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 >

第18部分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第18部分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慧二字,乃有多门,今此正用分别叫做慧,决断叫做智,以慧为因,以智为果」,这就把它分明白了。换句话说,文殊是代表因,不动智佛是代表果,这就很清楚。第一段就介绍到此地,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接著再看清凉大师给我们介绍第二段,南方众海云集表法的意思,还是介绍三处,先介绍菩萨:
  「觉首者,觉心性也,无性不碍随缘,随缘不碍无性,无碍智也」。无碍智是介绍佛,我们就念到此地。觉首,他所表的是觉心性。心性在哪里?怎么觉悟?觉悟的样子是什么?实在讲觉心性,诸位想想看,跟宗门里面所讲的明心见性是不是同一个境界?确实同一个境界,就是明心见性。在教下里面就是大开圆解,在我们净土宗里面就是理一心不乱,这个才叫觉首。梵语这十位菩萨名号后面都是室利;觉,梵语是菩提,前面一位是文殊师利,这个在梵语想必是菩提师利,翻为觉首。
  觉悟的样子是什么?心性的样子?性相不二,理事一如。这些话我们学佛的同学听得很熟,听得很多,那你就应该知道觉悟的样子是什么。大经上说「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你现在既然觉悟心性,心性的样子就是它所现的相分,遍法界虚空界所有一切现象,它不是心性是什么?古大德所谓「以金作器,器器皆金」。宇宙之间所有一切现象,一切有情众生,一切无情众生,一切自然现象,哪个不是?确实是的,这是见性的样子。性,心性是体,宇宙万有的本体,是真正的自己,真我!大乘教里面讲的「常乐我净」。心性里头本来具足常乐我净,常是永恒不变,常住真心;乐这个里头没有苦,没有苦就是乐,世间人讲的苦乐忧喜舍,这里头统统没有。世间这一切苦没有,一切乐也没有,一切忧没有,一切喜也没有。觉首菩萨在此地,他代表所行之行。你看看他所行的,前面文殊菩萨代表的是以智慧的选择,觉首菩萨所代表的这里头就有受用了。
  下面这是介绍南方的佛号。无性不碍随缘,无性之性就是自性。前面清凉大师跟我们讲过无自性。无性之性是理体,不碍随缘,如果有就不能随缘;随缘不碍无性,这个理很深。无碍智现前,那就是《华严经》上所说的「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无碍智佛,得大自在。我们今天怎么学法?怎样能入佛的境界?要晓得今天我们的障碍在哪里?在分别、在执著。你有分别执著,你就不能随缘,你就没有办法做到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你做不到。
  要怎样才能做到随缘?我没有执著,我没有分别,就能随缘了,你们怎么做,我统统欢喜。这个里面又有文殊菩萨的智慧选择,你们所做的是善的,对一切众生是没有害处的,我都可以随缘;如果对一切众生有害处的,我就不随缘。就像普贤教导我们一样,与法性相应的,礼敬、赞叹、供养;与法性不相应的,礼敬不赞叹,供养要斟酌,这是文殊智慧选择。经典里面都把这些原理原则教给我们了,我们应当在日常生活当中,现在就要开始学习。要知道随顺法性,不能违背法性,念念不忘众生,随顺慈悲;慈悲是随顺法性的,慈悲就是法性。念念帮助众生得真实利益,念念帮助诸佛如来正法久住,不是为自己,与自己毫不相关。不能拿佛法、藉著佛法求自己的名闻利养,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你完全颠倒了。
  我们住在这个地区,希望这个地区(整个澳洲),这里的居民都能够正确的认识佛法、理解佛法。我们住在这个地方有责任、有使命。佛法,我们现在真正了解方东美先生所说的「人生最高的享受」,我们自己得到了,就要介绍给别人;不介绍给别人,对不起诸佛菩萨,对不起祖师大德。别人得到了肯传给我们,我得到了不肯传给别人,这是罪过。佛家讲知恩报恩,也就是在这个地方说的。前人把佛法介绍给我,我得到佛法的享受,真的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要知恩,我怎么报答他?我要把我享受的奉献给别人,全心全力把佛法介绍给别人,报恩!除这桩事情之外,还有什么能报恩的?
  一切设施作为,都是知恩报恩的手段,知恩报恩的方法、形相。要用现在的话来说,全部的都是教学,起心动念是教学,言语造作是教学,所有一切设施,没有一样不是教学。《华严》的教学是推得最广,遍法界虚空界统统在教学,情与无情,同圆种智。你要把这些都搞清楚、搞明白了,古大德讲参透了,你才能报佛恩。回向偈上所说的,那是真的,不是假的,「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不离这个,这是真报恩者。
  这个社会上常常有很多活动,大部分的活动不是我们自己办的,社会上有政府办的,有民间团体办的,我们参与。参与是什么?参与就是正法久住,让大家知道什么是正法,为人演说!去年九月,我们这个地方花季游行,我叫大家参加,结果报名的时间来不及了。今年九月要参加,是不是现在快要报名?我们怎样把佛法活活泼泼的表演给社会大众看。我相信,他们这个活动一定有很多电视媒体来报导,我们展示给这个小城居民看。从电视媒体报导,整个澳洲、整个世界都能看到,谁收看这个节目,就是有缘人。
  无论是什么活动,一定要把「大方广佛华严」端出来。不能自己藏起来受用,不可以,要与一切众生分享。《大方广佛华严》跟《无量寿》是一不是二。参与这些活动,怎么样计划?怎么样设计?怎么样展出?现在就要开始,要不然来不及了。你们看看佛菩萨大会,经上看到好多了,大的集会,幢幡宝盖,这庄严具,乃至於衣著饮食。如何把普贤的十愿,文殊的十波罗蜜,都在活动里面展现出来,希望你们年轻的同学们要留意。菩萨所行之行,怎样把无碍智表演出来。
  这里头讲的无性不碍随缘,随缘不碍无性,实际上就是大乘经上常常讲的「随缘不变,不变随缘」,这是菩萨、真正觉悟者幸福美满的生活。早年讲经,我把这两句衍成四句,后面是「不变不随缘,小乘;随缘随变,凡夫;不变随缘是佛;随缘不变是菩萨」,我说了这四句。
  下面再介绍刹土,这个佛刹名字叫「妙色」,「不染而染,染而不染,俱难了知,为妙色也」,这的确讲的是事实真相。不染而染是什么?六道九法界的众生。染而不染是诸佛菩萨应化在这个地方。诸佛菩萨你不容易了解他,凡夫一样的你也很难了知。难,要不要了知?要!不能说难就算了,那你永远做凡夫,绝不畏难,要求真智慧。你要真正了知不染而染,你就是了知六道十法界;你了知染而不染,你就能了知四圣法界,了知一真法界,妙色。诸位总要记住,刹是表所证之理,佛名是你所得之智、你所证之智,菩萨代表你所修的行门。
  我们再看第三段,第三段也介绍三位。第一个是财首菩萨,「财首者,法财教化,即灭暗智」,财首是菩萨的名号。菩萨做什么事情?传法利生。菩萨是天人师,给人什么?世间所有一切众生,诸位想想,哪个不贪财?菩萨的德号把财放在前面,财首!财首是什么?我们中国人叫他做财神爷。谁都喜欢财神,过年的时候,家家迎财神。这个财神爷可不同世间一般的财神爷,他带给你是功德法财,是真正以无上的法宝供养大众,教化众生,成就自己的灭暗智。灭暗智,这是讲西方,西方的佛,灭暗智佛,他代表你所证之理。由此可知,灭暗智就是破无明的智慧,断烦恼的智慧。我们很想破无明断烦恼,这个智慧从哪里来?这个智慧从教化,教学相长,你才能得这个智慧。
  世出世间的圣人,都是从事於多元文化教学工作。世出世间唯有教学是真实功德,成就自己,利益众生,真的是有万利而无一弊,圆满的利益,决定没有丝毫过失。所以孔老夫子讲的那个话,你愈想愈有道理,他说:我终日不吃,终夜不睡,我想,没有利益,不如学也。自己发愤求学,勤苦教人,这个里头有大乐。自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快乐、法喜充满;教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这头一句是自己学习的快乐,第二句是教别人的快乐。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君子是个有德行的人,就是说你勤苦的教学的时候,社会上没人认识你,没人知道你,又何必要人知道?要人知道,这个心已经不纯不净。为什么?还有烦恼在作祟,好名!你教得久,时间长了,自然有人知道。那是什么?那是实至名归,不是求人知道,不是求搞知名度。你的学习教化被社会大众肯定,社会大众给你一些荣誉,别人肯定,可以。我们自己去求,错了,哪有这个道理!自己要去求,一文不值,这个道理要懂。总而言之,我们这几年常常提到的,我们修学的方向目标是什么?纯净纯善。决定不能够落在名闻利养里头,你才真正是纯净纯善;沾上名闻利养的边,不净不善,你那个净跟善是假的,不是真的。
  我们学佛不学假的,学真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显示你是道德之人。现在没有人知道你,久后一定会有人发现。不可能的。你的德行,你的学问,你的教化,你的光辉,遍照法界;人不知道,佛菩萨知道,天神知道,鬼神知道。释迦牟尼佛在这个世间示现成道,人不知道,没有人知道,净居天人知道了。净居天是第四禅五不还天,天人知道了。看到这个世间人懵懵懂懂,不认识大智慧的人,不认识大圣人,他们下来变化成一个凡人,来表演,对释迦牟尼佛的恭敬、称赞,请佛说法。他们这一做,这才引起我们世间人的注意,有天人!
  天人这样表演也不是为自己,他自己表演完了,他到他的净居天,他回去了,痕迹都不沾,真的三轮体空。他来做什么?帮助佛弘法利生,帮助众生离苦得乐,对自己毫不相干,自己永远是纯净纯善。所以我们要想有智慧断烦恼,有智慧破无明,没有别的法子,从事於教化,立志於教化,永远不懈怠教化。一生学不厌、教不倦,你的烦恼自然就轻了,你的无明自然就破了,你会证得灭暗智。
  后面一句,「如莲不著」,西方世界,莲花色。这个地方清凉大师给我们的注解,轻描淡写只有四个字,如莲不著,就是莲花色世界。它为什么不著?「了众生空」。这个众生是广义的,凡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都没有自性,所谓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缘生的。他了解事实真相,所以於一切法里头,包括佛法,《金刚经》上说的「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舍就是不著,佛法尚且不著,不执著,何况世间一切法。所以「一切法缘起性空」,你真正懂得这一句,你就不会执著。
  我们用什么心对六尘境界?要用智慧,不能用情识。不动智是根本智,这里讲无碍智、灭暗智,这是根本智的起作用,叫后得智,叫权智。权智讲了九个,依根本智起,根本智如如不动。他有能力拣别,拣别就是无障碍;有能力灭暗,灭暗实在讲化解一切烦恼习气,成就自己的断德。所证之理,莲花色来代表。「了众生空」就是佛门常讲的「万法皆空」,万法皆空,你才不会有分别执著,你也不会有妄想。
  第四段北方,北方世界上首菩萨,「宝首」。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提示的,「真俗无违,可珍贵故」。这教我们,菩萨教我们如何学菩萨行。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违背真,不违背佛陀的教诲;不违背俗,那是恒顺众生。普贤十愿里面有两句话,常随佛学,「常随佛学」是不违真,「恒顺众生」是不违俗,这里头有智慧,这是文殊智慧拣别。我们有拣别的智慧,真俗都不违背,能够让经典里面的教诲融入我们的生活,把我们实际的生活跟经教化为一体,这是最可贵的。如果所学非所用,所用非所学,那就不可贵了;学以致用这真正可贵。宝首,这才是宝!由此可知,此地「宝」的意思,就是佛法里面常讲的圆融无碍;真俗不二,圆融无碍,这是真正可宝可贵。
  「善知业果,不犯威仪」,北方这一位佛的德号,是威仪智佛。善知业果,不犯威仪,通权达变。在我们初学的人,对於戒律威仪,戒律有开遮持犯,威仪同样也有开遮持犯。你要善知业果,业是造作,你知道造作之后有什么影响,这个叫业果。如果影响是善的,影响是正面的,戒律开缘。要知道诸佛菩萨只有一个愿望,利益众生。什么利益?帮助众生破迷开悟,这是总方向、总原则。凡是能够帮助众生觉悟的,使众生接受佛法、理解佛法,这个果好。跟一切众生接触的时候,有的时候要开缘,你要懂得开。
  我早年亲近李老师,因为在亲近李老师之前,我跟忏云法师住茅蓬。忏云法师茅蓬持午,晚上不吃饭,过午之后,凡是有渣子的东西我们都不吃。牛奶也不吃,豆浆不吃,它放在那里久了,它沈淀有渣子,所以只喝水,茶水可以。经典里跟我们讲蜜糖可以。蜂蜜调在水里面没有渣子,但是我也很少吃甜的,所以我喝的都是喝水,茶也很少喝。到台中之后,我还是坚持晚上不吃。
  有一天李老师(李老师日中一食),人家请他吃晚饭,他叫我去。我说:这怎么可以?他说:你学的是小乘,小乘不能度众生!人家好心好意,他这个时候有空(因为都做生意的人,晚上有空)请你吃饭,你要不去,把人家法缘断掉了。人家还说你的架子很大,瞧不起他,对佛教就产生排斥。我们去的时候,他非常欢喜,然后听说你持午,持午晚上也来了,这更了不起。业果,善知业果,这是开缘,这不是破戒,不是破斋,不是犯戒,这是开缘;我们帮助他对佛法产生信心,接引他入佛门。我这才明了。这就是「善知业果,不犯威仪」的一个例子。例子太多太多了,活学活用,不能死在字里行间,那就变成佛呆子。这李老师常讲,学佛学到最后变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