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许世友外传 作者:陈廷一 >

第57部分

许世友外传 作者:陈廷一-第57部分

小说: 许世友外传 作者:陈廷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弟,你也要替娘想想。如果你要同意,大哥我作为兄长,愿意为你跑跑腿,通知通知人家女方。”憨头憨脑的兄长仕德也说道。
  “这,这怕是太仓促了吧!”在全家人的劝慰下,许世友多少有点动心了,他不愿与家人为难。立时道:“咱们少数服从多数,我服从你们不好吗!”
  “友儿,这就对了。”许母听到儿子的回答,由衷地笑了。她那多思善愁的脸庞立时变了,像是雨后朝霞映在了她的脸上,“咱们就定在明天迎娶。”许母一锤定音。接着分派仕德去姨家给女方送信,分派凤伢、荣伢为三哥收拾新房。她自己也连夜找几位长辈人商量。一切都按着她的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一切都进行得很顺利。此时,最清闲的莫过于许世友了。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即将结束独身生活的欢乐不免来得太突然了。生儿育女之事违背他当和尚的初衷,一切都顺从自然吧!管他呢,车到山前必有路。他在苦思冥想中熬过了大半夜,后来他索性矇眬入睡了。
  ◎战争年代,一场别开生面的壮观的婚礼  转天一早,鸡叫三遍,许母李氏就起了床,实际上她几乎是一夜没有合眼,安排这,安排那。直到天快亮时,她才和衣在床上歪了一会儿。儿女的婚姻大事也是她作母亲的挂心之事。三年了,等出了儿子的四天假。今日不办更待何日?儿子已经吐口同意,这是她的第一大胜利。再者仕德昨晚送信女家,女家父母也满口答应,更是给她作娘的赏脸。她在高兴、期待中合眼眯了一会儿,一声雄鸡啼叫,她又立时从床上爬起。人逢喜事精神爽。她先把几个长辈的老人请到家来,帮她一起安排。接着,她又去唤儿女们收拾院子,打扫卫生。仕胜欲走,许母又喊住了他,让他去请人写对联的时候,顺便再转到街头捎回两盘鞭炮,也冲冲家里的闷气。许母说罢从兜里掏出几个碎钱交给仕胜,仕胜高兴地应了一声,满面春风地跑出了院子。全家人像一盘机器,在许母井井有条的指挥下,纷纷都动了起来。杀鸡的杀鸡,宰羊的宰羊,那轿夫、吹鼓手也都作了一一安排,多是左邻右舍。忙里偷闲的许世友望着这一切,他不禁暗暗佩服母亲这个总指挥。平时他看不出母亲有多大的指挥才能,今日经她一料理,样样都张罗得头头是道。哪怕一个细节,她都想得周到。她既想到乡亲,又想到自己。常言道,积德行善,到老有伴。靠母亲的为人处事,关键时刻,乡亲们都有了回应。主动贺喜的有之,送蛋送面的有之,还有不少的乡亲们自动找上门,让母亲给安排个差事干干。哪怕捎一句话儿,借一件东西,也是自己的心意。许世友感动得热泪盈眶。
  太阳跃出东山坳,升到头顶树梢,许家院落中三声“冲天雷”响后,轿夫起轿前往朱家湾去迎娶新娘。许世友踱出门来,挥手拦道:“稍停!我这手枪班个个都是棒小伙,岂让乡亲们代劳。让他们去吧。”许世友说罢,转首叫出班长傅德胜,吩咐一番。接着傅德胜又带出手枪班十二个棒小伙,换下乡亲们,余下的随轿持枪守卫。
  且说花轿出了许家洼。这是一个别开生面的迎娶场面:十二个膀大腰圆、全副武装的士兵,在吹鼓手的引导下,有抬轿的,有守卫的,煞是威风热闹。犹如七品县官下乡巡视一般壮观。轿后送行的人都像过年过节一样,穿着新衣新装,打扮得漂漂亮亮,跟随轿子缓缓送出村外桥头。
  “怎么没看见新郎倌呢?”看热闹的人不知是谁叫了一声。按照大别山当年的风俗,婚嫁迎娶,必须由新郎倌出面,披红挂绿,高骑大马,亲自迎娶。本来这事许世友就不大同意这么办,许母见是说服不了儿子,只好罢了。
  许母今天破例打扮一新,把迎娶花轿送出了门。转过头来,这才松了一口气,几个女儿上前道:“娘,您老也该喘喘气了!”说完便搀扶母亲回到了屋里。
  再说朱琴姑娘,今年二十三岁。人长得似花朵儿一般,十里八坳都数得着。她不光人长得漂亮,且又具备一般山坳姑娘所不具备的气质。她曾暗对妈说:非英雄不嫁。心专才能绣花,心静才能织得麻。十乡八坳不乏富贵人家、纨绔子弟,他们登门求亲,皆被姑娘婉言拒绝。自从邻居李伯母提亲许世友后,尽管有人吹冷风说许世友其貌不扬,但姑娘眼光已盯上他了。尤其是许世友顺河镇刀劈财主丁舜卿,救出其父后,这种爱的火种,越烧越旺,非他莫属了。她暗把爱火埋藏在心底,把自己默默地许给对方,同时她也把许世友的命运视为自己的命运。许世友在前方打仗,她在家里组织妇救会,纺花织布,积极支援前方。三年前她和许世友在朱家湾分手后,在这三年内,她又使多少不知情的“月老”失望。为了等待心上的人,她又花费了不知多少个不眠之夜,绣了一对洁身自好的“梅花凤月图”的枕巾,单等花好月圆之夜,送给心上人。昨晚忽听许家洼来人送信,选取今日为龙凤吉日,她高兴得一夜没合眼。有人说姑娘的心细在眼里,有谁知,我们的朱琴姑娘也是一位不露声色的知情女。她把“梅花凤月图”的枕巾展了又展,叠了又叠,藏在箱下,免得临时慌张。说话间,迎娶的笙笛齐鸣,一阵欢快悦耳的乐声漫过她的耳边,她的心随之急骤地跳了起来。莫怨三年太长久,只恨一时又匆忙。朱琴急忙打扮一番,上身穿着一件大红夹袄,左侧绣着茶花;下面穿着一条粉红的裤子。鬓发垂在两只耳边,耳环隐隐发光,把她的鹅蛋形的面庞,显得恰到好处。橙黄色的袜子,下面是千层底的绿缎面绣鞋,鞋面绣着一朵疏散英穗儿,像是开放的蒲公英花。朱琴姑娘对着镜面照了照,理了理腮边的秀发,凤眼露出了会心的笑容。这时,吹鼓手吹了三通,那调儿由刚才的小溪流水,缓慢而轻松,转而急促起来,如流水击石,像是催促新娘上轿。娘家婶子大娘把一块红盖头,轻轻地搭在姑娘的头顶。接着过来几个大汉,实际也是娘家兄长,他们在有节奏的乐声中,用红竹椅把朱琴姑娘抬出了屋,送进了花轿,撩下了轿帘。吹鼓手更是卖命地吹奏。随着迎亲人的喝令声,花轿缓缓离开地面,离开朱家湾,一起一伏地向许家洼行来。小轿颤悠悠,活像碧海中漂着的一只彩船。几面彩旗伴着时高时低的喇叭声,煞有一派喜庆的气氛。太阳转到头顶时,花轿才被抬进了许家洼偏僻幽静的一户农家小院。
  三声铁炮响后,是新娘下轿的时候。在“雷子炮”和“百挂子鞭”噼噼剥剥的爆响声中,两个穿得花花绿绿的喜娘走了过来,只听一声喊:“迎新娘噢!”那贺喜的众位宾客便拥了上来。特别是那些看新娘的伢儿们,停止了捡炮,满头挂着炮纸碎屑,挟带着一股硝烟味儿,一拥而上挤到轿旁。
  在喜娘的搀扶下,新娘缓缓下了花轿。人们惊喜地看到,蒙有红盖头的新娘,竟明显地高过两个喜娘一头。新娘的肩平了两个喜娘的头。不少瞧热闹的婶子大娘,当下窃窃私语道:“新娘的个头事先也不是不晓得,为啥偏偏寻了两个矮个头喜娘?像耍猴似的。”还有的指手画脚地道:“看来,新娘比新郎还要高些。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嘛!听说新娘还是妇救会的会长呢!找了个红军大团长,这叫门当户对。”人们说东道西之时,不少细心的山村姑娘还发现新娘穿戴得体,嫁衣颜色和谐,上面都绣着二寸的花边,花边里有细碎的粉红的百合花,尤其她脚下的那双绿缎面绣花鞋,更为别致。那针线细致,巧夺天工。新娘这一手好针线活计,又令姑娘们惊愕地议论一番。人们从新娘的穿戴推测到她的面相,一定是个粉花洗面的俊姑娘。
  新娘下轿,是拜天地的时候了。人们又把目光投向新郎倌。这时,许世友被众人从屋里推出来,只见他一身戎装未换,眼睛由于昨夜没有休息好,还带有点红丝儿。他被众人推到天地桌前、新娘的身旁。
  “快揭开红盖头,让我们瞧瞧新娘的模样!”不知是谁提议一声。按大别山的规矩,新娘的红盖头一般由新郎揭开。
  “好,都是活人,还怕看吗?”许世友伸手为新娘撩开了红盖头。
  果然是个粉花洗面的姑娘!人们自然又是一番议论。只见新娘面带笑容,落落大方,向众乡亲深深地鞠了一躬,招来了众人的喝彩声。
  “我许世友入乡还俗,今天是大喜日子,我也向各位父老兄弟们敬一礼!”说完许世友把右手抬起,庄重地向大家敬了个标准的军礼。接着他又道:“拜天地是我们乡里人的规矩,这个我不反对!不过我们敬了几千年天地,天地给我们的是什么呢?到头来我们还是衣不遮体,食不饱腹。我许世友不信那一套了,所以我才参加了红军,靠这把随身大刀,杀出了今天这个日子!不然,我许世友恐怕连老婆也找不上呢。因此我信刀不信神,如果真要我拜天地的话,我还怕跪不下,心不诚呢!你们说呢?”
  “好吧,就耍耍你那大刀片子吧!让乡亲们开开眼界,热闹热闹。”有人提议道。
  “那好,这个要求我可以满足乡亲们。”许世友说完抽出偃月刀。
  “好!”乡亲们一呼百应。许世友自幼出家,少林八年,只听说他武艺超群,威震敌胆,但是乡亲们还没有亲眼看过,今日许世友答应亮亮刀相,何乐而不为呢!于是大家忙把场地扩开,以免碍他手脚。
  “恕我献丑啦!”接着许世友一步跨进场中央,马步横刀。回身弓步双推掌。突然间,他虚晃一拳,像是出拳,实是出刀。只见手一抬,刀飞空中,足有一丈多高。刀面映着正午的太阳闪着金光,红缨穗儿绕着金光打旋。那景气非同一般,像雨后彩虹升天,夺人耳目,一下子把场面壮观起来,不少人连声喝彩。偃月刀在空中急旋了几个圈儿,许世友一个纵身飞跃,犹如嫦娥奔月,扬手弹踢,接着刀柄,继而一个空中转体,稳稳落地生根。难度极高,大气不喘。正在大家鼓掌喝彩之时,他又立刀于掌,把刀把一打,只见那偃月刀在掌上“噜噜”翻飞,像陀螺一样越旋越快。接着,他又像杂技演员一样,手掌一抬,那刀柄在肩上旋转,继而又在头顶旋转,令人眼花缭乱。倏然间,他又一个“鹞子翻身”,接过旋刀,在身前身后、身左身右,抽耍起来。左一个“刀劈华山”,右一个“东取龙王”,前一个“虎踞龙盘”,后一个“大鹏展翅”。气势恢宏,始而缓,继而快。霎时间,拔地风起,犹如一团旋风,嗖嗖有声,光闪缨舞,好似一群蝴蝶绕着他的身体上下左右翻飞。刀舞到最激烈的时候,见刀不见人,一碗水向他身上泼去,湿不了他的衣裳;一把石灰向他身上撒去,他身上沾不了白点儿。把乡亲们都看花了眼。刀舞遐想飞。传说当年少林寺每年召开僧侣比武大会,世友的大刀,好几次都被评为“偃月神刀”。由于世友的刀术超人,七七四十九套刀法他都娴熟,既有攻法又有解方,师兄师弟们有人称他“大刀世友”,有人称他“神刀世友”。
  “名不虚传,好刀功!”乡亲们又一次叫起好来。
  许世友急忙收刀,恰在这时,树上惊飞的一只小鸟从正房穿院而过。许世友手一扬,飞刀在空中急旋,转瞬间鸟儿坠地。众人齐声喝彩:“神刀!神刀!”那声浪一阵盖过一阵。很多人还没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儿,只见许世友飞身一跃,接过大刀。然后跑到天地桌前--老母李氏身旁,双腿跪下,连声道:“母亲,今天是大喜的日子,儿耍这一阵,权为老母开心,请受孩儿一拜!”
  许母李氏赶忙扶起世友道:“好啦!好啦!为娘高兴。”转首又对乡亲们说:“乡亲们,孩儿信己不信天,拜天地一事也免了吧。请乡亲们多多见谅!”
  乡亲们齐喊一声好,转眼间把新娘、新郎像众星捧月一般,簇拥到洞房。
  日头落山了,夜幕笼罩着山村。月亮从东山升起,又圆又红,很快上到白杨树的枝叶当中。它像一位多情的人,俯瞰着田原和村庄。欢乐一天的许家院落此刻也恢复了它的宁静。
  洞房里的棉油灯闪着昏黄的光。
  一对情人、两个贴窗剪影,围着“梅花凤月图”,在暗暗地倾吐着他们心中各自的秘密。
  且说身有军机要事的许世友在家只住了三个夜晚,第四天早晨就开拔了。理解他的母亲没有拉他,爱妻也没有拦他。太阳还没有真正升起,祖国还没有真正解放,那被三座大山压榨下的穷苦人在向他呼救,革命事业在向前推进,许多事情在等待着他。我们的许世友,大别山的儿子,他应该回到人民中去,回到“大海”中去,去施展他的鸿鹄之志。
  许世友此番离开家乡,再也没有回来!


  第二十八章:黄安大捷

  ◎陈赓命令许世友:城内敌人有向南逃窜的兆头,我命令你团迅速转移城南三里店,防敌逃窜  红四方面军成立之后,总部立即率十一、十二两师和十师三十团挥戈南下,发动了黄安战役。目的是歼灭赵冠英六十九师,夺取黄安城,以打破敌人在南线的“围剿”部署,巩固和扩大根据地。
  黄安位于大别山南麓,是鄂东北的重镇。守敌为六十九师的两个旅共四个团。师长赵冠英,绰号“赵瞎子”。为何叫赵瞎子?因为常人都是两只眼,而他却只有一只眼。这一只眼又有些近视加斜视。眼睛像龙虾似的突出,一说话,瞳仁就跟着白眼珠子直打颤。因此部下也称他为“独眼龙”,也许有人会问,他的那一只眼呢?这里却有个小小的插曲需要交代。原来赵冠英在没当师长之前,从娘肚子出生之时还是五官端正,有一双炯炯大眼。第一次清剿红军时,由于他眼睛朝上,根本没把红军放在眼里,小小的桃花镇一仗,左眼没了!为什么?原来他们把红军后撤的小分队包围在一个小小的山坳里,力求一网打尽争头功。没料想自己人四下放枪壮胆,枪子儿碰到山崖,反弹过来,正好不偏不斜射中他的左眼,把眼球弹出。轻伤不下火线,他仍用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