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陈立夫家事_2 >

第14部分

陈立夫家事_2-第14部分

小说: 陈立夫家事_2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负担他们的生活费用,而且出学费供陈夫、陈惠夫上学,一直到大学毕业为止。陈其美的长子陈夫在抗战以前投身于空军,不幸在一次空中飞行时飞机失事殉命,次子陈惠夫从此成了陈其美唯一的继承香火的子嗣。    
    陈夫是一个性格比较冲动的人,他很勇敢,但是又很固执,不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陈夫刚高中毕业,就想去当空军。九一八事变之后,他决定去杭州报考空军官校,当一名飞行员,谁也说服不了他。真是无巧不成书,在从上海到杭州的火车上,陈夫遇到石曼牛,石曼牛曾经在1932年1月驾驶飞机送陈立夫到过杭州。在火车车厢里,陈夫和石曼牛的座位相距很近,他们隔桌对坐,于是二人就一路上交谈起来。在闲谈中,石曼牛从陈夫的话语中得知他是陈立夫的堂弟,于是就向陈夫讲述那次他驾驶飞机送陈立夫去杭州并在空中遇险的往事。二人谈兴很高,无形中关系就很亲密了。石曼牛表示他是一个资格很老的飞行员教练,能帮助他去报考空军官校。到了笕桥机场之后,石曼牛和陈夫的关系已经是非同一般了。后来,一切顺利,陈夫考上空军官校,当上了一名飞行员。有一次,石曼牛和陈夫二人驾驶着两架教练机一前一后飞行。不料,陈夫驾驶的教练机的螺旋桨竟撞上了石曼牛的飞机的尾部,于是,两架飞机失去平衡,从空中坠落,石曼牛教练和陈夫都不幸在这场空难事件中死去。    
    陈立夫90岁生日,全家福陈惠夫是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崩溃后,随国民党政府一同来到台湾的。从小时候起,陈惠夫的身体就与他的堂兄陈果夫、陈立夫差不多,并不是很健壮。他在台湾从事过多项行业,曾经担任过台湾中华票券公司的董事长。陈惠夫的夫人名叫温淑静,他们夫妇共有子女五人,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大儿子陈泽祥在美国获得了博士学位,曾经在一家工程公司任职,其妻子是马平达;二儿子陈泽裕也获得了博士学位,在美国有相当不错的职业,其妻子是睐德;三子陈泽祯毕业于日本明治大学,获得硕士学位,担任过《联合报》驻东京特派员,其妻子是邓肃媛。陈惠夫有两个女儿,即大女儿陈泽乐和二女儿陈泽温。陈泽乐精通心理学,丈夫是孟宪章,他们夫妇一直居留美国。陈泽温则留在台湾,照顾她的父亲陈惠夫的生活,她在台湾的一所大学毕业后,获得硕士学位,丈夫是李乐文。    
    


第四部分:幸福的婚姻从启蒙到留学

    在台湾,陈惠夫在政治生活方面并不是很活跃,虽然有陈其美和蒋介石之间的特殊关系,也算是先烈的后代,但是他却不愿意以他父亲的余荫而抛头露面。他在台湾兢兢业业,从不出风头。有一年,台湾有一家电视台制作电视节目“大时代的故事”,要叙述有关先烈的革命事迹,电视台邀请陈惠夫公开在电视上露面,谈谈他父亲的伟大事迹,他才在公开场合上讲他父亲的事情。    
    陈惠夫很感激蒋介石对他的恩德,只要与人谈起自己的父亲以及自己的境遇时,他都会感激蒋介石对他的好处,他认为他的家人之所以能有今天,完全是受到蒋介石的照顾和安排。陈惠夫对他的父亲记忆最深的,是他父亲留下的两句话:“大丈夫不怕死,怕在事不成。”    
    陈立夫的三叔陈其采有两个夫人:黄氏和沈氏。陈其采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陈其采的大儿子陈祖平(字衡夫),夫人陆熙睿,陈祖平夫妇二人生育有两个孩子,一女一子,女儿名字叫陈泽丰(丈夫丁原标),儿子名字叫陈泽长,具体情况不详。陈其采的女儿是陈祖贞(字真知),其丈夫是华兴鼎,陈祖贞夫妇有一个女儿名字叫华家琳,具体情况不详。陈其采的小儿子是陈祖先(字汉夫),其妻子是周世瑞,陈祖先夫妇二人生育有两个孩子:陈泽明、陈泽运,具体情况不详。    
    4。姐夫沈百先    
    沈百先是陈立夫大姐的丈夫,他一生献身于水利建设,从政30多年,从教30多年。无论从政或者从教,他都没有离开过自己所热爱的水利事业。    
    4。1“百善孝为先”    
    沈百先名在善,字百先,其意为“百善孝为先”,他出身于吴兴县沈氏望族。他的夫人陈祖孝,字顺夫,是陈立夫的大姐。二人的结合可以说是天作之合,夫妇两人名副其实,对长辈很孝顺,尤其对他们的祖父渠汀公更是敬爱。渠汀公继承祖业,掌管典当业,对于地方上的公益事业,如育婴、养老、救济、修桥铺路等,都很尽心尽力。沈百先从小受到他祖父渠汀公的熏陶。1913年,沈百先在吴兴中学毕业后,他的父亲积夫公原来准备让他继承家业,学习典当业,但是,沈百先坚持继续求学,弃商学工。渠汀公不但没有责怪他,而且还对此给予奖励,并在沈百先考取河海工程专门学校之后,亲自把家里珍藏的两本孤本书《东南水利略》和《五种遗规》交给他。《东南水利略》是凌家禧先生的遗著,这本书详细论述了太湖流域的来龙去脉。《五种遗规》是陈宏谋先生的遗著,是养正、教女、训俗、学仕、从政五大项目的言行准则。所以,沈百先经常说,他一生致力于水利建设和他的为人处世,好像在冥冥之中就已经决定了。    
    渠汀公教育子孙要勤俭、和睦、遵循道理,他们家的宗祠内有一副对联,上联是:“言易招尤,对朋友少说几句”,下联是:“书能益智,劝子孙多读数行。”他们家族还定下“文光在华国,德泽可传家”十个字,作为从96世以后,各代子孙取名的依据,周而复始。小时候,沈百先受他祖父的影响最深,他一生的为人处世都是遵循祖训,不敢稍有违背。    
    4。2从启蒙到留学    
    在6岁的时候,沈百先开始接受启蒙教育,12岁时他考入湖州的程安小学,15岁毕业,升入湖州中学,18岁中学毕业后,他又进入北京工业专科学校机械科。但是他由于水土不服而得了病,再加上想家,于是便辍学回家。由于他的英语不是很好,于是,他在湖州老家补习英语,之后又到上海的复旦公学中学部读四年级。这时,上海万国函授学校有留声机这种设备,沈百先专门购买了留声机和法语课本,每天定时学习法语。20岁的时候,沈百先考入南京的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校长是当时水利局的总裁张季直,这所学校的师资力量很雄厚,很多教师是当时水利界的知名人物。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后来扩大为中央大学,就是现在的南京大学。沈百先在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学习四年,毕业之后,他先后在江苏导淮测量处、上海浚浦总局及太湖水利工程局等地方任职。28岁的时候,沈百先与陈立夫一同搭乘美国邮轮赴美国留学。他先进入纽约州的康乃尔大学研究院,主科是水力工程、给水工程,副科是道路工程。后来听说爱荷华州立大学的水利工程学科很著名,于是沈百先又转学到爱荷华州立大学研究院,选修防洪工程与水工设计,仍以道路工程作为副科。沈百先是第一个进入这个系的中国人。后来,每年进入这个学校读水利工程的中国留学生很多,沈百先联合其他系的同学,筹建同学会。由于这所学校的中文译名很不一致,沈百先和同学们一起将这所学校的中文名字定为“爱我华大学”。这样,便和英文校名的发音相和谐,而中文的寓意则是爱我中华的意思。沈百先自己又取一个英文名字叫BAZIN,因为有一个法国人BAZIN创立了水力流速公式,他的名字和百先的发音相和谐,从此,沈百先就以字代名,表示以后要以水利建设服务国家。    
    沈百先在美国居留一年半的时间,获得了硕士学位。之后,他离开纽约,到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德国、前苏联等国参观各项水利及都市的建设工程,准备作为以后建设中国的借鉴。沈百先出国期间的费用是靠亲友资助的,他的妻子陈顺夫为了筹措他的留学费用,经常四处奔走。回国后,沈百先辛勤工作,在七年内才将借款全部偿还。    
    


第四部分:幸福的婚姻夫人贤淑 助人为乐

    4。3毕生从事水利建设事业    
    沈百先从1915年进入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到1973年退休,58年来,他目标坚定,矢志不移,终身从事于水利事业。沈百先是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第一任中央水利事业机构的主管,后来他在太湖流域工作2年,在淮河流域工作18年,又督导全国各水系大约2年。在这期间,他两次担任江苏省建设厅长,一共4年半的时间,中心工作也是以淮河流域和太湖流域为重点的水利建设。抗战期间,沈百先在长江中游南岸支流兴建航运工程,并创建水泥厂。为了培养水利建设基层干部和技术人员,他又与教育部合办,创立高级水利科职业学校,他自己兼任校长。在此期间,沈百先还在中央大学任教3年半,复旦大学任教2年,河南大学任教半年,专门讲授治河工程、水电工程、渠港工程、河工学等。抗战胜利后,沈百先又担任全国水利委员会副委员长,后来改任水利部政务次长。1949年,他应台湾大学之聘,专任农工系教授,时间长达24年。在台湾大学担任专职教授的同时,他还在其他大学兼职。他在中原大学兼职21年,在中兴大学理工学院兼职2年半,在台北工专兼职2年,在文化学院实业计划研究所兼职大约1年,讲授水工学。直到1973年78岁的时候,他才退休。    
    1931年;沈百先和其他人一起筹划组织了中国水利工程学会,学会的宗旨是研究水工学术,协助倡导中国水利建设,沈百先任董事,1940年又继任会长。在50岁的时候,沈百先的很多亲朋好友集资,在中国水利工程学会设立百先奖学金。在这期间,沈百先又有好几次被选任为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的理事长。沈百先除了致力于学会的活动之外,还发表提倡水利建设的言论和著作,其中重要著作有:《太湖流域水资源开发计划刍议》《中国西北水利考察报告》《导淮入海开工纪念》《实业计划之水利建设》《河西视察报告》《战后导淮工程十年实施计划》《台湾水利视察报告》《中华水利史》《广东韩江治河概况》及《中南美各国水利建设述要》等。沈百先还主编过《台湾水利》季刊,时间长达22年,一直到他退休。    
    4。4夫人贤淑,助人为乐    
    沈百先在平时勤劳节俭,为人大方,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他待人诚恳,尽力培养和提拔有才干的人。夫人陈顺夫知礼达理,自从进入沈家之后,受到上下人的尊敬,尤其受到祖父渠汀公的宠爱。沈百先有三个弟弟和三个妹妹,他们都比沈百先小好几岁,凡是有关弟妹们的教育、就业,甚至嫁娶,沈百先夫妇都是悉心照顾,不遗余力。几个小弟妹们跟随兄嫂在一起生活,亲如骨肉。陈顺夫还很关心和爱护别人,受惠之人都很感动。沈百先秉性刚直,但是他不善辞令,常常因此得罪人,全靠夫人陈顺夫善意规劝,从中周旋,最终使很多事情得到圆满解决,所以沈百先夫妇深得亲友、同事、学生的敬爱与称道。由于陈顺夫勤俭持家,悉心教养弟妹,抚育子女,使沈百先没有后顾之忧,对丈夫的事业和成就帮助极大,是一个典型的贤内助。    
    沈百先夫妇助人为乐的事情很多。在此,我们仅以两诗为例。第一首诗是他的同学章光彩写的,当时章光彩在台中工程处,受到中伤,当局准备将他免职查办。他的亲朋好友劝他早一点到香港避祸。沈百先认为这样不行,他仗义执言,为章光彩讨公道。后来终于查明真相,章光彩的冤屈得到平反,章光彩写诗以示感激之情。原诗如下:    
    章光彩    
    几人正义几同情,利害关头各自营,    
    落井无援还下石,见危莫顾任牺牲,    
    当仁弗让圣贤体,仗义不平侠客声,    
    色厉从来多内荏,刚强终究属书生。    
    第二首诗是汪胡桢先生1989年在北京面赠沈百先的。汪老先生是沈百先的老同学又是老同事,当时他已经是95岁的高龄了,他的诗如下:    
    赠老友沈公百先汪胡桢    
    少时窗友老相逢,万里归来诣更浓。    
    治水江淮成旧梦,梯航运道只书空。    
    连年战事天涯隔,不断飞鸿信尚通。    
    最忆犬儿蒙难日,承君援手得成龙。    
    当时沈百先不知道最后两句所指的是什么事,但他又不好意思问汪胡桢。后来沈百先同蔡作翔谈起这件事,蔡作翔说,抗战时在四川省綦江,汪胡桢的儿子汪胡熙,曾经一个人逃难过境,生活无着,处境十分困苦。幸亏得到沈百先夫妇的援助,休养生息好多天之后,才得以重整行装。事情过去40多年,汪胡桢竟然还记得补谢,而沈百先反倒早已忘记,这也算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4。5返乡扫墓,探亲访旧    
    1975年,沈百先已经是80岁的高龄了,他偕夫人陈顺夫女士离台赴美与儿孙们团聚,共享天伦之乐。那时,他的儿媳陈泽宝已经在美国伊利诺州定居,并且有三个孙子。大孙子沈国阳,二孙女沈国美,三孙子沈国安。沈百先的四弟全家也在美国西岸加里福尼亚州。他们已经在美国生活了好几年,曾经几次返回台湾参加会议,探望亲友。    
    1989年春天,沈百先的公子沈华祝应邀赴中国大陆讲学,于是,沈百先由儿媳陈泽宝陪同返回大陆,他扫墓祭祖,探亲访友,完成了平生的心愿。这时,沈百先已经是94岁的老者,离开祖国大陆长达40年了。    
    沈百先因为年纪太大,行动很不方便,所以仅仅到过北京、上海和湖州三个地方。在北京,沈百先除了和堂妹在馀、表弟蔡作翔及大妹在晓的儿子全家欢聚一堂外,他还应北京水利界的邀请,举行座谈会。之后,他又与汪胡桢同餐,汪胡桢比沈百先大一岁,是河海工程专门学校的特科学生,沈百先主管太湖流域水利工程时,汪胡桢担任总工程师。后来,汪胡桢留在大陆,在人民政府内做水利方面的工作,曾经担任过全国政协委员。    
    


第四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