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箭传说-第4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活,他也是极不情愿,能推则推。
古山却连眼皮也没动一下,只是扁了扁嘴。看到他这模样,杨诚只得无奈的笑了笑。经过古山之前两次郑重的说明后,杨诚哪会不知他这表情的意思:放心吧,就这点小事,交给我
。不用再婆婆妈妈了。平时除了回答一些愿意回答古山说的十句话里只怕有九句都是解释自己种种小动作的表示,有时甚至不厌其烦的多次讲解。搞得杨诚他们每次见古山主动说话,心里都又可气又可笑:这古山,竟然连说话地力气也要省,天下恐怕再也没有比他懒的人了。
“喂!”欧凌战却忍不住了。正要再说却被杨诚挥手挡住了。对于古山平时的表现,杨诚不仅没有厌烦,反而被勾得好奇之心越来越盛。凭他那日向自己挑战时表现的实力,杨诚自信他不是那种禄禄无为的懒汉,以他骨子里的自傲,或许现在只是认为还没有值得他做地事情罢了。反正现在也没有非得用上他的地方,由他去吧。
杨诚拉着欧氏兄弟下关墙之后,古山突然睁开双眼。扭头望向潼关之外,似乎发现了什么令他感兴趣的东西一般。只见他身子一滚,竟然就这样真挺挺的坠了下去。若是杨诚他们看到这一幕。只怕大惊失色,多半会认为是古山睡着之后摔下去的。要知道潼关的关墙比起长安的城墙还要高些,即使是以杨诚之能,也必须集中全副心神,才能保证无虞。而像古山这般,简直是难以想像的。
古山当然不是睡着了。眼看着离地只有一丈左右时,只见他身子一舒,接着向外翻去。“嘭!”在他地脸离地只有数寸时,适时落地的双脚陡然用力。坚硬的地面竟然给他蹬出一个深深地印迹。接着他的身形一闪,整个人化为一道残影,快如闪电般向关外奔去。数百步的距离转瞬即至,眼看就要撞上一堆乱石,他却没有丝毫停顿的意思,在几乎要撞上那一瞬间,他才猛然挥出拳头,用力的打了过去!“给我出来!”
杨诚他们当然没有听到古山这声低喝。事实上他此时已经到了伤兵营的门口。探视的过程倒也没有什么可说的,荆州军的每一个士兵几乎都对伤口地处理有着或多或少的处理,即使是第一次上战场的新兵,也绝不至于手忙脚乱。不过逐一慰问过五十三名重伤者后,却也花了他整整一个时辰,直到日落时分他才终于得以走出伤兵营。毕竟对这两百人杨诚心中存着一丝内疚,是以用的时间也就比平常多了不少。
不过他刚出营门时,却不禁一呆。只见门外站着一华服男子,望着西边满天的晚霞发呆,连杨诚出现也全无所觉。这人杨诚也认识。但他却根本想不到会在此时此刻遇上此人,是以望着他也没有吱声,过了好一会儿,杨诚才咬牙吐出了两个字:“古山!”
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当年在长安与他和刘虎还算有点交情的潘庆聪。虽然没有得到阀主潘泽林的亲口应允,但这段时间潘家的种种表现已经很明显地表示了他们的立场。双方现在是友非敌,潘庆聪出现倒也没什么。但关键是,攻取孟塬时,潘家根本就没有留下一人,他现在在这里只能从一处来,那便是潼关之外。而自己可是留了古山守在关楼上,就算来得不是敌人,他总该通传一下吧,更何况潘家的倒戈自己从来没有向他说过。很明显,古山在他这次的考验中又与之前几次一样表现极差。虽然这几次都没有误事,但杨诚已经打定主意,只要他一天未改,以后再不将重要的事情交给他了。
“杨兄!哈,现在该改口叫忠勇侯爷了。”潘庆聪听到杨诚的声音,之前的落寞顿时全消,一脸欣喜的迎了上来。虽然他努力装做面对老朋友一般的笑脸,但却难掩双方身份的变化而产生地异样。是啊,当初在长安与二人相遇时,他正意气风发的积极谋取谪子之位,而杨诚虽然地位也不低,但却深深的烙着潘家的印迹,说得不好听点,就是家将一类的人而已。可是这才多久,虽然他如愿的成为默许的谪子,但潘家却再不复当初的权势,甚至连生存也要乞求眼前的杨诚所赐予。
“庆聪兄可不要这么说,依旧叫我诚弟便可。”杨诚上前扶住做势欲拜的潘庆聪,虽然明知对方只是摆个姿势,并不会真正下拜,不过对方毕竟还算与自己交好,他也并不喜欢这些繁文缛节。
“岂敢岂敢。”潘庆聪连连摆手,不过去不断四下张望,犹豫了片刻才道:“孙尧安已经带着河东铁骑返回洛阳了,现在关外的大军暂时由我二弟统领。忠……杨兄可以令埋伏的兄弟们休息了。说起来真不得不佩服杨兄,兄弟我观察良久,竟然没有发现丝毫痕迹,算孙尧安幸运,不然定会败于杨兄手下。”
杨诚闻言略有些尴尬,他根本没有布置伏兵,潘庆聪要是能发现那才真见了鬼了。不过他也不便点破,拉着潘庆聪向临时住所走去,却暗中打手势让欧凌哲去看看关门处的情形。他这一次倒真有些恼怒了,这古山未免也太大意了吧,听潘庆聪话里的意思,他一路来根本一个人影也没见过。很显然,这古山不仅没有通传,甚至连象征性的盘问也没有。说不定现在,他还正在那里呼呼大睡呢,睡得地方又巧,要是不小心翻下去……气愤这余,杨诚倒也有担心,他却并不知道,古山之前还真从那里翻了下去。
“既然来了,这儿没什么好的,薄酒两杯我还是拿的出来的,只望潘兄不要介意就是了。”虽然知道潘庆聪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不过杨诚倒也不着急,特别是刚才潘庆聪透露出此时关外大军已在他二弟手中,至少今晚他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杨兄相邀,小弟哪敢不遵。”潘庆聪笑了笑,接着面色变为肃然,一本正经地说道:“不过,小弟心悬一事,在不知答案之前,实在无心其他。不知杨兄可否解小弟之困?”
第七卷 第一百零八章 决战洛阳·二
庆聪的眼神里有着难以掩饰的期待,甚至其中还带着毕竟这关系到一个家族的生死存亡,特别是承担这个家族的重任不久的将来便会落在他的肩上。当家才知油盐材米贵,更何况他所处的,正是潘氏一族由极盛转衰之时。在被确定为谪子的人选后,他接触到更多以前难以触及的秘密,也更让他感觉到自己殚精竭虑想要去夺取的那个位置,绝非只是表面的威风。只不过到了这个时候,他难道还有退路吗?
杨诚看着潘庆聪,并没有急着说话。说起来这一次才是潘家与他的第一次正式会谈,之前那四名儒,虽然在潘氏内部地位不低,但毕竟不能真正代表潘氏。那么自己能给潘家什么呢?在经历过之前的那番内心的波折后,他深知连自己也坐在了风口浪尖之上,便更不轻易对人许诺,天知道自己的诺言到底有多少效力呢。
从内心讲,撇开他之前与潘家的渊源不谈,仅是这段时间潘家的表现来看,自己也应该设法给潘家一个不算太差的结局。关中的两次逃跑,潼关的一次暗助—当蔡进锐一说起那些沙弹时,他便知道是潘家做的手脚。这三次行动虽然并不能起到左右大局的作用,但却令他平叛的速度大大加快,否则他绝对不可能在潼关失守之前赶来,也不可能在这个时候便开始敲响进攻洛阳的战鼓。
但潘家毕竟是这次叛乱的首恶之一,而且之前与皇帝的关系便相当恶劣。即使在早期朝廷会碍于自己所发出的檄文不敢过于追究,但秋后算帐却是在所难免的,特别是自己隐退甚至倒台之后,很难想像潘家会有什么好的结局。很显然,潘家内部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才会赶在这个时候前来相见,而且派出的还是谪子。“不知阀主有何要求呢?”杨诚心里一时还没有拿定主意,是以不问反答。想先探探潘家的底。
“事到如今,我们哪敢有太多的奢望。”潘庆聪长叹道:“我也不与杨兄绕***,开门见山地说吧,潘家只想能得到一份产业,为子孙谋一条生路便足矣。甚至阀主他老人家,也决定在不久后将族务交给我。他自己则任由朝廷处置。”实力地急剧下滑其实已经逼得潘氏上下不得不抛弃世族的高傲,老老实实地面对现实。要想恢复原来的尊崇已经变得完全不现实了,潘泽林当然也是心知肚明,即使是想成为普通的士族也是奢望。以陈氏皇族对世家的态度,潘家灭族的可能性至少有八成。
“就这?”杨诚闻言不由感到有些意外,显然没想到潘庆聪如此郑重地提出的要求,竟然如此的简单。不过稍稍一想,却也明白了其中的关节。成王败寇,落败之后的潘氏家族恐怕真的再无立锥之地了。想通这些后,杨诚反而感觉有些难以答复起来。而究其原因却是出至于自己到底有多大的把握来保证这份承诺。
“如此,复敢多望乎。”潘庆聪向杨诚长揖一礼,一脸凝重的看着杨诚。三家之中,潘家现在地地位最是尴尬:顾氏虽精锐尽丧,却还保有朔方及其周围数郡,短时间内尚可自保;郑氏虽然在关中损失惨重,但手里仍然控制着洛阳周围及冀州、青州大部,兵力更是另外两家的数倍之多;可是潘家呢?手里的凉、并、徐三州全部失守,虽然还有一点部队。但粮草全仰仗郑氏接济,一旦郑氏断其供给,潘家地实力便会在倾刻间荡然无存。现在的潘家,可以说是连一点退路也没有了。
“好!”杨诚略一沉吟,便面色坚决的应承了下来。“不论杨诚在否,当保潘氏一族二十年不灭,至于其后,则要系于庆聪兄之身了。”二十年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不过谁又能保得万年平安呢。若是杨诚说得过长的话,恐怕反而会被潘庆聪认为是应付之辞。
潘庆聪见杨诚说得如此坚决,微一思忖后咬牙说道:“二十年足矣。只不过杨兄以何保证呢?”杨诚竟然连期限都说出,反倒让他心安起来。毕竟潘家也认识到杨诚其后的处境,纵然在战后以其威望足以保住潘家安全,但那却并不是长久之计。一旦皇权巩固,潘家上下的安全便完全捏在了朝廷手中。
“不知潘兄可有意南迁。”杨诚抬头望向交州方向,意味深长地说道。
潘庆聪微微一愣,随即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杨诚这个承诺倒也并非虚言。由于之前与杨诚的关系,潘家对于交州的了解是其他人难以企及地,当然清楚杨诚在当地有着任何人都难以比拟的影响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杨诚的话在交州简直比圣旨还要管用,潘家到了交州安全上面自然再无可忧。即使是朝廷要对付潘家,在杨诚的帮助下潘家要逃脱也并非难事。
不过在世家大族的意识中,交州毕
蛮之地,否则当初杨诚就不可能如此轻易的坐上交州了。要知道即使是以潘家最鼎盛时的权势,要安排一个出身低微、资历浅薄地人出任一州刺之位,也是难以办到的。只不过当时交州多做为流放之地,土地贫瘠、人口稀少,不论是财力还是人力,甚至还比不上中原的一个大郡,更何况还时常受到山中的异族攻掠,官吏多死于非命,又有谁会愿意去受这份罪。
想到自己接手后的潘家竟然要沦落到如此偏远的地方,潘庆聪不由有些犹豫。交州虽然在杨诚的治理下日渐富庶,周围异族在杨诚恩威并施之下也安份起来,但毕竟时间尚短,除了像安平这样的中心城市之外,其他地方毕竟还不能与中原相比。虽然现在的中原十室九空、白骨千里,但只要战事一平,用不了多久便可恢复过来。要放弃苦心经营了这么多年的地方,举族前往遥远未知地南方,这个决定确实不是那么容易下的。
可是潘庆聪心里也明白,除了交州,天下还真没有潘家可以安心的容身之地了。踌躇良久他终于点头应道:“杨兄此举对潘氏一族恩同再造,小弟却之不恭了。”如果有第二个选择。他还真不愿意接受杨诚的这个安排,可除此之外,他还能有其他选择吗?
一入交州,潘氏恐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再将与权势无缘,从高高在上的世族一下跌落为平庸的庶族,想及此处。潘庆聪心里不由有些悲凉。潘家在潘泽林之前虽然算不得什么名门望族,但连续三代地阀主都是州刺史级的官员,族中子弟也不乏执掌郡县之人,上百年的经营之下,这才积累的如此丰厚的家底。但现在,一切都将化为泡影。
“庆聪兄此番回去后便可开始着手挑选先行之人选,我稍后便写信给识文,让他在七郡之中分别挑选合适的安置之地。至于阀主。我也会设法保其性命,不必过分悲观。”杨诚拍了拍潘庆聪宽慰道。他当然知道此举对潘家意味着什么,但除此之外他也没有其他有效地办法。将潘家子弟分散隐匿于交州各地。这恐怕是唯一能留其血脉的办法了。
潘庆聪点了点头,长长的吐了口气,决定作出之后,人反而显得轻松了一点。还没坐上阀主之位,他便已经感受到肩上那副重担的分量。“如此甚好,事不宜迟,三天之后我便会设法将第一批族人送到杜关。那里现在由族内子弟负责驻守,郑氏倒不易发现,到时还请杨兄妥善安排。”转移族中子弟的事对于潘家来说已经迫在眉睫了。失去原来掌握的三个州后,除了几个领军在外的人外,潘氏一族几乎都或明或暗的集中到了洛阳周围。一旦与郑氏闹番,潘家便极有可能遭到灭顶之灾。
“这是自然。”杨诚点了点头,接着正色说道:“洛阳之战已近在眼前,还需潘兄倾力相助。”
“洛阳之战恐怕颇有不易,不知杨兄打算以多少兵力进攻洛阳。”对于洛阳地形势,潘庆聪显然知之甚详。现在杨诚已为他们解决了后顾之忧,他也不打算有什么隐藏。
“五万。”杨诚毫不迟疑的答道。除了四城校尉的军队外,其他京畿军队连同陈博听从裴成奇建议而派回地三万禁军杨诚全都交付给刘虎调度,让他可以放心地去对付赵长河。这样一来,他手里的兵马便只剩下荆州诸营和韩亮青的平东、正统二营,还得分出部分兵力驻守各处战略重地,能投入五万人到洛阳之战也极是勉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