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全集5-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越贡献的戏曲艺术教育家。
我们要坚持毛主席亲订的,也是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艺
方针,对老一辈的艺术家身上的珍贵艺术,要进行抢救、继承,只有在继承
优秀的传统艺术基础上,才能创造发展我们崭新的社会主义戏曲事业。
让我再一次代表中国剧协和剧协北京分会,向对戏曲事业有功的侯喜瑞
同志,在他舞台生活八十年纪念会上,表示衷心的祝贺!祝您长寿!望您使
千钧力,开万石弓,以长久不衰的青春全部贡献给祖国和人民!
(原载《戏曲艺术》1981年第
2期)
我对戏剧创作的希望
你们都是写剧本的,我也是写剧本的,不过比同志们写得早一点。今天,
我想谈谈咱们戏剧创作的一些问题。
粉碎“四人帮”以后,我们的文艺有个很大的繁荣。反应最快的是相声,
其次是戏剧,再就是小说。。三年多来,我们看了不少的好剧目。话剧就有
不少好的。一些比较好的传统戏曲剧目恢复了上演,还有新编的历史剧。现
代戏很有几本好的。三年来有一个了不起的现象。三十年来,以前有一段是
“万马齐喑”,现在是万马齐鸣,这个现象当然是非常鼓舞人心的。但是目
前我们感到有许多麻烦,有不少阻难。我想从一个创作者的角度,看一看我
们可以改进的地方。
作者看问题应远一点
我头一个感觉到咱们作者看事情,看问题,应该往远一点看,也就是说,
把问题看大一些,不能局限在一个角落里看问题。对某一件事情,因为你看
的角度不同,先有一定的成见,常常把一个带有个人成见的问题写在剧本里
头,这个剧本就显得薄,显得不厚实。我看的话剧不算太多,我感觉话剧写
的东西给人去思索的余地不多,总是抓住一个当前的具体问题,就写这个具
体问题,甚至解答了这个具体问题。
你们看,古往今来的大作家,有的在剧本里提出问题,也解决问题,有
的只提出问题,但并不解决问题。他不负这个解决问题的责任,因为他提出
的问题太大,而且他看得很远,他觉得自己提出的问题,未见得就能够在剧
本里头把这个问题解决掉。
但是,我们目前大多数的“问题剧”,都有一种“野心”,比较大的“野
心”,就是一方面提出问题,一方面就在戏里把问题解决了。甚至于,有时
当我们的党和政府刚刚提出一个政策来,我们就紧紧地跟上,十分具体地跟
着这个政策,做这个政策的解释者和解答者。这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就是
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宣传,用我们的作品来解释党的政策,或者跟着党的政
策来写东西。但是,我看到的一些话剧,就发现一个小问题,我们就拿《权
与法》来讲,这个戏写得好,很受欢迎。我应该指出,这是一个很好的戏。
我看演出时很受感动。但它也存在不足的地方。什么问题呢?这个戏大家都
看过,它讲法制:你是个有特权的人,不管你官有多大,你也得按法制办事。
你触犯了刑律,我就要办你。那个坏的书记,侵吞公款来盖自己的亭台楼阁,
干不法的事情。新的书记来了,就依法办理,“执法如山”,坚决把这个人
“解决”了。当然,解决的办法是依法定手续,并不是立刻就逮捕,看情形
可能是从严处理的。作者提出了问题,并在戏里解决了问题。换句话说,就
是正面战胜了反面。正面人物战胜反面人物是好事,应该提倡的事。
然而,这里头有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我后来看的一些戏,也有这么一
个特点:一写正面人物就把他过分的夸张,好得不得了;写反面人物呢?也
过分的夸张,坏得不得了。这种创作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我尽管挑剔,我也
经常如此。这种搞法,好的人物好到什么程度呢?譬如,这个新的书记与那
个旧的、坏的书记,他们过去是老战友,当初曾一起打过仗,同生死共患难,
现在那个旧书记坏了,新的书记不顾生死之交的老关系,坚决要法办他。而
这个坏书记的姐姐恰恰又是新书记的爱人,她虽有不忍,但“大义灭亲”,
坚决听她丈夫的话,同意法办她的弟弟。终于,在报纸上发表他的种种罪行,
最后依法办事,这样做好不好呢?在当时,我看了非常受感动,观众看了以
后非常“解气”。就是邪不压正嘛,最后是正面人物得到了胜利!
这个问题提出来是好的,我赞成作者这么提。但,是不是就一定要这么
写?可以研究。我觉得,在那个时候,《权与法》刚弄出来的时候,我们正
在反对特权,坚决要搞法制,就不管它可能不可能有这样的结局,我们就要
这么写,就是要大义灭亲。他就是今天的“包公”,今天的“青天”。困此,
它获得了大家的热烈欢迎。因为人民希望法制,希望反特权嘛!看到台上果
然有了,大家就热烈地鼓掌!但是,事实上,这样的结局多不多?这个法制,
是不是这样容易建立?如果在生活中有亲戚关系,又有老朋友关系,老战友
的关系,遇见这样的事情。他怎么解决法呢?是不是就像这个戏这样,我是
不敢完全肯定的。
过去我们在台上演出逮着了土豪劣绅,大家一斗之后说:“枪毙了他!”
“砰”一枪,就把他毙了,大家觉得很出气。这是一种解决办法。但是,在
目前的状况之下,生活是这样的复杂,它的结局就有几种可能:一种可能性,
就像剧本所写的那个样子,就那么圆满,那么使人满意。这个戏的好处是在
这一点上,叫你满意了,叫你对国家的前途。法制的前途,建立信心。但是,
另一方面,使人感到这样的结果来得太容易了。说得厉害一点,是“画饼充
饥”的办法。饼还没有做好,就画一个。实在太饿了,先画一个饼看看,也
是好的。这样写,也不错。但这种办法似乎可以考虑一下。我不是说不应该
树立法制的观念。无论如何,事事要有法制;不论官大官小,人人都得讲法
制。但是不是那么容易啊?不一定。咱们看报纸,从读者来信和记者的报道
中,看到有许多问题明明是贪赃在法,明明是冤案、错案,有的就是解决不
了。还有一种情况,刚好倒个个儿,不是正的把邪的打倒了,恰恰是邪的把
正的打倒了。有没有这种情况,我猜想,可能有的。起码,暂时有这种可能,
不然,我们目前的问题就不那么复杂了。前进之困难,四化建设之困难,就
不像戏里那样容易解决。你也可以说,我写这个戏,确确实实是根据某某事
情写出来的,这是个真事情。这个,我也相信,有这种真事。但是不是所有
这一类事,都进行得这么顺利,结果都这样圆满?我们无妨想想。
因此,我主张,今天的问题必须写。但是,如何解决这些复杂的问题,
要多了解一点生活,要多有一点儿自己的思想。使人看了以后,有思索的余
地,总觉得台上的事情是可信的。这样,他才真正树立起信心。
《权与法》这种写法,我不是不赞成,我觉得这个戏的作者是有功劳的。
在那个时候,他这个戏真是鼓士气啊!但是,长久这么写下去,就有点对不
起观众。我们跟真实的生活,不要离得太远。当然,“正义”总是要抬头的,
总是要胜利的,但是要经过一段多么艰苦的斗争啊!
这种写法,常常使我联想到我们旧戏用的“大团圆”结局。旧戏里,才
子佳人要受各种各样的磨难,父亲母亲不赞同,这个问题,那个问题一大堆,
甚至“佳人”被人家抢去了,后来把她弄回来,终于结了婚。善有善报,恶
有恶报,最后大团圆。这是许多人爱看的喜剧。《玉堂春》虽然是“传奇”,
事实上,难得有这样的理想的结局,但这出戏确实写得耐看。当然,还有悲
剧,如《白蛇传》。所以,旧戏也并不全用“大团圆”的手法。方才提的那
种写法,似乎多少因袭过去“大团圆”的路子。因为它确实叫人解气,叫人
痛快。
写戏不在于如何结局,而在于怎样提出问题
我更进一步的想法是,你写一个剧本,不在于要如何结局。这倒是其次
的。我认为,在于你怎佯提出问题。这个问题提得深不深?提得透不透?怎
样写出人物来?这才是重要的。你提的问题确实很深很透,而你并没有把它
解决,或并没有把它完全解决,大家怀着一肚子的问题要想,放他们回家去
想去,一晚上睡不好。不只一个晚上,够他想几天儿夜,甚至以后老在想。
这样的戏,就坏吗?我看是不坏的。因为生活是复杂的,有许多问题不是一
时解决得了。这里,我要说明,我不是反对“大团圆”的写怯。我仅仅要说,
我们还有更广阔的道路。
有些戏的毛病,是看了之后经不起推敲。这种戏,可以轰动一阵,但回
味不出什么道理,不叫观众扩大眼界。观众对我们的期望是高的。我们不能
给他一块糖,吃了甜蜜蜜的那么一会儿,就过去了,这个不行。你们看易卜
生的《娜拉》,最近电视上放映过。看完《娜拉》之后,它给你的不是一块
糖,也许是青果,要你慢慢回味;也许是一块苦瓜,让你吃后,永远忘记不
了那种味道。作者没有写最后结果如何,他提出了一个真正的妇女解放问题。
一直到现在,尽管全世界妇女中的某些人争取到社会地位,但妇女解放问题
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是一部经典著作。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写妇女解放问
题的剧本能超过易卜生的《娜拉》。
要反映生活的真实
咱们还有一个责任,如何使观众提高文化修养,如何使观众提高鉴赏能
力。换句话,我们要让观众能够欣赏好的剧本。这种剧本,不只是反映“真
实的生活”,而且要反映“生活的真实”。譬如关汉卿的《窦娥冤》,就是
个杰出的剧作。这个戏写于十三世纪。它真实地描绘了当时残酷的社会生活;
通过一个蒙冤而死的普通妇女的满腔怨愤,感天动地,连自然界都为她起了
异常的变化,有力地抨击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强烈地表现了长期遭受压迫的
人民群众的反抗情绪。
窦娥和蔡婆婆两人相依为命,过着孤寡的日子。地痞张驴儿和他的父亲,
借口救了蔡婆婆,乘危要挟,肆无忌惮,搬进蔡家居住。张驴儿的父亲强占
了蔡婆婆。张驴儿要霸占窦娥,窦娥断然拒绝了。张驴儿想毒死蔡婆婆,反
而毒死了自己的父亲。他转而诬陷窦娥,说是她毒死的,妄图逼她顺从。窦
娥为了捍卫自己的贞节,宁要“官休”,不肯“私了”。窦娥心目中以为父
母官是能主持正义,能替她昭雪申冤的。但楚州太守桃机,是个见钱眼开,
草菅人命的赃官,受了张驴儿的贿赂,把善良无辜的窦娥判成死刑,害人的
张驴儿反而逍遥法外。窦娥的悲剧正是当时吃人的社会生活的反映。
窦娥的悲剧有着普遍意义。在元朝初年,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贫困,
卖儿鬻女比比皆是,流氓恶棍横行霸道,官吏昏庸无能,几乎是无官不贪,
人们的生命安全毫无保证。窦娥的悲剧,实质上是当时人民群众的生活遭遇
的集中反映,也就是时代的悲剧。
窦娥被绑赴法场,她满腔愤懑,指天骂地,对不公平的残酷的社会迸发
出诅咒的嘶喊:“。。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
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最后,窦娥发下三桩“誓
愿”。行刑后,果然血溅白绫,六月天降大雪,三年大旱。
关汉卿这位伟大的剧作家,对当时的封建统治激烈地抗议。他通过窦娥
这个善良妇女形象的遭遇,斥责控诉当时那种好人受罪,坏人横行,正义得
不到伸张的黑暗社会。这体现了关汉卿的社会政治观点。他运用浪漫的手法,
写天地、自然都为她不平,证明窦娥的冤枉。最后还有个托梦雪冤。在浓郁
的悲剧气氛中,给人们一些希望,让观众解解气。关汉卿的《窦娥冤》就是
概括地、真实地写出了那个时代的“生活的真实”。
大凡一个大作家,大剧作家,或者大诗人,他们都给我们一些东西。这
些东西,不只包括他们文学上的美,感情上的真挚,人物的深刻;他们的作
品往往有一种气势磅礴的感人力量,教我们对人生、对社会,有一种比较广
大的视野,比较博大精深的看法。也就是说,人应该如何活着?人为什么而
活着?这样一类的大问题。你看托尔斯泰的《复活》,或《安娜·卡列尼娜》,
或《战争与和平》,他是在颂扬一个东西的。他颂扬人应当互相爱;做了坏
事,自己要忏悔;不要打仗,要和平。在这整个大的布局当中,里头有无数
的故事,无数的穿插,各种各样的真实人物,然而,最后他给你一个完整的
感情,一套他对这个世界的想法。
我觉得,“真实的生活”和“生活的真实”不是一个东西。真实的生活
是可以这么写,那么写,但要真正写出一个生活的真实来,就要看你用不用
头脑去思索你所看到的种种,并把你真正感受和思索的东西写成作品。这样
的作品,总是你经过了多少的困苦与艰难,然后才写得出来的。所以,我觉
得,真正打动人的东西,是作家的那个极其亲切又极其真实,他感受到的、
思考过的问题和他的答复。当然,无疑问的,还包括作家刻画人物的本领,
文字的美,丰富的语言艺术,以及丰富的知识。但是,如果作家没有那个活
生生的思想,那个深刻的感受,那么,作品的艺术生命就短。艺术生命长的
作品,它总是打动人的灵魂,叫人多懂人生的道理。请你们多读读《红楼梦》,
多读读关汉卿的作品,就会感觉到这个道理。
不要怕“对号入座”,不要绕道走
再有,咱们想想看,三十年来,什么时候能像现在这样,想写什么,就
写什么?一般来说,现在比过去进步了很多。当然,在有的地方,不是一点
干涉都没有了。有时往往写着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