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 >

第40部分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第40部分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啵悄愣圆黄鹚N裁矗克嵩熳镆担崞苹捣鸱ā⒒嵴习鸱āD悄悴皇墙兴唇影啵退桨⒈堑赜穑烤跷虻娜耍趺茨苋绦淖稣飧鍪虑椋∷裕裁慈四芙影啵空嬲跷蛄耍挥兴叫摹N颐浅3K档模运阶岳畔铝耍爬畔铝耍逵镜南硎芊畔铝耍安_痴慢放下了,这种人是接班人。但是今天要找这样的人不容易,到哪里去找?从前李老师告诉我,还是有一个方法,什么方法?求感应,求佛加持。至诚感通,佛菩萨会送人来。只要你的心正、行正,肯定有感应。一切为苦难众生,为苦难众生自己才能真正成就。一个人自私自利,什么都为自己,心量狭小,他不会有成就的,他智慧不会开的,顶多一点小聪明而已,不开智慧。
  所以《华严经》上讲,大心凡夫。他的思想、他的见解、他的行为,无一不是为一切苦难众生,不分国家界限,不分种族,不分宗教;这个人,缘要殊胜,肯定他是一切众生的真善知识。这个其他宗教里面讲救世主,在佛法里面讲菩萨应化来的,在此地做种种示现,教化众生,帮助众生转迷为悟,转恶为善,转敌对为朋友,转冤家为亲家,转凡为圣。肯定他来给我们做这个榜样,身教,现身说法。没有一点私心,没有一点私利,确确实实做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心决定是跟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相应。佛门里讲这是大善根,长者讲有种性的菩萨,过去生中是善根深厚,他能发心,他能信能解。
  「信解种强者」,这就是善根种子强,「虽受人天乐果,亦能发心求无上道」,这是过去生中善根深厚的人,他的菩提种子有力量,很强。所以他虽然受人天福报,没有受过什么苦难,他能发心,他能求无上道,他在这一生当中能给我们示现成就,这个我们常讲再来人。虽然不是真正再来人,他一接触到佛法之后,基於过去生中深厚的善根,他在这一生当中能够转业力为愿力,他的愿力超过了他的业力,等於乘愿再来,这种人肯定成就。
  后面,大师在这里做了个总结,「是故因智随迷,因智随悟」。这个智是根本智,前面讲了这么多,我们如果真的懂得,明白一些,我们就晓得,六道众生里面,迷而不觉、觉而不迷是怎么回事情?都离不了根本智。因智随迷,是在根本智上立知,《楞严经》上讲的「知见立知」,你迷了,你随顺迷情,苦头受尽的时候,还是因智觉悟,本觉里面的灵知它在起作用。所以佛菩萨在大乘经上常讲「迷悟不二」,这话什么意思?迷悟之本都是根本智。迷的时候,根本智不起作用;根本智起作用,觉悟了。
  一定要晓得,根本智就是我们的六根根性,只要不用八识五十一心所就是的。这个说法,初学的同学恐怕难懂,不容易体会,我们再说白一点。第六意识是分别,第七识末那是执著,第八识是落印象。所以佛门你看宗门参禅,教人离心意识参,叫参究,不叫研究。世间人讲研究,研究他是没有离开心意识,他用心意识;用心意识叫研究,不用心意识叫参究,差别在此地。教下里面,你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参学,只要看到参,就不能用心意识。换句话说,不能用分别,不能用执著,不可以落印象。
  参学好比用镜子,用心如镜,照外面的一切万物不留痕迹,正在照的时候也不留痕迹。研究,研究像照相机一样,它里头有底片,照一个落一个印象,照一个又落一个印象,就是它有分别、有执著,落印象。研跟参不同的地方在这里。佛门不管哪一宗哪一派都跟你讲的参究,不是研究,参究、参学。所以参用根本智,悟后得智。研究落在意识里头,没有根本智;没有根本智,哪来的后得智!所以佛经上讲,他只是世智辩聪,没有真智慧,根本智、后得智是真智慧。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0一九卷)  2003/4/22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019
  诸位同学,我们还是看李长者的开导,前面我们读到「是故因智随迷,因智随悟」,读到这地方。接著看下面他老人家举了个比喻:
  「如人因地而倒,因地而起」,把地比作根本智,比作本智。人,他为什么会跌倒?还是地,地不平,他跌倒了,还是要靠地而站起来,用这比喻,这比喻好懂。由此可知,本智就是本性不动智佛,世尊给它起了很多名字。
  我们再看下面,这底下开示非常重要,确实是真实智慧。「正随迷时,名之为识」。我们的根本智,我们的根性,真性,根性是真性,随迷的时候就给它起个名字叫识,它随悟的时候就给它起个名字叫智。迷的时候叫八识,悟的时候叫四智。你一定要知道「识之与智,本无自名」,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老子》这部书一开端就这两句,一定要晓得宇宙之间万事万物本来没有名字,名字是人给它加上去的。
  「但随迷悟而立其名故」,这名怎么建立的?是随自性,随缘。根本智,不动智佛,六根根性,真如本性,这么多名词都是讲的一桩事。佛一桩事为什么说这么多名词?他的用意是告诉我们:你只要懂得意思。教我们不要执著名相;执著名相,你就又迷了。你一定要晓得名是假名,你就不迷了。不管怎么说都是这桩事情,那就是善巧方便,这种善巧方便无非是帮助我们破迷开悟,让我们从迷惑回归到觉悟而已。「不可计常计断名也」,计常计断都是妄想。「此智之与识,但随迷悟立名」,这就是四智跟八识,四智八识是随迷悟而立名,这是从根本上说。根本如是,你就晓得世出世间一切法,一切诸佛名号、一切菩萨名号、一切众生名号、一切万物名号,又何尝不如是?你果然懂得了,你就不会去执著了。建立这些名词没有别的,便於演说而已,便於帮助你觉悟而已。
  下面说,「若觅始终」,宇宙之间你要想找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下面讲的话都是佛在经中说的,「如空中求迹」,这是从前鸟在空中飞,你要想找鸟飞的那个路线,你到哪里去找?它飞过去了,没有痕迹。「如影中求人,如身中求我」,后面接著说「依住所在,终不可得,故新长短处所之相也」。前面是讲名,名之外,在形相上「依住所在」,我们今天说我们身体所在,给你总结一句话,「终不可得」,一切法,《般若经》上讲的「毕竟空,无所有,不可得」。要晓得宇宙之间一切万事万物,毕竟空寂,了不可得,确确实实无所有。你要认为所有,是你迷了,你的本觉随迷。你果然知道世出世间一切法,确确实实「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你就悟了,你对於宇宙之间万事万物的真相,你明白了。明白的人就叫佛、就叫菩萨,没有觉悟还在迷,这叫凡夫。凡夫范围很广,有界内的凡夫,有界外的凡夫,界内界外合起来十法界。
  十法界里面有情众生都没有觉悟,不要以为我们人道,比人高得多的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再高的阿罗汉、辟支佛、权教的菩萨、权教的佛陀,都没有真正觉悟。为什么?还是用八识五十一心所,没有能够转识成智,不过就是愈往上面去,迷得愈轻,对於觉悟是愈来愈接近了。十法界往下面去,愈迷愈重,三途是迷得最重,很不容易醒悟过来。六道里面,佛常常赞叹「人道可贵」。菩萨示现成佛都在人道,什么原因?人道苦多乐少,容易觉悟,所以在这地方度化众生。根熟的众生几乎都集中在这地方,在人道。恶道太苦,太苦了回不过头来,他苦的那个程度真的连喘息的时间都没有,太可怜了。诸天福报大,享受五欲之乐,乐糊涂了,也很不容易清醒过来。苦乐都能陶醉人,人间有苦有乐,苦多乐少容易觉悟。
  这些道理你真的要懂了,搞明白、搞清楚了,你还会不会打妄想?不会了。一天到晚看别人打妄想,自己妄想断了,就跟了凡先生一样。了凡先生不打妄想,是对於自己一生的命运肯定了,打妄想也没用处。什么都不想,那是错误的,他并没有觉悟,他认为命运都是前生注定的,一丝毫不能改动,宿命论。西方也有不少古老的预言家,他们所持的态度亦如是,以为一切都是命运注定的。一个人的命运,一个家庭的命运,家运,国家的命运,世界的命运,好像都是冥冥当中注定的,一成不能变,跟了凡先生一个态度。殊不知,个人命运是我们自己行业、心行所造的;你家的家运是你一家人共业所感的;国家的国运是这一国的人民共业所感;世界的世运是居住在这地球上一切众生共业所感。恶业感恶报,恶报,天灾人祸,世界末日。能不能挽回?能不能改造?能。我们看到许许多多的预言,我以前看到一部《圣经密码》,每一段后面都有一句话,「如果人心能够向善,能够忏悔,能够改过,这劫难会推迟,甚至於会化解」。它那个句子是活的,它不是一成不变,这说法正确的。
  怎样叫自己消除自己的业障,转祸为福?圣人教我们,秘诀就是断恶修善。佛在许许多多经论里面跟我们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你在六道里面会过得很幸福、很美满。全家人都懂得,一家人都行善,都能够忏悔,都能够行善。《了凡四训》,我们看到了,了凡先生明白之后,他自己改过自新,断恶修善,他的太太帮助他修善,儿子也帮助他修善,家运改过来了,这不很明显的例子吗?国运,这要靠国家领导人,中国古时候国家领导人都是圣人。「圣」是什么意思?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吉凶祸福的事实,他明了、了解,所以他是个领导人,带头教化全国人民断恶修善。以「伦常八德」为教学的中心理念,人人都能遵循伦理道德,国运就能转过来。所以家庭教育好,你这一家兴旺;社会教育好,社会安和乐利;国家教育好,国泰民安。今天联合国也在推动全世界的教育,这是好事,太难得了,果然能够方向目标正确,整个世运就转过来了。
  过去我跟许多不同的族群、不同宗教往来,我是时时刻刻在提醒,从家庭到世界只要把四个教育办好了,天下太平,人民享福。这四个教育,第一个是家庭教育,第二个是学校教育,第三个是社会教育,第四个是宗教教育。把这四个教育融合在一起,消除一切众生的业障,融化一切众生的恶业,业障就渐渐消了。懂得互相尊敬,互相尊重,互助合作,天下哪有不太平的道理!国与国之间,族与族之间,教与教之间,人与人之间,误会冲突都能化解。 
  佛法里讲宇宙人生真相,不是假的,不迷信。宇宙之间所有的现象,现象有没有?有,不能说没有,但是你不能说真有。所以,佛法讲这「有」,它加一个妙叫妙有。妙有非有,非有而有,这叫妙,不是真有;佛法又讲真空,真空不空,不空而空。其实真空就是妙有,妙有就是真空。你们常常念《心经》,《心经》上不是天天念到「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是有,妙有,空是真空;色即是空,妙有就是真空;空即是色,真空就是妙有。所以,你可以受用,你不能占有。为什么?因为它无所有,它毕竟空,它不可得。你要认为它真有,错了,包括自己这身体,包括自己的胡思乱想,都不是真的,你要认识事实真相。真相,《华严经》上讲「不思议解脱境界」,一点都不错。所以,连依住所在都不可得。下面举几个例子,「故新」,故是旧的。「故新长短处所之相也」,你要想求这些相,哪里会有?「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虚妄就是它不存在,它无所有,你求什么你都求不到。
  底下的话句句都是真话,「如此无明及智,无有始终」,所以佛法里面讲无明,叫无始无明。无始就含著有无终,有开始它才有终结,它没有开始,哪来的终结。这是解释什么叫无明。无明没有开始,没有终结;觉悟也没有开始,也没有终结。「无明及智」,无明是前面讲的八识,及智是讲四智,没有始终。「若得菩提时,无明不灭」。菩提是大觉,无明不灭;如果无明灭了,那无明不就有始有终,就有生有灭了。这味道很深,你要一下体会不过来,慢慢去参究。佛法修学里面,有很好的方式叫存疑,这就叫疑情,这不是怀疑。是这事情,佛说有,真有,但是我没见到,我希望有一天我亲自能见到。为什么证得菩提的时候,「无明不灭」?说实在话,我们今天正在迷的时候,我们的本智不灭。本智何以不灭?本智本有。觉悟之后,无明何以不灭?无明本无。
  所以下面说了,「何以故,为本无故,更无有灭」。它本无,那怎么个灭法?不灭的时候,这无明到哪里去了?跟诸位说,无明就是本智,这话你能懂吗?迷的时候本智变成无明,觉悟的时候,无明又恢复了本智。实在讲这里头连说变、连恢复都不好讲,它本来就是!有什么变不变?有什么恢不恢复?细心去体会这意思,整部的《大方广佛华严》大本的经,「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一四天下微尘品」就在眼前,一眼全经看穿、看透了。我怕我这说法,你听起来愈听愈迷惑,愈听愈难懂,但是我给你透露出来的是事实真相。现在听不懂没有关系,有疑情很好,古人常讲「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可是这疑你不能去研究,你研究就落到意识里去了,愈研究与事实真相就愈远,不可以研究的,不能落在心意识。那怎么办?念佛的人老实念,参禅的人老实参,研教的人你老实去研,去读诵受持,决定有一天你会恍然大悟。尤其现代科学很进步,科学里头发现的东西真的帮助我们觉悟。
  再看底下这两句,「若随无明时,不动智亦不灭」。我刚才说过这个,我还没看到这一句。刚才我看到的时候,就是「若得菩提时,无明不灭」,这里反过来说,「若随无明时,不动智亦不灭」。就是我们眼前的事实真相。那个不动智何以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