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ii-黑暗森林 作者:刘慈欣-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来了,又回来了。”张援朝接过粮票感慨地自语道。
“这是钱吗?”小延延看着那摞花花绿绿的小纸片说。
张援朝对孙子说:“不是钱,孩子,但以后买定量以外的粮食,像面包蛋糕
什么的,还有去饭店吃饭,都得拿它和钱一起花才行。”
“这个和那时可不一样了,”张卫明拿出一张IC 卡,“这是粮食定量卡。”
“定量都是多少啊?”
“我是21。5 公斤,也就是43 斤,晓虹和你们都是37 斤,延延21 斤。”
“和那时差不多。”老张说。
“一个月这么多应该够的。”杨晋文说。
张卫明摇摇头说,“杨老师啊,您可是那时过来的人,都忘了?现在倒是够,
可很快副食就少了,买菜买肉都要号票,这点粮食还真不够吃呢!”
“没那么严重,”苗福全摆摆手说,“这日子我们几十年前就过过,饿不着的,
别说了,看电视。”
“唉,可能马上要用工业券(1)了。”张援朝说着,把粮票和定量卡扔到桌子
上,转向电视。①国内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购买大件电器等商品所用的凭证。
屏幕上,那个圆柱形运载舱从基座升起,飞快加速,消失在黄昏的天空中,
由于看不到导轨,它好像是自己飞升而上的。运载舱的最高速度能达到每小时
500 公里,即使这样,到达太空电梯的同步轨道终点站也需68 小时。镜头转换
到安装在运载舱底部的摄像机撮下的画面,60 厘米宽的导轨占据了画面相当大
的一部分,由于表面光滑,几乎看不出运动,只有导轨上转瞬即逝的标度才显示
出摄像机上升的速度。导轨在向下延伸中很快变细消失,但在它所指的遥远下方,
“凡尔纳岛”呈现出完整的轮廓,仿佛是被吊在导轨下端的一个大盘子。
杨晋文想起了什么,“我给你们俩看一件稀罕东西。”他说着站起身,迈着已
经不太利落的步子走出去。可能是回了趟自家,他很快又回来了,把一片烟盒大
小的薄片放在桌子上。张援朝拿起来看了看,那东西呈灰色,半透明,分量很轻,
像手指甲盖。“这就是建造天梯的材料!”老杨说。
“好啊,你儿子竟然偷拿公家的战略物资。”苗福全指着薄片说。
“剩下的边角料而已,据他说,建造天梯时这东西成千上万吨地向太空发射,
在那里做成导轨后再从轨道上垂下来。。。马上,太空旅行就平民化了,我还托儿子
联系了一桩这方面的业务。”
“你想上太空?”老张吃惊地问。
“那也没什么了不起,听说上升时根本不超重,就像坐一趟长途卧铺车似
的。”苗福全不以为然地说,由于已多年不能经营煤矿,他早已成了破落户,别
墅四年前就卖了,这儿是唯一的住处;而杨晋文由于有一个在太空电梯工程中工
作的儿子,家里条件一跃成为他们三家中最好的,有时很让老苗妒忌。
“不是我上太空。”杨晋文说着抬头看看,看到卫明已经领着孩子到另一个
房间去了,才接着说,“是我的骨灰上太空,我说,你们老哥俩不忌讳说这个吧。”
“有啥忌讳的,不过你把骨灰整上去干什么?”张援朝问。
“你们知道,天梯的尽头有电磁发射器,到时候骨灰盒能发射到第三宇宙速
度,飞出太阳系,这叫宇宙葬,知道了吧。。。我死了后可不想待在外星人占领的地
球上,这也算是逃亡主义吧。”
“要是外星人被打败了呢?”
“几乎不可能,不过要真是那样我也没有什么损失,漫游宇宙嘛!”
张援朝连连摇头:“你这都是知识分子的怪念头,没什么意思。落叶归根,
我还是埋在地球的黄土里吧。”
“你就不怕三体人挖了你的坟?”
听到这话,一直没吱声的苗福全似乎兴奋起来,他示意另外两人靠近些,好
像怕智子听到似的压低声音说:“你们别说,我还真想到了这点:我在山西有好
几处挖空了的矿。。。”
“你想葬在那儿?”
“不不,那都是小窑矿,能有多深?但有几处与国有大矿挖通了,沿着他们
的废巷道一直可以下到地下四百多米,够深了吧?然后把井壁炸塌,我就不信三
体人能挖到那儿。”
“嗨,地球人都能挖到那儿,三体人就不能,沿着墓碑向下挖不就行了。”
苗福全看着张援朝哑然失笑:“你,老张,傻了不是?”看着老张茫然的样
儿,他指指杨晋文,后者对他们的谈话已经没有兴趣,在继续看电视转播,“让
有学问的告诉你。”
杨晋文对着电视嘿嘿一笑说:“老张你要墓碑干吗?墓碑是给人看的,那时
已经没有人了。”
张援朝呆呆地沉默了好一会儿,终于长叹一声:“是啊是啊,没有人了,什
么都是空的了。”
在去一号核聚变实验基地的路上,章北海的车一直行驶在厚厚的雪中,但在
接近基地时地上的雪全化了,路变得十分泥泞,本来寒冷的空气变得温暖而潮湿,
有一种春天的气息。章北海看到,在路边的山坡上,一丛丛桃花在这严冬季节不
合时令地开放了。他驱车向前方山谷里的那幢白色建筑驶去,基地主体位于地下,
这幢建筑物只是入口。就在这时,他注意到路边山坡中有一个人在摘桃花,细看
发现此人正是自己要找的人,于是把车停下来。
“丁博士!”他对那人喊道。当丁仪章着一大把桃花走到车前时,他笑着问,
“这花是送给谁的?”
“这是核聚变的热量催开的花,当然是送给我自己的。”在鲜艳花朵的衬托
下,丁仪显得满面春风,显然还沉浸在刚刚实现的技术突破带来的兴奋中。
“这么多的热量就这么扩散,太浪费了。”章北海走下车,摘下墨镜,打量
着这片小小的春天,在这里呼吸时没有白汽,他的脚底甚至都能感受到地面的温
热。
“没有钱也没有时间建一个发电厂,不过也没什么,从今以后,能源在地球
上不是什么需要节约的东西了。”
章北海指着丁仪手中的花束说:“丁博士,我真希望有些事情能让你分分心,
使这个突破晚些实现。”
“没有我突破得更快,基地有上千名研究人员,我只是指出了正确的方向。
我早就感觉到托卡马克方式是一条死路,方向对了,突破肯定会产生。至于我,
是搞理论的,不懂实验又瞎指挥,可能还拖延了研究进度。”
“你们能不能推迟一下成果发布的时间,这话我是认真的,也是非正式转达
了太空军司令部的意思。”
“怎么可能昵?对三个研究工程的进展,新闻媒体一直在追踪报道。”
章北海点点头,叹口气说:“那就很糟糕了。”
“我知道一些原因,不过你还是说说为什么吧。”
“可控核聚变技术一旦实现,马上就要开始太空飞船的研究了。博士,你知
道,目前有两大方向——工质推进飞船和工介质的辐射驱动飞船,围绕着这两个
研究方向,形成了对立的两大派别:航天系统主张研究工质推进飞船,而太空军
则力推辐射驱动飞船。这种研究要耗费巨大的资源,在两个方向不可能平均力量
同时进行,只能以其中一个方向为主。”
丁仪说:“我和核聚变系统的人都赞成辐射驱动,从我而言,感觉这是唯一
能进行恒星际宇宙远航的方案。当然得承认,航天系统也有道理,工质推进飞船
实际上就是化学火箭的变种,不过是以核聚变为能源而已,在研究前景上要保险
些。”
“可在未来的星际战争中不保险!就像你说的,工质推进飞船不过是个大火
箭,要用超过三分之二的运载能力运载推进工质,且工质消耗很快,这种飞船只
能以行星基地为依托,在太阳系内航行,这样做,是在重复甲午战争的悲剧,太
阳系就是威海卫!”
“这个类比很深刻。”丁仪冲着章北海举举手中的花。
“这是事实,海军的最前沿应该是敌人的港口,我们当然做不到这一点,但
防卫前沿至少应前推至奥尔特星云,并且要保证舰队在太阳系外的广阔空间有足
够的迂回能力,这是太空军的战略基础。”
丁仪说:“其实航天系统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主张工质飞船的是那些从化
学火箭时代过来的老航天们,但其他学科的力量也在进入航天界,比如我们核聚
变系统的,他们大都主张辐射飞船。这两种力鼍目前已经势均力敌,打破平衡的
就是那三四个处于关键位置的人,他们的意见决定最终的规划方案,真的,就那
么三四个人,可惜都是老航天。”
“这是总体战略中最关键的一步决策,如果这一步走错,太空舰队就要在一
个错误的基础上进行建设,有可能浪费一两个世纪的时间,到时再转向怕也没机
会了。”
“这你我都没有办法。”
同丁仪吃过午饭后,章北海离开了核聚变基地。车开出不久,潮湿的地面就
变成了皑皑的白雪,在阳光中泛出一片白光,空气温度急剧降低,章北海的内心
也迅速冷静下来。
他绝对需要能够进行恒星际远航的飞船,如果其他的路都走不通,那剩下的
一条,不管多么险恶,也是必须走的了。
章北海走进了位于胡同深处四台院中的陨石收藏者的家,看到这间光线黯淡
的老宅像一个小型的地质博物馆,四壁都立着玻璃柜子,里面很专业的灯光照着
一块块貌不惊人的石头。主人正在一张工作台上用放大镜仔细看着一块小石头,
见到来客便很热情地打招呼。这人五十开外的样子,面色和精神都很好,章北海
一眼就看出他属于那样一类幸运的人,有自己钟爱的小世界,不管大世界怎样变
化都能沉浸其中自得其乐。在老宅所特有的那种陈旧气息中,章北海意识到在自
己和同志们为人类的生存而战时,大部分人仍然执著于自己固有的生活,这让他
心里感到温暖和踏实。
太空电梯的建成和可控核聚变技术的突破,对世界是两个巨大的鼓舞,也在
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失败主义情绪。但冷静的领导者们知道,这一切仅仅是开始,
如果把太空舰队的建设与海洋舰队相类比的话,人类现在也只是拿着工具刚刚来
到海岸边,连造船的船坞都还没有搭建起来。除了太空飞船本体的建设,星战武
器和飞船循环生态系统的研究,以及太空港口的建设。都将面临着人类从未面对
过的技术深渊,这一切,仅在技术上完成准备,可能就需要一个世纪的时间。除
令人望而生畏的技术深渊外,人类社会还将面临另一个严峻的考验:太空防御系
统的建设将消耗超量的资源,这种消耗很可能使人类的生活水平倒退一个世纪。
所以,对人类精神的最大挑战还在未来。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上级决定开始实施
太空军政工干部增援未来计划,章北海作为计划的最初提出者,被选定为第一批
增援未来特遣队的指挥官。他在接到任命后提出,在进入冬眠前,应该让所有特
遭队军官至少在太空中实习和工怍一年时间。这是对他们未来在太空军中的工作
必需的准备。“上级不希望我们在那时成为不能出海的舰队政委吧?”他这样对
常伟思说。这个请示很快得到了批准,一个月后,他将和第一支特遣队的三十名
同志进入太空。
“您是军人吧。”收藏者端茶时间道。得到对方肯定的点头后,他说,“现在
的军人已经不太像军人了,但您我一眼就能看出来。”
“您也曾经是军人。”章北海说。
“好眼力,我大半辈子都是在总参测绘局服役。”
“怎么会对陨石感兴趣呢?”章北海赞赏地打量着这丰富的收藏问道。
“十多年前,我随考察队穿越南极大陆,任务就是负责在雪下面找陨石,以
后就迷上了这东西。它们来自尘世之外,遥远的太空,当然是很有魅力了,我每
拿到一块陨石,就像去了一个新的外星世界一样。”
章北海笑着摇摇头,“这只是您的感觉而已,地球就是由星际物质汇聚形成
的,所以地球就是一块大陨石,我们脚下的石头都是陨石,我手里的茶杯也是陨
石。而且,据说地球上的水是由彗星带来的,所以。。。”他说着举举茶杯,“这茶
杯里面盛的也是陨石,您这些东西应该是不稀罕的。”
收藏者指点着章北海笑了起来:“呵呵呵,你很精明,已经开始砍价了。。。不
过我还是相信自个儿的感觉。”
收藏者说着,迫不及待地拉章北海欣赏自己的藏品,他甚至打开保险柜展示
自己的镇宅之宝:一块来自火星的无球粒陨石,指甲大小。他让章北海在显微镜
下观看陨石表面那些小圆坑,说它们有可能是微生物的化石。
“五年前,黑格(1)想以黄金价格的一千倍买它,我都没答应。”
①罗伯特。黑格,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教授,是全世界最权威的陨石
收藏家。从二十三岁起开始收集陨石,拥有的陨石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私人陨石
收藏。
“这些有多少是您自己亲自采集的?”章北海指指周围的藏品问。
“只占很小一部分,大部分是民间购买和圈子里交流来的。。。说说看,您需要
什么样的?”
“不需要很贵重的,但要比重大,在冲击下不易破碎,易加工。”
“明白了,要雕刻是吧。”
章北海点点头,“算是吧,最好能用车床加工。”
“那就是铁陨石了。”收藏者说着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