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科幻世界电子书 > 明斯克号出击 作者:久留岛龙夫 >

第15部分

明斯克号出击 作者:久留岛龙夫-第15部分

小说: 明斯克号出击 作者:久留岛龙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第一线的兵力。上述措施就是为了防止这种情况而采取的。
  在苏军势头旺盛的时候,中国方面的游击队几乎是偃旗息鼓了。仅仅是在山区,例如在大兴安岭一带以及从哈尔滨经牡丹江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的铁路沿线,搞一些规模有限的破坏运输的活动而已。搞这些活动的人,几乎都是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正规部队被打散的士兵。但是,中国军队突破了山海关,打到了满洲南部,就使得上述情况为之大变。
  “东北地区全体军民要立刻行动起来,打倒俄国侵略者,把他们赶出我国领土。党中央全力支持这一斗争!”杨总参谋长代表党中央发出了号召。
  为了响应这一号召,中国入民解放军的安营长率领部下四百六十余名官兵于一九八Y年一月中旬离开北京郊外的驻地,目的是去切断横贯大兴安岭山脉的苏军后方运输线。安营长率领的队伍在行军途中为了避开苏军空中侦察和直升飞机巡逻,绕过平原地区,顺着内蒙古自治区的山区北上。他们从大兴安岭南端进入丛山峻岭,沿着山梁向北前进。他们要去炸断的铁路线是苏军大后方运输补给的铁路线,起于满洲里,经海拉尔、齐齐哈尔和哈尔滨,直通符拉迪沃斯托克。
  安营长指挥三个连。他将每个连又分成四个袭击组,总计分成十二个袭击组,每组大约四十来人。将近四十名成员当中有一半是爆破班,负责为被爆目标安放炸药;另一半成员为爆破班打掩护。此外,每个组还配备两三名当地的熟习地形的人作向导。他们不是正规军人,几乎都是民兵或共青团的身强力壮的小伙子。
  安营长在兴安岭山梁西侧山腰上的兴安附近选择了三个地点,要以这三处进行炸断铁路线的首次尝试,并决定要三处同时爆炸。只炸断一处的话,很容易修复。但是,如果三处同时炸断,特别是中间一处待两端修复之后才能把所需材料运进去,因而可以大大拖长修复的时间。因此就能达到长期阻碍苏军运输的目的。
  克格勃的边防警备队也特别担心铁路线很有可能被炸,因而重点进行巡逻。虽说如此,但若在漫长的铁路线上全都布置上警备人员是根本办不到的。所以,苏军采用这样一种方法:命令装有夜间侦察装置的直升飞机不停地沿铁路线飞行侦察,以便发现可疑人员。这种侦察飞机配有机枪和火箭弹,这使以安营长为首的中国爆破组袭击队感到头痛。
  为了不让侦察的直升飞机发现,能顺利地接近铁路,他们选择了铁路线靠近森林的地带,并且,在铁路线旁专门修筑了负责防空警戒的人员,一听到直升飞机飞来的声音就马上让正在铁路线上进行爆炸推备工作的爆破队迅速到掩蔽所隐蔽。
  导火索安放在火车进山的大转弯处,以便通过列车行进时车轮的重压来引火。又在几个地方的雷管和枕木下边埋好了黄色炸药。一旦军用列车来到,就会联通线路一起飞到天上去。
  一月二十五日夜里,大风夹着飞雪刮个不停,就在这个时候,爆破装置已经安放完毕。然后,担当这一任务的四十来名队员大家都静悄悄地伏在掩体里等待着。这时,一列军用列车喘着粗气开上了大兴安岭山脉西面的斜坡。它的前半部分是无盖货车,上面装着一辆辆T72坦克;后半部份挂的是满载石油的油罐车。直升飞机在列车的上空随同飞行,可是,尽管飞的很低,因为风雪太大的缘故,地面的情况是什么也看不见。
  当这列军车开到转弯处的时候,一声巨响,六处黄色炸药同时爆炸。这列由三十五节车相编组的军车,爆炸起火的同时并没能停下,以原速冲出铁轨二百来米,翻倒下来。车里装的石油着火爆炸,一片惨象。一处处冲天而起的大火,以漫天皆白的大雪为背景,犹如朵朵红莲。
  安营长从附近的小山包上看到这地狱般的情景,因敌人的上当而会心地露出了笑容:
  “这下子修复铁路至少需要半个月。通过大兴安岭的这段铁路运输线完全瘫痪了!”
  此种情况在东北地区的铁路沿线到处都发生了。
  克格勃的边防警备队因此而感到头痛。这是因为如把全东北地区的铁路线都警戒起来,兵力很不够。苏联从本国派遣了增援部队,但是,仅此办法已经来不及了。因此,不得已而采用了苦肉计。这就是让日本的人民公安军担当了警备东北地区苏军运输线的任务。这是驻日本苏军最高司令德米特洛夫想出来的办法。也就是想让亚洲人打亚洲人。
  日本人民公安军是日本共产党从小培育的军队。原本是日本共产党的直属部队,是为了监视改名为人民军的前自卫队而组成的部队。原则是征集忠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分子,因此,也得到了苏方的信任。德米特洛夫大将本人也是想通过给苦战于东北地区的克格勃派遣日本公安军来沾光,以使希望离开驻日苏军司令这个虽有名但并不称心的职位,得到高升。
  二月的最后一天,苏联空军安东诺夫22型运输机载着日本公安军的三个营,从东京近郊的横田基地启程,径直飞往大兴安岭山脉东麓的齐齐哈尔。在布谷担任政治军官的立木少校也包括在内。仅仅在一周以前,他才晋升为中校,并授与了公安军营长的职衔。
  “听说,宣誓效忠于苏联的日本共产主义者组成的部队,已经到达齐齐哈尔。他们是充当苏联克格勃的走狗来讨伐中国游击队的。”
  这种风声,迅速地在中国人中间传播开来。以齐齐哈尔机场的地面工作人员身份潜入的中国间谍提出了报告。这个报告后来又被添枝加叶加以传播。正在大兴安岭山脉活动的安营长也听到了这些传言。
  “被作为克格勃的走狗派来进攻我们的日本公安军,不值一击。中国人民和日本流亡政府合起来打倒苏联帝国主义。日本公安军,先由我们来干掉他们!”
  立木中校指挥的一个营约三百人,在齐齐哈尔机场下了大型运输机后,只就地休息了一天,接着就沿铁路线向西北方向进发,进入了大兴安岭山豚。
  “希望早一天消灭中国的游击队。”
  这句话是为了回答当地克格勃指挥官提出的近似命令的强烈要求说的。对立木中校来说,中国大陆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踏上的土地。他的部下,从意识形态上来说也是可以信任的,担是,从战斗力上说则感到担心。由于地理不熟,只好强迫那些软弱可欺的当地中国人带路。部队分乘卡车,从大兴安岭山脉东侧爬坡。中途遇到了中国游击队破坏的铁路线。有几辆货车翻了车,有的还在冒烟。附近的线路象软糖一样发软,而且弯弯曲曲,即使在外行人看来,要修复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和大量的物资。
  “敌方能破坏到这么严重,是够厉害的。”
  立木中校在列车爆炸的现场感到今后即将与之作战的中国游击队是令人可怕的。
  “俄国人为什么不自己来打,而把日本人派到这里来同中国人打仗?”立木心里不满,但现在毫无办法。
  这天夜里,立木中校指挥的那个营决定在沿岸的无名村宿营一宿。村民害怕打仗,几乎所有的入都逃到了山里,六十几家房子空荡荡地分散在河岸上。全体人员由于长时间乘卡车在不平坦的公路上颠簇,已经精疲力尽,连站岗这类起码的事都不能搞了。立木中校不是职业军入,在两年半前还是赤旗报的记者。而且不幸的是,把立木中校指挥的这个营领进这个村子里的不是别人,正是安营长的部下。
  第二天凌晨四时许,全体还在熟睡时,安营长指挥的一个连约一百五十人,就突然发起了进攻。中国游击队员放火烧了农民的房子。
  “着火了,快住外跑!”
  日本公安军的官兵你东我西乱哄哄地从农民家里跑出来,什么也没带出,只穿着一身衣服。有的人连枪也没拿。熊熊的大火照出了他们的位置时,“打!”
  一声令下,中国游击队开始齐射。
  安营长下达了严厉的命令:“不要放走一个敌人!”
  中国游击队进行了长时间的齐射。当农民的房子烧完以后,又变成了一片漆黑,枪声也停了。天亮后一看,村子里到处是日本公安军的尸体,没有一个人活下来。
  听到汇报这些情况,安营长感慨不尽。
  “自己的父亲是八路军的干部,在抗日战争中同日本兵打过仗。现在自己也在同日本公安部队打仗。不过,敌人是苏联克格勃的走狗。不再想让孩子同日本人互相残杀了。”
  总之,立木中校及其部下似乎是为了死才从遥远的日本乘苏联大型运输机来到大兴安岭山麓似的。

  二、解放沈阳

  在连接锦州和沈阳的铁路线的中间,有一个城镇叫作大虎山。从这儿沿河岸的平原向东走大约一百公里,就可以到达日俄战争时因辽阳会战而闻名的辽阳市。苏军放弃了锦州,而在大虎山前面构筑大规模的防御工事,作为保卫沈阳的前沿阵地。这是一九八Y年三月初的事情。
  苏军的新式武器也源源不断地运柱前线。其中有T80型坦克。这种坦克上安着一百二十五毫米的加农炮,瞄准和射击都完全由电子计算机控制。炮塔是用乔巴姆钢造的,防弹能力很强。这种坦克上安装着一千二百马力的燃气涡轮发动机,最大时速为七十五公里。这是最适合苏联进行它的最拿手的坦克群闪电战的武器。但是,具有讽刺味道的是,这次却不得不把这种具有特别强大的攻击能力的新型坦克用于防御。
  在大虎山附近的最前线部队,一位坦克车长接受了越过乌拉尔山脉丛遥远的地方运来的T80形坦克。他自言自语地说:“这种坦克,如果在两年前进攻北京时配备给哦我们,那么现在早把中国军队感到长江疑难取了。配备这种坦克晚了两年。”
  实际上,现在苏军的处境同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在欧洲大陆陷于守势的德军开始装备“虎终之王”坦克时一摸一样。炮塔厚度达八十八毫米的这种坦克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坦克,盟军士兵一看到便感到恐惧。但是,由于出现的太晚,已不能挽回局势。如果德军在一九四零年装备了这种坦克,肯定会攻陷莫斯科。这种坦克的性能之优良,以至使许多德国坦克兵具备了上述这种自信。
  苏联战术空军也在引进新的飞机。这便是苏霍依21型飞机。从外表看起来,这种飞机并不漂亮,后腹部两侧有两个发动机,主翼也不是后退翼,而是一条直线。速度只有零点八马赫。但是用来对付坦克,则具有极大的威力。机头下安装着2门三十七毫米的加特林炮,这种炮具有穿透坦克炮塔盖的威力。安装在机翼下的电视制导战术导弹,具有用一发炮弹可以从远距离击毁敌军坦克和装甲车的能力。而且,机体的重要部分、驾驶座周围和油箱都用厚装甲包着,是专门对付坦克的很实用的空对地攻击机。可以说是模仿美国七十年代中期定型的A-10型飞机制造的。
  第一线苏军官兵在得到苏霍伊21型飞机和T80型坦克这些新式的空中武器和地面武器以后,士气突然大振。甚至在部队里到处可以听到许久以来不曾听到的这种乐观的谈话:“现在,在大虎山防御战中如能消灭中国的第一线精锐的部队,我们就可以重新打到华北平原,攻占北京。打得好的话,可以南下到黄河一线。”
  在苏联军队的官兵中,有人把这场即将来临的大虎山会战比作德苏战争中的库尔斯克坦克大会战。库尔斯克是莫斯科和黑海之间的一个地方城市的名字。一九四三年夏天,苏军在这里摆开了防御阵势,击溃纳粹德国军队的总攻后转为反攻,开始了漫长的反击战,这场反击战一直持续到攻占柏林。对苏军来说,这场会战是消灭希特勒的一个里程碑。在库尔斯克决战中,双方共投入数千辆坦克,直到今天还不断有人说这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坦克战。
  “一定要突破大虎山的苏军防御阵地。要夺回沈阳,就得这么办。苏军好象配备了新武器,不过我们也有新武器。”
  杨总参谋长坚定了突破大虎山的信念。据中国方面得到的情报说,苏军在大虎山以南几公里的地带,按东西走向配备了三个大装甲集团。其总兵力,往少里估计也有将近二十个师。另外还查明,在大虎山以北部署了几个师,作为战略预备队。
  “打不好,我们就要完蛋。苏军现在是防御;但它们内心想的却是尽快再打回南方来。可以采取诱苏军部队逐步南下而后歼灭的战术。”
  杨总参谋长终于把十六个师的装甲部队集结到了大虎山以南和大虎山西南二十公里的地方。
  这些部队的大部分,是在攻打北京时在后方武汉地区训练出来的精锐的装甲部队,装备的坦克是豹式Ⅱ型。中苏两军加在一起,有近一万辆坦克。眼看就要在东北地区南部的平原上发生冲突了。
  两个月前,在高桥会战中,苏军由于中国炮兵部队大量发射散雷而蒙受了巨大损失。在这次大虎山战斗中,苏军吸取了这一教训,不再粗心大意地发起先发制人的进攻。相反,倒是仿效库尔斯克会战,想尽量把中国军队引进苏方的防御阵地,利用地雷区、新坦克、对地攻击机、武装直升飞机、反坦克导弹等多位一体的综合战斗力量,彻底歼灭。尔后一举攻到北京。
  “苏军的地雷区的面积很大,把大虎山南边全部包围了过去。要突破这一地雷区,就得付出重大的牺牲。即使突破了,在以后碰上毫无损失的苏联装甲集团,我们恐怕也不可能取胜。”
  集结在前线的中国军的坦克部队中有人在这样窃窃私语,流露出不安。有一位师长建议说,要以全师覆没的决心闯入据料纵深达二十公里的苏军雷区。这位师长向杨总参谋长说;如果友军在我们之后突进去,我们全师覆灭也不是徒劳无益的。
  杨总参谋长驳回了师长的要求,他回答说:“我军的装甲部队还处在成长过程中,数量也有限。今后必须收复整个东北地区。不能在这里送掉一个师。我们有刚从美国运来的新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