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 >

第11部分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第11部分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佛菩萨帮助我们,我们要肯合作,怎么合作?断恶修善。要知道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对五欲六尘的享受、放下贪瞋痴慢,这就密切合作了。这样的合作,加持的力量就非常明显。所以我们千万不要迷信,这个身体需要饮食,需要补品来照顾它,那穷人怎么办?古时候帝王大臣福报大,天天补,寿命并不长。你看看历代帝王,活到七十岁的有几个人?不多,三、四十岁死的占大多数。这是从统计上,统计也属於科学,我们要觉悟。乡下贫苦农夫吃的也没有,穿的也没有,生活过得很贫苦,长寿的不少。
  由此可知,健康长寿真正关键在哪里?关键在清净心、善心。为什么?这两个心的资讯好,与性德相应,实际上佛冥冥当中加持,那是法性的力量。法性是真心、真如,一切众生共有。这个加持不是说有意的,这个加持是清净平等的,我们的真心,我们的本性,原本就是这样的。我们现在在迷,诸佛菩萨不迷,诸佛菩萨这个真如本性加持我们,帮助我们觉悟。所以我们的心清净,我们的心平等,我们的心真诚,那就跟诸佛菩萨密切合作,这个加持的效果好。
  所以,我们对於五欲六尘的享受要放下,用我们的性德恢复我们的本能。财、色、名、食、睡,佛给我们讲叫五盖。这五种东西把我们的性德(本性里头本有的智慧、德能、相好)盖住了,盖就是障碍。因此这些东西在现前我们没有办法断掉,我们是凡夫,业报身,断不掉,决定不能够贪恋。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示现的,诸菩萨罗汉给我们示现的,都做出样子给我们看,祖师大德为我们示现的,我们要细心在这里头观察。他们给我们示现是放下,生活过得最简单,过得最踏实。
  确确实实把贪瞋痴慢放下了,把身心世界放下了,自己的身语意业与法性相应,你就完全变了一个人。怎么说变?你以前没有学佛不是这个样子,你是业报身。现在学佛你真的学了,你学的跟佛菩萨不能讲一模一样,学得满像。你就转业力为愿力,你在这个世间住世长短不受业力支配了,是什么?愿力。愿力就自在,业力不自在,愿力自在。愿力住在这个世间,为什么?众生有感,你就有应。众生的感不断,感是什么?众生需要你,需要你帮助,那你就不能走,你就得要帮助他,因为你曾经发过愿,「众生无边誓愿度」。你现在有了这么一点能力,不管能力多少,能力大小,你总要尽心尽力去帮助他。哪一天众生不需要了,不想听你的,那个感的缘就断了。感的缘断了,你就可以离开这个世界。所以,住世长短不是业力,是随感应的力量。
  梁武帝那个时代,佛门里面有一位大德,也是梁武帝的老师宝志公,观音菩萨化身再来的。四川有一位法师也很了不起,这个法师的德号叫宝香,宝香禅师。有四川人到浙江(现在的浙江)来参访宝志公,宝志公问他:你从哪里来的?从四川来的。宝志公就说:四川香贵不贵?这个人答覆说:我们那边的香很贱(很贱就是很便宜),不贵,很贱。宝志公就说:贱,那就该走了。这个人听到,不懂得宝志公讲的什么回事情,听不懂。回到四川之后,见了宝香禅师。宝香禅师问他:你见到宝志公,宝志公跟你讲些什么?他就把这个话告诉宝香。实在讲,宝志公就是把这个话传给宝香禅师。宝香禅师在四川确确实实没有缘分,他是个得道的高僧,人不认识他,不尊重他。所以他问香贵不贵,就是问你们对於宝香禅师尊不尊重,是这个意思。结果他说我们这里香很贱,确实,没人瞧得起宝香禅师。宝志公就托一句话了,既然很贱就应该走了,那里没有缘分,没有法缘。
  宝香禅师听到这个话明了了,过了两天他办了一个无遮大会。无遮大会就是请大家来应供,什么人都可以来,都欢迎,平等的供养。而且他这个请客供养是用荤菜,不是用素斋。他预先让人在寺庙前面做了一个放生池,他跟大家一样吃肉。这些人吃得非常欢喜,今天法师开斋,请我们大家一起吃。吃完之后他就表演神通,他到放生池旁边,口一张开,吃的那些鱼虾螃蟹全部是活的,从他口里头吐出来,都在放生池里面游来游去,这旁边人都看呆了。表演完之后,他就走了,你看没有生病。这个时候大家才晓得这是一位神僧,得道的神僧,平常没瞧得起他。最后表演一招,让那些大众生起信心,他走了。所以真正得道的高僧,他住世没有别的,缘分。这个缘佛法里面讲度众生的缘分,化缘,度化众生的缘分。众生尊重他,欢喜他,肯接受他的教诲,有缘。众生不尊重他,轻视他,不愿意听他教诲,无缘。无缘就要走,你住在这干什么?有缘就要来,真正有功夫来去自由,想来就来,想去就去,一点障碍都没有。
  中国在过去历代高僧大德里面,有许多佛菩萨再来的,来示现给我们看的。当然这里面也有修行证果的,不能说没有。在这一生当中,一切缘成熟,他烦恼断了,障碍消除,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所以这里头有示现的,也有真的,我们肉眼凡夫看不出来。示现的不必说了,就是自己在这一生当中修行成就的,他与一切众生的感应,跟示现的人没有两样,平等平等。这是我们常讲转业力为愿力,他真转了。
  帮助众生,这个地方讲的身语意三业,如来的三业,菩萨的三业,修行证果人的三业。这是我们平常常常勉励同学,我们是佛弟子,无论出家在家,一定要常常想著为社会大众做一个好样子。做一个好样子就是此地所说的示色令见,这做好样子给人看,就这一句;一切时一切处,随缘劝导,这就是以声令闻;第三种我们也能做到,一切时一切处我们以善意对一切众生。这个善意对众生就是佛门讲的回向,回向不仅是在早晚课诵。回向真正的意思就是以自己最清净的心,最善的意念,念一切众生,这就是冥冥当中的加持。
  众生再多,差别不同。佛菩萨救护一切众生,我们学习效法佛菩萨救护一类众生也不外这三种。清凉大师在《疏钞》里面给我们讲的境界(现在我们讲的范围),不仅是对人,天地鬼神、九法界众生无量无边。如何能把我们的心量拓开?我们身的示现,不仅是给一切人做好样子,还要给一切天地鬼神、一切众生做好样子,这个心量就大!我们的言语,言语里头平常像一般宗教祈祷,但是一般宗教祈祷大概只对一个真神,没有想到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华严经》的对象是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上诸佛如来,下到地狱众生,十法界依正庄严全都包括在其中,这境界不可思议。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学,学把心量拓开。我们吃饭,我们喝一杯水,拿到这杯水,恭恭敬敬,不说出来没关系,我的意念在祈祷。这个意念传遍虚空法界,清净、善好,祝福这杯水,感谢它供养这个身体,感谢它供养一切众生。现在我们明了,这一杯水要在显微镜之下观察,它的结晶多美,这杯水好!不是说这杯水拿到就咕噜咕噜喝下去之后,什么也不知道,心里面还是妄想纷飞,这杯水的结晶不好;结晶不好,养分就不好,结晶好,养分就好。
  由此可知,同样是一杯水,科学家确实证明了,经过善意的资讯,给它善意的资讯,或者经过祈祷,或者是法会,这水结晶不一样。所以我们佛门里面的大悲水为什么会治病,你就懂这个道理。是以大悲心、大悲咒来加持这杯水,使这杯水的结晶变得非常之美,它能治病。宗教徒他们在吃饭的时候,饭前要祈祷,那个饭菜跟没有经过祈祷的不一样,这不是证明了佛在经上常讲的「境随心转」,证明了!另外证明了一桩事情,「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我们要用清净心、用真诚心、用善意,对待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这个样子不知不觉我们就入了华严境界。华严境界是哪些人?法身菩萨,自己不知不觉入这个境界。《华严经》里面所有的法身菩萨,都是这样的心量,都是纯净纯善,他的清净、他的善意遍虚空法界,我们要学。
  普贤菩萨教我们的,从哪里学起?从诚敬学起。你看看十大愿王第一个「礼敬诸佛」,礼敬诸佛学什么?诚敬,真诚恭敬。对一切人真诚恭敬,对一切事真诚恭敬,对一切物真诚恭敬,对十法界依正庄严真诚恭敬,从这儿学。儒家教人,《礼记》头一句话「曲礼曰,毋不敬」,跟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第一愿完全相同。世出世间大圣人教化众生,从这儿入门。没有诚敬,无论你怎么样用功修学,你的成就有限。印光大师在《文钞》里面说了多少次!这是有人请教他,佛法从哪里入门?有没有最简单的方法教我入门?印光大师说两个字,诚敬。「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二分诚敬得二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它成正比例。你要是万分诚敬,那你就得万分利益。古德常说「不诚无物」,你要不诚,那什么都没有,全部落空。
  真诚是性德的理体,大菩提心之体就是真诚。佛在《观无量寿经》上讲的菩提心,讲了三句;第一句至诚心,至诚就是真诚到极处,这是菩提心之体。第二个是深心,第三个是回向发愿心。深心跟回向发愿心就是真诚心的作用,起用;深心是对自己,自受用,回向发愿心是对别人,他受用。把作用分做自受用跟他受用。
  我是怕初学人对佛学这些名词很难懂,我从它的意思上讲了五句,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真诚就是至诚心,体;清净、平等、正觉是自受用,就是深心;回向发愿就是大慈悲心,他受用。我这样用这十个字来讲,对於现前同学来讲,方便很多了。念念不离这十个字,菩提心现前。菩提心现前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信位。信位菩萨修什么?修菩提心。菩提心修成功,就是初住菩萨;十信心满,你就入住。不能不知道,不能不认真来学习。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接著看清凉大师讲随类三义,我们看第三。
  「三随疑者所疑异故」。这一句有详细的解释。下面文接著说,「若疑十信,即见如来足轮放光,周乎法界等」。我们一小段一小段的来说。随所疑者,这个疑者他所疑的也不一样,有疑十信的。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说这些人疑虑的,举一个例子,能疑的人未必是十信疑十信,十信也会对十行、十住、十回向产生怀疑。我们一般初学佛的人疑虑更多,如果遇不到善缘,这些疑虑确确实实障碍了我们的信心。尤其在近代,我们看到佛教的形象,不是释迦牟尼佛当时的样子,也不是佛法传到中国那个时候的样子,那个时候是教育!
  儒释道三家教导中国社会广大的群众,佛教教学的内容是什么?佛经里头《般若经》上常讲「诸法实相」,佛经一切经所说的,诸位想想,是不是给我们说明诸法实相?诸法实相要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之间万事万法的真相,这哪有迷信!对於这个事实真相通达明了,究竟圆满,这个人我们就称他作佛陀;他很通达、很明了,但是还没有达到究竟圆满,换句话说,他还有疑,我们称他作菩萨。佛、菩萨差别就在此地,都是对宇宙人生真相通达明了,菩萨没有圆满,佛究竟圆满。所以佛教是教育。
  可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佛教,今天在这个社会上,我常常讲有四种不同的形象。第一种就是宗教,它不是宗教,但是现在已经变成宗教了,你不能够否定它不是宗教,变质了。第二种它变成学术,它变成哲学。世界上许多大学里面研究佛教经典,把它当作哲学来研究,我是从这儿入门的。民国初年,欧阳竟无大师说得好,他有一篇非常精采的讲演,在第四中山大学讲的。当时的第四中山大学就是现在南京师范大学。在抗战之前这个学校称为金陵女子大学,现在改成南京师范大学,这学校我去过。他在民国十二年在这里发表一篇讲演,题目是「佛教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时所必需」。这篇讲演当时震撼了佛教界,他的讲词,讲演的时候王恩洋居士是他的学生,当时听讲的时候把它记录下来,写成了笔记。这篇讲演发表了,有单行小册子流通,我在一九七七年在香港讲经看到了。我读了之后跟我的看法、想法非常接近。
  我学佛一出家,当时就跟中国佛教会提出了一份建议,首先我提到是正名,孔老夫子讲「名不正则言不顺」。中国人喜欢简单,简要详明,所以佛陀教育称佛教,但是现在一说佛教人家都想到这是宗教。所以我就建议说现在不能不麻烦一点,让大家了解佛教究竟是什么,我提出了正名,佛陀教育。加两个字,佛教,佛后面加陀,教后面加育,佛陀教育,这个大家一看就很清楚、就很明了,不至於误会。我的建议佛教会确实是经过讨论,讨论之后,好像也没有把佛陀教育这样一个称谓通知各个寺院庵堂,没有。后来这个案大概也就不了了之。
  不管他们是怎么个想法,我这一生是本著佛陀教育这个理念,我来做,我来学习。所以我在台湾相当不容易,很辛苦,讲经讲到第二十年,我才有一个小道场。我这个道场不叫寺院庵堂,不用这个名称,我这个道场用的是华藏佛教视听图书馆。我过去学佛的时候,在李老师创办的慈光图书馆,我在那里住了十年,所以我有一个道场,我用图书馆。为什么用华藏?华藏从《华严经》来的。方东美先生把这部经介绍给我,我非常欢喜,所以我这个图书馆用华藏。在那个时候美国有些同学希望请我到纽约去讲经,我说没有时间,实在没有办法去。最后他们想一个方法,能不能录相,把录相带寄到美国去。我说我没有这个设备,如果有这个设备的话可以,他们就送一套设备来,所以我们的图书馆就加上视听。这是我们头一个道场。
  过了五年,第二个道场出现了,简丰文居士供养一个场所,提供给我讲经弘法。这个场所就是现在的佛陀教育基金会,我正式用佛陀教育,肯定佛教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