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的死角-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平贺通过这次调查也了解到,所谓的现代化旅馆,就是一个巨大的“人类处理工厂”。在那里,甚至连提供服务这一人情味极浓的工作,都受批量生产的节奏支配,住客也简直像从自动售货机购买快速食品一样成为旅馆的客人。
这不是说服务质量低劣,而是必须提供与他们支付的费用相应的眼务。总之,服务的内容就是以功能为主,丝毫也没有不知所措地搓着双手用恭敬的态度掩饰在原有商品上添加的“应酬性”服务,和劣质的商品内容(设备和料理等)。
支付明码标价的费用,购买规格性的服务。现代社会也许丝毫都没有为人类留下滋生人情的余地。在常常需要通宵达旦的调查中,平贺一边在划破都市夜空、像不夜城那样耸立着的旅馆之间奔波,一边仿佛觉得自己也渐渐地如同巨型机械上的一颗小螺丝,越来越缺乏情绪松弛的余地。
耸立在夜空中的旅馆是美丽的。在巨岩似的壁画上整齐划一地配置着的窗户透出迷人的灯光。即便在这些灯光下也许正进行着多么丑恶的人生,那副情景在目光里也显得颇有活力,无比美妙。
但是,平贺在追捕着的,却是在自己的眼皮底下毫无任何感情地夺走两条人命的凶犯。
唯独这个容忍凶手不受任何制裁逍遥法外的社会,才是不应该接受的。这恰恰正是平贺的义务,纵然违背冬子的遗愿,也必须超越个人的意志,追捕这个凶恶冷酷的罪犯。
然而,逮捕凶手,是因为他的警察职责。总之,倘若不能亲手抓住凶手,平贺便无法平静。对他来说,法律和秩序,都可以扔在一边。
他就是为了逮捕这名凶手才活着,其中蕴含着他的人生价值。
尽管有旅馆方面的配合和搜查班刑警们的努力,但在东京都内的所有旅馆里,都没有发现以有坂冬子及XX国男的名义预订的结婚披露宴。
“会不会是有着饭店名的日本旅馆?”得知负责调查的三十几家旅馆里无望查到时,小林刑警叹息道。
提起日本旅馆,加上拥有与旅馆同等设备、在政府备案的旅馆,以及加入日本观光联合会、国家观光联合会的旅馆,数量庞大。但与疗养地不同,在东京地区冠于“饭店”名的旅馆很少。
刑警们又奔向“饭店”,但依然没有找到有坂冬子和XX国男的行踪。在搜查本部里,刑警们的表情都显得非常无奈。
“不过,很奇怪啊!”
荒井刑警自言自语地呢喃道,打破了沉闷的空气。
“奇怪?你是指什么?”内田刑警追问道。
“我是说,我主要负责调查品川方面的旅馆,那里的人都认识有坂冬子。”
“这说明什么?”
“有坂冬子在行业中如此有名气,这样调查还查不出,会不会是东京以外的旅馆?”
“真是的!这也应该考虑。”这的确是警方的盲点。
随着罪犯的跨地区作案和作案时间的短暂现象越演越烈,警察也习惯了进行大范围的调查,但府、县独立的警察体制无意中使搜查人员产生了与邻县的距离感。
但是,在旅馆客人的眼里,东京和邻县的旅馆(尤其是横滨这样的大城市)也许没有多大的差别。而且,随着大城市的无限扩展,很多人白天在东京都内上班,晚上回到邻县的家中休息。
“好吧。先查横滨的旅馆。”村川警部说道。
“但是,倘若是横滨,有坂冬子同样是很有名的,所以能不能用电话查啊?”
山田刑警提出一个极合理的方案。现代刑警光用脚不能算是能耐,能用机械代劳就义不容辞地利用,这没有什么可惜的,这体现了年轻刑警的机智。
“先确认一下京滨地区(东京和横滨。——译者注)的旅馆之间有没有横向联系。”
平贺站起身来。他想去找刚熟悉的护城河旅馆的梅村,或总服务台的服务员了解一下。幸好,梅村正在上班,他马上来接电话。
“是这件事吗?除了在东京拥有总店的联锁店之外,很少有横向联络。”
旅馆协会是经理或首脑层的礼节性组织。虽然有YHA(旅馆青年服务员联合团体)作为只有同行业年轻人的社交性聚会,但这个组织不知什么时候变成了OHA(旅馆老年服务员联合会)。
现在只有一个叫“联谊会”的非正式社交团体,由东京地区的旅馆、主要与总服务台有关的人员组成。横滨的旅馆没有参加这一团体。
“嘿!不管有什么活动,一般都和京滨地区的旅馆合起来一起搞,但私人间的横向联络几乎没有。”梅村告诉平贺道。
根据这个信息,刑警们不得不再次使用自己的脚力。而且,这种辛劳得到了回报。在横滨市的新横滨旅馆,警方找到了以有坂冬子的名义预约在11月底举行的结婚披露宴。
“什么?找到了!那么,谁的名义?有坂冬子,11月23日,下午1点开始,八十人。那么XX国男的名字呢?你说没有?别开玩笑!哪个国家会以一个人的名义预订结婚披露宴的?”
憨厚的村川警部对着部下从横滨打来电话吼道,看来预约本上没有男人的名字。这种类型的预约申请一般都是以两家的名字或两个人的名字进行的。
聚在村川周围的人全都屏住了气,电话联络还在继续。
“你说什么?这样的预约偶尔也会有?喂喂!声音很轻,再大声点!好,听到了。预订者的住址不是有坂家的?是哪里?噢!说慢一些,我现在记下来。”
一位部下马上递来纸条和铅笔。
“横滨市保土K谷区佛向町389,星和公寓,好……你马上去那里,这里派增援。你事先和神奈川县警联络好!”
村川的紧张变成了兴奋。虽然凶手的姓在旅馆的预约本上没有记载,但知道了被害人新的住址。唯独那里,才应该是她准备与凶手缔结新家庭的“新居”。预约结婚披露宴的人不太可能说假地址。
也许公寓的定金已经支付,正打算搬家呢。
“保土K谷区佛向町,在相铁线的沿线上吧。”
村川警部查看着地图。
但是,搜查班急速赶到“新居”,却只能在那里品尝到不可自拔的沮丧。有坂冬子确实向公寓管理人预付了定金、押租以及十二个月的房租,并签订了十二月份开始生效的租借合同。但是,合同全都是以有坂冬子的名义签订的,XX国男的名字连影子都没有。
据管理人说,查看房子和签订合同都是冬子一个人进行的,没有看到随行的人。应该成为凶手与被害人新居的两套间公寓里,还没有搬入任何家具,房间里显得非常空旷。搜查班的刑警们站在房间里,觉悟到追查凶手惟一一条脆弱的线索突然中断了。
4
搜查本部笼罩着难以挽救的绝望情绪,媒介开始公然宣称警察无能。有的报纸认为现在的警察机构已经不适应近来新的犯罪倾向,有的报纸公然嘲笑警方被凶手的高智商弄得人仰马翻,有的报纸甚至指责重点放在大城市中心区的警备体制成了侦破案件的障碍。
“混蛋!信口开河!”
村川班的刑警们都恨得咬牙切齿。这只能更加剧了绝望的感觉。
当侦破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回到现场”是搜查员的基本功,也是侦破疑难案件的常识。
但是,凭拮据的搜查费用,不能常去福冈的案发现场。况且护城河旅馆的案发现场,唯利是图的旅馆不会总是让它闲置着,早就改头换面(连房间号码都改变)出租给了普通客人。
然而,即便不用回到那个现场,也可以凭头脑进行回忆。
平贺再次以两个案发现场为中心详细回忆了事件的经过。首先是,搜查本部极其自然地将这两个现场联接起来,原因何在?
首先是因为被视为杀害久住的重要涉嫌对象有坂冬子在“密室”被打破的同时去向不明,接着又被杀害。冬子被害和“密室”攻破的时间一致,这不会是凶手知道搜查本部的动向(那时还没有向媒介泄露),可以看作是巧合吧。凶手迟早要杀害冬子的。
从冬子的尸体状况来看,不是流窜作案,这不言而喻。以后福冈县警的上松刑警他们进行了调查,现场附近以及市区内都没有出现可疑者。
在案发当时,当地的游手好闲者和有前科的人,都有不在现场的证明。
从被害者的交友关系和同事关系中,都没有泄愤的线索。没有一个人说被害人坏话的,人人都喜欢她。在这一意义上来说,有坂冬子是一个无可挑剔的女性,如果说不好,那就是八面玲珑。但是,她没有与她特别密切的人尤其是异性。总之,被害者没有任何该杀的理由。
那么,那是流窜作案,还是与久住被杀有关,两者必居其一。
前者经上松刑警他们的调查已经被否定了,所以剩下惟一的可能就是与久住有关。
但是,警方将此看作是同一凶手连续杀人,难道真的只有这些?作案的手法如何?
凶手是使用曾经成功或擅长的手段重复作案,它变成了一种模式。这两起杀人案即便在细节上有些不同,但整体上有着很明显的类似性。难道没有必要将它再作深一步的分析和整理吗?
平贺将在两个案发现场收集到的所有资料列成一份图表进行对照。他将护城河旅馆设为第一现场,博多大饭店设为第二现场,久住为第一被害者,冬子为第二被害者。
现场资料
第一案发现场
第二案发现场
现场位置
护城河旅馆3401室
博多大饭店
现场状况
房间全封闭
房间全开放
凶器
刀尖锋利的单刃刀
砒霜化合物
遗留物品
没有
阴毛三根和B型精液
行凶时间
7月22日凌晨1点到2点
10月1日下午5点左右
凶手
作案前一天晚上7点50分时,门卫看见第二被害人乘上一辆黑色中型车,但不能断定司机就是凶手。
没有目击者
进出路线
备用楼梯
不详。趁旅馆混乱时,装作来访客的模样。
有无同犯
有。是第二被害者。
看来没有
现场资料
第一案发现场
第二案发现场
作案动机
不明
为了掩盖杀害第一被害人
伪装痕迹
有。消去痕迹。
有。消去痕迹
物品搬动翻倒状况
无
无。但是,有将翻倒的东西复原的痕迹
被劫钱财
无
无
直接死因
心脏被刺引起出血
中毒
特征习惯
经过周密的计划和盘算
有计划性,从尸体状况可以看出凶手很迫切
平贺一边对照着图表,一边思考着具体分析各不相同但整体上却有明显的根源在哪里。而且仔细观察,这些项目中有的看似相似却又不同。
首先,凶手为什么不使用同样的凶器?在第二案发现场,凶手窥视出一种紧迫状态。对第二现场的第二被害者,使用刀器不是更安全、更准确吗?
其次,为什么将第一案发现场搞成全封闭的密室?仅仅只是为了推迟案发吗?
第三,为什么没有将第一被害者伪装成自杀?再伪装几处伤口,将凶器留在现场,不是就当作自杀了吗?倘若不伪装成自杀,构成“密室”就没有很大的意义。
第四、凶手为什么将福冈选为第二现场?假如凶手在东京附近有住处(这种推测很大程度上是出自与冬子的关系),那么将东京设为第二现场,既有对本地情况熟悉的便利,又便于逃走。
经过综合分析,尽管初看凶手像一架精密仪器那样周密,但还是不难看出其活动极不协调。
接着,平贺又考察了两个现场中出现的共同点和类似点。首先,案发现场都在旅馆里。无论在第一现场构筑了全封闭的密室,还是在第二现场躲过他人的目光长驱直入,可见凶手是对旅馆的内情非常熟悉的人。
平贺想到这里恍然大悟。对了!是旅馆!这两起案件都与旅馆这个场所有着很大的关系。被害者、作案场所、作案时间、出入途径、钥匙、有关人员,这些不全都与旅馆有着密切的关系吗?不!简直可以说,就是在旅馆里。
说凶手是对旅馆的内部情况非常熟悉的人,不就是旅馆内部的人吗?以前还尽以为是第二被害者将旅馆的情况告诉给凶手,然而难道不是凶手自己就很熟悉吗?
但是,警方对护城河旅馆内部的人进行了彻底清查,没有发现可疑的人。
这时,平贺产生了一个疑问。凶手也许是其他旅馆的?是啊!我们必须将视野再开阔一些。将“被害者死去谁最得利”的侦查基本常识限定得太狭窄了。
久住政之助死去谁最得利?平贺想起调查记录上小林刑警和井口经理的对话。
小林——“社长的变故会影响到与科林顿的业务合作吗?”
井口——“也许不会马上反映出来,但董事中持反对意见的也很多。”
小林——“倘若这次合作事项不成功的话,谁能获利?”
井口——“倘若那样,京滨地区同行业的人都会大大地松口气的。”
虽然原话记得并不十分准确,但的确有过这样的对话。
“这起凶杀也许是企业竞争的外部表现吧?”
平贺感到惊讶。即便是一流企业,无论怎样为了公司的发展,也不应该杀人。
平贺尽管为了追捕凶手四处奔波,但从未在营利的企业里待过,无法理解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里生存着的企业,为了最大限度地追求利润和生存,在进行着多么残酷的竞争,也不可能理解在资本自由化带来的国际性生存竞争中,旅馆业所处的严酷的环境和条件。从那典雅的气氛和宏伟的外表来看,他曾经以为和警察那种充满着血腥味的职业相比,是多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