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中国电影百年史-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一个分支,也保持了这个传统。不过商务高层虽然大力弘扬民族文化,但也深知电影作为新兴的表现形式,新剧才是电影发展的正途,不过如何在新剧中注入更多的文化内容,显然让商务人伤透了脑筋。1920年摄制完成的新剧《车中盗》带来了巨大的成功,并且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部类型片,不过商务高层对此却未必满意,在他们看来,《车中盗》不过是一场无聊的闹剧,对“通俗教育”并无助益。
电影业本身的大工业特征早已确定了电影作为娱乐产品必须以大众为对象,其他的艺术电影、教育电影向来举步维艰,不光在电影已经诞生100年以后的今天如此,其实早在商务时代,前辈们就已经为此焦头烂额了。真正能够带来利润的娱乐片不是商务的经营方向,于是在1926年,商务最终将活动影戏部独立出去,组成国光影片公司,商务的电影活动就此终结,而国光也在一年之后宣布停办。1932年,在日寇的炮火中,商务的电影拷贝和商务的几乎所有文件一起毁灭,商务在电影业的最后痕迹就此消失,对于固执坚持教育路线的商务电影来说,这样的退场或许最为合适。
商务经营电影的时间不长,却成绩斐然,出自商务的杨小仲、任彭年等更成为著名的电影导演,而起于破产的美国商人,终结于日本炮火的商务电影,更是把电影在社会与工业之间的永恒挣扎留给了将来。
《车中盗》——最早的类型片
从现在的眼光看,《车中盗》这部短片可以说是商务印书馆当时拍摄的影片中最有价值的一部,它已初具类型电影的雏形,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今后的武打和侦探电影。
电影改编自当时流行的美国侦探小说《焦头烂额》中的一章,与后世的侦探片相比,情节并不复杂:两个刚刚出狱的盗贼无力谋生,在火车上行窃,并将赃款藏匿在地窖之中,大侦探倪歌德在一个卖花女的帮助下最终破获此案。
这部侦探片受到观众的欢迎,并且从此为电影确立了一个方向:娱乐观众。几年之后,《车中盗》的导演任彭年拍出了长达13集的武侠巨制《关东大侠》,不但成为第一位武侠片导演,更把娱乐精神推向了极致。晚年的任彭年在香港导演粤语片,拍出了一大批娱乐大众的“侠女影片”,对香港电影的娱乐化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中国电影百年史(上编:1905——1976)
梅兰芳在《春香闹学》中的剧照
1920年 梅兰芳舞出古剧新章
1920年 《春香闹学》、《天女散花》
早期电影创作在探索独特的叙事方式的同时,也在探索如何进一步与传统戏曲结合。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拍摄的5类影片中专门有一类“古剧”,即翻拍戏曲。1920年,《定军山》拍摄之后15年,对电影很感兴趣的梅兰芳受“商务”邀请,拍摄了自己的两部代表作《春香闹学》和《天女散花》。在这两部影片中,戏剧与电影技术结合的天平开始偏向电影一方。戏曲片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是中国电影饮誉海外的国粹。
电影大历史:梅老板不是“票友”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了《定军山》片段,成为中国电影的开山始祖。中国的第一部影片,选择京剧题材,尽管有些偶然,但就当时社会上的风潮来说却也完全可以理解。如今的所谓“古老、高雅”的民族艺术,当时却是最通俗最流行最大众的娱乐。当时的京剧名角们所受的欢迎和待遇,比起当今的著名影视歌星也绝不逊色,甚至还犹有过之。而梅兰芳就在拍摄《定军山》的第二年开始登台演出,也算是与中国电影一同成长、成熟的艺术家了。所以,1920年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邀请梅兰芳拍摄《春香闹学》和《天女散花》就显得理所应当。
把京剧拍摄成电影,在拍摄《定军山》的15年以后,就不再是原来谭老板耍个刀花那么简单了。尽管当时还是无声电影时期,但各种外国影片和国产剧情短片已经变得比较普遍,单是技巧性的记录,已经不能满足观众。当时的中国电影,几乎还没有“导演”一说,所以有着成熟舞台经验的梅老板也就成了“梅导演”。
不能说梅老板当时拍摄的这些京剧影片能对中国电影产生多大的影响,但确实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如《春香闹学》中春香出场以特写镜头拉开,舞台布景结合实景拍摄,《天女散花》中音乐、唱词、舞蹈与机位的配合都是电影拍摄初期的有益尝试。据说有影院放映《天女散花》时,把唱片同期播放,居然有“如临舞台”的现场效果,也算是提前试验了有声片。
京剧与电影,粗看关系匪浅,但其实差别真是大得很。京剧的表演程式,大都是依托虚拟的场景和环境而生成,尽管早期电影布景方面比较粗糙,但基本方向还是依靠现实感很强的场景和环境。京剧中一幅幕布可以是千里江山,也可以是丈许庭户,马鞭当马、令旗当车,如果失去了对这些虚拟场景道具的认同,那很多优美的舞蹈动作都失去了实用的基础。梅兰芳在这些早期的京剧影片中,所做出的尝试,已经超出了一个京剧演员的职责,而是进入到一个有责任感、有创新意识、有发展眼光的艺术家的层次。《春香闹学》中的“游园”一本中,梅兰芳将京剧舞台上所没有的“暗场”真正在银幕上表现出来,不仅租用真实园景拍摄,而且增加了荡秋千、拍纸球等细节,大大增强了人物性格的表现。
梅老板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对电影这一新生艺术形态的浓厚兴趣,为舞台表演转换为影片表现花了一番心思,这与当年谭老板六十大寿的“玩票”性质不可同日而语,二者态度上的差别正显示出电影在中国的发展正进入了一个被“认真”对待的时期。
口述影像:古今中外荟萃的奇景
“我第一次拍电影是在1920年。那年春末我带了剧团到上海在天蟾舞台演出。上海商务印书馆协理李拔可先生和我熟识,有一天他约我到‘小有天’(‘小有天’是福建菜馆,开设在三马路)吃饭,席间李先生谈起:‘商务印书馆的电影部,新近从美国买来了一部分电影器材。如果你有兴趣,可以拍两部戏玩玩。’我说:‘拍电影我没有经验,但是我想试试看!’在座的朋友都怂恿我拍电影,我也跃跃欲试。大家就商量拍什么戏,有一位朋友主张拍《天女散花》,我自己提出拍《春香闹学》。因为这两出戏身段表情比较多,大家都认为拍电影很相宜,就这样说定了。
此后,我就白天拍电影,晚上演戏。开拍的时间是五月中旬,拍摄地点在上海闸北宝山路商务印书馆印刷所附设照相部的大玻璃棚内,面积不小,设备也还算完善。拍的是无声片,并没有正式导演,由摄影师指定演员在镜头前面的活动范围,至于表演部分,则由我们自己安排。
春香假领‘出恭签’去逛花园,在舞台上是暗场,到了电影里变成明场了。我在花园里的草地上做了许多身段:打秋千、扑蝴蝶、拍纸球等等,不过都很幼稚,因为没有打过秋千,站到架子上去不敢摇荡,倒也合乎小春香的年龄(戏词有‘花面丫头十三四’句)。这几个镜头是照相部借用一座私人花园——淞社拍摄的。花园的建筑是中国式,好像是一所祠堂的样子,我记得春香领了‘出恭签’走出来的时候,感觉到书房的门十分高大,不甚相称。花园里一片平坦的大草坪,也是中国古代园林所没有的。花园墙外有洋房,洋楼的窗户里还有人探出头来看我们拍电影。当时有人说:‘这可以说是古今中外套萃的奇景。’最后,春香同杜丽娘又经过花园走回闺房,这出戏就结束了。”
梅兰芳的“电影外交”
1930年1月,梅兰芳率剧团赴美国演出。美国派拉蒙电影公司为他拍了有声影片《刺虎》。由于晚上有演出,只能散戏后午夜两点起在剧场拍摄,整整拍了一夜。这是梅兰芳,也是我国第一位演员拍有声电影。影片在美国上映时,震动影坛。
再访洛杉矶时,喜剧大师卓别林、著名武侠明星道格拉斯·范朋克、女星玛丽·璧克馨均引梅兰芳为艺术知音,范朋克与璧克馨夫妇还专门邀请他与剧组成员赴自己宅中小住。美国南加州大学及百慕大大学授予他文学博士的荣誉,这在当时中国是罕有的,也是中国戏曲演员最早得到的学位。以后世人便尊称梅兰芳为梅博士。
1934年3月,梅兰芳访问苏联,适逢明星影片公司周剑云及胡蝶应邀参加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剧团在结束正式演出后,又接受莫斯科电影制片厂的邀请,拍摄了舞台纪录片《虹霓关·对枪》。影片由苏联影坛领袖人物、《战舰波将金号》的导演爱森斯坦亲自执导。影片完成后,梅兰芳和爱森斯坦成为知音。
中国电影百年史(上编:1905——1976)
1921年 《阎瑞生》、《海誓》、《红粉骷髅》
故事从此越说越长
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的贡献不仅仅在于它自己所拍摄的电影,还在于它为当时的小型独立电影公司提供了技术、场地等方便。1921年出现的三部中国最早的故事长片中,有两部得到了商务的帮助。
与之前《难夫难妻》等影片相比,这一年出现的《阎瑞生》、《海誓》与《红粉骷髅》三部影片不仅在长度上与当时国外故事片已无差别,而且情节上也复杂了很多,尤其是还原社会热点事件的《阎瑞生》一片赢得了巨大的成功。通常认为,它们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电影探索期的结束。
电影大历史:需要的不仅仅是热爱
中国最早拍摄电影的人,至少有一部分是出于“玩票”的心理进入这个行业,他们拍摄电影的动机可能仅仅是因为喜欢,或者热爱。但谁都知道,想做好一件非个人化的事情,仅仅热爱是远远不够的。
1921年《阎瑞生》、《海誓》和《红粉骷髅》三部影片,后来经常地被视为中国最早的情节长片,这应该没有问题;同时,它们也被视为中国类型片的滥觞,这应该也没有问题——《阎瑞生》是第一部情节长片,《海誓》是爱情片的开端,《红粉骷髅》是侦探片的鼻祖。但在更大的意义上,三部影片中,最早被拍摄的《阎瑞生》是中国电影商业化的发轫之作,从它开始,电影的拍摄已经成了一种自觉的商业行为。所以在后世为这部电影定性时,会有这样的言语:几个投机商人看到有利可图,便投资拍摄了《阎瑞生》。
类似的评论在20年以前的中国电影史著作中出现过不止一次,在那之前,商业化似乎是一种罪过。人们似乎相信仅仅依靠热爱或者行政命令就能让一个产业健康地发展,无论是电影还是博客——到了现在,甚至还有人对这种新兴玩意的发展充满非商业的预期,可见非良好状态之意识形态流毒深远。
《阎瑞生》的故事来源一桩真实的凶杀案,此案在上海轰动一时,这才使投资者发生浓厚兴趣,决定将其用电影的方式记录下来。从现存资料看来,《阎瑞生》出现时所造成的轰动效应并不亚于案件本身,投资者的回报自然十分丰厚。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投资回报率高,对投资者的心理刺激和信心建立都是好事。
《阎瑞生》当然不是最早使拍摄者赚钱的影片,事实上,从电影诞生那一天起,就和金钱结下了不解之缘。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拍摄电影都需要相对较大的投入,没有良好的产出支撑,“电影”这一行当估计早就烟消云散了。《阎瑞生》的意义还在于其“独立制片”的姿态——出资拍摄《阎瑞生》的几个人并不属于任何影业公司,他们的操作方式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一次完美的商业策划。
有论者认为:《阎瑞生》、《海誓》和《红粉骷髅》,从叙事动机看,都注意到取材的商业价值,所以采用所谓的爱情片和侦探片样式。尤其是影片故事的结局,迎合了观众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判断:《阎瑞生》的结案伏法处斩,《红粉骷髅》和《海誓》的有情人终成眷属……《阎瑞生》的编剧杨小仲与《红粉骷髅》的作者管海峰更模仿美国侦探片,讲究剧情的紧张、新奇和场面的热闹、刺激,调动多种剧作元素吸引观众的好奇心理。
很多年后,音乐人李宗盛说:“听歌的人喜欢什么,现在社会流行什么,我就写什么。”意识形态产品的所谓商业化,说白了无非就是这样,即在世人可接受的道德标准及律令的框架内尽量去迎合使用者(观众)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即使在20年代,这样的尺度也不是人人都把握得住,在《阎瑞生》后不久的《张欣生》,就因为开棺验尸的镜头过于血腥而遭到禁演的命运。过犹不及,就是这个意思吧。
中国电影百年史(上编:1905——1976)
1922年 明星电影公司
“明星”既出,谁与争锋
中国人兴办电影制片业始于“一战”前夕,不过直到上世纪20年代中期才出现了创办民营电影公司的热潮。掀起这波热潮的还是当年拍摄《难夫难妻》的先驱者。
1922年3月,张石川、郑正秋、周剑云等人在上海建立了明星电影公司,先后拍摄了《孤儿救祖记》、《玉梨魂》、《火烧红莲寺》、《十字街头》等著名影片。至1937年因“抗战”而停止营业,“明星”公司在近16年时间里推出了200多部影片,是当时中国营业时间最长的电影公司,也是中国电影业最早出现的“霸主”。
电影大历史:是热爱,而不是投机
说起明星电影公司,不能不提到张石川这个传奇人物。套用一句老话,张石川是“典型时代的典型人物”。张石川属于那种没有什么宏图大志,但是敢想敢干,往往根据一时的直觉和粗略的分析就能做出决定的人,被称为“冒险家乐园”的上海注定是他的舞台。
张石川一生中办砸的事业比办成的要多得多。他1913年成立“新民公司”,承包“亚细亚影片公司”,次年公司随着一战爆发而倒掉;1916年,成立了“幻仙电影公司”,同年就倒掉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