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亚里斯多德全集 >

第25部分

亚里斯多德全集-第25部分

小说: 亚里斯多德全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两线为底线与中心垂直的一线,三线相等 —— 人们倘已知 
前项几何定例,结论就可以一瞥而知了。所以明显地,潜在 
的图解因实行分划而发见;理由是几何学者的思想是一个 
“实现 ” ,由实现酝成为潜能;迨进行绘划而大家得以明晓图 
意,虽则这末一实现是后于相应的潜能;但这潜能却是由那 
个几何学者的前一实现发展起来的。 
  
章 十 
   “ 是 ” 与 “ 非是 ” 这两名词最先应用于有关范畴,其次有 
关这些范畴的潜能或实现,或是它们的无潜能与非实现,第 
三则应用于真实与虚假。真假的问题依事物对象的是否联合 
或分离而定,若对象相合者认为相合,相离者认为相离就得 
其真实;反之,以相离者为合,以相合者为离,那就弄错了。 
这样,所谓真假何时存在,何时又不存在呢?我们必需考虑 
这些名词的实义。 
   并不因为我们说你脸是白,所以你脸才白;只因为你脸 
是白,所以我们这样说才算说得对。于是,假如有些事物常 
合而不能离,另些事物常离而不能合,再有些事物是可离亦 
可合,则合而为一者便成为 “ 是 ” ,多而不合者为 “ 非是 ” 。关 
于未定事件,同一意见或一说明可成为真实也可成为虚假,一 
时说对了,又一时这却说错了;但于有定事件,意见就不会 
一时为真,又一时为假,同一意见要就是常对,要就是常错。 
但在非组合事物,又如何谓之是或非是与真或假呢?这 
样一类的事物既无组合,那就不能以合为 “ 是 ” ,以离为 “ 非 
是 ” ,(如说木料是白的或说对角线是不可计量的;)这里的真 
假方式当异于上述各例。实际,真假既不同于前例,是非也 
当不同。(甲)真假可由这样来鉴定 —— 真实是接触与证实 
(证实与肯定并不相同),不接触就是不认识。有如 “ 这是何 
物 ” 一类问题,除了属性偶然之例外,就不会发生错误;非 
组合本体亦然如此。这些都不是潜在而是实现的存在;如其 
不然,它们将有生灭与成坏;可是这些自身均无生灭;它们 
若有创生过程则它们就得由另一些事物来造成。因此,凡怎 
是与实现均不可能有假的,问题只在于我们认识或不认识它 
们而已。但是我们还得实际加以研究以求明了它们是否确乎 
具有如此或如彼的性质。 
   (乙)关于符合真实的所谓 “ 是 ” 与符合虚假的所谓 “ 非 
是 ” ,其一例为:〈主题与属性〉两项确乎结合为一者真,不 
合一者假,另一例为:事物只是个别地存在,如果没有这样 
个别性,它就全不存在。真实就在认识这些事物;在这里,虚 
假是没有的,错误也不会有,所有的只是无知〈不认识〉 —— 
这无知与目盲并不相似;因为目盲全无视觉,类于全无思想 
机能,〈无知则是有思想机能而不能认识可认识的事物。〉 
这也是明显的,关于不因时而变化的事物也是不会有错 
误的。例如我们若假定三角没有变化,则我们就不该设想它 
们的三内角有时等于,有时又不等于两直角(因为这样就承 
认了变化)。可是,这可能设想在同一级事物中,有的具有某 
一属性,而有的没有这属性;例如我们 “ 可以 ” 设想所有偶 
数均非素数,也 “ 可以 ” 设想有些偶数非素数而有些则是素 
数。但是碰到单独一个数目,这样类型的错误就不可能发生; 
这里我不能说这一属性或有或无;我们的判断可以或对或错, 
事实确总是那一个事实。 

The CHM file was converted to HTM by Trial version of ChmD epiler 。 Download ChmDec ompiler at: zipghost 
北极星书库…xrshch10 
卷十 
章 一 
   我们前在词类集释中曾说明 “ 一 ” 有数义;元一虽为 
义甚广,凡事物之直接由于本性,不由属性而为一者,可综 
归为四类。(一)延续的事物,其所为延续或是一般的或以专 
指 “ 那 ” 出于本性的生长,非由接触,或被捆紮,而成一者; 
在这一类中,其活动较单纯而一致的,应是更严格更优先地 
合乎 “ 一 ” 的命意。(二)成为整体而具有一定形式者为较高 
级的 “ 一 ” ,在这类中,其延续之原因当以出于自性,不以胶 
粘或搭钉而合成者为重。这一类事物的活动在空间与时间上 
均属一致而不可区分;因此,明显地,如一事物具有基本运 
动(即空间运动)中的基本型式(即圆运动),这事物基本上 
就是一个空间量体。于是,有些事物就因其延续或整体而成 
“ 一 ” ,另有些则因其公式为一而成 “ 一 ” 。这类事物在思想上 
是一,是不可区分的;所谓不可区分就是说这事物在形式或 
数上不可区分。(三)于是,个体之在数上为不可区分的,与 
   (四)在形式上,其理解与认识为不可区分的,所有这些足使 
本体成为一者,便当是基本命意上的 “ 一 ” 。这些就是 “ 元 
一 ” 的四义— — 自然延续之事物,整体,个别与普遍。所有 
这些,有的是在活动上,有的是在思想或公式上不可区分,因 
而都成为 “ 一 ” 。 
   但, “ 那一类事物称为一 ” , “ 何以成一 ” , “ 其定义如何 ” , 
我们应注意到这些都是不同的问题。 “ 元一 ” 具有这些命意, 
每一事物得有元一诸义之一者,就可称为一;但 “ 成为一 ” , 
有时是成为具有上述各义的诸事物,有时则另指一些事物, 
那些事物较近于一之通义,而具有上述各义的诸事物则较近 
于一之实旨。这于 “ 元素 ” 或 “ 原因 ” 亦复如此,人们可用 
以实指事物,也可用以表征这名词的通义。火之一义是一种 
元素( “ 未定事物 ” 或其它相似事物之因其本性而为元素者 
亦然),但另一义则不是元素;作为火与作为一元素并不是同 
一回事。火只在火的本性上作为一特殊事物时,此火乃为元 
素, “ 元素 ” 这名词则指事物之有如此属性者:即构造实物的 
基本组成。 “ 原因 ” 与 “ 一 ” 以及类此的诸名词亦复如此。 
   也为此故, “ 成为一 ” 就是成为不可区分,而主要的是成 
为一 “ 这个 ” ,可得在空间或在形式或思想上隔离开来;也许 
可说是成为不可区分的 “ 整体 ” ;但特为重要的还应是成为各 
类事物的基本计度,而最严格的说来则是在量上成为计度;由 
量引伸,然后及于其它范畴。量必因计度而后明;量之为量 
或以 “ 一 ” ,或以某一数为计,而一切数又必因单位之 “ 一 ” 
而后知。是以一切量之为量,皆因 “ 一 ” 而得知,量之最初 
被认识必由 “ 本一 ” 。这样 “ 一 ” 是数之为数的起点。在其它 
各级事物也悉其 “ 计量 ” 而最先为大家所认识;各级计量各 
为一单位 —— 于长度,宽度,深度,速度均各有其单位。(重 
度与速度这类名词包括轻重与快慢各对成的两端, —— 重度 
指锱铢之微,也指万钧之钜,速度指蜗步徐移,也指迅若马 
驰;运动虽慢必具速度,称量虽轻,必具重度。) 
于是,所有这一切,计度与起点总是那不可区分的一,其 
以线论,我们说一脚长,即是以一脚作为不可区分的单位。 
我们到处寻求某些 “ 不可区分的一 ” ,以为各级事物的计度, 
这计度当是在质上为纯质,或在量上为纯量。凡精确的计度 
不能增一分亦不能减一分,(所以数之为量是精确的;我们制 
定 “ 单位 ” 使之无论在那一方面均不可区分;)在其它一切事 
例上,我们都仿效这类计量。于一斯丹第或一泰伦或为量 
较大的其它任何单位,比之较小单位,其微增微减吾人较易 
疏忽;所以无论于液体或固体,为重度或容积,在作计量时, 
吾人必竭视觉之所能及,使所计量数绝无可为增减;人们得 
知如此计量所得之量度或容积等,便自谓已得知事物之量。自 
然哲学家于运动亦以简单而短促的移转为运动之计量;这些 
运动单位就是占时间最短的运动。在天文学上这样的 “ 一 ” 
〈运动单位〉也是研究与计量之起点(他们假定天体运动最快 
速而均匀有规律,故用以为一切运动之比照)。在音乐上则以 
四分之一音程为单位(因为这是最短音程),在言语上则为字 
母〈音注〉。所有这些计量单位在这里的含义都是 “ 一 ”—— 
而这 “ 一 ” 就只是顷所陈述的各事物之计量,并不通指所有 
以一为云谓之事物。 
   但计量单位并不常限于一个 —— 有时可以有几个;例如 
四分之一音程有二(这是耳所难辩而是凭乐律来为之调节 
的);我们计量言语的单位也不止一个字母;以及正方的对角 
线需用两种计量来测度,一切类此的空间量体亦然。因为我 
们将本体于量或类上作成区分,由此区分得知本体的要素,所 
以 “ 一 ” 是一切事物的计量。正因为各级事物之基本组成是 
不可区分物, “ 一 ” 〈单位〉亦不可区分。但每个 “ 一 ” ,例如 
“ 一脚 ” 与一之为不可区分物,不尽相同, “ 一 ” 是各方面都 
不可区分,而 “ 一脚 ” 只是象我们上面所涉及的,在视觉上 
姑定为不可区分而已 —— 每一延续的事物本是可以进行区分 
的,但在未加区分而在视觉上成为一时,我们姑定为一个不 
可区分之单位。 
   计量与所计量的事物总是同性而相通的;空间量度之计 
量亦必为一空间量度;分别言之,则长以一长度为计量,阔 
以阔,重以重,声音以声音,众单位以一单位为计量。(我们 
于上列情况必需这样叙述,可是我们不能说列数以一数为计 
量;于数而论,引用上列叙述,大意是符合的,但不确切 —— 
因为数是众 “ 一 ” 所合成,所以说列数以一数为计量就等于 
说众单位以众单位为计量了。) 
   凭同样的理由,我们称知识与视觉为事物之计量,因为 
由于这些我们得知事物 —— 实际上与其说它计量事物,毋宁 
说是被事物所计量。可是,我们以知识或视觉凭估事物,也 
正象人们用曲肘来测量我们时,我们看到了曲肘,就说自己 
多少肘长一样。但普罗塔哥拉说人是一切事物的计量,其意 
亦即指说那能知或能见的人,就可凭其理知与感觉计量事物。 
这些思想家似乎道出了天下之至理,这些名言实际不足为奇。 
明显地,于是,我们如把元一在字义上作最严格解释,这 
就是一个计量,主要是量的计度,次要为质的计度。有些事 
物以在量上不可区分者为一,另一些则是在质上为不可区分; 
所以 “ 一 ” 的不可区分应别为两类,或者绝对是一,或当作 
是一。 
  
章 二 
   关于元一的本体与本性,我们该询问这究属存在于两方 
式的那一方式中。这恰正是我们在列叙疑难时所举的一题; 
“ 一 ” 是什么,我们必须怎样设想这 “ 一 ” ;我们应否将元一 
作为本体(毕达哥拉斯学派先曾这样说过,在后柏拉图也这 
样主张);或者我们毋宁由元一的底层别求其本性,象自然哲 
学家们所认知者,或以元一为 “ 友〈爱〉 ” ,或以元一为 
“ 气 ” ,或以元一为 “ 未定 ” 。 
于是,照我们在先讨论本体与实是时所曾言及,假如普 
遍性〈共相〉均不能成为本体,而普遍实是本身,凡其命意 
为 “ 与诸是相拟 ” 而为是者,亦不能成为本体(因为这还是 
与 “ 多 ” 相共通),而只能作为一个云谓,则 “ 一”也显然不 
能成为本体; “ 是 ” 与 “ 一 ” 原为一切云谓中最普遍的云谓。 
所以一方面诸科属不能脱离其它事物而成为某些实是与本 
体;另一方面,实是与本体既不能为科属, “ 一 ” 同样也不能 
成为科属。 
   又,元一的本性在各范畴中均必相似。现在, “ 一 ” 既然 
具有与 “ 是 ” 同样多的命意;在质的范围内, “ 一 ” 既是某些 
为类有定的事物,在量上相似地为某些为量有定的事物,我 
们也必须象询问何谓实是一样,在每一范畴上询问 “ 一是什 
么 ” ;仅说这在本性上为实是或元一,这还不够。但在诸颜色 
中“一 ” 是一色,如白,于是观察它色,一一由白与黑生成, 
而黑是白的阙失(如无光则成暗)。于是,假如一切现在事物 
均为颜色,诸现存事物就该各是一个数,但应为何物的数?当 
然是为各色的数;而一就该是特殊的某一色,即白。相似地, 
如果一切现存事物均为乐调,它们也该各是一个数,这些音 
程的本体并不是那些数,而却是些 “ 四分一音程 ” 这样的数, 
于是这里的单位之 “ 一 ” ,将不是那些 “ 一 ” ,而是那些 “ 四 
分一音程 ” 。又相似地,如果一切现存事物均为言语,它们就 
该各是一些字母〈音注〉的数了,这里的 “ 一 ” 就该各是一 
个元音。又相似地,如果一切现存事物均为直线图形,它们 
该曾是一些图形的数,而 “ 图形之一 ” 该是那三角形。同样 
的论点适用于一切科属〈种类〉。所以,当在被动,在质,在 
量,在运动各范畴上各有其数、各有其单位时,在所有各例 
中,数都该是某些事物的各数,而 “ 一 ” 则为某些事物的特 
殊之一,这些殊一的本体不必恰合于普遍之一;于各范畴各 
事例的各数与诸本体,论点也相同。 
   于是,这 “ 一 ” 〈殊一〉在各类事物中均为一确定的事物, 
显然在它本性上没有一例恰是 “ 元一 ” 〈普一〉;但在诸色中 
我们所必须寻取的本一即是 “ 一色 ” ,类乎如此,在诸本体上, 
我们所必须寻取的 “ 本一 ” 就该是 “ 一本体 ” 了。由于 
“ 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