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传-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抗日民主政权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新军部队在自卫反击中,都采取了顾全大局的克制态度。大敌当前,为了不在内部造成更大混乱,反击的矛头只是指向王靖国、陈长捷等军人,提出“抗日、拥阎、讨逆”的口号,给阎锡山留下回旋余地。在实施作战计划时,也只以击溃顽军为目标,没有采取全歼的方针。
面对阎锡山挑起的摩擦,中共中央以大局为重,认为在民族矛盾仍是国内主要矛盾的情况下,阎与日、蒋的矛盾依然存在,争取阎锡山留在抗日统一战线内,对抗战事业有利,而且也是可能的。因此,对山西以新、旧军冲突面目出现的破坏抗日统一战线的事变,还是采取了调解的姿态。阎锡山看到在军事上处境不妙,更危险的是,蒋介石提出新军由国民党中央改编,并派胡宗南的部队东渡黄河占领了晋西,于是赶忙表态同意中共的调解。1940年2月,萧劲光、王若飞持毛泽东的亲笔信来到秋林。毛泽东的信中说:“近来山西境内发生某些不幸事件,然大势所趋,终必和平解决,尤因先生领导提挈至明至慎,必能处理悉当,益臻进步、团结之途,无可疑者。”中共中央表示了赞成新、旧军团结,拥阎抗日,新军仍属晋绥而不受国民党中央政府改编,巩固阎的地位等意见,得到了阎及其高干们的欢迎。周恩来通过八路军驻秋林办事处,也给阎锡山一封亲笔信,劝他坚持抗日,继续走团结抗日的道路。此时已任山西新军总指挥的续范亭也写来亲笔信,在信中诚恳致词,说:“范于西安事变后就站在统一战线立场上。山西是最进步的,所以回到自己的家乡。蒙钧座优遇,待以国士之风。感激之余,故始终以真诚报答,未敢以一言虚伪应付也。……新军是山西之子弟兵,不能离开山西之怀抱,更不能离开钧座之领导。大家正渴望钧座之宽大为怀,接受他们的请求也。共产党对于统一战线认为是长期的,不但抗战需此,建国亦需此。……蒋先生做法始终是清一色、一把抓的作风。这是使全国最害怕的。如甘肃、陕西、四川,本省士大夫阶级几无立足之地,到处特务横行,欺压群众,人民侧目,敢怒不敢言。如此下去,是危险的。现在是特务乱政,将来怕要特务乱国。独裁过甚,利用肖小,自古是危险结局。所以今天主要是开放民主,罢除特务,教育干部,才有正当出路,才可以图存。延安方面始终认为山西是统一战线的支柱,司令长官是对统一战线最努力最热心的。有些人说,到重庆才觉山西进步不少。这是事实。深信钧座于时局逆转风雨飘摇时,始终为国家民族之中流砥柱也。”通过这些努力,和平谈判得以顺利进行。谈判中,萧劲光还表明了中共的原则立场,即“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这大义凛然的坚决态度,令阎锡山感到不安,他表示:这“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可以接受,可后面的八个字太强硬了,是否可改成“人若犯我,我必自卫”。当萧劲光他们回到陕北,向毛泽东汇报此事时,毛泽东坚定地说:一个字也不能改,就是要坚持“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事变虽然在中共的调解下和平解决了,但阎锡山这次置民族利益于不顾,为着一己的权欲而打的算盘,却真正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他预计在一个月之内完全“解决”新军的计划完全落空不说,还给蒋介石向山西派兵创造了机会。中央军趁机进入晋西,并抢占了晋东南的一大块地盘。晋西北则完全脱离了阎的统治,成为巩固的抗日根据地。牺盟会召开了山西全省第二次代表大会,决定山西新军在八路军的领导下进行整军,并正式加入八路军的作战序列。经过这一番折腾,新军未能被消灭,阎锡山反倒损兵折将,丢失了四分之三的地盘,新军多达33个团的兵力加入了八路军的战斗序列。从此,阎锡山的实际势力就只能控制晋西一小块地方了。续范亭将军曾经嘲笑他:“阎王定下杀马计,跑了马儿又折兵”。更令阎锡山沮丧的是,这次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倒行逆施,在全国造成恶劣影响,受到了广大爱国进步人士的谴责和唾弃。许多进步人士和青年纷纷离山西而去,使一度被誉为“模范战区”的阎锡山威信一落千丈,内部也出现了众叛亲离的局面。集团军司令陈长捷等高级军官弃阎投蒋,军队陷入了不稳定状态。
某种意义上说,“十二月事变”给阎锡山的打击与刺激甚于中原大战的失败。他以山西的太上皇自居,认为牺盟会是自己一手栽培起来的,不应该反对自己。他气愤地说:“我给了他们地位,给了他们政权,给了他们兵和枪,他们却背叛了我。”对此,赵戴文开导劝慰说:“三十年前,你不也是前清的官员吗?你的兵和枪不也是清政府给的吗?今昔事虽各异,理有相似。”如赵戴文这样的饱学之士和忠诚下属,只用“理有相似”的笼统话给他宽心,却没有认真追究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相似?当时当地,阎锡山已经成了如清政府一样的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属下造反当然也就是一种正义和革命行为了。
从1940年起,阎锡山驻扎到吉县西北30公里处的克难坡。这是一道东西长约一公里,南北宽约半公里,三面临沟河,一面通高原的葫芦状山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原是一个有六户人家的小村,名叫南村。阎锡山讲迷信,认为南村与“难存”谐音,为了表示自己坚守阵地,克服困难的决心,将其改名为克难城。一般称为克难坡。经过二年多的修建,这个弹丸之地成了一个窑洞迭立,可容纳二万余人的小山城。移居到克难坡的阎锡山,实际控制的地盘,只有晋西南黄土高原区的七个贫瘠小县,以及晋南和吕梁区的十多个不完整的县,其处境十分困难。正如阎锡山自己所言:可以说是四面压迫,打击我们吃饭穿衣,被人限制我们的交通,使我们一日不得一饱,衣服不能更换。但是,尽管条件如此恶劣,如此艰苦,阎锡山却不忘摆他的架子。因为克难坡是山区,道路坎坷,开始时从西安买进一辆人力车,供他出入乘用。每有出行,副官,秘书,参谋,参事,以及身边的高干们结队随从。人丛中有提暖壶的,有拿坐垫的,有架斗蓬的,还有捶腰、捶腿的,天冷时还有持手炉的,林林总总,成为一支长长的、奇形怪状的队伍。后来,二战区长官部专门购进一辆小汽车,阎锡山每逢外出,沿途都有卫队和当地驻军警戒。警卫长、宪兵司令等骑着马,沿途跟随巡逻,阵势之大,在当时的中国,除去蒋介石,无人可比。陈诚就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曾到克难坡见阎锡山。陈轻装简从,只带秘书、副官各一人。强烈的反差,让阎的随从们感慨不已。阎锡山此时还虔诚地敬起了土地爷。在他所住的两孔窑洞中间的壁上,有一土地爷的神龛,内贴“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之神位”,而外边贴着一副红对联,曰:“天天要进步,地地要划分”(指实行他所主张的兵农合一,划分份地)。作为当时二战区的首脑所在地,不断有中外记者来参观访问,此情此景,也成为一大奇观。
阎锡山不得不在表面上摆出一副继续抗战的姿态,内心的算盘却在剧烈地拨动。一是坚持他的“只要有力量,任何合理的事情都可以做成功”的信条,决定扩充军队;二是想方设法进一步加紧对军队的控制,对部属的控制。经过这次扩军,军队达到四个集团军,8个军三个炮兵团,两个工兵团,一个政卫师,还有六个游击纵队,号称17万,实有12万多人。
不断加强对部下和军队的控制,是阎锡山一大心病,在这一方面,他真是绞尽脑汁,用上了古今中外的各种方法。多年来的混战中,军阀们的部下朝秦暮楚,频频倒戈的事实,让他印象深刻。而在他的账薄上,山西已经是阎家的私产,对任何企图将他取而代之、和他心思不一的异己,他都毫不留情地予以痛击。他先后驱走了把兄弟、太原起义时的亲密战友黄国梁,驱走了曾为他立下汗马功劳的孔庚,排挤走了危急时曾救他一命的徐永昌……,能征善战的得力部下,也先后有许多人为他所不容,。特别是在讨奉战争中坚守涿州,在抗战初期血战忻口、保卫太原立下大功的傅作义,在他多方排挤下也被迫离去。阎锡山当然不会反省自己的过失,除了大骂这些人之外,他唯一的心思是如何加强组织上和思想上的控制,防止进一步的分崩离析,建立绝对忠于自己的组织核心,忠于自己的军队。他向法西斯学习,提出“决心建立铁军”。什么是铁军?阎锡山的注解是:通过强化内部组织和教育,造就一支军队,“打人人受不住,人打来必定吃亏;攻击人一定可以攻下,防御人一定攻不上来”。他雄心勃勃地计划着,这样的铁军,如能拥有10万,即可掌握山西;拥有20万,就可掌握二战区;而拥有30万,就能独占华北了。
1939年11月,铁军在阎锡山的家里正式宣布成立。其真实名称为“山山铁血团”,含义就在于“山西是阎锡山的”。但这样的名称显得太露骨,就以它一人介绍三人层层发展的方法,又称为“三三铁血团”。最后是将上述两种含义融合起来,正式称为“山三铁血团”。这个名称本身,就被定为最高秘密,阎锡山规定,任何人不得将组织的名称特别是它的含义泄露出去,否则,就以背叛组织的罪名予以制裁,也就是处死。开始的发起人为13人,后增至28人,号称二十八宿。二十八宿将当时晋绥的实力派人物都网络在内,而其核心人物是五台同乡,阎的至亲嫡系王靖国。
铁血团选在阎锡山的家中成立,清楚地说明它就是阎的御用工具,而成立仪式近乎滑稽一般的表演,更证明着它的陈旧和腐朽。成立会在晚间举行。28名发起人与阎锡山、王靖国围成一圈儿跪下,先是痛哭以示真诚,又用针刺破手指头,用血在白绢上点写守约。守约为:“三三铁血团守约。铁血主公道,大家如一人,共生死利害,同子女财产。”血盟之后,发起人跪到阎锡山面前宣誓。誓词中说:“以生命付诸组织,与组织共存亡,始终到底。如有违犯,愿受组织最严厉的处分。”誓词之后是宣读纪律:“犯以下各条之一者处死:一、脱离组织,背叛组织者;二、阴谋破坏组织者;三、不服从组织决议及指示者;四、泄露组织秘密者;五、有诬蔑会长之言论和行动者;六、污蔑同志破坏亲爱团结者;七、不积极努力组织工作、致组织受重大损害者;八、犯烟、赌、脏、欺之一者。”宣读完毕,宣誓者还要再次刺破左姆指,在宣誓人名下盖上血印,以示郑重和至诚。之后,阎锡山叫出他的家人,与发起人相见,并给儿子一一作介绍:这是某某叔叔,你们要行礼,今后咱就是一家人了。接着在会餐中,彼此称兄道弟,表演出一派同心同德的和睦气氛来。
铁军要求每个成员必须符合“钢的志气、胶的团结、铁的纪律”三个条件的要求,规定:组织永远不开除同志,如有违犯纪律的,就给予最严厉的处分——自裁处死。铁军用层层密密的纪律把成员死死地绑在阎锡山的车轮上,并用封建行会的发展方式,进一步罩上一层神秘的外衣。参加铁军的手续很严,要先由介绍人说明被介绍人的情况,经过审查,再经过短期培训,经过阎锡山、王靖国等首脑人物的四次传见,才能履行正式的加入仪式。入会仪式十分诡秘,半夜里才要举行。最初发展的几批,都在阎锡山居住的窑洞中举办仪式。窑洞中间悬挂着阎锡山的大幅画像,前面摆着桌子,桌上点起两支腊烛,插着一炉香,桌中放着由发起的二十八人的血指写就的守约,旁边放着几根针。阎锡山威严地立在桌旁,参加人要先对阎行九十度的三鞠躬礼,经介绍人说明情况,阎点头表示认可后,参加人就跪到桌前,面对阎锡山的画像,背诵誓词和纪律。之后,用桌上的针刺破手指,在誓词后面宣誓人的名下押上血印。阎再作简短训话,参加人再次表示决心。规定的手续和仪式,必须是个人单独举行。后来发展的人多了,就由各地的小头目代为主持。阎锡山不可能次次都在现场,但他的权势和威胁却压抑和控制着每一个参加人。它的发展方法,采用“三三法”,计划发展十二层:发起人为第一层,每人可介绍三人为第二层……如此层层发展,到第十二层。计算一下,发展到第十二层时,当有成员近五百万人。这一方面表明了急于扩张实力的狂妄,而另一方面却也暴露出自命不凡的愚蠢。各层的人还一律使用化名。阎锡山化名为“齐继川”,取“一齐继承阎伯川”的意思,铁军组织化名“郭复兴”、“杨明德”。组织按二十八宿分为二十八系,纵分为层,只发生纵的关系,不发生横的关系。开始时,铁军的发展对象是部队的中上级军官,逐步发展到下层军官和政工人员,后来更发展到士兵。而且,在所谓“领导一元化,军政一元化,组织一元化”的口号下,由铁军成员掌握军政大权,铁军成为阎锡山手中的一支御林军。铁军发展到部分士兵后,又称作铁军基干,阎锡山把他们称作铁班中的“铁大梁、铁二梁、铁柱子”,这些人有极大的特权,甚至可以“当场打死倡议缴械投降的任何人”。这个组织中的分子,都能和阎锡山发生直接联系,所谓“大家和会长一条心,条条电话线通向会长”,在军队中起到了相互监视和制造恐怖的作用,比警察和宪兵都厉害。
成立铁军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加强对军队的控制。从“晋西事变”后,阎锡山就着意培植王靖国替他掌握军队。为了解脱王靖国,他把造成“晋西事变”的责任全部推到赵承绶、郭宗汾等人头上,上报南京政府,予以处分,并借此机会撤换、调整了一批军队高干。不久之后,所有军队都被以王靖国为首的铁军掌握。王靖国从此权倾一时,不可一世。
与此同时,阎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