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夫家事_2-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父亲教识字时,并不很凶,只是我不识的字的时候,非常害怕,父亲不用手打我,是用我最怕的声音从我耳朵里打动我的脑筋。所以每次遇到一个字不认识的当儿,经父亲‘括辣辣’的一声,竟连其他认识的字也会忘记了。”可陈氏兄弟的母亲则完全不是这样,在家人眼里,她完全是一个严厉能干、胸襟豁达的一家之主。
陈立夫共有兄弟姐妹四人,大哥为陈果夫,比陈立夫大八岁,大姐和二姐分别长他四岁和两岁,陈立夫还有一个弟弟名字叫陈民夫,去台湾时已经死去。陈果夫很早便离家求学,小时候,陈立夫和他大哥陈果夫很少争吵,他们两兄弟之间,相处得非常和睦,这大概是因为他们两人相差八岁,哥哥总是懂得爱护弟弟的缘故吧。兄弟俩长大成人从政以后,他们一起在党部做事,经常互相讨论有关党务的事宜,每当陈果夫对中央执行委员会有什么建议,一定先征询陈立夫的意见。尽管彼此有时意见不一致,但都能做到相互尊重,这也是受他父亲和叔叔们的影响,因为他们父辈相处得很融洽,从未发生过口角。陈立夫兄弟三人和上一代人一样,从来没有吵过架,也没有分家。在老家吴兴时,陈立夫兄弟姐妹之间相处得也很和睦,“悌”道长存于手足之间。陈立夫对大嫂朱明非常尊敬,陈果夫和朱明夫妇没有生过孩子,为了使他们的香火绵延不绝,陈立夫将他的大儿子陈泽安过继给陈果夫夫妇。这种优良的家风,一直延续下来。陈立夫也以早年祖父对儿孙们讲的话告诉他自己的儿孙们:“财产不重要,重要的是创造、服务、互助、互爱啊!”现在陈立夫的孩子们也是这样,他们学有所长,都能做到安居乐业。年幼的总会接受年长的建议,的确是兄友弟恭。
陈立夫的大姐顺夫精明能干、二姐敬夫体弱多病。小的时候,大姐自作主张的时候稍多。她们时常领着陈立夫外出玩耍。有一次,为了满足小立夫好奇的天性,姐弟三人偷着去一个好玩的场所,回来的时候,天色将暗,二姐敬夫怕母亲责怪,吓得不行,大姐却不以为然。小立夫喜欢大姐敢做敢为的作风,但凡有什么“出格”的设想,总是央求大姐帮忙实现,他知道求二姐是没用的。但是大姐喋喋不休的絮叨劲,又让小立夫心烦。静的时候,他乐意与二姐在一起。二姐脾气温和,心眼极好,不争不闹,十分谦让。就这样姐弟相依,玩伴相随似的生活了好几年,直到两个姐姐上了学,小立夫依然与她们形影不离。直到耄耋之年,当年的情景还历历在目,他在回忆录中说:“我时常到学堂斜对门开杂货店的我的宋奶奶家里谈谈,直到两位姐姐放学出来找我才一同回家。”
如果从陈立夫的祖父这一代算起,他的祖父陈延、父亲陈其业、陈立夫以及陈立夫的子、孙,加起来已经是五代人,加上家人相处融洽,陈氏家族确实可以说是和睦昌盛。照这样说来,真的已经达到眷苍公陈延所说的“五世其昌”了。
第一部分:世家之后陈立夫的二叔陈其美
1。蒋介石的大哥
陈其美,字英士,生于1877年,是陈立夫的二叔。与温良恭俭让的大哥陈其业及兄弟陈其采相比,陈其美似乎多了些绿林好汉般的色彩。早年,陈其美也在乡间读了几年书。凭他的聪颖,成绩也颇为不俗。
少年时期的陈其美,可以说是一个聪颖而机警的孩子。陈其美的弟弟陈其采曾经讲过这么两个故事:陈其美八岁的时候,和其他孩子们一起到野地里去玩,大家调皮捣蛋,用火点着了一大片的枯草,一个小孩不小心,大火烧到了他的衣服。年幼无知的孩子们见到这个情景,都吓得面如土色,纷纷逃离,可陈其美看到后,马上跑上前去,迅速把被火烧到的孩子推倒在地,然后自己奋不顾身地扑在他的身上,用自己的身体将孩子的火压灭,一场可能的灾难由于陈其美的勇敢而避免。
另一件事是,陈其美十岁的时候,和孩子们一起驱赶着马到湖边小岛的空地上去玩,忽然一匹马朝着陈其美狂奔过来,其他的孩子大惊失色,目瞪口呆地吓在那里。可陈其美非常从容地跑了十步之后,快被马追到时,忽然趴在地下一动不动,狂奔的马失去了方向,有些犹豫不决地回转身,陈其美看到这种情况后,急忙起身狠狠地向马打去,马折转身跑回了马群,而陈其美与孩子们也幸免于难。
这两则故事的真实性如何,今天已无从考证。但国民党的史学家们对此深信不疑,在国民党统治时期,这两则故事还被收入了小学国文课本之中。1985年,台湾金兰出版社出版的《陈其美》,更就此事发挥说:
骇人听闻的事件迅即传遍邻里,陈其美因为私自携带火柴,出城放野火而挨了父母一顿骂。可是里巷轰动,父老议论,一致认为陈其美的胆识俱壮,应变有方,要比宋朝的司马光打破水缸,救出溺水玩伴还要更胜几分。吴兴城里的父老诸姑、少年子弟一概认定陈其美聪明绝顶,卓尔不群,将来一定大有出息。果不其然,以英士先生知名于世的陈其美,在十八年以后的辛亥(公元1911年)那年,便奋起沪滨,光复上海,出任民国第一任上海都督,终于由他在东南的一木擎天,作中流之砥柱,方使辛亥革命,终底于成,中华民国,从而建立。
陈其美少年这种快乐而无羁的生活并没持续多久,由于家庭经济状况日益拮据,使他中辍了读书——中举——做官这一传统的荣宗耀祖之路。当他15岁时父亲因病去世,经济状况更是每况愈下,据说有一年除夕,家里过年非常困难,继母杨氏只得褪下了腕上的镯子变卖,才算度过了年关。陈延在世时,已无力供养三个儿子同时读书,因此打算让长子其业、幼子其采读书,让其美继承父亲衣钵,习商贾之道。父亲去世后,陈其美不得不中断了学业,到石门县的一个典当做学徒。
在那个时代,当学徒是一种非常受苦的生计。每天,陈其美早起晚睡,烧茶煮饭、做菜洗衣等,还要伺候老板、账房先生们吃饭,等他们吃过之后,陈其美才吃一些残羹剩饭,如果有不周到的地方,还受到他们的打骂。但是,陈其美还是咬紧牙关,任劳任怨,完成任务。在习商之余,陈其美经常阅读报纸,十分关注世界大事、中国国情,对清政府的腐败,极为愤慨。在致亲友的信中,他“痛言清廷失败,须人民自图振作,二十年后方能重振国威,洗雪国耻”。并力劝弟弟其采东渡日本求学。
1902年春天,陈其采从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回国,向陈其美讲述日本的情况,认为日本能很快富强起来的原因,在于“变法维新、振兴实业”,这给陈其美教育很大,他想到自己在这家当铺做学徒已有12个年头,如今只从第12名学徒升到第3名,就是再熬三年学徒满师,也不过是终身坐坐柜台,打打算盘而已。终其一生,只能见闻孤陋、天地狭窄,难施其抱负。第二年,即1903年,陈其美辞去典当铺的职务,只身来到上海,在同康泰丝栈担任助理会计。那一年,他27岁。到上海以后,陈其美一边在同康泰丝栈做事,一边结识革命同志,上海在当时是救国革命运动的中心,也是新学运动的中心,各方英雄豪杰云集这里,革命民主思想风起云涌。许多革命志士奔走呼号,组织集会,进行宣传反清革命活动。在上海,陈其美刻苦学习新知识,结交很多革命党人,如秋瑾、徐锡麟、谭人凤、张静江等人,并和他们一起参加革命活动。加上他行侠好义,为别人办事又很热心,所以很快便在上海结交了各路的朋友。在陈立夫的回忆录《成败之鉴》中,对陈其美的侠义是这样说的:
他的慷慨好义,饶有古侠士风,在朋友间也是有名的。譬如有一次,天津的李六更,母亲卧病,二叔和他并不是很熟的朋友,但他既有困难,又找上门来,于是就以济人之急的心情,毫不犹疑地送了他一百元。他的疏财仗义、好交朋友,使得在上海各个阶层,都有很好的人望,其中包括红帮和青帮里的人,也都成了他的朋友。陈立夫:《陈立夫回忆录——成败之鉴》,正中书局1994年版,第19页。
1904年,陈其美进入理科传习所,研究西方科学知识,他“闻见益广,识见益宏,革命情绪,深植其基”,并因此感叹:“商贾征逐末利,何补于国家的危亡。”于是陈其美放弃商业救国的理想,在其弟陈其采的帮助下,1906年,陈其美东渡扶桑,先入警监学校,后入东斌学校学习军事。
第一部分:世家之后踏上了归国的征途
这年冬,陈其美首次结识了孙中山,并加入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从而正式走上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道路。参加同盟会后,陈其美更加广泛地结交中、日志士。因其古道热肠,许多人成了他的莫逆之交。在这些人之中,蒋志清(即蒋介石)便是其中的一位。蒋志清比陈其美小十岁。他于1906年4月东渡日本,在那巧遇了陈其美。对陈、蒋的相识,《蒋介石与陈立夫陈果夫》里有这样一段描述:
有天早晨,陈其美起床后,前往东京的西片町散步。在走到一处小树林边,忽然看到一位二十几岁的中国青年在舞剑。陈其美见那青年长方脸、直鼻梁,面貌生得很英俊,立即产生了想结识的想法。于是走上前去一问,才知道他是清廷派往日本的官费留学生。可是不久,蒋介石便肄业东京清华学校并回到国内。是年冬,蒋赴保定肄业于陆军部全国陆军速成学堂,年终应考留日陆军学生获选。1908年,蒋介石再次东渡日本,入振武学校研习军事。由于清廷留日学习陆军名额有限,并且要求很严,像蒋介石这样的留日学生可谓凤毛麟角。因此,陈其美对蒋志清颇有些另眼相看,加上两人又是浙江同乡,关系很快便亲密无间。不久,两人又结识了另一位在日本留学的士官学生黄郛。由于三人志趣相同,经常在一起议论天下大事,关系也日渐亲密。在陈其美的提议之下,三人义结兄弟,陈其美为大哥,蒋介石最小,为小弟。三人还互换了兰谱,盟约称“安危他日终须杖,甘苦来时要共尝”。蒋介石还特将誓言刻在两把宝剑的柄上,作为礼物,分送给两位盟兄。1908年,由于陈其美的介绍,孙中山先生单独约见了蒋介石,并吸收他加入同盟会。对于孙中山与蒋介石的相识,目前有至少四种说法,浙江大学的杨树标教授认为,两人相识于1907年。
据说会见之时蒋介石备受孙中山先生的称赞,夸奖他是个“很难得的人才”。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后来一些御用文人为美化蒋介石而杜撰的。但无论如何,蒋介石投身同盟会,认识孙中山是陈其美介绍的。蒋介石对这位早期的恩人和挚友也经常夸赞,自诩为陈其美“第二化身”蒋介石:《祭义兄陈英士文》,见《陈英士先生纪念集》,台北1977年版,第5页。陈其美早年的一些密友,例如张群、邵元冲、吴忠信等人,以后都成了蒋介石政权的骨干。
东京当时是留日中国学生的革命中心。留日学生多主张以鼓吹、起义、暗杀三种方式进行革命,陈其美也赞成这种主张。加入同盟会后,他就立即联络同学在东京组织了一个军事体育会,“热心倡率,从者甚多”。在陈其美留学日本的两年中,以孙中山为首的民主资产阶级已经完全放弃了改良的主张,开始在全国各地点起革命之火。惠州、钦州、镇南关、皖浙等等地方,革命党人纷纷举行起义,但由于力量对比悬殊,都纷纷以失败告终。在激烈的斗争形势面前,陈其美已无法安心读书,1908年春,在同盟会的委派下,踏上了归国的征途。
2。青帮老大
3。光复上海
4。上海都督
5。肇和起义
6。惨遭暗杀
1。求学之路
1。1求签上学
1.2.少年时绰号“老太婆”和“道德经”
2。老蒋“伙伴”
2。1初识蒋介石
2。2蒋介石的救命恩人
2。3纵横洋场
2。4为蒋招兵买马
3。“教父”生涯
4。主政江苏
4。1。导淮入海
4。2。太太不得干政
4。3平时见面要鞠躬
5。进军金融界
第四章
1.初涉人生
1.1和尚的奇遇:滴水也能穿石青年时期的陈立夫
1。2上海滩的穷学生
1.3北洋大学的高材生。
2。远渡重洋
2。1留学美国匹兹堡大学
2.2美国史可兰敦煤矿唯一的中国人
3从政之初
3.1蒋介石的机要秘书
3.2蒋介石的贴身心腹
4。中统后台老板
4。1调查科首任主任
4。2。用软刀子杀人
4。3。反省院政策与细胞政策
5.独立王国——中统局
5。1.由调查科到中统
5。2.独立王国——中统局
5。3.庞大的特务机构
6.最阴毒的特务组织
6。1。中统的训练方法中统对中共的研究
7.中统的衰亡
7.1.与戴笠结怨
7。2.中统的衰亡
第五章
1。独辟幽径
1。1与苏联和谈
1。2谈判使者
2抗战时期的教育部长
3“对付共产党,我什么都不怕”
3。1劝毛泽东信仰三民主义
3。2与周恩来正面交锋
4。风雨飘摇中的立法院副院长
1。没有陈其美就没有蒋介石
2。蒋介石报恩,一手栽培二陈兄弟
3。西安事变中站错队
4。权力之争与二陈受到限制
4。1以派制派,蒋介石玩弄权术限制CC
4。2蒋陈失和抗战结束后,蒋陈之间的关系随着国内形势的变化,渐渐降到了冰点。
4。3无可奈何,仓皇赴台
5一朝见弃,辗转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