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默热红学--红学故事新勘、红学历史十讲 作者:土默热-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爱情之外,贾宝玉在男女交往方面也很不严肃。与丫鬟袭人“初试云雨情”,同丫鬟晴雯、秋纹、鸳鸯、金钏的关系也不清不白,婚前就有了性生活;除了这些清纯的小姐丫鬟之外,还在社会上与妓女、戏子鬼混,与“云儿”、“琪官”等人一起大唱相思曲就是明证。
更值得注意的是,贾宝玉还是一个同性恋者。在学校与“香怜、玉爱”关系暧昧,与朋友秦钟在铁槛寺晚上睡觉说不清楚。他之所以挨父亲痛打,最主要原因是与王爷争夺蒋玉涵,在城郊紫檀堡买房子包养戏子。中国有为尊者讳的悠久传统,红学家们都文化功底深厚,哪个会看不懂《红楼梦》中的这些情节呢?但全部顾左右而言他,岂非咄咄怪事!
其实,不止是贾宝玉,书中几乎所有男性,在两性关系方面都是不严肃的。《红楼梦》作者在男女问题上并没有什么先进思想,似乎经常抱着欣赏的态度,去描写那些令人作呕的场面。红学界大师们一口咬定《红楼梦》作者在婚姻爱情方面思想先进摩登,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红楼梦》作者之所以用这种复杂暧昧的男女观创作,应该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受明末清初艳情文学的影响。明末清初,在小说、戏剧、诗词等领域,艳情作品比比皆是,《金瓶梅》、《牡丹亭》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连《聊斋志异》中,也不乏对香艳情节津津有味的描述。《红楼梦》是同一时期稍晚的作品,与《聊斋志异》几乎同时产生,必然打上这个时代文学背景的深深烙印!
二是受《长生殿》的熏染。《长生殿》是洪昇的代表作,宣扬的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生死爱情,书中的唐明皇,深爱着妃子杨玉环,但也是“见了姐姐就忘了妹妹”,同梅妃和杨玉环的三个姐妹,都保持着暧昧关系,两人为此也经常闹点小别扭,总是以明皇赔罪了事。《红楼梦》中的爱情生活,与《长生殿》几乎完全相同,人物性格的描写,也有明显的剿袭痕迹,就连宝玉、宝钗、黛玉的名字,都明显是来自《长生殿》中的“玉环”、“金钗”和“钿盒”。
三是洪昇的个人爱情婚姻经历决定的。洪昇这个人很奇怪,一方面同妻子青梅竹马、相濡以沫,终身爱得深沉坚定;另一方面确实与“蕉园诗社”中的好多表姐妹曾产生过爱慕依恋的感情,在洪昇的诗作中多有反映。中年时,洪昇还花费千金,在苏州买了一个名唤雪儿的小戏子为妾,根据友人诗中记载,此后洪家中出现了丈夫作曲,大妇调弦,小妇歌唱的其乐融融景象。
洪昇一生同好多妓女保持着密切关系,晚年还为杭州名妓朱素月“校书”(妓女的雅称)创作过好多首爱情诗。洪昇似乎也是一个同性恋者,与他的好朋友毛玉斯的关系就很暧昧,在北京期间,经常异乎寻常地频繁给杭州的毛玉斯写信,表达思念之情;毛玉斯死后,洪昇的悲痛,也超出朋友的感情。
好多朋友可能会问,洪昇既然是这样一个龌龊的人,还值得称赞么?其实,明末清初的江南知识分子,在男女问题上,几乎都是这样,不足为怪。大诗人钱谦益,纳秦淮名妓柳如是为妾,筑“绛云楼”金屋藏娇,士大夫们纷纷祝贺;大诗人陈其年,终生爱着一个“龙阳公”,为其写长诗肉麻歌颂,朋友们也都为他纷纷题咏。当时的社会风气就是如此,如果一个士大夫阶层的人,不逛秦淮河,不纳几个年轻漂亮的妾,不养个把戏子小厮,倒是不正常的。人们对此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红楼梦》产生于这一时期,必然反映出这一时期爱情婚姻、男女关系方面的思想,书中人物必然带有这一时期的深刻印记。把以上洪昇个人的婚姻爱情经历同《红楼梦》中描写的贾宝玉的情况比较分析,不难看出,二者惊人地一致。中国历史上有三个性关系混乱的时期:“脏唐臭汉”和明末清初,《红楼梦》不会是汉唐时代的作品,必然是明末清初的产物。
三、厌世遁世观念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尽管生活极为优裕,是个典型的纨绔子弟,但他却经常流露出一种厌世情绪,总说自己要“出家当和尚”。在因为姐妹们之间的矛盾调停无效的时刻,居然写了一首充满厌世思想的“偈语”。亲人们怕他“悟了”,都十分担心,惟独黛玉说他“悟不了”,一顿诘难,让宝玉无言以对,以皆大欢喜收场。
对于宝玉最终悟没悟,是否出家当了和尚,学术界有争论。有人以书中黛玉“悟不了”的预言和脂砚斋断定贾宝玉当不成和尚,结局只能是潦倒以终,也有人根据贾宝玉屡次发狠要“出家当和尚”,以及在家破人亡后的心情,断定一痛决绝,出家当了和尚。两种观点似乎都有道理,谁也说服不了谁。《红楼梦》中的贾宝玉究竟有没有消极厌世思想,究竟会不会出家当和尚?续书作者让他在科场逃走,被皇帝封为“文妙真人”后,在风雪中对着父亲殷殷下拜,然后飘然而去。《红楼梦》后半部分究竟是不是作者原创,学术界争论也十分激烈,迄今没有定论。
贾宝玉是否遁世出家,还关系到一个大问题,就是《红楼梦》究竟有没有“反清吊明”思想?红学界多数学者断定没有,原因就是曹家是清朝皇帝的“包衣”奴才,参与过打天下的战争,决不会反对祖先为之流血牺牲的大清政权。但也有一些学者断定有,理由是曹雪芹虽然属于汉军八旗,祖先毕竟是汉族人,具有反对异族侵略的思想,也是不奇怪的。
其实,红学界这些争论是十分无聊的。《红楼梦》中究竟有没有“反清吊明”思想,就在书中明明白白写着,不论曹雪芹是否应该有这种思想,都不能改变书中的白纸黑字!决定《红楼梦》思想内涵的,还在于作品本身,不能决定于曹雪芹是不是应该具有这种思想,对小说的分析判断要讲逻辑。
江南织造曹家的人,确实不该有反清吊明思想,因为他们既是新政权的创始人,也是新王朝的受益者。问题是《红楼梦》作品中究竟有没有这种思想。如果有,只能证明《红楼梦》的作者不是曹雪芹,而不能使《红楼梦》中的这种思想无端消失。
《红楼梦》产生于明末清初的社会大动荡中,书中的描写,明显带有改朝换代的暗示。甄士隐唱的《好了歌解》,表现的就是改朝换代时的剧烈动荡情景,“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昨嫌破袄寒,今嫌紫蟒长”,正是改朝换代中贵贱易位的情景。“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说的也正是旧政权垮台时权贵们被“算总账”时的无奈下场!毫无疑问,《红楼梦》中充满了强烈的兴亡感叹。
但是,《红楼梦》中的这种思想,是不完备的,也是不彻底的。作品开篇,作者表示出的“无才补天”的感叹,从侧面说明作者还有为新政权服务、追求富贵荣华的愿望。《红楼梦》中反复交代,当今皇上英明圣贤,“以孝治天下”,恐怕也不完全是“故弄狡狯”的小聪明表现。《红楼梦》作者应该是一个心中充满矛盾的封建知识分子。
《红楼梦》展示的这种思想,在清初江南士大夫阶层中是十分普遍的。江山易帜,抱着忠君爱国思想的明朝遗老遗少,不可避免地要产生这种兴亡感叹。洪昇的家族是明朝著名的望族,清初处于艰难的境地,终于落一片茫茫白地,洪家的亲属陆圻、钱开宗,在清初的血腥统治下,被杀头或入狱,家族覆亡,可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洪昇的师友,多数都抱有遗民思想,洪昇本人的诗作中,也经常流露这种思想,加之自己又被朝廷革职下狱过,具有一定的“遗民思想”,就是必然的了。
但洪昇的外祖父黄几,清初最先参加了科举考试,中进士后,官运亨通,一直做到吏部尚书兼文华殿大学士,可谓新朝显贵,位高权重。洪昇的父亲洪起鲛清初也曾暂短出仕。洪昇自己,在国子监学习期间,曾经作过好多长诗,吹捧皇帝和自己的外祖父。洪昇就是这样一个集兴亡感叹思想和渴望出仕思想于一身的矛盾的人,在《红楼梦》中体现出这种矛盾思想,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洪昇和她的表妹们,年轻时都十分欣赏老庄哲学,林以宁的诗集,就命名《墨庄诗钞》。在康熙二十八年洪昇遭到斥革处分后,心情十分灰退,曾跑到盘山清沟寺,打算出家当和尚,在空门中寻求解脱。后来,由于“妻儿待米难淹留”,终于没有出家。《红楼梦》中描写宝黛之间以庄子“南华经”对答,宝玉屡次吵嚷要出家,但黛玉断定他“悟不了”,都应是洪昇根据自己的真实思想过程写入《红楼梦》的。
其实,清初江南的封建知识分子,多数同洪昇一样,同时具有双重矛盾的思想。钱谦益和吴伟业,都是明朝的大臣,还参加过南明的抗清斗争,后来投降了清朝,并做了大官,做官后又后悔,认为自己失了气节。这种矛盾心理,在他们的诗作中触目皆是。他们既歌颂新朝皇帝,又叹息旧朝灭亡,既为自己仕途顺利自鸣得意,又为自己失足变节自怨自责。《红楼梦》中反映的就是当时江南封建知识分子的这种矛盾心理,没有什么可奇怪的。
四、善恶荣辱观念
《红楼梦》书中的贾宝玉,看待世界上的许多人物和事物,确实有一些不同常人的观点。譬如,在男女问题上,他认为“女人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就觉得清爽,见了男人就觉得浊臭逼人”。在忠君爱国问题上,他反对传统的“文死谏、武死战”,认为那些大臣们“浊气上涌”,动辄去死,将“置君父于何地”?
红学界过去据此认为贾宝玉应该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或者是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因为贾宝玉这个人是主张男女平等,甚至是女权至上主义的代表,这在男尊女卑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是多么难能可贵!因此,红学界很多专家认为曹雪芹思想“超前”,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也是天才的思想家。
问题是曹雪芹生活的那个时代,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十分严厉的,乾隆皇帝在焚书坑儒方面,比起秦始皇来,更加心狠手辣。他发明的“修四库全书”运动,与文化大革命相比,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把全天下的书籍统统收缴上来,雇佣一批封建文人,逐书审查,把有违禁思想的统统销毁,把部分有问题的进行“抽毁”或修改,把认为无问题的编辑在一起,称为“四库全书”。这种文化高压下,倘若曹雪芹真的创作了《红楼梦》,那真是个奇迹!
如此严格的文网,如此严厉的文化高压,为什么偏偏放了曹雪芹一马?为什么单单让《红楼梦》成了漏网之鱼?周汝昌大师对此的解释是,这是乾隆皇帝与和合伙搞的一个大阴谋。他们发现《红楼梦》已经流入社会,害怕造成人心混乱,于是,组织了一批御用文人加以篡改,抽掉了后四十回,把重新改写的后四十回抄配上,再用宫廷出版机构印刷发行,流传天下。于是,印行程高本的程伟元和高鹗,成了朝廷的文化特务。这真是一个天方夜谭式的动人故事。可是,可信度又有多大呢?
其实,当你知道了《红楼梦》作者不是曹雪芹,而是洪昇之后,你就会发现,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红楼梦》产生于康熙年间,那时候,乾隆皇帝、和、曹雪芹都还没有出生,当然不会去搞什么大阴谋。
《红楼梦》所反映的贾宝玉的这些思想,其实就是康熙年间江南士大夫阶层的普遍思想。那种“男泥女水”观念,乍听之下似乎是先进思想,深究之下就会发现,原来是一场误会。清兵下江南后,推行了严酷的剃发易服政策,号称“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高压之下,这些不肯合作的封建知识分子,也只好违心地剔去头发。在他们的心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观念根深蒂固,剔发易服在他们心中,是干了一件见不得人的丑事,因此极端自惭形秽,认为自己是“须眉浊物”,不如女人。因为女人是无须剔发易服的,所以贾宝玉“见了女人就感到清爽”。那么,他为什么又把结了婚的女人视为“鱼眼珠子”呢?结了婚的女人,同剔发的“须眉浊物”生活在一起,自然也不干净了,只有没有出阁的纯洁少女,才是最纯洁高尚的“水做骨肉”。从以上分析可见,《红楼梦》中的“男泥女水”思想,实在谈不到是什么先进思想,只不过是当时士大夫们真实心理的记录而已。
贾宝玉反对“文死谏武死战”的思想,也是当时江南文人的普遍思想。明朝后期,东林党人出身的文臣,在朝廷以“敢谏”著称,海瑞罢官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一点,敢于抬着棺材上朝,真是“浊气上涌”的极端表现。明朝皇帝,大概是杀谏臣最多的皇帝,但东林党人前赴后继,仍然屡屡苦谏,轰动天下。而武将呢?面对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起义军和关外建州女真铁骑,一筹莫展,屡战屡败,只好用战死报效朝廷,表示忠贞。明朝灭亡后,在江南士大夫中,普遍对三百年大明何以亡国,进行了深刻反思。他们认为,不是皇帝昏庸,而是文臣武将误国,他们以死博得虚名,却把大好江山断送了,害得崇祯皇帝上了吊,真是像贾宝玉说的那样:“置君父于何地”?
明末清初的思想界,确实十分活跃,封建知识分子对传统思想意识进行了全面反思,提出了许多比较先进的思想观念,集中体现在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戴震等大家的著作中。后人把这一时期称为中国历史上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这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深刻的,它的许多观念为后来康梁变法、孙中山的资产阶级革命和五四运动所接受,开启了中国近代思想的先河。
《红楼梦》作为这一时期的作品,作者洪昇又生活在当时思想极其活跃的浙江,在《红楼梦》中表现出这场“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