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801-1000集-第3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多见」、「多闻」长智慧,这在佛门里面讲「成就后得智」。成就后得智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理智,要有智慧,不能用感情;感情容易犯错误,不可以感情用事,要用智慧。
所以,佛家四大菩萨表法,大乘教!地藏菩萨代表的是孝亲尊师,这是世出世间一切法的根本。根本从哪里落实?儒家落实在《弟子规》,佛法落实在《十善业道》,出家人落实在《沙弥律仪》,起步!成佛作祖,莫不由初,初是什么?沙弥。沙弥是菩萨、是佛祖的基础,第一步,根源之所在。所以诸位同学你就晓得,你要没有根、没有源,水没有源头、树没有根,死的!他怎么能成就!不能不讲求,不讲求不行。大根大本,出世法建立在世间法的基础上,世间法建立在孝亲尊师的基础上;所以世出世间法总的根源是孝亲尊师。孝亲尊师落实在《弟子规》、落实在十善业,没有《弟子规》、没有十善业你就完了。在世出世间法里头,你这一生不可能有成就,别说大成就了,小成就都没有。那就是迷迷糊糊把这一生混过去,随业受报。果报比这一世要往下降,不会往上升,跟这一世平起都不可能,决定往下坠落。你懂得这个事实真相吗?
一个人一生当中,真正能够做到「言寡尤,行寡悔」,夫子说「禄在其中矣」,你想求干禄,虽然你还没有去求,你已经具足求干禄的条件。这个话不太好懂,我们换句话说,就是说你希望求一个职位为社会为人民服务,你现在虽然还没有求,你资格具足、条件具足,这个话大家容易懂了。总而言之,夫子所说的还是基础的德行。眼看、耳听一定要学习有能力辨别邪正,有能力辨别善恶、是非,这叫学问,这是智慧,你才能够趋吉避凶。邪的思想我们不要,邪的行为我们不能做,恶的念头、恶的行为决定不能够沾惹。我们心正行正、心善行善,起心动念,待人接物,讲求谦虚、恭敬、忍让,道义!具足这些条件,当然禄在其中。你一定会得到一个职位,得到一个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机会,这夫子教的。
怎么样跟这个经讲的相应?清凉大师在注子里头说得很好。子张「虽未得禄」,地位还没有得到,想求还没有得到,但是要想得到这个地位、得到这个服务机会的道理,需要哪些条件,他具足了。事上得到位置,有服务的机会,那个在后;由於你现在来求学,才从求学当中具备这些条件,这个在初。正如同现在一般年轻人上学,上学干什么?去念大学选择科系,他在认真学,这就是初。学成之后,他到社会上某一个行业里头取得职位、取得工作,就是子张所问的。现在你还没有踏进社会,你还没有服务的工作的位置跟机会,但是你现在在学校里头已经在开始学习。学习在初,将来你得到工作机会,为社会大众服务在后。后,必定有前因,后是果;现在在学校学习这是因。这就是清凉大师注解里头的「后后因果,皆入初心」,还是说的这桩事情,说得很好。这是第一个意思,他三个意思,这第一个意思。
第二个意思「菩提直心,正念真如,真如门内,摄一切法」,这一句怎么讲法?讲「菩提直心」,这是《起信论》里头说的。《起信论》里面讲菩提讲三个心,「直心」是菩提心的体,还有「深心」、「大悲心」,那是菩提心的用;有体有用。直心怎么用,用在哪里?自受用就是深心。对待别人,叫他受用,就是大悲心,大慈悲心;大慈悲心的体是直心。什么叫直心?现在人有很多看到这个名词:我直心!我对人都直来直去的,有什么说什么,该喜欢的喜欢,该骂人可以骂人。他以为这是直心,都把这个字的意思误会了。所以我们要把《起信论》跟《观无量寿佛经》合起来看,意思就清楚了。《观经》里面讲菩提心之体是「至诚心」,真诚到极处那才叫直心;直心就是至诚心,至诚心就是直心。这个经论合起来看,我们就不至於把这个名词看错了。
什么人有菩提心?菩提心一发,你不但不是六道凡夫,你超越十法界。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都没有发菩提心。为什么?他发不出来。日常生活、待人接物意识心作主,他不是直心。直心作主,最低限度是圆教初住菩萨、别教初地菩萨。菩提心是真心,不是妄心,它自受用是深心;深心是完全(就是起心动念)与道德统统相应,决定没有违背道德。古大德讲「好善好德」,好德,决定不违背道德,好善,决定没有恶念。这恶念是什么?烦恼!菩提心要是发起来之后,烦恼就断了。我们在经教里面去看,他的见思烦恼断了,他不是伏断,灭断。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断了,无明烦恼至少也要破一品,「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是圆教初住菩萨。心里头还有自私自利、还有是非人我、还有贪瞋痴慢,凡夫!那是意识心作主,他哪有直心!这是我们必须要辨别清楚的。直心!
「正念真如」,念是什么?念是心上有,与心相应叫做念。正念是正确的、圆满的。什么叫真如?真如就是《起信论》里面讲的「生灭真如二门」,这两门都「总摄一切法」。「真如门」所谓心性不生不灭,这是真如,摄一切法。「生灭门」也摄一切法,生灭门所谓是生灭与不生灭和合。和合实在讲,经上讲的「非一非异」,不能说生灭跟不生灭是一,也不能说生灭跟不生灭是二,这就叫阿赖耶识;所以阿赖耶识是真妄和合、染净和合;真是纯净,妄是染污。由此能摄一切法、能生一切法,所以大乘经上常说「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唯心所现的那是真如门,现;唯识所变的是属於生灭门。这是两门,这个两门都能摄一切法,现在此地偏重在真如门。这是说「一切法」,世出世间一切法,「后后诸德,皆依真如」。「后后」我们在前面明了了,就是从果上讲。因果转变上来说都是依真如,真如不二。所以真如就是本性、就是真心,也就叫第一义。佛说这桩事情,说它的名字总说了几十个,为什么说这么多?教我们不要执著名字相。你知道说的是这桩事情,你执著在名字相上错了。一切法里头「知离即是法」,一切法自性离故,所以你决定不能执著;不但不能执著,而且还不能分别。你懂得吗?
一切法的真相,《金刚经》上所讲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一切法存不存在?不存在!一切法也可以说存在,存在跟不存在是一不是二。你要说真相,真相不存在,你说幻相,幻相存在。幻相是什么?相续相!相续相是个影像,不是事实真相。所以我常常用电影,从前老式的电影里面都有底片的,你在放映机里面去看放映的时候的底片,你在这个地方领会到佛这四句偈的意思,「如露亦如电」。你在电影银幕里面看到好像是真的,实际上它是假的,相续相。当你看完这张,这张已经不在了,已经换掉了。它的速度太快,我们看了,眼睛的现相还没有灭,实际上这个相已经灭了,它已经换成第二张。这才叫事实真相,所以它的真相叫「刹那生灭」。生灭的速度太快,生灭跟不生灭几乎是同时,所以叫不生不灭。如果真的没有生灭,说不生不灭,这个话不是叫废话吗!它确实有生灭,但是生灭的速度太快,你没有办法看出它的生灭,所以称为不生不灭。
「真如」前面讲过了,真如是一切诸法的体性;换句话说,虚空是从它这里变现出来的,法界也是它变现出来的,无量无边的星系刹土是它变出来的,生命是它变出来的,宇宙之间万事万法都是它变现出来的。哲学里面所讲的「宇宙万有的本体」,在佛法里面就叫做「真如」。所以真如能现一切法,是一切法的本体。现在说「菩提心,正念真如」,所以「能摄」,菩提心就能够含摄一切法。这个道理希望我们不要忘记前面所讲的,佛、法、僧这三个字的意思,「知法谓之佛,知离谓之法,知无谓之僧」。从这个地方我们能体会到,威光菩萨他闻法得益很深很广,真正的悟入进去了,入了佛的境界。所以这个经文上不称他太子,称他作菩萨。这是清凉注解里面第二个意思。
第三个意思「三者,三德开显,前后圆融,初发心时,便成正觉故」,这一句怎么讲法?清凉大师说这就是「别教一乘圆融义也,不同余宗」;换句话说,其他宗派里头没有这个讲法。说「三德开」就是「发心功德品」(这个在后面我们还没讲到)经文里头佛这样说的,「初发心时,得如来一身无量身,则法身开显」。初发心的功德不可思议,为什么?初发心的时候,这个时候的心纯、心正,非常可惜这个心保持不长久。这种现象在哪里?随时随处都能看到。现在我们展开经卷,我们在这里学习《华严》,我们的心是真、是纯。但是这堂课上完之后,出了教室跟外面境界一接触,刚刚在课堂学习的,忘得一干二净,所以不能成就!这就说明你的初心保不住,你要保住了,保住你就成佛了!经上我们读的这些大道理似乎懂了,一接触外面境界马上就糊涂了,又不懂了。
什么时候功夫才能得力?接触一切境界不碍初心,这功夫得力了!换句话说,在一切境缘当中,我们讲磁场大家好懂,我的磁场强,我的磁场纯正,我能够融化别人,别人不能干扰我,这就叫佛菩萨,这就叫功夫得力。如果我们学习了,正在学习的时候这磁场不错很好,但是一下课之后马上就软弱,一接触外缘的时候又变恶了,保不住!心像水一样,在上课讲堂的时候是很平静,这水是静的,一点都不动;下课之后一接触外面,外面风一吹,这水马上就起波浪。什么时候到「八风吹不动」,八风吹不动用现在的话说,你不受任何磁场的干扰,你能够永远保持你的正觉(佛法里面讲觉正净,永远保持你的觉正净),决定不受外面境界干扰,你成就了,你得道了。威光获益,你也获益,真正获得利益。为什么威光行,我们不行?真正的原因就是薰习的时间不够。如果薰习的时间长,产生力量了,你不会被外境影响,你会影响外面境界,就这么个道理。
佛菩萨示现在世间,帮助世间人破迷开悟、转恶为善、转凡为圣,都在自己功夫成就、德业成就,自自然然感化众生。不能感化众生是自己修学功夫不够,势必要加功用行。所以经上讲「初发心时,得如来一身无量身」,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我们在讲席里头也讲过很多,怎么样把自己的心,就是自己的思想见解,跟虚空法界融合成一体;如何把我们自己的身,与一切刹土众生融合成为一体,这就是「法身开显」的意思。「三德开显」第一个是「法身」,第二个是「般若」,大师接著说「得究竟智慧,得一切智慧光明,则般若开显」。所以我们学佛人求的什么?求的是究竟智慧,求的是一切智慧。智慧在哪里?智慧是我们自性心中本来具足,不在外。现在智慧不开,就是因为你有烦恼习气把它障碍住了。佛在经上说得非常好,「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所以,我们只要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般若就开显了。
第三个「不於诸法少有所得,即以心离妄取,寂照双流,故解脱开显」,解脱就是大自在。我们今天是一点都不自在,为什么?你有得失,你有忧虑,你有牵挂,你有烦恼,你的心事重重!所谓是心有千千结,很可怜!不管你有多高的地位,有多大的财富,你心有千千结,你一点都不自在。你懂不懂这个道理?佛菩萨何以自在,「不於诸法」,诸法就是世出世间一切法,「少有所得」,他没有得失,没有得哪来的失!一个人得失没有了,你说他快不快乐,你说他自不自在!世间人忧虑的是什么?牵挂的是什么?总而言之一句话,还不是得失!没有得到,想什么方法把它得到,得到之后又怕失掉,累死了!觉悟的人告诉我们这是假的,世间没有一样东西你可以得到的,包括这个身体,身体也是刹那生灭,得不到的。得不到的东西,你操那么多心,不是冤枉!
什么东西能得到?真如能得到,正觉可以得到,所以一定要懂得。一切法,六百卷《大般若》释迦牟尼佛讲二十二年,我做了个总结,「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所以,於一切法不可以生控制的念头,不可以起占取的念头,占有,占有就是得;不能有占有的念头,不能有控制的念头。「心离妄取」,取就是占有,占有是假的不是真的。你能把这个念头断掉,你心就定了,所有一切妄念放下了。这个时候智慧现前,寂而常照、照而常寂,「解脱开显」,是这么回事情。
「故此心中,无德不摄,因该果海,并在初心」,这个时候你心里头具足圆满的德性,你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德能统统都现前。「因该果海」,菩提心是因,这个因里面包含著果海。就像一棵大树,那棵树的种子是因,这个因只要得到缘,它落在很适合生长的土壤,这土壤里面有足够的肥料,提供它生长的这些条件,它将来一定长成大树,几丈高、几十丈高的大树,那是果。果都在那个种子里头,这因该果海。「并在初心」,因该果海是比喻,这句话说都在初心。
下面又说「离初无后」,种子是初,我们举植物做比喻,大树是后,没有种子哪来的树?「离后无初」,没有树哪来的种子?这是讲「缘起法」,「故举初摄后」。若再就「法性融通」来讲,「一切因果,不离心性,契同心性,无德不收」。接著大师说,「以一切法,随所依性,皆於初心,顿圆满故」,「顿」不是渐次的,这是从法性融通上讲,也就是从理上讲,一切因果,不离心性。因果也遍世出世间一切法,因果的现相转变、相续、循环,不离心性。「契」,契是契合,与心性相应这叫「契同」。「无德不收」,这个德收在因果里头。只要你跟心性相应,心性里面无量无边的德能、德行都在其中。我们细细去思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