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玛2号 作者:[英] 阿瑟·c·克拉克 金特·李-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译者:张赛加
ISBN:7…5365…2073…5 / I561。45
丛书名:外国科幻名家精品丛书
出 版: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版 次:1999年第一版第二次印刷
页数:457
字数:338千
定 价:19。50元
TXT制作:Xinty665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与拉玛相会》的续集。
75年后,又一艘拉玛飞船出现在太阳系中,惊魂未定的地球人发射了牛顿号,展开了太空探险行动。然而,接踵而至的一些奇怪恐怖的事故,引起一连串悬念。行动中,尼柯尔医生逐渐发现了女记者弗朗西丝的秘密,却不幸坠入一个幽深的地穴中,同外界失去了通讯联系。在艾云鸟和理查德的帮助下,她对这个新世界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最后,他们和奥图尔将军一同力挽狂澜,拯救了拉玛2号,更拯救了地球。
本书幻想奇特,情节生动,深刻地揭落了人类社会的种种矛盾,揭露了某些人为争权夺利暴露的种种卑鄙行为,并刻划了以尼柯尔为代表的勇敢善良、友爱和自我牺牲等高尚行为。
《拉玛》系列是阿瑟·克拉克的经典之作,一共四本,分别是:《与拉玛相会》蔡南德译、《拉玛二号》张赛加 译、《拉玛花园》肖文、颜小鹏译和《拉玛花园揭秘》李宁译(后三本与金特·李 合著)。
★★ 特别说明:
本书以凡剑(Ken777)制作的同名PDF书的文本、图片制作。
目录:
作家简介
第 一 章 拉玛重现
第 二 章 考查与训练
第 三 章 总结会
第 四 章 天下大乱
第 五 章 灾难之后
第 六 章 萨巴蒂尼
第 七 章 虎斑猫
第 八 章 微型监测仪
第 九 章 心跳异常
第 十 章 宇航员和教皇
第十一章 锡耶纳的圣徒米迦勒
第十二章 拉玛人,罗马人
第十三章 新年快乐
第十四章 再见,亨利
第十五章 飞向拉玛
第十六章 “拉玛,拉玛,璀璨的火焰”
第十七章 司令官之死
第十八章 谜团
第十九章 “帕罗”仪式
第二十章 睡吧,宝贝
第二十一章 潘多拉的晶体
第二十二章 破晓
第二十三章 日暮时分
第二十四章 黑夜里的怪声
第二十五章 朋友的情谊
第二十六章 第二次突击
第二十七章 准备出击
第二十八章 推理
第二十九章 狩猎
第 三十 章 不平静的拉玛之夜
第三十一章 天才的心事
第三十二章 “纽约”探秘
第三十三章 失踪者
第三十四章 奇怪的伙伴
第三十五章 坠入深井
第三十六章 冲向地球
第三十七章 孤立无援
第三十八章 来访者
第三十九章 智慧水
第 四十 章 外星的邀请
第四十一章 大救星
第四十二章 两个探险家
第四十三章 外星生物心理学
第四十四章 又一个地穴
第四十五章“尼基”
第四十六章 谨慎与蛮勇
第四十七章 巧破迷阵
第四十八章 欢迎地球人
第四十九章 沟通
第 五十 章 天无绝人之路
第五十一章 逃命的绳椅
第五十二章 “302航班”
第五十三章 “三位一体”
第五十四章 勇敢无畏
第五十五章 圣徒米迦勒的声音
第五十六章 神的启示
第五十七章 三人同行
第五十八章 无法选择
第五十九章 命运之梦
第 六十 章 重返拉玛
第六十一章 危急万分
第六十二章 最后时刻
后记
作家简介
亚瑟·C·克拉克 1917年12月16日生于英格兰的索默塞得郡。从童年起克拉克就对科学有浓厚的兴趣,曾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月球,画月球表面图。因穷未能上大学,他便到政府一个机关部门当审计员,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发展他对太空的爱好和探索,并加入自称英国星际学会的团体。1941年他加入皇家空军,任雷达教官,曾担任首次雷达导航降落(即G·C·A)试验负责人。服役期间,他发表了第一篇科幻小说。1945年,他在《无线电世界》杂志上发表了《地球外的转播》一文,预言了广播和电视信号可以通过卫星系统传播到全世界,令专业人士感到吃惊甚至怀疑。然而,20年后,“晨鸟”同步卫星的成功发射,证实了他的科学预言。从50年代起,克拉克对海底探索十分爱好,并到锡兰(今斯里兰卡)的科伦坡和澳大利亚的大堡礁从事第二职业——不穿潜水衣深水潜水和海底摄影。此活动,他在以《珊瑚岸》(1956年)开始的一系列作品中作了详细描述,并作为电视片的题材,搬上荧屏。从此,他和其他科学家一起作为名人,经常出现在美国电台和电视台上。
克拉克有四十多种著作,这些著作以三十多种文字出版了一千万册以上。1962年,他以科学写作的成就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卡林加奖;同年,《地球外的转播》一文获得富兰克林学院授予的金质奖,文中所论述的地球同步卫星的细节至今仍为所有商业通讯卫星所采用。1965年,他发表在《生活》杂志上的关于通讯卫星的文章,被评为该年度最佳航天报告文学而获得宇航作者奖。1969年,他获得美国科学促进协会和威斯汀豪(西屋)的科学写作奖;同年,他又以与斯坦利·库布利克合作的《2001:太空奥德》获得该年度的奥斯卡艺术成就奖的提名;此外,他还获得雨果奖和星云奖两项科学幻想小说头等奖。
第一章 拉玛重现
“神剑”巨大的剑锋高高地、默默地直指苍穹。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这个以原子爆炸为动力的雷达脉冲发生器一直没有运行。
想当年,在拉玛穿越太阳系的那些日日夜夜里,人们带着近乎狂热的情绪设计制造了这座巨型机器。它第一次启用,是在2132年。人们曾期望通过它,能够在外太空尽可能早地发现庞大的未来外星探访者,提前若干年发出警报,以免人类生活受到影响。
还在拉玛到达近日点之前,人们就决定建造这座设备。
拉玛是第一个外星探访者,它绕太阳一周后,又掉头直冲广袤无垠的星空匆匆而去,只留下无穷无尽的神秘。那次与拉玛相会获得了大量的资料,科学家们已经作了深入的研究。
科学家们宣布:拉玛,是一个具有智能的机器人系统,它对太阳系和这里的居民们完全没有兴趣。对于调查人员在拉玛里所遇到的种种神秘事情,官方的报告没有提供任何解释。不过,专家们则认为,他们已经了解了拉玛工程学的一些基本原则。在拉玛里面,人们发现,大小设施总有另外两个相应的备用系统,这似乎意味着这些外星人“每逢做事必成三”。
所以,如果说这艘硕大无朋的飞船也是一部“机器”的话,那么很自然地就可以推测,极有可能还有另外两艘拉玛飞船尾随其后。
然而,并没有什么新的太空船来到太阳系周围广阔而空旷的星际空间。年复一年,地球居民们面临着许多更紧迫的问题,于是,有关拉玛的故事逐渐消退隐寂,成为一段外星人入侵的尘封的历史。或许有人还依稀记得它,但那只不过是一个令人乏味的、50,000米长的圆柱体,仅此而已。很显然,人们已经把注意力转向了其它问题。唯有学者们还在锲而不舍地研究这个不寻常的来访者。
20世纪40年代初,一场严峻的经济危机困扰着世界,接踵而至的是维持“神剑”的经费告罄。而“神剑”似乎也并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科学发现来向人们证明为保证它的安全运行所花费的巨额开销是有价值的。于是,这个巨大的核动力脉冲器被关闭了。
45年以后,人们花了2年零9个月的时间才使它重新恢复运行。重新启用“神剑”主要出自科学上的考虑。在这40多年里,雷达观测的数据分析技术又有了新的发展,毫无疑问,这大大提高了“神剑”的利用价值。“神剑”又开始在茫茫太空摄取图像了。但这时,几乎没人料到拉玛会再次到来。
第一次在屏幕上发现这个奇怪的光点时,“神剑”操作员以为只是一艘地球的飞船,因而没有通知主管。但是,光点反复出现,操作员终于警觉起来,叫来了技术总管。总管分析了数据,认定这是个有着很扁的轨道的慧星。两个月以后,一个研究生通过计算发现,这个物体至少长40,000米,并且有着很光亮平滑的外壳。
这个朝着太阳系内行星们飞奔而来的物体是“拉玛2号”!消息立即传遍了全世界。
这一年是公元2197年。国际太空署当即决定立即集中所有的力量作好准备,以便在2200年2月下旬,当“拉玛2号”进入金星轨道后,进行一次有组织的考察。
地球人再次把目光转向了神秘的星辰,转向了浩渺无垠的太空。第一次拉玛出现而引发的那些深深的思索,又悄然回到了人们的心头。
新的来访者越来越近了,科学家们通过探测器仔细地确定了它的物理特征。至少从外表看来,它与“拉玛1号”是一对一模一样的孪生兄弟。
拉玛又来了!人类将再次同“命运女神”相会。
第二章 考查与训练
那奇怪的金属动物紧贴着墙边朝前慢慢移动,然后又向上面爬。瞧这东西瘦骨伶仃,活像是一只犰狳。它身上披着一层薄薄的壳,连接身体的三个部分中间的是卷挤得满满的电器组件,看起来又很像是一只蜗牛!
一架直升机在离墙两米远的地方盘旋,一条有弹性的活动机械手从直升机的前部长长地伸出,前端的夹钳绕着那只怪物晃来晃去,可就是没法钳住它。
“该死的!”伽洛斯·塔布里嘴里嘟哝着骂道,“直升机这样颠来簸去,要想逮住它简直是开玩笑!这爪子直绷着,怎么可能干这么精细的活儿?即使是在平地也不行!”
他瞟了一眼驾驶员:“喂,能不能让这宝贝飞机再稳一点儿?”
“飞得离墙再近一些。”大卫·布朗博士命令道。
驾驶员山中宏盯着布朗,脸上毫无表情,把一条指令键入控制台,屏幕立即闪起了红色信号,并现出一排字:“非法指令,距离的安全系数不足!”山中宏不言不语,直升机仍在老地方晃悠。
“螺旋桨离墙还有50厘米,唔,或许还有70厘米,”布朗大声地说,“有两到三分钟,这怪物就爬上悬梁,逮不住了。让我们用手动操纵模式来抓它。来吧,这次可不能出一丁点儿错,塔布里!”
山中宏用怀疑的目光看着这个坐在自己身后戴着一副眼镜、半秃着头的科学家。稍停,他转过头去,慢吞吞地在控制台上键入了另一条命令,把一个黑色的大操纵杆扳到左边位置。红色信号又闪动起来,屏幕出现一行提示:“进入手动操纵模式,没有自动保护!”山中宏小心翼翼地移动着直升机,慢慢地朝墙边靠上去。
塔布里工程师早已做好了准备,他的双手插在操纵手套里,不停地开合着机械手末端的大钳子。终于,机械手富有弹性的长臂灵巧地伸出,夹钳钳住了“蜗牛”身体的接合部。手套里感应器的回馈信号告诉塔布里:已经成功了,那怪物被抓住了!
“我逮住它了!”塔布里狂喜地大叫。慢慢地,慢慢地,他开始缩回机械手,试图把猎物放进直升机舱里。
突然,一阵风吹过,直升机猛地晃动起来,夹住怪物的机械手“砰”地撞到墙上,塔布里觉得大钳松动了。
“稳住!稳住!”他大声地吼叫,同时继续往回收机械臂。
山中宏试图控制住直升机的偏移,不料机头微微下沉,只听尾翼传来一声刺耳的轰响,金属旋翼的锋刃撞到了墙上。
山中宏反应极快,立即按下了应急开关,使飞机回到了自动驾驶状态。霎时,警报声大作,机仓监视器红光闪烁:“严重故障!严重故障!立即撤离!”山中宏没有一点犹豫,当即弹射出舱,拉开了降落伞;塔布里和布朗紧随其后,也弹出了舱外。
当塔布里工程师把手从控制手套里抽出时,机械手的夹钳松开了,那个怪异的动物掉到下面百米深的平台上,摔成无数的小碎片。
虽然有自动着陆系统控制,可没有乘员的直升机还是摇摇晃晃地坠向下面的平台。起落架重重地撞在平台上,弹起又落下,最后侧翻倒地。
不远的地方,一个身材魁伟的人从平台的升降机中跳了出来。他身着棕色的军装,胸前缀满了勋章,这是伏罗耶·波索夫将军——“牛顿行动”的司令官。他刚从“拉玛行动指挥中心”出来,神情激动,敏捷地大步跑向一架正等着他的飞行器。
在他身后,一个蓝眼睛的金发姑娘吃力地紧跟着。姑娘穿一身国际太空署的制服,双肩挂满了大大小小的摄像器材。波索夫将军大声地问飞行器里的电子工程师理查德·沃克菲尔:“有人受伤吗?”
“弹射时,塔布里的肩撞伤了,看样子伤得不轻。不过我已经和尼柯尔通了话,她说还没伤及骨头,四肢也好好的,只是许多地方被擦伤。”
波索夫跳上飞行器的前座,与沃克菲尔并排坐下,前面是控制板。金发姑娘急忙停止了摄像,爬上了后座。她叫弗朗西丝·萨巴蒂尼,是记者。
波索夫挥挥手,让她下去,说: “去看一下德雅尔丹和塔布里。”他用手指着平台的另一端,
“威尔逊可能已经在那边了。”
波索夫和沃克菲尔让飞行器快速滑行到了400米外,他们看见那位50岁开外、身上套着新军装的瘦小个儿大卫·布郎正忙着把降落伞塞进背囊里。波索夫下了飞行器,朝美国科学家走去。
“你还好吧,布朗博士?”波索夫将军脸色阴沉。
布朗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波索夫耐住性子,一字一句地说:“也许你可以告诉我,当你让山中宏改用手动控制时,脑子里究竟是怎么想的!这里就咱俩,咱们可以讨论一下。”布朗仍不吭声。
“你难道没看见警示灯吗?”波索夫继续说,“你想过没有,这种小聪明可能会让宇航员冒生命危险!”
布朗脸色难看,不高兴地瞥了波索夫一眼,生硬地说:“当时,只是想让直升机离目标近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