断掉,当然他受是平等的,自己是平等受,看众生在六道里头煎熬,那就不一样,你就看得很清楚,很明白。所以我们常讲,业果有转变不空,有相续不空,有循环不空,这是我们常常听说的,「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不空的道理就在此地。这是「是名佛所说」,结归到这首偈,这才是佛所讲的,佛所说的是正说,事实真相。
  底下,「不失业果,方显中道」,中道没有对立,对立就不是中道。譬如我们刚才讲的这个例子,六道里面,法身菩萨示现到六道里面来,他有没有?有,虽有他不受。这个境界在他的感受当中是平等的,十法界就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十法界,各人感受不一样。我们现前这个境界,古人有个比喻说,譬如中秋月,月光非常好,有人看到生欢喜,有人看到忧愁、感叹。为什么同样这个月光,每个人看到之后、接触到之后,感受不一样?苦乐忧喜舍统统不相同,这就显中道义,显示出法非定法,一切法都不是定法,你的感受完全是你自己的心想变现的。如果一个人,这个人心地纯善,没有恶念,没有恶言,没有邪行,无论在什么境界里,他所享受的都是乐,真的像极乐世界,无有众苦,但受诸乐。
  我们要问,极乐世界里头有没有六道?没有。真的没有吗?极乐世界包不包括我们的世界?你说包不包括?你要说不包括,不就对立变成二法?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中峰禅师在系念佛事里头说得很明白,「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此方即净土,净土即此方」,你说包不包括?包括!这个道理你要不懂,我们还用电视萤幕来做比喻,这你天天看。这个电视里头有很多频道,你一按钮,它色相就出来,你说现在萤光幕里头包不包括?包括很多很多的频道。是的,宇宙是一,遍法界虚空界,无量无边的诸佛刹土,无量无边的十法界,无量无边的六道三途,没有离开这个萤光幕。从萤光幕上来说是一不是二,从频道里面来讲是二不是一,对不对?所以会看电视的,他开悟了,电视跟大乘经上讲的没有两样,问题就在你会与不会,你会了,头头是道,左右逢源。
  我们这个世间是净土,是极乐世界,阿鼻地狱也是净土,也是极乐世界,诸佛菩萨在那个地方,他享受的是只有乐没有苦;但是造作恶业的众生在那里面,他有苦他没有乐。苦从哪里来?是他妄想分别执著里变现出来的;离妄想分别执著,苦乐都没有,平等了。妄想分别执著各个众生不一样,所以各个众生在一切境界里所受的不一样。你要真正懂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实真相,你说大乘经要不要学?大乘经教真的是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的妙法,这些经论就是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的教科书。这个课程要不要学?这门功课要不要修?我们同学你就明了了,你才会很认真、很努力学这门课程。这个跟世间学校的课程不一样,世间学校课程没有办法帮助你离苦得乐,那是真的。你在世间学校学得再多,你没有办法离开妄想分别执著,你没有办法离开恶业,你的乐从哪来?断恶修善才有乐,破迷开悟有大乐,这是不失业果,方显中道。
  我们再看底下这一段,「又如镜现秽像,非直不污镜净,亦乃由此,显镜愈净」,我们就看到这个地方。这一段说得好,我们在没有读这个文字之前,我们也感受到、也体会到大乘教里这种教义很多,可是佛是不断的重复在说,这就是无尽的慈悲。我们凡夫善忘,真的,听一遍马上就忘掉,听十遍还是记不得,听一百遍还是随顺烦恼习气,所以古人给我们定了一个数字,读书要千遍,其义自见。千遍能见其义,什么人?上根人。那中下根怎么办?儒家说得好,「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上根的人他念一遍就会,我们要用一百遍才能够学会,他十遍学会,我们就一千遍学会。这个道理同学们都听过,没做到,所以你不得受用;你如果听了之后依教奉行,你真的就这么去干,那就恭喜你,你一定契入境界。遍数不够不行!
  学佛的同学你们知道《四分律藏》,那个分量相当大,唐朝道宣律师听二十遍。我们从道宣律师传记里面我们就能够体会到,那时候讲解戒律的法师很多,不像现在社会,讲经的还有,讲戒的没有了。那时候讲解这样的大律,《四分律藏》,还很多,为什么?道宣律师听二十遍,听二十遍绝对不是在一个地方,绝对不是一个人,很多地方、很多人都在讲,哪个地方有讲他就到哪里去听,他成为律宗的祖师。现在人没有耐心,像这样的大经大论,一部他都受不了,时间太长。
  从前法师讲经,我相信还是承传了世尊的仪规,每天二时讲经。这个二时是印度的标准,二时就是八小时,每天讲经八小时,一年到头不中断,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表演的。诸位想想,清凉大师他老人家一生讲《华严经》讲五十遍,我们现在用了多少时间?讲到这个地方大概《华严经》才十分之一,十分之一我们讲了好几年。无论在哪一方面,比佛比不上,比祖师大德也比不上。清凉大师讲《华严》讲五十遍,我那个时候细细的想,一年一遍,一年三百六十天,每天讲八小时,一年一部。清凉大师不是像我们这种讲法,我们这种讲法一年决定讲不完,为什么?那时候人的根性比我们现在利,讲经的时候点到为止,你看《疏钞》里头,《疏钞》是他的讲义,点到为止。
  听经的人,真正学《华严》,在清凉山住个几年,一年听一遍,住十年就听十遍,住二十年就听二十遍,哪有不开悟的道理!我们现在,现在人的福报是比从前人大,但是业障比从前人重。怎么说福报大?福报大就是有很舒适的道场,有很完备的经典。在从前,一个道场不可能有一套《大藏经》,不可能,现在你看我们这个小小地方,我们这里就有几十套《大藏经》,而且还有十种不同的版本,这个福报多大!从前晚上点一根灯草的油灯,晚上看书的时候点油灯。油灯我也点过,我们在抗战期间,那时候我念初中,晚上上自修都是点一根灯草的油灯,哪有现在电灯这么样的明亮?没有。所以现在在生活方面、受用方面比从前是富裕太多太多了,可是我们人没有古人那种勤奋,没有古人那种勇猛精进,所以他们一生有成就,我们往往一生空过。烦恼习气不断,李老师常说的,该怎么死还是怎么死,没有办法超越轮回。
  我们自己再冷静想想,这一生当中的造作,善念多还是恶念多,善言多还是恶言多,善行多还是恶行多,你这么一想,你就晓得来生到哪里去。善恶的标准,你们就用《弟子规》,就用《十善业道经》做标准,那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来生到哪里去?自己知道,自己也知道这个芸芸众生,自己实在讲应当提高警觉。如果你是个中年人,你冷静回头想一想,你十岁时候,那时候社会状况怎么样,二十岁的时候又怎样,三十岁的时候又怎样,现在社会又怎样。你如果这样一观察,古人说的一句话你就明白了,「世风日下」。那么我们再想未来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你就愈想愈可怕,不要想来世,这一世就不得了。你要是读佛经再懂得一点因果的道理,你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