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曹禺全集5 >

第49部分

曹禺全集5-第49部分

小说: 曹禺全集5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的乐观,因为他的聪明与糊涂,因为他的软弱与固执,因为一切一切属于
他的东西,所以他没有成为“本”。他不是“本”,他只是一个叫作威利·洛
曼的推销员,一个生活在成功的梦中的推销员。

他并不是懦弱,他是没有醒过来,他醒不过来,他用欺骗来维持他心目
中的自己。没有这个,他就活不下去。他成了一个奴隶,一个被“发财的神
话”掠夺去奴役的人。

只有当他面对他唯一的依靠、他的妻子林达时,他才说了这样一句话:
“我干不了啦,林达,我就是干不下去了!”

这是一句使人最力悲痛的话,因为它是一句真实的话。

我不想多提他的小儿子哈皮了。哈皮就是哈皮,一个可以看得清楚的,
甚至对他未来的生活也可以作出种种明确的假设的青年。他不像他的父亲,
虽然他也吹牛,也有雄心,或者说是野心“他在父亲的墓前说:“威利·洛
曼没有白死,他的梦是好梦,人只有这一个梦好做——压倒一切,天下第一。
他这一仗是在这儿打的,我就要在这儿替他打赢。”我想,他是这样想的,
也会这样去做,无论他成功或失败,他都只是想当一个阔人。不过是如此。

而他的另一个儿子比夫是完全不同的。我甚至想说,比夫是压倒一切的,
面对这个“无情无义的世界”,面对这个社会,面对他周围所有的人。他的
愤怒和觉醒震动了我——“老天爷呀!你们就让我去吧,把那套骗人的梦拿
走,烧掉吧!不然还要出事。。”

他哭了,搂住父亲的双肩抽泣着,他要走了,第二天一早就要离开了。
但是他的走,将不是一种悲哀、一个悲剧,而是清醒,是透视出的光明和自


由。

他曾经是那样天真,那样地充满自信(他的父亲和别人给予他的自信)。
现在,他不再天真了,但是他重又获得了自信,一种属于他自己的普通人的
自信。

那最后的一场戏是惊心动魄的,它最充分地展现了威利和比夫他们之间
的父子之爱。这是一种多么奇怪、奇特,甚至畸形的“爱”。威利爱比夫,
他所做的就是把梦给了比夫。他不光维持心目中的自己,也要维持心目中的
比夫,并且要求比夫也这样做!因为他爱比夫,他觉得比夫就是他生命延续
的另一部分,所以比夫必将是前程万里,不可能不是这样!这对于威利既是
他的梦的体现,更是一种爱的信念。

而比夫呢,无疑他也是爱他的父亲的!他所做的是要打碎这个“梦”,
把它不光从自己的心里,也要从父亲的心里铲除出去。他不光认识了自己是
什么人,也要让父亲认识自己是什么人!

他失败了。因为这已经是不可能的了。这种梦、这种发财的神话,已经
溶在人的血液里了,成为了社会的基础和良心。不是吗?连比夫都像是从这
就要塌陷的悬崖跳开,只差一步就晚了似的。

但是,比夫那最简单的下意识的爱的流露,却震动了威利。在痛苦、绝
望、犹豫、无路可走、完全垮了的威利的身上,产生了一种意想不到的推动
的力量。他觉得他又找到实现他的梦想的道路了,他的生命又有了盼头,这
办法便是“死”。过去他也曾沉溺在这样的念头里,但他怀疑、犹豫,他缺
少一个明确的目标。现在他明确了,保险公司的两万块钱,这不仅仅意味着
钱,还意味着一个变得实在了的梦——“等他兜里有了两万块钱,你想想他
将多么出类拔萃!”

他去了,他死在他的最后的一个梦中,为了爱。

威利·洛曼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该用弱者,用可悲,用崇高,用
什么样的字眼来形容他呢!

人性是多么复杂!人哪,是多么难以理解,真是不可思议。

一九八三年六用四日北京。
附注:文章引用的剧中台词,是北京人艺英若诚同志译的。


(原载《文艺报》1983年第 
7期)


《李宏林电视剧本集》序

现在全世界对电视剧的需要,就像人们要吃饭,要喝水,要在空气中生
活一样紧迫了。在我们国大人多的中国,更是如此。电视剧正在逐渐地成为
人们家庭生活中的一部分,这样的前景既令人兴奋,又令人焦急。

我们需要好的电视剧,我们需要好的电视剧本。在这样的时候,《李宏
林电视剧本集》的出版是使人十分高兴的。

李宏林同志是记者,他敏捷、热情;他的作品反映了我们这个社会新的
风貌、新的人物,在小小的屏幕上,我们感受到了时代的气息。这正是电视
剧所应起的可喜作用。

电视剧的历史短,还处在贫弱状况,但,只要能像李宏林同志那样,朝
气蓬勃,孜孜不息地追求、创作,而不是凑合,电视剧就会很快地发展起来。

《红楼梦》中,一次贾政带宝玉去新修的大观园,试试他的文才,我们
的大师曹雪芹把大观园从各种各样的角度来描写,无一不是千姿百态。我们
的电视剧也应该像一个千姿百态的“大观园”,有清淡的,有浓烈的:有含
蓄的,有奔放的。沈三白说,好的园林要大中见小,小中见大,实中有虚,
虚中有实,或显或露,或浅或深,这就是运用之妙,要靠多年的修养,多年
的经验,要靠严肃认真,要靠对事业的忠诚热情。

现在,小说、绘画各方面,我们都有大师,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涌
现出一批电视剧艺术的大师。我想这不仅是我的希望,而是全国人民殷切的
希望。

(原载《辽宁日报》1983年 
9月 
13日)


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改编

《红楼梦》是一门学问,这门学问大得很。我虽然从少年时代就开始读
《红楼梦》,一直读到今年七十二岁,但是还觉得没有认识、欣赏够。

《红楼梦》在我们中国家喻户晓,是大家最爱读的一部古典长篇小说。
它用极精美准确的文字,把康熙、雍正、乾隆时代的社会生活极其丰富地、
极其深刻地描写了下来。《红楼梦》里总共写了四百多个人物,其中有相当
一部分写得性格非常鲜明。读了《红楼梦》就会知道什么是中国的封建社会,
它是如何腐败,如何堕落,最后又是如何衰亡下去的。要了解中国的封建社
会,读读历史书不就行了吗?但是,历史书大都用概括性的叙述性语言,而
在曹雪芹这个天才作家的笔下,才让人们看到了典型的真实的活生生的社会
生活,才形象地知道了什么是封建社会,封建帝王、官僚地主是如何维持他
们的统治,众多的百姓是如何供养着少数骄奢淫逸、花钱如流水的贵族。

中国的古典名著很多,但像《红楼梦》这样好的,实属凤毛麟角。可以
说,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家是曹雪芹。《红楼梦》是中国民
族传统、民族文学的结晶,在所描写人物的深刻性上,在反映思想的深度上,
在表现社会生活的广度上,都是了不起的。曹雪芹是中华民族的文学大师,
是中国人民的骄傲。在《红楼梦》传世以后,中国的作家大都受过它的影响
和熏陶。如何观察生活,如何认识社会,如何构思,如何写作。。都可以在
《红楼梦》中获得富有教益的启示。

中央电视台决定把《红楼梦》搬上屏幕,这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过
去,一般人把《红楼梦》看作消闲小说、言情小说,大大贬低了它的价值。
解放以来,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红学家们,认真地对《红楼梦》进行新
的研究,揭示出深广的思想意义和精湛的艺术成就。今天,我们又要把这部
伟大的作品以电视连续剧的形式显诸屏幕,让全国广大人民看到活生生的《红
楼梦》中的人物故事,可以受到反封建的教育作用(时至今日,封建制度虽
然早已被摧毁,但封建思想却还残存在某些人的身上,有时还死灰复燃、祸
害人民呢)、认识作用和美感享受。这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大有裨
益的。因此,这是我国当代人民所渴望的一桩美事,必须如邓力群同志所指
出的:“郑重其事,严肃认真”地去完成。

现在,由于《红楼梦》本身具有的不灭的艺术魅力和国际间文化交流的
频繁,世界上知道、赞赏《红楼梦》的人一天比一天多了起来,中国和外国
研究《红楼梦》的论著可以说是汗牛充栋,曹雪芹及其《红楼梦》日益赢得
了国际的崇高声誉。但是还不够,我们有义务、有责任、有感情(深厚的感
情)把曹雪芹和《红楼梦》,通过屏幕,进一步介绍给全世界,让全世界的
人民都看看:中国有堪与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托尔斯泰并驾齐驱的伟大作
家和作品。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西方文化、西方文明写得很多,可见,他在当
时就极其敏感地吸收了西方的文化和文明;反过来,西方的人通过《红楼梦》,
知道了中国的行将崩溃的封建社会到底是怎么回事。因此,曹雪芹的《红楼
梦》不仅使中国的世世代代的读者受到教益,外国的读者也同样可以从中得
到启发。

我认为:与电影及戏剧相比,电视连续剧是改编《红楼梦》比较理想的
艺术形式。像《红楼梦》这样一部伟大的巨著,如果仅仅摘取其中一段,或


加以浓缩,表示这就是《红楼梦》,那太对不起曹雪芹的辛勤劳动和我们的
“大国宝”了!把《红楼梦》的艺术境界之高深、阔大、丰富,尽可能生动
完美地表现出来,是非常重要的。“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红楼梦》是通过广泛丰富的社会生活来表现极深刻的主题。这主题拍一个
片断是不能尽意的。搞不好,会变成鸳鸯蝴蝶派、风花雪月派的东西。只有
把《红楼梦》从头到尾演下来,当然,也要突出重点,有所剪裁,把形形色
色的人物表现出来,当然,有主次,挖得深,挖得透,才是对文化事业的巨
大贡献。一部电影一个半小时,拍上、下集也不过三个小时;一出戏两个半
小时,还要受时空的很大限制。《红楼梦》里有四百多个人物,主要人物的
数量也很可观,电影和戏剧摆得开吗?恐怕深挖几个人物都不容易。因此,
拍电视连续剧有其优越性。

我读了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文学剧本的改编提纲,觉得写得好,很有
特点。我看出编剧周雷、刘耕路、周岭三同志下了很大功夫,非常严肃地要
把它编写好。这是艰巨的意义重大的计划。把这部名著介绍到全中国、全世
界去,凭这一点雄心壮志,就足以使人们自豪。

一般来说,名著改编工作成败的关键首先是忠实于原著。但是,在《红
楼梦》的改编工作中,忠实于原著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曹雪芹究竟为什么
要写《红楼梦》?我认为:他对人类、对中国社会负有责任感;他是以初步
民主主义的眼光,暴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预示了这个社会必然崩溃的结局。
尤其是在表面上尚维持着鼎盛的躯壳的乾隆统治时期,他敢于这么暴露,实
在是很了不起的。尽管他要做一些掩饰,说《红楼梦》的故事“无朝代年纪
可考”等等,但只要是个明白人就会看出,他是在痛骂即将总崩溃的封建社
会的腐败、黑暗,诅咒它的灭亡。曹雪芹是多么勇敢、坚韧!在“举家食粥
酒常赊”的困境下,他坚持写了十几年,鞠躬尽瘁,死后而已。这种精神,
实在令人肃然起敬。

目前流行的一百二十回的《红楼梦》,后四十回是高鹗续作的。到今天,
这部一百二十回本似乎已经被我国、甚至被全世界的读者接受了。但接受的
究竟是不是曹雪芹的原意呢?这大可怀疑。实际上,高鹗续作的后四十回,
已经在读者的思想中造成了混乱,因为高鹗毕竟不是曹雪芹,他的际遇没有
曹雪芹坎坷,他的思想境界和艺术修养不如曹雪芹高。从曹雪芹在前八十回
埋下的伏线可以看出,高鹗的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有许多地方不连接;另外,
后四十回也有许多和脂砚斋批语不一致的地方。例如,根据脂砚斋批语所示:
宝玉最后“出家”之前,还被关入“狱神庙”,但高鹗的续作中没有这个内
容。高鹗似乎应该知道脂砚斋的这段批语,但他偏偏不这么写,道理何在呢?
恐怕有他思想上的局限性和某些不得已的原因。

对于高续后四十回,目前学术界有两种截然对立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
一百二十回是一个浑然整体,对后四十回全盘肯定;一种意见认为后四十回
是狗尾续貂——全盘否定。我认为,这两种意见都不足取。改编时,对后四
十回要持审慎态度,不能完全照搬。不符合曹雪芹原意的,要删改;凡曹雪
芹在前八十回中埋下伏线,后四十回里没有呼应的,要依照曹雪芹的本意,
加以增补,也就是要经过再创作。再创作不是篡改,而是要有一定的依据,
以科学的态度、精细的功夫写成忠实于原著的电视连续剧。我们的目的是使
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尽可能成为一个完整的艺术品。所谓完整,是指这部
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性格、情节安排。。应该符合曹雪芹的原意,其中最


重要的,是找到一个更合理的悲剧结局。假如我们不忠实于曹雪芹原著的精
神,而是跟着流传了二百多年的高续后四十回《红楼梦》跑,是对不起艺术
良心的。

我现在从改编提纲里已经看出,它和高鹗的续作大有不同,有味道,真
实,是曹雪芹的东西。这比那种硬捏出来的大团圆结局使人觉得完整。当然
还有待于各位同志下更大的功夫研究,使之更趋严密、合理、完美。

忠实于原著不仅是剧本改编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对摄制组的各部门来
说也同样存在着是否忠实于原著的问题。

譬如,我看过的旧戏曲,都是明代服装。唯有以《红楼梦》为题材改编
的剧目不同:宝玉的头上总要顶个紫金冠,女子的服装也不伦不类。。后来
才品出人们的良苦用心。《红楼梦》的背景,是清代康、雍、乾三朝,而曹
雪芹却说《红楼梦》的故事“无朝代年纪可考”。这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