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谭政传_2 >

第5部分

谭政传_2-第5部分

小说: 谭政传_2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停泊、转舵、靠岸这一幕。部队在黄石港上岸后,随即经武宁、靖安向南昌方向疾进。行军途中,部队又得知南昌起义部队已经远去闽、粤。

  于是,警卫团再次改变计划,决定西进修水,休整待命。部队途经武宁时,遇到了一支平江农民军,于是警卫团与他们合兵一处,相约同赴修水。经历了将近一个月的奔波,警卫团终于进驻修水,休整待命。一个月疲于奔命,后有敌人追兵,前有高山峻岭相阻,困难可想而知!一开始,许多战士脚板磨起了血泡,有的人途中病倒了,然而大家的意志没有消沉,不仅没有人掉队,而且没有人逃跑。但是,当队伍沿着江西九岭大山与追敌周旋时,警卫团里不少士兵,经不起长途行军的折磨,加上脚上打了泡、化了脓,便掉了队。谭政,这个刚出来当兵不到半年的书生,也因此掉了队。艰难地追赶大部队。看到不少掉队士兵意志消沉,谭政自然而然担负起了思想政治工作,做起了掉队士兵的工作。他边走边给战士们讲故事,讲革命的道理,讲革命的前途,从而坚定了掉队战士的革命意志,大家一块儿抵达了修水,追上了大部队。有一天,晚上宿营的时候。夜深人静,谭政听到几个战士小声说话,像是商量着集体逃跑。领头的是个旧军人。谭政就找到这个人谈话,接着又说服了其他几个想开小差的人。后来,这几个人也参加了日后的秋收起义。

  井冈山斗争时期,这些人中的一个见到谭政时,曾感激地说:“多亏谭书记①的帮助,不然早就脚底板抹油——溜了。”谭政却说:“那个时候,大家心里都没有个底,摸不着头脑嘛!”修水县城。警卫团进驻修水后,为合法地开展斗争,编入省防军暂编第一师。这时,团长卢德铭等前往武汉向党中央报告工作,部队由第一营营长余洒渡指挥。夏日炎炎。师部书记(即秘书)谭政在师部接待了一位客人。这位客人身材高大,戴着一副近视眼镜,穿着一身旧中山装,一副知识分子模样。来人自我介绍道:“我叫罗荣桓,是通城、崇阳农民自卫军党代表,。。”谭政急步上前,握住了来人的双手,连声说道:“我知道了,这不正在这里等待您的到来呢。”

  “听口音,你是湖南人吧?”谭政略微停顿了一下问道。“我是湖南衡山人。”

  “哎呀,真巧,我也是湖南人。我是湘乡人。”谭政笑着说。两个人认定了是老乡,更加亲热,进而攀谈起来。罗荣桓是通城、崇阳农民自卫军的党代表,这次是专门来修水与警卫团取得联络的。罗荣桓遇到谭政,一见如故。

  当他知道谭政是个知识分子军官,便向谭政介绍起了知识分子干部与工农相结合的经验。谭政也根据自己在来修水途中做战士思想政治工作的体会,向罗荣桓谈了加强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性。最后,他得出结论说:“如果没有政治工作,部队就得不到巩固,更谈不上什么战斗力。”罗荣桓听完谭政的话,不禁颔首。他觉得谭政虽不是党代表,但想的问题可不少,是个政工干部的好材料!罗荣桓也向谭政介绍了部队政治工作的经验。两人谈得十分投机。这是谭政与罗荣桓初次相见。然而,这次相见却注定了他们之间的不解之缘。后来,他们一同参加秋收起义,“三湾改编”又一同被编入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井冈山时期,又一同做政治工作,出席著名的古田会议。

  解放战争时期,两人同在东北野战军工作。解放后,又先后担任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革命将他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使他们在纷飞的战火中结成了牢不可破的战斗友谊。接上联系后,罗荣桓立即返回农民自卫军,并率部来到修水,加入了武昌警卫团。8 月下旬,警卫团与平江、浏阳农军负责人在修水的山口召开会议,决定把这几支武装力量会编为一个师,由余洒渡任师长,静候中央指示。不久,卢德铭从中央返回部队,并且带来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9 月9 日,将要举行秋收起义!驻扎在修水的警卫团,投入了紧张的整训之中。他们焦急地盼望着秋收起义的到来。 
 
第二章 当秀才不怕难领袖在身边 
 
 
 
   1927 年9 月9 日。江西修水渣津。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驻地。明媚的阳光透过树叶,洒在警卫团驻扎的院落,留下参差斑驳的树影。南国的秋风吹过,使燥热的空气透出几分凉意。警卫团的战士们步履匆匆,收拾行装,准备出发,攻取平江,会合其他各地的义军,发动秋收起义。大革命失败以后,为贯彻“八七”会议精神,中共中央决定,“利用今年秋收时期在农村中阶级斗争剧烈的关键”,“有系统有计划的尽可能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的总暴动”,九月间在湘赣边界举行秋收起义。8 月中旬,中共中央特派员兼中共前委书记毛泽东回到长沙,组建秋收起义的领导机关——前敌委员会,制定起义的具体计划。接着,毛泽东抵达江西安源,主持召开军事会议,具体部署秋收起义的军事行动。会议决定,起义在修水、铜鼓、安源三处同时发动,然后三路大军合击长沙。9 月9 日,秋收起义爆发。按照计划,参加秋收起义的武装编为四个团,组成中国工

  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全军由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统一领导,起义总指挥为原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团长、共产党员卢德铭,师长为余洒渡。这样,按照既定计划,现驻修水的武昌警卫团及其相汇合的其他农军,被编为第一师第一团,并且即日暴动,向平江进发。

  滴嗒!嘀嘀嗒!”紧急集合的军号吹响了。警卫团的战士迅速集结起来,整装待令。起义总指挥、老团长作了简短讲话,向第一团授旗,宣布秋收起义开始,命令部队向平江进发。这时,谭政担任第一团团部书记。谭政闻听秋收起义的消息分外激动,他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工农革命军的行列。

  第一团以收编的第四营打前锋,作为右翼,第二营为左翼,第一、三营和师部居中。从修水县城出发,经马拗、渣津、朱溪厂,越过平、修边界,占领平江县龙门厂。就在起义部队向平江推进时,敌人增派一个团驰援平江。第四营邱国轩部乘机叛变,埋伏在长寿街,反攻起义队伍,第一团腹背受敌,被迫撤出战斗,向浏阳、铜鼓方向转移。在这次战斗中,谭政亲眼目睹了发生的一切,部队临阵叛逃给他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同时,卢德铭等共产党员冲锋在前的模范行为有力震撼了谭政的心。他也冒着枪林弹雨,在部队中来往穿梭,做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组织救护伤员,掩埋牺牲的同志。革命的道路是曲折的,有胜利的喜悦,也有失败的痛苦。秋收起义失败了。1927年9 月20 日清晨。

  初升的太阳照在文家市里仁学校的操场上,操场沐浴在一片金色的光辉中。

  宽阔的操场中央,一千五百多名秋收起义撤退下来的指战员列队静立,他们面容憔悴,连日来的奔波,使他们显得十分疲惫。但是,他们脸上充满刚毅之色,一动不动,正在聚精会神地聆听队伍前面一个人的讲话。

  那人身材修长,蓬松着满头长发,身着老蓝布农民装,脚穿草鞋,黑红的面孔,看上去三十多岁。

  他左手卡着腰,挥动着右手,操着地道的湖南口音,面向大家说道:

  中国革命没有枪杆子不行。这次秋收起义,虽然受了挫折,但算不了什么!胜败乃兵家常事。我们的武装斗争刚刚开始,万事开头难,干革命就不要怕困难。我们有千千万万的工人和农民群众的支持,只要我们团结一致,继续勇敢战斗,胜利一定属于我们的。我们现在力量很小,好比一块小石头,蒋介石好比大水缸,总有一天,我们这块小石头,要打破蒋介石那口大水缸。大城市现在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我们要到敌人统治比较薄弱的农村去,发动农民群众,实行土地革命。

  谭政怀着崇敬的心情,专心聆听并且注目着讲话者,因为他知道,讲话者就是大名鼎鼎的毛泽东!谭政完全被毛泽东的话语吸引住了,那耐人寻味、富有哲理的话语,那充满激情的手势,无形中让人增添了无穷的力量,秋收起义失败的阴影逐渐在人们心头淡去。谭政终于见到了仰慕已久的毛泽东,第一次聆听了毛泽东的讲话,他为毛泽东在失败面前那超人的胸怀,坚韧不拔的毅力所折服了。谭政暗下决心:不管今后革命的道路多么艰难、多么曲折,也要跟着毛泽东于革命!队伍出发了,沿着毛泽东指引的方向前进着。1927 年9 月29 日晚。江西永新三湾村。浓黑的夜幕伴着连绵的秋雨,将湘赣边界九陇山区笼罩在漆黑的雨雾中。三湾,这个只有五十多户人家的小村庄在摇曳的风雨中,显得形单影只。枫树坪一座破旧的古庙里,由毛泽东主持召开的前敌委员会会议,正在微弱的灯光下,紧张地进行。会议提出井通过了对起义部队进行改编的问题。原来,就在谭政跟随毛泽东率领的部队从文家市里仁学校出发后,部队沿着罗霄山脉向南进军,爬山越岭,道路崎岖难行。再加上疟疾、痢疾蔓延,病员大量增加,疲劳、疾病威胁着整个部队。9 月21 日,部队到达萍乡县芦溪镇宿营。次日清展出发,行至距芦溪镇十五华里的山口岩,遭到江西军阀朱培德部特务营和江西第四保安团的伏击。起义部队仓促应战,损失很大。在此危急时刻,总指挥卢德铭亲自率领一个连,占领路旁高地,阻击敌军,掩护部队转移。敌军人多势众,抢占了附近的山头,居高临下,向起义军阵地猛烈射击。起义部队损失严重,死伤数百人,卢德铭不幸中弹牺牲,年仅二十三岁。芦溪受挫后,起义部队中弥漫着消沉情绪。不少人看到失败已成定局,纷纷不告而别。瑟瑟的秋风染黄了路边的树叶,身穿五颜六色便服的起义部队,越走越显得稀稀拉拉。有的人干脆跑到队列外,一屁股坐在路旁休息;有的人擅自跑去采摘树上的野果子;有的三五成群,咬着耳朵瞎嘀咕;有的干脆开小差逃跑了。

  有的干部军阀作风严重,以错对错,对士兵的错误,开口骂人,动手打人。

  秋收起义的参加者赖毅回忆说:

  那时,逃亡变成了公开的事,投机分子互相询问:“你走不走?”“你准备往哪儿去?”一营一连的一个排,就在排长的唆使下,利用放哨的机会全部逃跑了,并且带走了所有的武器。这一切,毛泽东都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当然,促使毛泽东决心进行三湾整编的还有很多因素:首先,起义军队伍秋收起义有五千余人,现在,经过短短半个多月的战斗,只剩下不足一千人了。虽然还保持着师、团、营、连的架子,但官多兵少,枪多人少,事实上处于组织涣散的状态;其次,从部队的成员看,各地工农运动的骨干分子,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从旧军队出身的人,他们怀着对旧社会的刻骨仇恨和对新社会的美好向往,投身到革命洪流中来。在严重的考验面前,多数人表现是好的,然而也确有不少意志薄弱者悲观动摇;最后,从党的组织看,过去党以城市为中心,主要在工人阶级中活动。现在到农民中来,一部分党员干部跟不上形势的变化,思想上产生了混乱,认为这样槁,革命前途无望。等等。为此,当部队到达三湾时,以毛泽东为首的前敌委员会毅然作出决定,对部队进行改编:

  第一,对部队进行组织整编。把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称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实际上只有第一、第三两个营,每营三个连,加上原来的特务连,共有七个连队。多余的干部组成军官队。伤员与战斗员分开,成立卫生队。谭政被编入军官队。经过整编,人员虽然减少了,但队伍却精干了,战斗力有明显提高。第二,在组织整编的基础上,部队着手建立党的各级组织。毛泽东根据北伐军中建立共产党组织的经验,进一步提出将党支部建在连上,班、排设党小组,连以上设立党代表,营、团建立党委,为工农革命军第一次建立了党委集体领导制度。第三,军队内部实行民主制度。官长不许打骂士兵,连以上设立士兵委员会,士兵可监督军官,废除烦琐礼节,建立新的带兵方法。官兵生活待遇一样,吃一样饭菜,穿一样衣服。

  9 月30 日清晨。雨过天晴,部队集合在三湾村的枫树坪。灿烂的朝霞映红了雨后的三湾村。偌大的三湾村显现出从未有过的生机与活力。毛泽东站在队伍正前方,准备向大家宣布改编命令。首先,大家静立为秋收起义阵亡烈士致哀。站在军官队行列中的谭政悲从中来,眼泪止不住掉了下来。他想起了团长、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卢德铭是共产党员、黄埔军校第二期毕业,他作战机智勇敢,对待部下亲如兄弟,深受全团官兵的爱戴。秋收起义,卢德铭作为总指挥,一直冲锋在前。当三路起义大军出师进攻长沙受挫后,卢德铭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率部退却萍乡。在芦溪,部队遭到敌人伏击,卢德铭挺身而出,亲自指挥,掩护部队转移,不幸中弹牺牲。他才二十三岁啊!谭政想到这里,潸然泪下。“弟兄们,你们的生命就是我的生命。”卢德铭一直挂在嘴边的这句话又在谭政耳边响起。卢德铭,是谭政崇敬的对象,斯人已去,谭政无比地怀念,怎能不失声痛哭呢。致哀完毕,毛泽东向起义队伍讲话,鼓励大家,乐观向上,他充满激情他说道:

  同志们,敌人只是在我们后面放冷枪,这有什么了不起?大家都是娘生的,敌人有两条腿,我们也有两条腿。贺龙两把菜刀起家,现在当军长,带了一军人马。我们现在不只两把菜刀,我们有几百人,还怕干不起来吗?你们都是秋收起义出来的,一个人可以当敌人十个,十个可以当他一百,我们现在有这样几百人的部队,还怕什么?没有挫折和失败,就不会有成功。说完,他又大声宣布。起义部队的人,完全是自愿的。现在,愿留者留,不愿留者,根据路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