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 >

第292部分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第292部分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佛在经上常常提醒我们,帝王是世间最大的福报,富有四海,贵为天子。享福的时候念头错了、迷了,造这么大的罪业。这个罪业自自然然就变成三恶道的境界,他死了之后要到那里去受罪。不要说恶的行为,你逃不了因果;恶的念头、语言,恶报都现前,何况行为。所以三途地狱从哪里来的?就是这么来的。换句话说,各人有各人的三恶道,我的三恶道跟你的三恶道不一样,我的三恶道是我的不善业变现出来的,你的三恶道是你的不善业变现出来的,我们大家都有不善业,每个人不善业有轻重广狭不相同,所以每个人他受的也不一样,业因、业缘不相同,果报怎么会相同?同样是变成地狱,你变你的地狱,我变我的地狱,就像作梦一样。梦里明明有六趣,我在梦中的生活,跟你在你梦中的生活不相同。我作梦梦到你,你作梦梦到我,梦中有同分境界,可是各人有各人的感受,这个意思很深。
  你总得心地很清净、很平和,你展开经卷才能体会到如来所说真实义。所以愈清净你体会得愈深,你体会得愈广,愈接近如来讲的真实义。如来讲的真实义,实际上就是事实真相。我们的心念很粗,烦恼习气很重,你读经、听讲,你体会的就不深。这也是章嘉大师往年教给我的,他教给我修行一个原则:看破帮助你放下,放下又帮助你看破,看破、放下辗转相辅相成。放下什么?最重要的意欲,放下意欲就是儒家所讲的格物的功夫。我们要把欲望放下,真正做到在这个世间「於人无争,於世无求」。
  我们今天有这个色身,这个色身是个负担,你要生活,我们一般讲的你要衣食住行,这是基本的生存条件,也就是说基本的欲望。你只要有贪著,那就是欲望。我们要把欲望降到最低的程度,像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示现的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他老人家活了八十岁。这个示现就是教导我们,我们是六道凡夫只要保持基本的欲望,不要再发展。我们用现代的话对现代的人说,衣能保暖,食能够不饥饿,住能有一个小房子遮蔽风雨,足矣,就够了。决定不能够把这个生活环境,像世间一般人说,要改善、要提升,你有想改善你的生活环境,想提升你生活品质,你就免不了要造业。
  但是改善生活品质,提升生活品质,这是世间人可以说一致的愿求。如果有人讲,要把这个生活品质下降,降到最低,没有一个人愿意,那是什么?那是完全违背了众生的意欲,他不知道这个意欲是苦果的根源,他不知道,完全迷失。佛菩萨晓得,所以佛菩萨用身教,他自己示现给你看。那要会看才行,不会看的看不出来,会看的,他生活虽然很清苦、很淡泊,但是你仔细观察他相貌清秀、身体健康,年岁虽然很大,行动飘飘若仙,令人羡慕,这现身说法:我这个才是过的人生最高的享受。你们天天追求物质生活,提升你的生活品质,生活的水平,但是带给你的是烦恼、是忧虑、是牵挂;没有得到想尽方法要得到,得到之后又怕丢掉,一天到晚提心吊胆。你过的是什么生活?那就是佛在经上讲的极苦的生活。你过的是三苦、八苦的生活;觉悟的人过的是自在随缘的生活,快乐无比。你要是真的把这个事实真相看清楚、看明白,你是个明白人、觉悟的人,你就会选择,选择一个幸福快乐的人生。
  方东美先生把佛法介绍给我的时候说,那个时候我不是跟他学佛,他也不是佛门弟子,他是个哲学家,是个名教授,我跟他学哲学。在哲学里面,他给我开了一个单元,佛经哲学。当时我非常讶异,这佛经还是哲学?不知道,以前没有听说过。「佛经不但是哲学,是哲学里面最高峰,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就被他这两句话打动,这是我学佛的因缘。在这以前,在我心目当中佛教是迷信。所有宗教都是迷信,佛教迷得更深。什么人来给我传教,我都不会接受的。方先生说佛教是哲学,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这使我感到非常惊讶,於是就开始留意佛教的经典,找这些经典来看。那个时候在台湾佛教经典没有流通的,找不到,只有到大的寺庙,它里面有藏经,这些藏经那是不能拿出去的,只有在里面看。所以我们星期假日就到藏经楼去看经、抄经,好的东西我们自己抄,不像现在,现在太方便。这是得力於近代科技发达,印刷术发达,所以价格大幅度的下降,品质又非常之好。台湾这几十年当中,多次影印《大藏经》,所以我们这个小道场不同版本的《大藏经》就有十种。我们自己印的,过去印的《大正藏》、印的《龙藏》,我们这里都有好几套,这都是希有的因缘。
  怎么样把意欲转化成智慧,转化成善巧方便?还是夏莲居老居士的一句话,读经。一定要读出味道来,要把法味念出来,要把法喜念出来,《论语》头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句话比什么都重要,这就是方东美先生讲的人生最高的享受。你要深入经藏,佛在经典里面讲的更好,深解义趣,你对於佛经解得愈深,意思愈透彻愈明了,愈快乐,那才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把你的意欲转变成智慧,把你的意欲转变成善巧方便。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饶益世界第三段,苦灭圣谛,我们把经文先念一遍:
  【诸佛子,所言苦灭圣谛者,彼饶益世界中,或名出狱,或名真实,或名离难,或名覆护,或名离恶,或名随顺,或名根本,或名舍因,或名无为,或名无相续。】
  到这个地方是一段。这些略举的名称都是讲的出世间的果报。我们通达明了之后,就变成我们学习的方向目标,所以「灭谛」也是无量无边。我们看第一个名号,『或名出狱』。就像世间触犯法律被判徒刑,去坐监狱,刑期满了出狱,恢复自由,恢复公民的权利,用这个来做比喻。六道中的人,六道是个大监牢狱,六道里头确实有地狱,地狱是六道里面最苦的环境,确实只有苦没有乐。佛告诉我们三界六道总不免三大类的苦,所谓苦苦、坏苦、行苦,这三大类。欲界,这三种苦统统具足,你都要受,欲界是监牢狱。色界,因为欲,我们前面在集谛里面念到的意欲,他有定功,他能把意欲伏住,虽有它不起作用。欲伏住,苦苦没有了,但是他有坏苦、他有行苦,不过他受苦是大幅度的减轻,这是事实。到无色界天,连身体都不要,我们讲灵界,他只有阿赖耶识,他没有色身,因此坏苦没有了。但是他的境界不能够永恒保持,换句话说,他有时间限制的,这个时间限制就是他功夫、他的能力,我们一般人讲是寿量,他的定功能够保持八万大劫,这很了不起,不可思议。八万大劫,他能把他的烦恼习气伏住,但是八万大劫是有时间限制,它总有到的时候,到了他伏不住,烦恼习气自然又起现行,这一起现行之后,他立刻就堕落,因为他上面没有了,他就回头往下堕落。所以叫三界统苦。
  世尊在法华会上把三界六道比喻火宅,比喻的是地狱,超越三界才叫「出狱」。这个说法就是小乘的般涅盘,证得阿罗汉果永远脱离六道,出离六道的这个监狱。但是这个名词是在《华严经》上出现,《华严》属於大乘圆教,这个出狱的意思就不只是说的六道,比六道范围更大的是什么?十法界。十法界里头,声闻、缘觉、菩萨、佛,在大乘法里面,法身菩萨境界里头还是监牢狱,不过这个地方所受的苦,比六道那是轻了很多,为什么?就佛法总纲领上来说,出离六道轮回是见思烦恼的苦断掉,可是他还有尘沙烦恼、还有无明烦恼没断,那个尘沙烦恼也像监牢狱一样。所以在四圣法界里修什么?没有别的,破尘沙烦恼而已。见思是烦恼障,所以二乘烦恼障破了,尘沙是所知障,所知障没有破;由此可知,四圣法界他们是破所知障。十法界里头,先在六道,六道破烦恼障,先破烦恼障,再破所知障。
  儒家教学亦复如是,儒家教学先格物,格物就是破烦恼障,物是物欲,先要离开这个物欲,对於一切物的欲望,先要把这个东西舍离、看破、放下。再进一步,致知,致知就是破所知障,二障破了,就明心见性。所以格物而后致知,致知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意诚心正就是佛法里面讲的大菩提心,就是真心,真心才现前;跟佛讲的没有两样,完全一样。诚意正心现前了,这个人脱离十法界,法身菩萨。所以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儒家教导的总的修学纲领原理原则,跟大乘佛法完全相同,不过大乘佛法比儒家讲得详细。所以烦恼断了,见思烦恼断了超越六道,尘沙烦恼断了超越十法界,这到一真法界。二障断了,烦恼障跟所知障断了,这个时候十法界没有了,什么境界现前?一真法界现前。菩萨这时候叫法身大士,菩萨在一真法界里干什么?破最后的无明烦恼。无明,大乘经上佛把它说做四十一品,破一品,菩萨的地位升一级,我们讲圆教,《华严》是圆教,破一品无明,这是初住菩萨的位子,初住叫发心住,为什么叫发心住?菩提心现前,就是儒家讲的诚意正心,诚意正心现前。
  由此可知,有烦恼,你的心不诚;有分别,你的心不诚。什么时候你的真心流露?真心里面,记住,决定没有执著,决定没有分别,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分别执著没有了,真心现前。你还有分别执著,你是妄心,你不是真心。这个道理不能不懂,你要真搞明白有大受用,这个大受用是什么?不造业。不造什么业?三途六道的业不造,不但三途六道的业不造,十法界的业也不造。你要晓得十法界的业不造,就是十法界的缘断掉,虽有十法界的因,没有关系,它绝对不会现十法界的相,你就超越十法界;超越十法界,一真法界就现前,你就是法身菩萨,这叫证果,转凡成圣。六道,佛家讲的内凡,四圣法界叫外凡,内外是以六道做界限。超越十法界,这不是凡人,才真正叫圣人,法身菩萨是圣人,超凡入圣,这是大事因缘,这真正出狱了,出了十法界。我们要怎样才能够超越?法门无量无边,哪个法门都行,只要功夫用的得力,用的恰当。你要问我用什么方法?我用的是经教,我用这个方法,天天读经,天天念佛。读经明白了就是看破了,帮助看破,念佛帮助放下,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放下。天天干,这个念佛放下的功夫,帮助你更深一层看出这个经典里面的意思。
  我们不说别的,单单讲这一次讲《华严经》开始,这几年来我们已经讲了两千多个小时,诸位同学要是连贯的来听讲,我们一起来学习,我相信你会发现,发现什么?发现我的境界年年不相同,月月不相同,你会发现。为什么不相同?这个境界不断在提升,我不敢讲每个星期都不一样,这个话我不敢讲,但是每个月不一样,这个话我敢讲,月月不一样,所以有法喜,这就是进步。勇猛精进,那勇猛两个字我不敢讲,精进有。一年跟一年比,这是很容易看得出来,非常明显;一月一月不一样,那你要细心观察,你粗心大意,你没有办法体会到;你要是很细心,你会觉察到月月不一样。
  我用的是这个方法,要用现代人讲的,就是研经念佛,研究经教念佛,我用这个方法。时间差不多是相等,一半的时间念佛,一半的时间研究经教。我常常,你看到我没有事的时候,我在散步,我散步不是念佛就是思惟经教里面的教诲,大势至菩萨讲「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常常想经典里面的道理,想经典里面的教诲,这叫忆佛。时间久了,不知不觉自自然然入境界。你要想入境界,入不了,为什么?想是妄想,妄想跟真性不相应。妄想没有了,所以古人这个比喻说得好,只问耕耘,莫问收获。只要我方向目标正确,不问收获,水到渠成,它自自然然契入。想契入,那是障碍契入,连契入的念头都没有,自然。
  所以我跟大家在一起学《华严》,每一堂课,这一个小时都是圆满的华严经教,堂堂都圆满。连结起来也是圆满,分开来每一堂课都是圆满,你们有没有体会到这个意境?你要是入这个意境,快乐无比,这一天没有空过,这一天我们的身心安住在佛境界里面,佛境界就是一真法界。但是我们的安住,不是真正的一真法界,是相似的一真法界,为什么?没契入,契入那就是真实的一真法界。虽然不是真实,是相似的,已经得法喜充满,那真实之乐可想而知。可想而知是我们的话,实际上可想也不知道,不思议的境界。
  所以这个狱的意思范围非常广大。再往深一层观察,狱从哪里来的?从心想生。什么心想?妄想分别执著,从这里生的。於是出狱,你就能抓到这个出狱学习的方向、纲领。不能从外头境界上求,从境界上求达不到目标,要从哪里求?从心地上求。离一切执著,就是离见思烦恼,出六道轮回。再说浅一点,离贪瞋痴,你就不堕三恶道;贪心是饿鬼,愚痴是畜生,瞋恚是地狱。我在现前日常生活当中,对世出世间一切法,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不起贪念,饿鬼道没有了;不起瞋恚,地狱道没有;不生愚痴,畜生道没有了。你要断三恶道,是从心地里面断,不是从外境上断,外境那个相是梦幻泡影,那个相是了不可得,你对它没有法子,它的生灭是你的念头,「一切法从心想生」,这句是天经地义的真理,万万不能疏忽。
  要知道会修行的人,我们常讲上上根人,上上根人实在讲他就是抓住了这一句,知道一切法从心想生,於是他处理的方法就是从心想上下手。断贪、断瞋、断愚痴,三恶道没有了。然后再断八十八品见惑、八十一品思惑,六道轮回没有了。在修的过程当中,同时全心全力为一切众生服务,勤修财施、法施、无畏施,累积功德。古时候这些善知识、祖师大德常常讲的,积功累德,为一切众生修功德。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