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军团--希姆莱与党卫队-第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法国投降、英国战败、巴尔干半岛沦陷、北非危机……,一系列“胜利”冲昏了希特勒的头脑,他决心入侵苏联,消灭这个最危险的敌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惊心动魄、员残酷激烈的一幕拉开了。
刚喘一口气的武装党卫队,还没来得及休整、补员,就接到了领袖大本营发出的进军苏联的命令。此时的武装党卫队已有十六万人。在接到命令后,迅速挥师德国统治区的东部边界, 准备投入第三帝国进行的最后一次灾难性冒险行动, 参加“巴巴罗萨”计划的实施。
被希特勒视为近卫军的武装党卫队,自然不会放过这个能在战争史上写下辉煌一页的“壮举”。根据“巴巴罗萨”计划的具体部署,辽阔的苏德战场被划分为北方、中央和南方三个战区,每个战区都配备一个集团军群。党卫队“领袖警卫”旗队和日耳曼人组成的“维京”师参加南方集团军群,由普里皮亚特沼泽地和喀尔巴阡山之间,进入加利西亚和西乌克兰,向基辅进军;“帝国”师安排进中央集团军群,向从罗明特荒原到布列斯特一里托夫斯克南面这条长达四百公里的战线上推进,越过白俄罗斯,占领明斯克,长驱直入拿下斯库棱斯克,然后择师北上,直取莫斯科;“骷髅”师和“警察”师划归北方集团军群,随北方集团军群从东普鲁士的苏伐乌基出发,迅速弛越涅曼河,消灭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苏联军队。最终日标是攻占列宁格勒,切断它和摩尔曼斯克之间的交通线。
武装党卫队开始写下它的真正“英雄”战史的时机到了。
1941年6月22日3点15分,希特勒发动了对苏“闪电战”:德国及其仆从国共一百九十个师的兵力、三干七百多辆坦克、四干九百多架飞机、四万七千多门大炮和一百九十三艘舰艇,在北起波罗的海、南至黑海的两干多公里的战线上,全面进攻苏联。
武装党卫队各师作为德国军队进攻的尖刀冲在前面,凶狠地、不停顿地猛攻,向前推进。武装党卫队队员抱着为自己的领袖和最后胜利而战的信念,踏上了被风吹得光秃秃的黄褐色的平原,越过了灼热的开满黄葵花的乌克兰,走出了伊尔门湖边的沼泽地,穿过了荒芜的大平原、沙砾累累的荒地以及许许多多看不见的蚊虫嗡嗡叫的北部荒凉冻土带……,在人类过失和神经错乱的恐怖年代中,扮演了“英雄”和牺牲品的角色。武装党卫队士兵的名字接连不断地载入战争史的图表。不论在南线,还是北方,或是中路,不论哪里遇到了敌人出乎意料的顽强抵抗,不论哪里的敌人发起了反扑,不论哪里的德军攻击面出现了裂口,武装党卫队就奉命奔向哪里,以他们狂热的斗志和以民族主义为基础的亡命精神,挡住敌人,击退敌人,打垮敌人。
武装党卫队“领袖警卫“旗队在第聂伯河上建立了一个桥头堡,为德国南方集团军群进军斯大林格勒开辟了道路,接着在彼列科普附近突破克里米亚前面的苏联防卫阵地,迅猛攻占了塔其罗格和罗斯托夫;“维京”师配合“领袖警卫”旗队,追击溃退的苏军,直抵亚速海。负责担任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先锋的“帝国”师一路披荆斩棘,直奔苏联首都莫斯科,在鲍罗季诺南部突破苏军在莫斯科的防卫阵地,到达离苏联首都只有几公里的地方。 武装党卫队在北方集团军群的“骷髅” 师与“警察”师,则紧随陆军元帅里特尔·冯·莱布所串的大军后面,一面作为后备力量,一面派出特别行动队扫荡苏军游击队、屠杀苏联犹太人及居民。
武装党卫队特别行动队每到一个城市,那里的犹太居民就眼睁睁地被死神扼住咽喉,每日每时,都有成千上万的人被杀。“骷髅”师与“警察”师派出的特别行动队的活动范围口益扩大,最后整个苏联占领区都笼罩在恐怖的阴影中。苏联人民陷入了有史以来最悲惨、最黑暗的血腥恐饰世界。
武装党卫队作为德军进攻苏联的一把尖刀,逢山开路,攻城拔塞,其行动之快,战斗力之强,终于折服了一向对它有成见的国防军。而当苏联红军在1941年年底发动第一次强大反攻时,武装党卫队又以其疯狂的斗志和精悍的战斗力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又一个奇迹,成为德军顽固性的一个真实写照。
在苏联重型坦克和步兵群的猛烈炮火下,武装党卫队临危不乱,四处出击,援救被围困的德军,或巩固阵地。武装党卫队在这次苏军反攻中的战斗表现,赢得了德国东线陆军“消防队”的称号。
然而,武装党卫队的“荣誉”很快被投上了阴影。残酷的战争,在给武装党卫队带来“神圣荣誉”的同时,大量吞食着它最善战的官兵。许多早期自愿加入武装党卫队的领袖和士兵,许多经豪塞尔和斯坦因纳训练出来的骨干人员,纷纷埋葬在了广阔的俄罗斯和法兰西的山山水水中。这样,一些对部队陌生的、政治狂热主义的补充人员开始大量渗入武装党卫队,特别是原“骷髅”部队队员或是同集中营进行交换来的军官,他们把斗争狂热和军纪松弛带进了部队,导致武装党卫队不可避免地以形形色色惨无人道的方式进行战争。
1941年7月,即德军的坦克在苏联领土上纵横两周后,“维京”师的士兵中的残暴人员原形毕露,在加里西亚枪杀了六百名犹太人;1943年夏季,“欧根亲王”师借口塞尔维亚小镇科索蒂卡的教堂里有人打暗枪,屠杀了该他的所有居民;1944年春,“警察”师在一次突然遭到炮火袭击后,随即毁灭了希腊北部小镇克利索拉;1944年6月,“帝国”师的一个连,在搜寻落到法国游击队手里的一名党卫队队长时,毁灭了法国南部的小镇奥拉多尔絮格兰,杀害了该镇的全部居民,两个月后,武装党卫队装甲师“希特勒青年团”师在诺曼底的防御战中,杀害了六十四名加拿大和英国战俘……
武装党卫队在血腥与恐怖的屠杀和战斗中,彻底陷入了“黑色恐怖”的泥潭,它已不能自制了。武装党卫队的官兵们,在这场空前的人类劫难中,神经已经渐渐麻木。他们的存在,似乎仅仅就是为了战争,为了实现那越来越遥远、越来越缥缈的纳粹东方民族政策。每当看到武装党卫队在东、西线作战的情况汇报,已被战局日益衰败搞得焦头烂额的希特勒,就产生一种垂死挣扎的念头,认为唯有武装党卫队这支几乎不可战胜的部队才能使他免遭厄运。为此,他拆掉了加给武装党卫队的一切条条框框,同意希姆莱建立更多的武装党卫队师,并将国防军比武装党卫队优先获得现代化武器的规定颠倒过来,从进攻性武器到装甲坦克,希特勒都将最好的装备调拨给党卫队。
东线战争历史性地为武装党卫队提供了表演的舞台,武装党卫队的杰出表演又清除了国防军加给武装党卫队身上多年的“制动装置”。武装党卫队变戏法似的膨胀起来:“欧根亲王”师、“弗洛里安·盖尔”师、“霍恩·施阅芬”师、“弗龙施贝尔格”师、“北欧”师、“希特勒青年团”师……一个个象征德军中坚力量的武装党卫队师,在东、西线投入战斗。这期问,武装党卫队员早的三个师——“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师、“帝国”师、“骷髅”师逐渐更换装备成为坦克部队,组成了在保罗·豪塞尔指挥下的党卫队第一装甲军,以后又相继成立了其他党卫队装甲军。
但是,人员混杂的武装党卫队不但没能挽救已现败迹的法西斯政权统治,反而一个个背弃了黑色集团,开始站到另一个营垒,即国防军的营垒里去了。第五党卫队山地军军长、副总指挥弗勒普斯将军“变得非常奇怪”(柏格尔语)。他开军事会议时,把地区总队长安德烈亚斯·施密特这样的非军方纳悴党员排斥在司令部外,不让他参加。因为,在弗勒普斯服里,这种不懂军事、却专会打小报告的人,只会给军人带来耻辱。而另一位迷信、向往国防军的党卫队副总指挥爵夫勒,则更令希姆莱恼火。赫夫勒对党卫队的“叛逆”行径及其对国防军的驯服顺从,终于使党卫队全国领袖忍无可忍,拒绝对这位参加过1923年11月暴动的老战友以挚友相称,并以恶狠狠的压榨手段进行威胁。
赫夫勒先生!在我将您撤职之前,我先写这封信对您最后一次提出警告。您既是一个不服从指挥的部下,又对命令贡彻执行很不得力。我的印象是,您己完全受您的司令部摆布。您要直截了当地——不用进行任何辩白或解释,书面告诉我,从现在起,您是否打算多听我的话和尊重我的命令,少去听您的司令部的授意,或地区陆军部门的指示。
赫夫勒像奉命指挥党卫队第二装甲军约副总指挥比特里希一样,经受住了全国领袖的雷霆之怒。比特里希在入侵战役后,由于发表抨击性的言论,被希姆莱撤职。但是,比特里希在西线总司令、陆军元帅莫德尔的庇护下,根本不将希姆莱的命令当回事,拒不离职,继续指挥党卫队第二装甲军。而希姆来过去员宠信的党卫队副总指挥、武装党卫队将军菲立克斯·施坦因纳竟然管他叫“轻浮的浪谩主义者”;对此,希姆莱感到特别恼火和伤心。他试图用纪律约束他从前所宠爱的将领,对施坦因纳进行威胁,或提出请求,或施以甜言蜜语,提醒施坦因纳不要忘恩负义。但是,希姆莱恩威并施也是徒劳无益。柏格尔说:“党卫队地区总队长施坦因纳是根本不听教诲的,他耍怎么干就怎么干,也听不进任何意见。”
1943年,战争形势再度发生了重大变化。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不可一世的德军巳基本上丧失了重新发动进攻的能力,而非洲战场上,被称为“沙漠之狐”的隆美尔军团被逐出了北非,南欧的西西里岛被英美联军攻占……德军在各条战线上的溃败,像一股瘟疫一样,严重影响了德军的士气。以顽强意志和坚定信念著称的武装党卫队,在大战局势的变化下,再也刮不起那股曾令敌我双方都颤栗的“黑色风暴”,其势已如秋风里的落叶日见衰败。德军开始由战略进攻彻底变为战略防守和溃退。
第六节 黑色王牌军的沉浮
武装党卫队在战斗中成长 武装党卫队是德军的中坚力量 武装党卫队的衰亡
希姆莱苦心经营的武装党卫队,在投入战争后,果然没有辜负党卫队全国领袖的期望,无论是在西线战役中,还是东线战役中,希姆莱手中的这柄“黑色利剑”都创造了“辉煌”的战果,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的中坚力量。
而希姆莱最先创建的几个武装党卫队师—— “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 师(前身系“领袖警卫”旗队)、“帝国”师、“骷髅”师及第一支由外籍军人组成的“维京”师,则是被称为德军核心部队——武装党卫队的中坚。这几支武装党卫队王牌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在东线战役中,表现出“坚不可摧的战斗力”和“无与伦比的顽强作风”。德军第三装甲军军长冯·马肯森将军在给希姆莱的一封信中,热烈颂扬“领袖警卫”旗队(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师):
……内部纪律,它那生龙活虎的勇敢精神、乐观的事业心、临危不惧的坚定性……。一支真正的精锐部队。
塞普·狄特里希率领的“领袖警卫”旗队,作为首创时期的武装党卫队代表之一,参加了1939年的对波战役,这是“领袖警卫”旗队创建以来第一次参加正规战争。当时,陆军对武装党卫队参加波兰战役,压根就看不起,陆军的将军们不相信这些“不懂军事”的武装党卫队部队能起什么作用,特别是对名声不好的、被称为“柏油士兵”的“领袖警卫”旗队没有好感。他们认为,靠这些政治打手、恶棍、政客组成的仅仅经过短期训练的部队来打赢战争,无疑是自欺欺人。然而,陆军的将军们低估了希姆莱的两位“黑色利剑”铸剑师的能力,同时也低估了希姆莱的“世界观”训练的作用。这是陆军的一大悲哀。
1939年9月1日破晓,即希特勒的“白色方案”第一号指令中规定的拂晓,德国军队分北、南、西三路,越过波兰国境,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帏幕。希姆莱盼望已久的战争终于打起来了,他将目前仅有的几个武装党卫队团(后来的师的前身)投入了战斗。施坦因纳的步兵团、“德国”团、一个炮兵团和特别机动部队的另一些单位编进了肯普夫的混合坦克师,“领袖警卫”旗队的摩托化步兵团和特别机动部队的“日耳曼尼亚”团并入向波兰进军的攻击部队。
战争爆发之初,德国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根据波军的实力,估计波兰可以抵挡数周之久,法国估计波兰可以支持到1940年春,波兰军事当局更是盲目自信。不料,德军突如其来的“闪电战”,给了波军一个猝不及防的打击。空军来不及起飞,在四十八小时之内,五百多架飞机几乎全部被摧毁。德军很快占领了波兰的主要工业区,把波军分割开来并就地包围,两周之内,波兰军队崩溃之势已成定局。在这场德军的第一次“闪电战”成果里,武装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起到了很大作用。
在波兰中部的布祖拉战役中,“领袖警卫”旗队表现出了罕见的战斗力。它以一个团的兵力紧紧咬住了波军十七万人的主力兵团,最后配合陆军形成包围圈,迫使其缴械投降。而施坦因纳的“德国”团在充当陆军第三军团进攻姆拉瓦和莫德林的尖刀时,表现得英勇善战。这支被军事精华论专家训练出来的部队,在这次实战中,每一个官兵都成为善于熟悉并掌握运用地形的“狙击手、猎手和竞技能手”。特别是在国防军对零星的波兰游击队的袭击感到有力用不上时,施坦因纳训练有素的士兵,再一次显现了它所具有的特种兵的本领。
尽管如此,这些武装党卫队王牌师的前身在波兰战役中还是暴露出了许多缺陷,它们这时并不“成熟”,也不能使品头评足的陆军将军们感到满意。与陆军部队相比,武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