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恐怖悬拟电子书 > 开膛手杰克结案报告 作者:派翠西亚·康薇尔 译者 王瑞晖 >

第11部分

开膛手杰克结案报告 作者:派翠西亚·康薇尔 译者 王瑞晖-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案手法的变动,非常值得重视,因为他似乎并没有刺透玛莉安·尼可斯或安妮·查普曼的衣服。我们对于较早那些案子的细节很难有十足把握,因为当时记录既不完整也不尽然详实,更没有妥善保存。尽管伦敦市警局同样无法逮到开膛手杰克,不过办案技巧却好得多。
  凯萨琳·埃窦斯案的记录令人意外地保存得非常完整,显示验尸工作进行得极为彻底而专业。市警局原本就占有一些优势,并不是从最近媒体大肆渲染的失误中得到的教训。市警局拥有小而健全的行政体系、完善的停尸房和一群优秀的法医人才。当凯萨琳被送达停尸房,市警局马上派来一名督察坐镇,他唯一的任务就是监督尸体、衣物和私人物品。布朗医生进行验尸时,有两名医生在一旁协助他,包括大都会警局的特约法医乔治·菲立浦医生在内。如果凯萨琳的衣服果真是被“割开”而不是被翻开的,那么这一作案模式的改变显示开膛手暴力程度和自信的升高,更加不屑,也更急于制造惊恐。
  凯萨琳的尸体几乎全裸,两腿分开。她是在人行道上遇害的。从她被割断的颈动脉流出的血液渗入她身体底下,在地上形成一个尸体轮廓,直到次日路过行人都还看得见而且来回踩踏。开膛手展开攻击的地点附近有守卫、在广场旁的住家里睡觉的警员,和一个每二十五分钟会经过他行凶地点一次的市警局警察。开膛手伤害凯萨琳的手法不需要任何外科手术技巧。他简直杀红了眼。

//


二十一彻底毁容(2)



  她脸上的刀痕显示下手非常利落而且劲道强大,嘴唇上的伤口穿透唇肉,切入牙龈里。她鼻梁上的刀痕一路划向左下巴,使得脸颊肉绽开,露出骨头。她的鼻尖被切掉,另外两道脸颊上的伤痕削出一块三角形的皮肤,像旗子似的竖起。此外她的腹部、阴部和内脏器官也饱受蹂躏。剖开她腹腔的刀口参差不齐且混有许多戳刺伤口,左肾脏被切除拿走,半个子宫也被胡乱切下并被带走。
  她的胰脏和脾脏也有刀痕,阴道上有一道刀口延伸到直肠。她右边大腿股上方的切痕深得连韧带也切断了。这些刀法完全谈不上技巧,看不出目的何在,凶手只想杀个痛快,开膛手发狂了。他可以在十分钟、也许五分钟之内完成这些。他变得更加大胆狂暴,“有本事来抓我”的挑衅似乎发挥到极致。
  画家、艺评人也是席格拥护者的麦柯尔曾经在信中说华特·席格“总有一天会栽在自己手里”。结果席格没有,至少活着的时候没有。当时的执法机关还没有能力追踪他每次犯罪所遗留的法医学和心理学线索。今天的犯罪调查、证物收集的技巧在维多利亚时期的人看来或许就像环游世界八十天那么疯狂吧。凯萨琳·埃窦斯的犯罪现场处理起来很困难,因为它在户外,容易受到污染。照明不良,加上现场的恐怖景象,警方担心会受到好奇群众的进一步侵扰,而这是一定会的,即使尸体已经移往葛登巷停尸房也一样。
  谋杀案最重要的一件证物就是尸体,所有和尸体相关的证物都必须尽可能地妥善保存。换作今天,凯萨琳·埃窦斯的尸体在米特广场被发现,警方会立刻封锁现场,用无线电通知更多警力前来保护这个区域,同时联络法医人员赶到。现场应该架设灯光,不久紧急救护车会闪着红灯到达,四周所有的街道和通路都会被封锁并且派驻警力。
  警探或法医助手会从外围开始拍摄现场,同时注意围观群众。事实上很可能——我敢说一定——席格曾经出现在自己的每个犯罪现场,混在人群当中。他恐怕会忍不住想瞧瞧观众的反应。在一幅命名为《迪耶普的夜间游乐场》的油画中,他所描绘的场景看起来就像是东区谋杀案发生时可能会有的群众聚集的情景。
  这幅《迪耶普的夜间游乐场》是一九一年左右的作品,从人群背后取景,就好像作者站在好奇群众后面一段距离观看着的感觉。要不是右边有个类似旋转木马顶棚的东西,实在很难把这幅画和游乐场联想在一起。而画中的人群也不像是对旋转木马感兴趣,而是凝望着一大片住宅或房舍的方向正在进行的某种活动。

//

***************
*第五部分
***************

  这些墙上的涂鸦一直是开膛手案中引发争议的焦点之一。假设是开膛手所写的这段信息字迹相当清楚,我在国家档案馆的大都会警局档案里找到两种版本。隆恩是个谨慎的人。他抄在笔记里的文字非常地一丝不茍,表示很可能非常酷似原来墙上所写的。他的临摹和席格的笔迹非常相似。大写T和开膛手九月二十五日所写的几封信里头的T也很酷似。但这并不足以拿来进行比对,在法庭上也毫无价值,因为无论有多么逼真,它终究只是副本。      
  
《开膛手杰克结案报告》
hitdigi整理


***************
*第一部分
***************

  如果你在伦敦查令十字路老书街的侦探推理专业书店“一级谋杀”里,很容易看出书架基本上分为两个区块: 大多半的是虚构性的推理小说及其周边读物,女法医史卡佩塔的系列小说放在这里;小多半的则标示着TrueMurder,真实谋杀,真的死了人的,康薇尔这本新书孤独地被流放此处,和一堆各有不同凶手主张的开膛手杰克其他书籍在一起。      


开膛手杰克目录



  导读1
  1无名小卒12
  2回顾之旅18
  3烟花女子25
  4身份不明男子38
  5天之骄子46
  6华特和弟弟们80
  7夜访贫民窟的绅士94
  8破碎的化妆镜105
  9黯淡的巡夜灯115
  10法庭中的医学122
  11夏夜134
  12年轻俊美的罪犯142
  13尖声惊呼168
  14编织和钩花180
  15画一封信198
  16冥府般的暗寂214
  17黎明前的街道224
  18闪亮的黑色手提箱237
  19流连街头的男女246
  20彻底毁容256
  21恶作剧266
  22荒野与煤渣堆274
  23访客留言簿288
  24粮草箱299
  25三把钥匙309
  26考柏登的女儿们323
  27黝暗的迷宫336
  28死亡的距离355

//


百年第一谜案侦破——侦破了吗?(1)



  唐诺
  先回忆一下。我个人第一次知道有“开膛手杰克”这一号人物是一九七七年我还念高中时的事。因为发生了一桩以彼时治安水平而言相当骇人的高中女生命案(没记错的话应该是景美女中的学生),遂有我们同校的男生在校刊上拿这个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连续杀人犯来开玩笑——没办法,好像每一代都一定有诸如此类为炫耀自己比人聪明而不惜伤害无辜他者的残酷之人。
  这是整整廿五年只多不少的往事了,但真正开膛手杰克大开杀戒的日子则更要回到一八八八年一世纪之前,很显然,杀人者和被害者皆已灰飞烟灭了,连同所有的恐惧、哀伤和愤怒,正义果报遂也失去了所有唯物性的实质内容,只剩得一个抽空的概念,甚或更轻佻的,蜕变成为一个永恒的谜,一个纯粹智力性的游戏。
  就像如果不是奥斯华,那么究竟是谁暗杀了约翰·肯尼迪总统?还有,如果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小女儿没被处决在那个树林子里埋掉,这个命运乖蹇的俄国最后公主究竟隐身哪里过完她的人生?甚至,不见得非涉及死亡和谋杀了,像犹太人的神圣约柜最后流落哪里去了?著名的耶稣裹尸布究竟真相如何?亚特兰大岛到底存不存在?陆沉的确实地点在哪儿?……
  基本上,随着事过境迁,谜题的解开与否已不具备任何严肃的意义了,真的,就像我们要思索犹太人那样神权统治、种族动员的岁月,并不需要找出约柜何在一样;反之亦然,今天的科学解谜者追出了耶稣裹尸布上竟然不是血迹而是染料的事实(因此,断定是绝顶聪明的达文西开的恶意玩笑),也从朽骨上确认了俄国小公主并未真的逃过刽子手的刀锋,这也无助于我们对昔日耶稣宗教革命和苏联赤色革命的多一分理解。
  有意义的只是人的好奇心而已,还有,在此好奇心未被或不肯被满足之下四下衍生流窜的诸多想象力。
  正因为如此,我自己很喜欢康薇尔这本书,尤其是第二章(回顾之旅)里讲述自己和开膛手杰克此一谜案的结缘、相处以及书写的短短告白——康薇尔以“本案终结”为书的命题宣告破案,自己百分之百确信已找出开膛手杰克的真实身份,但却丝毫没一分相衬的得色,事实上,她说她像“给水泥卡车撞上了一般”,沮丧得只想放弃这一本看来一定而且果然爆卖的书。在一百二十年后尸骨早寒的此时此刻,康薇尔就连要表达她对昔日无端横遭虐杀的那些伦敦妓女的同情和愤怒都讲不出口,正义迟到至如此田地该叫它什么呢?康薇尔回顾的是自己早年担任法医助理的生命经验,亡者已矣一了百了的一具具尸体并没令她真正冰冷,像生产线上固定作业的女工,她仍在想,如果“在事发以前让他们全躲进一个大房间里,求他们把门锁好或装设警报器——至少养条狗——或者别随便停车,或者远离药物。……我对暴力的强烈质疑早已硬化成一层科学甲胄,很安全但是沉重得让我往往在造访死亡之后两腿发软。仿佛死者在耗损我的精力,躺在街头的血泊中或者不锈钢验尸台上,饥渴地将我吸榨一光。死者僵死依然,我干枯依然。谋杀不是悬疑剧,用笔和它对抗也并非我的使命。”

//


百年第一谜案侦破——侦破了吗?(2)



  做为一个火热的大畅销作家,我们在这里真实地看到康薇尔的人品,看到康薇尔的质料,她真的比很多很多人好太多了,比方说也写过开膛手杰克一案,提出凶手极可能是女扮男装的推理大师柯南道尔,柯南道尔那种维多利亚式的大英国佬,便是我们讲过的最标准的那种只顾着表现自己聪明的人。
  女法医康薇尔的报告
  如果你在伦敦查令十字路老书街的侦探推理专业书店“一级谋杀”里,很容易看出书架基本上分为两个区块: 大多半的是虚构性的推理小说及其周边读物,女法医史卡佩塔的系列小说放在这里;小多半的则标示着TrueMurder,真实谋杀,真的死了人的,康薇尔这本新书孤独地被流放此处,和一堆各有不同凶手主张的开膛手杰克其他书籍在一起。
  康薇尔此书不是小说,从体例到内容都不是,毋宁说更像一份报告,史卡佩塔式的法医鉴定暨破案报告书——仿佛,康薇尔跳出来,自己扮演她所创造那位郁郁寡欢的弗吉尼亚首席女法医,或更准确的说,康薇尔把虚构的史卡佩塔在真实世界给还原回来,谁都晓得,史卡佩塔的原型,本来就是康薇尔自己。
  开膛手杰克的一系列骇人凶案首发于一八八八年夏秋之交的伦敦,那是一世纪前因物质条件差异只会更阴湿、更晦暗的老雾都。案发地点全数集中于东边的白教堂区,那是彼时整个伦敦最穷、最乱、最龙蛇杂处的死角地带,再没更合适的杀人地点;杀人时间则都在暗夜时分,正经人等已回家安睡,把大街交给流民妓女的时刻。
  今天,我们很难真正说清楚开膛手杰克的作案准确起讫时间,也很难真正算清楚被害人的确实数目字,原因很简单,开膛手杰克从未被逮,无法从他口中问出哪些是他杀的哪些不是,而这个世界,不论何时何地,会残酷杀人的不会一次只有一个,彼时伦敦警方无力破案的也不会那么巧正好全是他杀的,但众恶归之、把所有类似的悬案往他头上套却永远是最方便的上好措施,这既符合警察体系的卸责生态,也符合社会大众的基本人性——一方面,绘声绘影的八卦流言总千年不易地准此要领附会流窜,另一方面,这让大家相信恶魔就只有这么一个,过起生活来安心多了。
  一百二十年后的今天,我们还是这么来,不是吗?
  开膛手杰克选定的虐杀对象,甚具社会学、心理学线索的几乎全是年华老去的下街廉价妓女,比较没争议的有五名,疑似的则还有十多人;作案时间大致只凝缩在一八八八年秋冬之交的三个月内,出奇地短,然后,这位一面残酷杀人一面还写信、寄被害人体内器官向警方挑衅的自大无比的杀手一夕间人间蒸发了,这是整个开膛手杰克案最诡异的地方,完全迥异于连续杀人罪犯欲罢不能、如同毒瘾发作般的作案习性,他死了吗?厌倦了吗?幡然悔悟重新做人了还是怎么啦?

//


百年第一谜案侦破——侦破了吗?(3)



  人类犯罪历史上,杀人比开膛手杰克多的大有人在,杀人手段比他还狠还血腥的大有人在,安然躲过人间法律追缉只能由末日来审判的也大有人在,但是,请原谅我们这么冷血地讲,再没有任一桩罪案这么完整,这么样样不缺,仿佛每一片拼图都准准落在应该的位置上,架构出甚至还太戏剧性的效果来,而且,它居然还就发生在雨雾的伦敦街头,那样鬼魅的、一阵烟般来去的似真似幻的身影,好像就连电影镜头都设计好了。
  替罪之羊
  一百二十年之后,沧海桑田,当然很多线索、很多有形的证物证人都湮失了,但女法医康薇尔重开此案,当然也有她后来者、外来者的特殊优势,最明显的便是这一百二十年漫漫时光中她法医本行的科学进展,借助各种奇妙的科学仪器和其带来的相关观念变化,血迹、刀痕、书信、证词、死者尸体及其遗物,乃至于一切相关的琐细对象,都呈现出不同以往的深度和丰硕内容来。
  如果今天开膛手杰克仍健在,如果我们仍把疑犯和追凶侦探比做一场智力对决,这个科学进展的加入,将是开膛手杰克最要大呼不公平之处。
  但我个人以为,康薇尔真正最大但往往被忽略的优势不只是时间意义上的后来者,而是连同一切时空变化之后她所拥有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