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 >

第344部分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第344部分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里听讲,我们看不到;天龙八部在这里听讲,我们看不到;他方世界的声闻、缘觉、菩萨来听讲,我们看不到,这是不同维次空间。可不可能九法界众生都来听讲?可能,大有可能。这是什么?缘。所以法师法缘殊胜,缘要去结,你不去结缘,缘哪来?你要欢欢喜喜广结善缘。不但与人要结缘,与一切动物结缘,与一切植物结缘,与山川大地结缘,山川大地,《华严经》上讲得很多,山神,土地神,花神,树神,草木神,海神,江神,河神,连井水都有神,你念念不忘这些,这些神明。神明种类之多,数量之多,跟我们人间社会几乎没有差别,常常放在心上,把自己修学的功德常常回向给他们。
  心确确实实没有界限,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起心动念遍法界虚空界,那么法界虚空界所有一切众生跟你都有缘。你讲经说法用的是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就起感应。这个心是遍法界虚空界的,大乘教里面常常讲,「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只要你放下妄想分别执著,你的心就周遍法界,所以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跟你起感应道交。你没有这个心,好像我们发射的电波一样,它就达不到,它就收不到。你有这个心,心量这么大,你这里一发射,它那里统统收到,生活的空间扩大了,这个里头其乐无穷。人不知道好歹,没有关系,佛菩萨知道,神明知道,所以一天到晚欢欢喜喜,真的自在快乐。这种境界,你要契入你才会知道,你不契入,怎么跟你讲也没有用处。你从来没有经验过,从来没有体会到过,你怎么会晓得。
  今天你没有这个受用,不要怪别人,怪你自己妄想分别执著,你把无尽无量无边空间维次,一个维次都不能突破,妄想分别执著把自己圈,圈的这么一个小圈圈里头,跳不出去。古德常常用比喻说,这个妄想分别执著好像是蚕丝,自己做个茧,把自己捆在里面,牢牢的系缚,永远不能出头。外面的天地,外面的境界,永远隔离,一无所知。世尊在《华严经》上给我们透露了不少他方诸佛刹土,他方世界,那是如来境界。好比我们居住在自己家乡,这一生从来没有出过门,诸佛菩萨就好像在世界各地去旅游回来了,讲一些见闻来给我们听。我们懂得很多新奇的事情,新奇到什么程度不知道,不是自己亲证的境界!佛教导我们不是到此为止,这个要懂得,教导我们是劝你,得闲你也去观光旅游,去看看嘛!看看是亲证。
  所以诸佛如来教学的目的,就是劝你要亲证这个境界。亲证才是自己的,听别人讲不是自己的,自己得不到受用。如何才能亲证?「分别尽」就能亲证。分别深广无际,要分分尽,这是中下根性的人;上上根人那就利害了,他能在一念之间,或者能在短时间,几天之间,几个月之间,一、两年之间,统统放下,上上根人,那不是普通人。普通人那慢慢来。这个地方我们要懂,放不下,不肯舍,原因在哪里?原因总在执著「我」。所以前面讲,无我,无自性,这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你要知道真正无我,一切法确确实实无自性,这个「分别」放下去不难!
  人会那么样坚固执著,妄想分别执著不肯放下、不能放下,就是不了解事实真相。所以佛法教学,知难行易,了解事实真相,了解无我,了解无自性是真难。劳累世尊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无非就是把这个真相讲清楚、讲明白,至於修行,那就是放下,放下真的一念之间,你放不下,就是你没有了解。这桩事情,五十多年前章嘉大师教我的,我向他老人家请教「解行」。佛家常讲,行解相应。他老人家给我细说,解难行容易。解是属於看破,行是属於放下,看破难,放下容易。你之所以不能够放下,就是你没有看破,你没有真正明了。真正明了,你就一切放下,就像诸佛如来一样,「分别尽」。解尽圆满了,分别就尽了,这是如来果地。好,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苦灭圣谛第六句:
  【或名安乐住。】
  这个名号也是灭谛的名称。佛法中常说,除了大般涅盘之外,决定没有『安乐住』。不但六道里面没有,四圣法界里头是相似,不是真实。经论里头有个比喻很有意思,佛把六道这里面的人比喻统统都在旅行,在路途当中。从前旅行跟现在旅行不一样,现在旅行很舒服,有旅社,有餐馆,只要带著钱,你旅游可以过得很舒服。从前不是的,从前没有旅社也没有餐馆,旅行的人很辛苦,自己要带干粮,否则的话,你吃就成问题。所以自己要带水,带干粮。这种日子,我还过过。
  抗战期间,我们做学生(流亡学生)常常旅行,旅行靠走路,没有任何交通工具。带米,米是用什么?用一个布袋,这个布袋是个圆筒的,长的,缝这个布袋里面装米,装满之后把两头打个结背在身上。大概那种布袋,现在你们人没有看见过,像什么样?好像现在我看到雨伞,雨伞前面有个套子,就像那个一样。雨伞套子它这一头大一头小,米袋是两头一样大,大概就跟装雨伞那个袋子差不多。装满一袋,两头打个结套在身上,带米。还要带水,再找个小瓶子装一瓶水,带水,你路上渴的时候,有水喝。喝完水在哪里取?实在讲,在那个时代河里水、小溪的水就能吃,真的是到处有水源的地方,我们就把水装满。现在人看到好像不卫生,但是那个时候喝了也没生病。溪水里面可以洗澡,可以煮饭,拿来就可以喝。晚上住,到哪里住?有的时候找不到地方,真的找个树底下。好在中国乡村里头还有些破庙,真的没人住的,通常要饭的叫化多半住在这些没人的破庙,有的时候我们找不到,也在那个地方住一晚上,过那样的生活。
  佛把六道众生比喻是这个情形,六道轮回没有安稳。那真正得到安稳是什么?四圣法界,证到阿罗汉,出了六道轮回,就像什么?这下到了大都市了。大都市里头有客栈,就是有旅社,在那里可以休息几天,养养身体,养养精神。住个十天、八天,有的时候也能住上一、两个月,两、三个月再走,到家才真正休息。哪是家?一真法界是家,安乐住!
  十法界里头,四圣法界那是真正的旅社,暂时得到安乐,不像旅途里头那么样的辛苦;六道是旅途,很辛苦。三善道算是不错,你走的这个路很平坦,一路上生活所需都不缺乏,都能够得到;三恶道,那就像很崎岖的道路,走到荒山野岭,走到沙漠,没有水源,找不到东西吃,野生的东西都找不到,三恶道,苦了。尤其走到沙漠地方,树木草原都没有,晚上睡觉睡在沙里头。我们知道沙漠有风暴,一个不小心风暴来了,把人就埋在里头,许多人就死在这个里头,被沙漠埋起来了,非常危险。所以佛经这个比喻,我们容易体会,经历过这样遭遇的人,体会就很深。现在人出去旅游,除非像到西藏那边去,到新疆,大沙漠,到这边去,而且你要徒步旅行,你才能体会到这个意思。如果你要是坐车,你就体会不到。徒步旅行能够体会佛在经上这样的比喻。
  三界没有安乐住,四圣法界临时的安乐住,不是永久的,临时的。一真法界,也就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那是真的安乐住,这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如来果地上境界是究竟圆满的安乐住,那要怎么样?无明破尽,连最后一品生相无明也破了,这才是究竟圆满的安乐住。初住以上的菩萨,我们称法身菩萨,四十一位法身菩萨,他们真的得安乐住,但是不是究竟圆满。什么原因?无明没有断尽。这个道理要懂。
  我们明了这一桩事,那就晓得我们生生世世要做的是什么?断烦恼而已矣!既然要断烦恼,你就不能再生烦恼。天天生烦恼,你烦恼怎么能断得了?你要想减少烦恼,古大德有一个经验之谈,可以提供你做参考。他说「知事多时,烦恼多」,古圣先贤修行经验之谈。所以从前修道的人为什么都把道场建立在深山里面,交通非常不方便,你要到道场去参学,那真的是要吃苦头。东天目山齐素萍居士上个星期到我们这边来参学,她那个地方我去过两次,从山下到山上十里路。如果是走路,走上去要多少时间?一般平常的速度,三个小时,年岁如果稍微大一点,体力差一点,四、五个小时。从山下走到寺庙,四个小时是正常的,你走一段要休息一下,所以一般人不会去,这个环境就清净。住在这个山上与外界隔绝了,外面发生什么事情,没有人知道,山上没人知道,除非山下有人来告诉你山下发生什么事情,否则的话不知道。「知事少时,烦恼少」。
  现在人烦恼多了,比从前人增加一百倍都不止,什么原因?知道事太多了,天天看电视。电视的新闻报导,本地新闻,国际新闻,还有什么许许多多新闻,我都不知道。我已经三、四十年没有看电视了,我也不看报纸,也不看杂志,什么原因?希望减少烦恼,对於事情是知道愈少愈好。我也不愿意听别人告诉我什么事情,尤其是是非,你要来跟我讲是非,你讲个一句、两句,我一听,下头不要讲了,我一定会制止。我们印象当中,总是记住一切众生最好的这一面;一切众生不善的那一面,不听。不听,不看,不把它记在心上,这是修清净心、修善心的秘诀。你常常听到这个东西,那些众生人事物不善的常常放在心上,你的麻烦就大了。你的心慢慢就变成不善,天天薰习,一天薰一点,一天薰一点,三年五载,要是三十年、四十年,麻烦大了,你心里头这些肮脏的东西,不善的东西,这些垃圾,你怎么样能把它清除掉?很难。
  所以那是最大的幸运,是你觉悟的早。我不接受这些,不接触这些,天天读经,天天看善书,所接收都是善,这个样子几十年下来,境界转过来了。我搞了五十年,不是那么容易事情。五十年,虽然在这个花花世界,我接触的面很窄,我认识的人不多,我知道的事情很少,所以才能保持清净心,保持一个善意。这个事情要靠自己,别人没有法子帮助你,自己要有高度的警觉,更不能打听别人的事情。这个世间有很多人专门打听别人的事情,专门想知道别人的事情,这是最糟糕的,这样的人,他的一生道业是肯定不能成就的。
  喜欢交际应酬,都是对道业有妨碍的。我们外面有一些交际应酬,那是不得已的。只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关系道场,不能不应酬,另外一种是关系社会安定和平,没人去做;如果有人去做,我决定不做。早年,我们道场有韩馆长管理,所以关於道场这一方面的应酬,我就很少参加,她去管就行了。她走了之后,我也不管道场,我们住在新加坡,住在居士林。那边道场,关系道场事情,李木源居士去应酬。我在那边只参加一个多元文化,团结宗教,团结族群,有助於社会安定和平,这个事情他去张罗,我参加。办佛学讲座,办培训班,他办的不是我办的;学生,他招的,我只是担任教学上课而已,这个行,学生人数不多,所以我接触的面还是非常窄小。要知道学业、道业都是从清净心当中成就的,决定不能把自己搞乱了。
  早年,每一年也有个两、三次这顶多,至少有一次回到中国大陆观光旅游,度假,看看故乡的父老,看看以前的老同学、老朋友,没有别的事情。早年赵朴老在世,我们是同乡,他对我非常好,第一次见面,我们就谈了四个多小时,请我在佛协吃饭,他跟他夫人在一起,这一番乡情。所以以后每次回到中国,我一定去看他,我们见过很多次的面。他老人家每次见面都会提到:净空法师,落叶归根!我很受他的感动,我说缘成熟了,我一定回来。
  出家人当中,茗山老和尚,大家都知道他对我非常好,彼此了解,真正爱护、护持。现在这两位老人都走了。在中国了解我的人不多,护持的更少了。所以看看现在的情形,我这个想法要修正,早年一直想著落叶归根,现在想到落叶归根不可能,我也不再有这个希望,这个希望是个妄想。现在?现在我改变的是落地生根,我到澳洲来落地生根。身体还可以的时候,有短期假期,我回到中国去旅游,看看老朋友,也欢迎老朋友到澳洲来访问。在国外,缘还不错,七月间我们访问泰国,在泰国结了很好的缘。上个月我们访问印尼,在印尼也有很好的缘,都可以落地生根。所以现在不是落叶归根了,落地生根。
  佛一切经论里头教导我们,随缘不攀缘,随缘就自在,攀缘就苦恼。在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是心要清净、要善良。修行要掌握原则,要掌握纲领,愈简单愈好,不能搞复杂,不能搞乱。古人讲「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有大道理,经验之谈。修学,确实只有一门,你的心专一,念专一,行专一,你得清凉自在。这是我们现前安乐住,住在哪里?住在经教上。现在我发心希望把这一部《华严》讲圆满,我的身心都住在《大方广佛华严经》上,一天到晚,除了念佛,就是想经里面的教义,这样才能有稍许的契入,契入就有安乐。你要是不能契入,安乐就得不到。
  所以这个安乐,在一般讲也是因果,你身心不安,哪来的乐?安是因,乐是果。怎样能得到安?世出世法里头常常说,平安。换句话说,你心不平,你就得不到安,心平就安了。怎样能得到平?公平,大公无私。所以说把自私自利放下,公才能现前。如果自私自利放不下,你哪里来的公?所以公是因,平是果;平是因,安是果;安是因,乐是果。真正要达到公平,不能不放下自私自利。
  这些年来,我常常劝勉大家,一定要放下对世出世间法人事物控制的念头,要放下,占有的念头要放下。放下控制的念头,你就不迷惑,你就觉了;放下占有的念头,你不造业,你再不过问世间一切人事物的琐碎事,那叫做积功累德。这最明显的不要去过问别人的事情,生活的事情也好,工作的事情也好,处事待人接物的事情也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