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克诚传-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歌和以公元纪年,决定定都北平,并将北平改名为北京。
在会上,毛泽东发表了重要讲话。
毛泽东庄严宣告:“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毛泽东说:“中国人从来就是一个伟大的勇敢的勤劳的民族,只是在近代是落伍了。这种落伍,完全是被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反动政府所压迫和剥削的结果。一百多年以来,我们的先人以不屈不挠的斗争反对内外压迫者,从来没有停止过,其中包括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在内。我们的先人指示我们,叫我们完成他们的遗志。我们现在是这样做了。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了。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我们的革命已经获得全世界广大人民的同情和欢呼,我们的朋友遍于全世界。”
“我们的革命工作还没有完结,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运动还在向前发展,我们还要继续努力。”毛泽东继续讲道。
“帝国主义者和国内反动派决不甘心于他们的失败,他们还要作最后的挣扎。在全国平定以后,他们也还会以各种方式从事破坏和捣乱,他们将每日每时企图在中国复辟。这是必然的,毫无疑义的,我们务必不要松懈自己的警惕性。”毛泽东强调指出。
最后,毛泽东提高了声音说:“让那些内外反动派在我们面前发抖罢,让他们去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罢,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达到自己的目的。”
毛泽东讲话结束了。
整个会场爆发出持久的雷鸣般的掌声。
大家热烈高呼:“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战无不胜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黄克诚自然高兴得难以形容。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宣告了旧中国的灭亡和新中国的诞生。
会议开幕之前。
毛泽东邀黄克诚一起去迎接从湖南赶来参加会议的程潜。毛泽东对黄克诚说:“中央已经决定在湖南组建军政委员会,由程潜任主任,你任副主任。
接着,毛泽东又嘱咐道,“你要善于与党外人士团结共事,建设湖南。”
“我一定做到!”黄克诚满怀信心。
1949 年9 月7 日晚10 时。前门火车站。
一列火车吐着白烟,徐徐驶进。
车站的月台上,有一百多人的欢迎队伍。一条醒目的横幅上写着:“欢迎程潜将军”六个大字。
程潜在车门口出现了。他微笑着走下火车,向大家招手致意,向毛泽东等领导人走了过来。
毛泽东迎上前去,握手问候。如此隆重的欢迎,出乎程潜的意料。
“欢迎你到我家作客。”毛泽东说。
一会儿,毛泽东给黄克诚、程潜二人做了介绍。
“欢迎你,程潜将军。愿我们合作愉快!”黄克诚握着程潜的手说。
“我一定竭诚合作,建设我们的家乡!”在宴会上,程潜见中共领导人如此诚恳相待,甚为激动:“我过去跟着辱国辱民的蒋介石,走错了路,很惭愧。今后要在共产党、毛主席领导下,为新中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9月30 日,黄克诚和参加政协会议的代表们一起,聚集天安门广场,举行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典礼。
10 月1 日,当选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在首都北京宣誓就职。推举林伯渠为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选举沈钧儒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罗荣桓为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
当天下午。天安门广场。三十万人聚集在这里,举行开国典礼。
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军乐声中,五十四门礼炮齐鸣二十八响,山摇地动。黄克诚和战友们站在天安门城楼上,谛听着新中国的春雷。二十八年,中国共产党人在血火中冲杀,多少优秀的战士用他们的身躯铺就了共和国诞生的道路。没有他们,哪有这欢声雷动的海洋?
黄克诚的眼角湿润了。
首都北京沉浸在狂欢之中。
黄克诚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放眼四望,心中感慨万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终于获得了解放,建立了人民自己的国家。
千千万万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捐躯的烈士们,若地下有知,亦当含笑九泉了。
1949 年10 月中旬。北京开往长沙的列车。
带着开国大典的喜悦,带着党中央、毛泽东的信任,黄克诚乘车南下,奔赴长沙。
透过车窗,黄克诚看到农民们正在忙着秋收、秋种,一派欢乐的和平景象!
看到这丰收的景象,黄克诚心中有说不出的高兴。他长舒一口气,颇多感慨地想,无数的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为的不就是能让广大的民众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吗?这一天终于到来了!
当然,黄克诚也清楚地意识到,虽然大局已定,但天下并非完全太平。
在西北、西南、台湾等广大地区,还有着为数众多的国民党残余势力,就是在已经解放了的许多地区,地痞、土匪等反革命势力也很猖狂。
因此,对于此次就任湖南省委书记,黄克诚并没有掉以轻心,他想,我一定要努力工作,巩固和扩大革命的胜利成果!一生之中,黄克诚都是个深谋远虑、处事谨慎的人。列车驰进湖南境内。黄克诚精神顿时为之一振。二十多年了!故土重归,黄克诚禁不住感慨万千。望着窗外似曾相识的景象—
—那悠悠的蓝天白云,那碧绿的层峦叠蟑,那潺潺的小河流水,还有那诱人的稻谷芳香。。黄克诚想起了儿时的欢乐,那种无拘无束赤身裸体同小伙伴们追逐嬉闹的快乐生活。
黄克诚也想起了几时的悲歌,砍柴放牛常常忍饥挨饿的艰难生活。
长路漫漫,风雨如磐。
二十多年来,黄克诚投身革命,追随中国共产党转战南北,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实现了自己所为之奋斗的夙愿。黄克诚,这位戎马一生的赫赫战将,此时此刻,竟流下了情感复杂的热泪。
列车缓缓驶进长沙。
看到站台上欢迎的人群,黄克诚立即调整了自己的情绪,精神昂扬,向前来迎接自己的人群招手致意。
到达长沙的第二天,来不及和亲朋故友们叙旧,黄克诚便走马上任,立即投入工作。
工作的重心该放在哪里?
黄克诚想到了1949 年3 月,也就是在中国人民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夜,中共中央召开了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以他那高屋建瓴的气势向全党郑重指出:
从一九二七年到现在,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在乡村,在乡村聚集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然后取得城市。采取这样一种工作方式的时期现在已经完结。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在南方各地,人民解放军将是先占城市,后占乡村。。。党和军队的工作重心必须放在城市,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必须学会在城市中向帝国主义者、国民党、资产阶级作政治斗争、经济斗争和文化斗争,并向帝国主义者作外交斗争。既要学会同他们作公开的斗争,又要学会同他们作荫蔽的斗争。如果我们不去注意这些问题。。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就会站不住脚,我们就会失败。。如果我们现在不是这样地提出问题和认识问题,我们就要犯极大的错误。
毛泽东的上述讲话已经将问题说得明白而又坚决——工作重点必须放在城市。否则,就要犯极大的错误。
对于这一问题,黄克诚有自己的考虑。从全国范围而言,工作重点转移到城市,这当然是完全正确的,但从湖南的具体情况来看,他认为在开头一段时期内,工作重点还是应该放在农村。
这是因为:
第一,湖南刚解放,人口近百分之九十在农村,城市人口比例很小。
第二,我上百万大军要经过湖南去解放华南的广东、广西和大西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湖南必须发动广大农民群众,大力支援前线,解决大军的粮食供应、运输和人力补充等问题。
第三,湖南山区土匪多,湘西是历史上著名的从来没有被肃清的匪区,还有国民党残余势力与土匪合流勾结。我们急需进行清匪、反霸斗争,必须依靠农民支持。
第四,要发动农民,就必须做好减租、退押和土地改革工作,这需要花大力量才能完成。农村搞不好,农民积极性调动不起来,清匪、支前工作都会发生困难。
这些任务都是紧迫的,繁重的,所以,黄克诚认为,在进入湖南后,开始一个阶段还应把领导重心放在农村。
然而,自己的这一想法会不会被认为违背了中央的总方针而得不到上级的支持呢?对此黄克诚是有顾虑的。
不久,黄克诚见到了中南局书记林彪。
稍事寒暄之后,林彪开门见山:
“你对新区工作有什么看法?”
黄克诚立即把自己的一系列想法详细地向林彪作了汇报。
听罢,林彪浓眉微蹙,沉思片刻:“你讲的很有道理。”
说完,随即招来秘书。
林彪依然双眉微凝,一字一顿地向秘书说:“传我指示,中南各省当前工作重点,还应放在农村。”
然而,黄克诚对此还是有所顾虑:“这,会不会违背了中央的总方针呢?”
林彪听了,反而双眉展开,脸上浮起几丝笑意,嘴里略微哼哈了一声,然后缓慢地吐出了五个字:“因地制宜嘛!”
说完,林彪头向后面的椅背上一仰,微眯双目,从口袋里捏出几粒炒豆,悠悠地填进嘴里。
二十多年之后,林彪叛国身死,中央批判林彪。林彪让秘书发出的这一电文被当成了他违背中央总方针的罪行之一。
三十多年之后,黄克诚在谈到这件事时,曾在他的自述中这样写道:
其实,这个观点或如有错,首先应该批判我,可是我至今还认为这观点没有错,大量新干部不懂政策又缺乏经验,把重点放在农村,老干部大力抓农村工作,尚且免不了有许多毛病,使群众有意见,不着重地抓,问题就会更多。
黄克诚从林彪那里得到指示以后,感到如释重负,因为林彪是奉令率大军南下的统帅之一,又是中南局书记,是湖南等省的上级领导。在这个问题上他有发言权。
随后,黄克诚便按照自己原来的意图,雷厉风行地在湖南展开了工作。
黄克诚在湖南工作了一共三年左右的时间。其中,他所领导和指挥的湘西剿匪,是件值得一书的事情。
湘西,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是个颇为引人注目的地方。近百年来,广泛流传着几句俗语:
“湘西有割不完的大烟,数不清的枪,打不净的土匪。”
湘西是湘、鄂、川、黔四省的边陲之地,境内高山连绵,地势险峻,有湘川、湘黔公路通往四川、贵州,是第二野战军入川作战的必经之地。
蒋介石为了保住西南最后一个反共堡垒,实现其“等待国际形势变化,以便卷土重来”的迷梦,指令宋希濂将一二二军布置在大庸、溪口一线,同时收编了十几万土匪,编为三个暂编军、十个暂编师,盘踞在湘西各处,妄图利用这些土匪势力和游杂武装,依托湘西的崇山峻岭,扼险固守,阻止我人民解放军进军西南。
黄克诚对湘西十分重视,他对准备进剿湘西的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七军指示道:湘西所处的战略位置很重要,对我们解放大西南关系重大,国民党虽然在这里只有一个正规军,但土匪势力盘根错节,活动很猖獗,是湖南的“盲肠”,对我军进军西南威胁很大。我们要打开进军西南的通路,保障部队入川作战的交通运输安全,必须消灭湘西的土匪武装,彻底割掉这根“盲肠”。
盘踞在湘西的十余万土匪,是国民党败退前有计划地留在湘西的所谓“大陆游击队”。他们在蒋介石的指使下,企图在湘西建立“敌后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准备策应蒋帮“反攻大陆”,卷土重来。
湘西土匪有四大特点:
一是历史长远。早在三百多年前湘西就有土匪,尤其是近百年来,湘西的政治势力实为土匪所掌握,有些土匪竟世袭数代,许多家庭世代以匪为业。
二是相当普遍。湘西的土匪本来就很多,加之国民党实行养匪害民的政策,更使土匪遍于各地。老百姓说湘西有三多,枪多、匪多、大烟多。不少土豪劣绅强迫老百姓从其为匪,谁不愿意,全家都要遭殃。
三是反革命坚决。这些土匪本来就是封建势力的武装,其骨干力量是国民党的地方团队和散兵游勇,加之受国民党特务操纵,其反革命本质更加明显。
四是社会基础深。他们不仅有地主、恶霸官僚的基础,而且还受着家族、帮会和宗派势力的支持。
湘西的土匪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土匪到处杀人放火,奸淫掳掠,无恶不作。有个叫张平的土匪头子,是个嗜杀成性的魔王。一首民谣唱道:
天见张平,日月不明。
地见张平,草木不生。
水见张平,浑浊不清。
人见张平,九死一生。
张平要杀一个人,就如同踩死一只蚂蚁一样。而且手段相当毒辣,杀一人必抄斩全家,甚至株连九族。惨死在他手下的普通百姓不知有多少。
人民解放军初进湘西时,广大指战员看到一幅幅匪徒们造成的凄惨景象,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