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富法-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聂云台 原著
王潮音 整理
编者的话
《保富法》一书,个人于数年前曾经走马看花的读过一次,觉得挺有道理;但随后未再注意,直到最近,有缘再读本书,此时内心则感受到汹涌澎湃前所未有的冲激力量,因此,希望每个人都应该详细的阅读这本宝书,否则,为自己、为家人奋斗了一辈子,结果落得是‘为谁辛苦为谁忙’,白忙了一场,甚至发生灾祸,这岂不是太冤枉了吗?
而这本书是聂云台先生在一九四二、三年写的,但为方便读者阅读,其中的上、中两篇和附录二,虽是用白话写的,仍需重新整理;下篇、书后及附录一,则是文言写的,所以需加翻译。聂先生编写此书,可说是用心良苦;将自己一生的所见所闻,融合历史的经验教训,编成这本震憾人心的好书,目的在提醒世人‘如何才能真正的保有财富’;避免重蹈贪财者的覆辙。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古人讲:‘富不过三代’;现在的人甭说是三代了,两代、一代都过不了,父子兄弟为钱反目成仇的新闻,不胜枚举;还不知有多少人在为钱身败名裂,或移送法办,实在是愚昧可怜啊!所以想要长久保住财富的朋友,希望您能认真的照著本书所说的方法去做,则必有惊人的效验。最后,诚恳的赠送大家几句话,那就是——
天妒英才尤忌财,为何钱财保不住;
聪明反彼聪明误,智者保富亦保福。
一九九五年八月十日王潮音写于台北
序一
从某个角度探究人生的遭遇,往后望是无尽的苦难,向前看又是一片的茫茫,不论是蒙昧无知,或者是智虑过人,都是声声无奈!也许有短暂的梦里欢乐,仍只是苦多乐少,过眼云烟。只要稍有思想,总得要想想办法——趋吉避凶,这也是人类的本能。
然而命运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所谓‘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一切均凭自己的努力;不怨天、不尤人,都是自业自得啊!了解这种道理,不仅有助今生,而且还有益于无限的未来,不论是个人,或是群体,均蒙其利。
当前世人所追求者,莫非‘名利’,如果手段公平,无可厚非,问题出在,只知有自己个人的名利,常否定并伤害别人的正当名利;人人痛恨特权,却又不断地制造新特权,这就是全部世事纷乱的根源。道理极简单,但人们就是会健忘,需要举出更多血淋淋的事实,或许可以唤醒许多人的迷梦。在清代历史中,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中兴名将的阵营里,许多权倾朝野的人物,由于对财物的取舍,有宽有严,因此与后代子孙的昌达与否,有很大的相关;也就是权势愈大、聚敛愈多者,其子孙最衰败。这是曾国藩的外孙聂云台居士统计分析大批显要家世子孙的实际情况所得的结论。他在一九四二年撰成《保富法》一书,刊登上海申报,激发了读者的爱心,数日之间,收到助学献金四十余万银元,成为一时佳话。
《保富法》是根据极多的实例,证明不义之财越多,对后代的不良影响越大,因果报应不爽。而《了凡四训》则是根据个人资料,说明命运好坏,取决于自己的努力。两书所讲人事物件虽不相同,但是劝人主宰自己前途的宗旨则一,且更能互相扩大证明因果理论。为了增进大家的重视,我特再列述若干事例理由,请读者多多参考。惟有深信因果,行善积德,才是改造命运的最好途径。
(一)不论古今中外,帝王的权力之大,世人咸知,但只要他‘荒淫无道’,那就是改朝换代的时候到了。末代皇帝的命运,连求活命的机会都不可得,实在可悲。明末崇祯皇帝自缢煤山之前还说:‘君非亡国之君,臣乃亡国之臣’。真是自欺欺人,至死不悟啊!
(二)近代的著名人物为例:二次大战中的莫索里尼、希特勒、日本的东条等,他们权力极大,应该作很多有益人类的事,只因一念之差,不仅伤害了许多人,最后自己也落得身首异处。菲国前总统马可仕,聚敛财富若干亿万,权倾一时卧病异域时,境况凄凉,据报载其夫人当年的皮鞋即达数千双。而今四面楚歌,连律师费都付不起,需要公设律师免费协助。韩国前总统全斗焕崛起不过数年,下台后赃款被迫交出,现在流落在寺庙闭门思过,当年伙同贪污的权贵亲信,亦都纷纷下狱。
布希总统提名的国防部长,因过去记录不佳未获国会同意。美国众议院议长,亦因接受小贿被逼下台。日本自民党因股市丑闻发生政治风暴,多位阁员丢官,继任的宇野首相不到一月,因绯闻弄得焦头烂额。这些世界级的知名人物,也因为一念贪心,自导自演了最坏的命运。其报应之快,及身而至,不必等到二代、三代。
至于一般年龄较长人士,不妨就你周遭所知情况,仔细观察分析,你将发现易经所讲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之说乃是宇宙的真理,绝对的科学,不是浅薄之士所易了解的。因果之学,贯通三世,复杂万分,除了个人的果报之外,还有共同的业报,彼此交互影响,使整个人生形成一个业力网,需要同舟共济,绝难独善其身。
今天社会的不安,沉默多数同样是难辞其咎,绝对互有连带因果关系。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只须去翻翻佛学大辞典,定会惊奇佛法真是无边,佛学是最完善又最圆满。本书所涉及的因果,只不过极少数理论中的一项原则,即能如此简便的解释命运问题,如能多去涉猎,收获当会更多。
(三)台湾很多人真聪明,很会赚钱,将投资变成投机。例如股票市场的大起大落,地下投资公司的兴起,害惨了多少聪明人,投资公司,能够支付投资人比银行多几倍的利息,谁都知道这是很危险的事情,奇怪的是不相信的人还是很多,对各方的警告也充耳不闻,一直等到美梦破碎,投资人还要责怪政府取缔非法,忘记了自己才该负责,真令人啼笑皆非啊!如果任由此类恶因恶果继续扩大,不仅投资人的命运不会好,全体国人的命运都会受到影响。倘若这些人都信因果,用他们的‘财’‘智’作更理性的工作,其结果必定是正面而惊人的。
人生何去何从?命运是有是无?如何趋吉避凶?如何掌握命运?本书已有充分与肯定的答案,既有云台先生搜集的集体范例,更有读者们自己周遭的见证。剩下来就看自己的行动了。世人无不愿自己与子孙有好运,希望五世其昌,那就请仔细的、静心的来读本书,并起而行吧。说食不饱,道理再好,并不能救人;要改命运,还是靠自己理智的行动,具有‘良知’与‘人性’的理智行动!
傅益永一九九五年八月于台北时年八十又二
序二
抗战期间,余在上海租界地就读东吴大学,课余及周末,常面领舅父聂云台老居士教益。当时,上海社会崇尚华丽,奢侈成风。此《保富法》一书,乃舅父有感之作也。盖世人大都贪财,想尽办法权谋巧算以求富。而富者骄奢淫逸、悭贪自肥,却不知保富;贪财而不施舍,利己而不积德利人。殊不知天道亏盈而益谦;满招损,谦受益,过份的必受制裁,吃亏的必受补益。
近年来,台湾经济高度发展,社会繁荣,每人每年平均所得已达七千七百四十美元。但相对而来的,却是贫富差距增大,生活奢侈淫靡,道德落后,治安恶化,绑票、勒索、盗窃、欺诈、杀人、劫财之案件,几乎无日无之。昔日为千万富翁,今日沦为狱中犯人者有之;昔日为商场名人,今日却因经济犯罪而四处逃避,甚或遭人谋害者亦有之。读《保富法》一书,即知此等人何其愚笨、短见、可怜!如因《保富法》之劝化,能觉悟出亏盈、益谦、因果报应之理,开启慧眼,放远见识,宽大心量,则此书不仅为保富法,亦为保福法矣!
一九九零年六月 卓贶来敬序于台北
序三
云台先生所著之《保富法》,字字皆从肺腑中流出。日前,黄君警顽,将此稿采登《申报》;而阅者在数日间,捐入‘申报读者助学金’,有四十七万五千余元之钜款;可见此书劝化之力大矣。
昔太仓陆毅氏有言:‘造物忌才,尤忌财;两者兼而备之,而又非其定分之所固有,则立致奇祸。予尝目击之,而识其理之必然也。一巨公者,登第数年,遽开府,入为卿贰,才略经济,卓然有闻于时;令子继起,同列清华,尤为世俗艳羡。俄而,两孙夭,一子随之,巨公亦殁;半载之中,三代沦亡,斩焉绝后;独太夫人在堂,年九十余,如鸡窭老人,不复能言,滴泪而已。按公在朝时,岁遣人、走四方、索币赋,其词甚哀,有不忍道者。人以为不可却,多勉力以供,积而数之,殆不胜记;实亦无所祸福于人,不过借在山之势,故作乞怜之状,以主于必得,得之,而人莫怨,然后享之也安。此其为计甚巧,所谓才与财兼焉者;而不虞一朝弃之,不能挟纤毫从地下也。造物之鉴人也,为善者,欲其不令人知;为不善者,欲其令人知。为善不令人知,阴德是也,故食报必丰。今巨公之取财,使人不知其为恶,其事与种德者相反,而其意同出于阴,宜乎报之亦酷。虽苍苍者大难间,而举此,为巧于取财者之戒,亦一仕路前车也。’
设某巨公能用此书言之法,既积而复散之,必可化奇祸为钜福。然近年来发横财者甚伙,他日必为某巨公之续,可无疑也。如欲保全之,非先读此书不可!夙植厚者,一读而即信,又能实行;夙孽深者,虽读而不信,即耳提面命,亦不能从,或且背道而驰焉。
盖以今世之人,大抵不知幽明之理,以为人死无鬼,一切皆已断灭;故生时所作之事,苟一时有利于己,虽有害于人,不顾也;即人所受之害,其损失过于己之利益,重大至千万倍,亦不顾也;所以欲富己而贫人,贵己而贱人,寿己而夭人,一切杀盗淫妄等十恶大罪,无不放胆为之。而不知寿算尽时,生前一切怨鬼,皆来索命,死后同至阎王处审判;生前所得之便宜、所作之黑暗事业,皆须一一偿还,或入地狱,或入饿鬼、畜生道中;其所得之业报,与生前所作之十恶,其轻重大小,如五雀六燕之铢两称也。世人大抵不知因果报应轮回之苦,尚作阮瞻、林蕴辈之无鬼论,亦大可怜矣!余叙此书,而略述因果轮回之事,以劝世人。质诸云台先生,以为何如?
一九四三年四四儿童节无锡丁福保敬叙。时年七十。
上篇
俗话说:发财不难,保财最难。我住在上海五十余年,看见发财的人很多;发财以后,有不到五年、十年就败的,有二、三十年即败的,有四、五十年败完的。我记得与先父往来的多数有钱人,有的作官,有的从商,都是炫赫一时的,现在已经多数凋零,家事没落了。有的是因为子孙嫖赌不务正业,而挥霍一空;有的是连子孙都无影无踪了。大约算来,四、五十年前的有钱人,现在家务没有全败的,子孙能读书、务正业、上进的,百家之中,实在是难得一、两家了。
不单是上海这样,在我湖面的家乡,也是一样。清朝同治、光绪年间,中兴时代的富贵人,封爵的有六、七家,做总督巡抚的有二、三十家,做提镇大人的有五、六十家,现在也已经多数萧条了;其中文官多人,财产比较不多的,后人较好。就我所熟悉的来说,像曾、左、彭、李这几家,钱最少的,后人比较多能读书,以学术服务社会:曾文正公的曾孙辈,在国内外大学毕业的有六、七位,担任大学教授的有三位;左文襄公的几位曾孙,也以科学专门而闻名;李勇毅公的孙子辈,有担任大学教授的,曾孙也多是大学毕业;彭刚直公的后人,十年前,有在上海作官的。大概当时的钱,来得正路,没有积蓄留钱给子孙的心,子孙就比较贤能有才干。其余文官比较钱多的十来家,现在的后人多数都是萧条了。武官数十家,当时都比文官富有,有十万、廿万银两的;(多数是战事平定以后,继续统兵,可以缺额,才能发财;至于拥有五、六十万到百万银两财产的有三、四家,如郭家、席家、杨家等,都是后来从陕西、甘肃、云南、贵州统领军务归来的人。金陵克复的时候,曾国藩因为湘军士气不振,所以全部遣散,剿捻匪的时候,改用淮军,所以湘军的老将,富有的非常少。)各家的后人,也是多数衰落了;能读书上进的,就很少听见了。
我家与中兴时代的各大世家,或湘或淮,多数都是世代相交的关系,所以各家的兴衰情形,都略有所知。至于安徽的文武各大家,以前富有丰厚的,远远胜过了湘军诸人,但是今日都已经调零,不堪回首了;前后不过几十年,传下来才到了第三代,已经都如浮云散尽了。然而当时不肯发财,不为子孙积钱的几家,他们的子孙反而却多优秀。最显明的,是曾文正公,他的地位最高,权力最重,在位二十年,死的时候只有两万两银子;除乡间的老屋外,在省中未曾建造一个房子,也未曾买过田地一亩。他亲手创立的两淮盐票,定价很便宜,而利息非常高;每张盐票的票价二百两,后来卖到二万两,每年的利息就有三、四千两;当时家里只要有一张盐票,就称为富家了。曾文正公特别谕令曾氏一家人,不准承领;文正公多年,后人也没有一张盐票。若是当时化些字型大小、花名,领一、两百张盐票,是极其容易的事情;而且是照章领票,表面上并不违法;然而借著政权、地位,取巧营私,小人认为是无碍,而君子却是不为啊!这件事,当时家母知道的很详细,外面人是很少有知道的。《中庸》上面说到:‘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惟人之所不见乎。’(这叫作表里如一,即是诚意、毋自欺,这是中国政治学的根本;如果无此根本,一切政治的路,都是行不通的。)文正公曾经对僚属宣誓:‘不取军中的一钱,寄回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