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科幻世界电子书 > 重生传说 作者:周行文 >

第25部分

重生传说 作者:周行文-第25部分

小说: 重生传说 作者:周行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它垫底,你怕什么?”   
  这个参照物找得太大,刘明耀想了一下笑了:“你这不是在自夸么?拿太阳集团跟前苏联比。”   
  “我们不瘸腿,理论上来说还比它强呢。”我从茶几上摸到一个橙子,递给张小桐帮我切开,“把研发重点集中在网络上吧,现在开始大量召程序员,以后我们卖的电脑里都要带原创游戏。”   
  “白送?”   
  “做梦啊?”我一边喂张小桐吃橙一边说,“送体验版,想玩就花钱升级。”   
  “就咱们国内现在这些搞游戏设计的……”刘明耀面有难色,“有难度吧?”   
  “你们不会偷么?汉化,抄袭,模仿……这些总会吧?”   
  90年代中期中国某XX科技大量抄袭和汉化日本早年经典RPG游戏,居然也发了大财,更可怕的是,他们做了很多年,居然一直有市场,还没有人来告他们。   
  “我靠,这也太无耻了吧?”刘明耀嘴上这么说,看表情不知道比我贱多少倍,估计已经开始想着先拿哪家公司的游戏开刀了。   
  “没有最无耻,只有更无耻。”我把最后一瓣橙放到自己嘴里,含糊不清地说,“有钱不赚非君子,这等抵御外国文化侵略者赚我国人民血汗钱的好机会,于公于私,无论是个人角度还是民族大义,你都要好好把握这个机会啊……”   
  房间里挺凉快,刘明耀却在擦汗:“我怎么觉得像上了你的套呢?”   
  用餐巾纸给自己和张小桐擦擦手,我笑着说:“怎么会呢怎么会呢,您这是在缔造时代呀。你想想——帅哥刘,著名的电子制造业巨子刘明耀先生,中国电脑游戏发展史上不可不提的重要人物……你觉得这抬头怎么样?”   
  刘明耀听到最后一句,一拍大腿:“行,我看这事行!”   
  张小桐在我身边高深莫测地笑,我知道她在笑什么,刚才进办公室之前我曾对她说过:“这人不喜欢钱,但是可以留名的事他一定干。”   
  当时张小桐就问我:“你凭什么这么肯定?”   
  我说:“你看他名字啊,刘明耀,不就是想留个名光宗耀祖么?”其实也就是胡说,没想到还真给说中了。   
正文 第三十一章   
  从刘明耀那转战到于春荣主事的饮料厂,我们看到了和刘明耀办公室不同的景象。   
  厂长办公室门口摆了一排长椅,一群或西装革履或衣着随便的人老老实实坐在长椅上,目光聚焦在办公室大门上,大气都不敢出一声。用肚脐眼看也知道这些人是全国各地来要货的业务员,估计是供不应求得太厉害,于春荣开始摆谱了。   
  绕过这些满脸迫切的业务员们,我们终于在重重包围下找到了满头大汗的于厂长。厂长办公室里,于春荣正在一群人的包围下狂挂电话,看见我们进来,此人大大地松了一口气:“还以为你们失踪了,总算来了。”挥手让围攻他的各界人士暂时离开,这些人倒也乖巧,转眼间办公室里剩下我们三人。   
  张小桐晃晃手上的电话:“怎么不给我打电话?”   
  于春荣一脸无奈地摊手:“鲁薇通知我你们要来,我就没打,这几天开始暑期热卖,我们有点撑不住了呀……”   
  张小桐淡淡一笑:“这不是给于厂长支招来了么?”   
  经过几次决策之后,于春荣已经相当信任我和张小桐的建议,倒不是说他自己不行,主要是我们连报告都不怎么看就能正确估计市场需求和起伏周期的本事给他留下太大阴影了。其实这人很有本事,但他就已经被我们养成了每次做决定之前要听我们意见的习惯。   
  由于太阳红茶的热销,茶饮料时代提前半年来到了,我们这次来就是给于春荣提前打个预防针。印象当中两家有三十多年茶饮料制作经验的台湾公司都不是省油的灯,两年内把大陆市场扫得七零八落。论企业文化和团队,我们这边的数量和质量都不能和人家比,现在牛是因为抢了个先机,之后全面开战就只有败了。   
  于春荣殷切期盼着的所谓“新招”说白了也很简单,我给他的意见是在今年内至少要有六个不同口味的茶饮料面市,加大产量,成本增加也没关系。预计到95年初我们就可以慢慢稳守着市场等几个台湾品牌来打拉锯战了。说实话我很怕统一,不论是宣传还是推广方面,它都算得上是个顶尖的强者。纵观我所见过的各种广告,从1991年到2001年10年的广告精粹中,最能打动我三个广告有两个是统一集团的。对这样的对手,我不得不在对战的天平上给它多添几个估计的砝码。   
  94年的话,周边几个县的果园还比较有脾气,到95年末,货款拖欠严重,下岗人数增加,水果产量增加等几要素一汇,附近这些果园都开始哭天抢地,那时候我们就可以转型做果汁饮料了。   
  来饮料厂之前张小桐曾经嘲笑我食言,我说过这一年打算把所有的事都脱手,她引用钱钟书《围城》序言里那句“仿佛魔术家的飞刀,放手而没脱手”,说得我没脾气。人其实就这样,拿起了放不下,所以大家都用“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样的话给自己找理由。   
  目前饮料厂的问题也很简单,就是继续砸钱,其实于春荣恐怕已经想到该怎么做了,主要还是等我和张小桐来拍板决定,估计只要我们首肯他就打算接下来大干了。其实我不赞成这样,看形势大好就使劲往里扔钱,烧到后来发现烧不出东西就傻眼了。不过考虑现阶段特殊情况,钱还是得给,而且要于春荣不惜成本树立一个明星企业的形象,不管市里省里都要点头哈腰对付好,每逢春节国庆劳动节中秋元旦或者集资晚会都要出面出钱表示,以后还得靠这些人办事呢……   
  于春荣相对其他几人来说,属于“守”的类型,做事求稳求实,而且他喜欢和作风老派的人打交道,我觉得让他出面在政府机构打哈哈总好过让鲁薇蔡青这样千娇百媚的姑娘游走于狼群之中,毕竟我在心中还是把这些人当成嫡系部队,要重点保护。看于春荣老龄王老五一个,横竖也不会吃亏,万一有个女局长什么的看上他也是妙事一桩,哈哈……   
  我正想呢,张小桐斜眼瞅我一脸坏笑就知道我心里想的肯定又不是好事,偷偷捏了我一把:“想什么呢?笑得像歪嘴螃蟹一样。”   
  “哈哈,没什么,没什么……”我故意别过脸去不看张小桐,表情瞬间变成严肃地对于春荣说,“于总啊于总,这段时间真是辛苦你了,我觉得你不如找两个能帮你看看文件处理处理外边那群要货狼群的秘书,别总是亲力亲为了,我估计您为厂里的这些事漏了不少饭局吧?”   
  于春荣有点尴尬地看看我:“我倒是不太好酒,只是有些饭局推了给人印象不太好,一个人确实有点忙不过来……”   
  我看着他有点感慨,董庆华早年认识的这些朋友都太实在了,几年后他身边不复再有这种人。于春荣这个人在工作上极节省极尽心,尽管红茶饮料这一块收入可观,却连多雇一个人两个人都要一分一分地算,按说现在忙到这种程度,多加几个人我们也不会说什么,他非要等我们来才决定,可见此人的原则。   
  我们来就是要解决这种问题,我对于春荣说:“这样吧,找10个人,专门找两个负责轮流陪你出去应酬的,尽量找能喝会说话的。剩下的留在厂里帮你跟这些人打太极拳,你一天查一次单他们也不能私下里搞出什么事来。如果觉得产量不够就加生产线吧,你觉得好那就是好了,我们都相信你。”   
  于春荣一脸的“理解万岁”表情:“好好,你们总能知道我需要什么呀……还有其他要做的事么?”   
  “有,”我伸手往办公室墙上的省内地图一指,“跟周围这些果农搞好关系,就说我们要把果味茶饮料做大,明年开始,我们转战天然果汁饮料。”   
  “天然果汁饮料?”于春荣有点犹豫,“国内消费群能喝得起这个么?成本高啊……”   
  我笑了:“出口呀于总……那时候我们就不跟他们争国内市场了,中国饮料市场潜力巨大是没错,瓶颈也比人家多点,像增长上限低消费种类单一什么的……咱们当退则退啊。”   
  于春荣仔细想了一下,跟着我笑了。买进三等果榨汁出口创汇,赚钱又博名,政府高兴老百姓高兴,还不用考虑国内市场竞争压力,这种好事哪找去?   
  我耸耸肩:“如果没事我们就先走了,看你们外那一群群如狼似虎的……业务都哪去了?”   
  于春荣苦笑:“供不应求嘛,别人都做不了主,就都来磨我。”   
  我奸笑:“那让他们继续磨您吧……八月底咱们在电器城那边开个碰头会,总结一下这两个月的成绩。之前该办的事儿就都拜托您了。”   
  于春荣点点头,喊了个临时从车间调来的秘书送我们离开。   
  从饮料厂出来,正巧赶上旁边一个小学的补习班下课,三三两两的学生从校门里出来,有一些围在校门旁边的小卖部买零食吃,还有一个推着小车的老太太在那用没了牙的嘴吹糖人。我看见这一幕,怀念立刻如碎玻璃一样稀里哗啦撒在心里,拉着张小桐跑过去。   
  生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大概都记得这些东西吧?无花果、酸梅粉、糖稀、杏肉、天下第一梅、冰糖、奶片、牛皮糖,花生糖、大大泡泡糖、汽水糖、蜂窝糖、果丹皮、冰棍儿、棉花糖、山楂片、膨化爆米花棒、小袋烤鱼片……那些缠绵在舌头上的回忆,那些包容了色香味的经历,大概一辈子也难忘吧?记得01年我泡在论坛上的时候几乎平均每个星期就有数人跳出来缅怀这些东西,并尝试在心态日渐苍老的同时去寻找这些记忆中的食品。   
  他们的寻找无一不以失败告终。因为无论找不找得到这些食物,年代不同了,被美化的记忆只能支撑一厢情愿的幻想。没有了那个时代那个环境那种境遇,怎么吃也吃不回当时的心情。   
  烤鱼片变成大包装,汽水糖涨了几倍的价钱,天下第一梅消失,棉花糖越来越无味,冰糖被主妇们炖汤,果丹皮也开始成捆地卖。这样的变迁,这样的时代,这些人怎么可能在这些东西上再找到他们的童年?   
  和他们不同的是,我很幸运,我重新走了一次自己怀念的时代,尝遍了这些被无比怀念的童年美食。因为这个原因,成天跟我粘在一起的张小桐也成了不折不扣的小馋鬼,我们时常穿梭在城市各个学校之间,寻找我记忆中的那些美食和趣事。   
  在这个学校门口,最有特色的是一个辣串摊。所谓辣串不过就是用竹扦子串起泡开泡软的豆皮,用调好的特色辣酱刷在上面,1毛钱1串,买一大把吃起来十分过瘾。也有一些懂得变通的小贩,会把切碎的火腿肠和豆皮交叉这串起来,价格就要稍高一点,不过喜欢吃的人更多。   
  我小时候极喜欢吃这种东西,每次都吃到肚子疼。没想到这会居然看见一个串火腿豆皮辣串的摊。看看身边比我高很多的张小桐,再看看辣串摊,我就觉得人生只能这么幸福美满了。   
  张小桐很喜欢吃这些东西,但从形式上来说比我文静得多,陪我吃了几串就要停一停,问我:“你好像一直很喜欢这些东西?”   
  我嘴里塞满了豆皮和廉价火腿肠的混合物,含糊不清地回答:“系(是)啊,窝(我)系(是)个不高善(尚)的淫(人)……”   
  张小桐吃吃笑了几声:“把东西咽下去再说话吧,别噎着了。”   
  我傻笑几声,稀里哗啦把嘴里东西咽下去,感觉声带能正常发音了,说:“其实我觉得,我们这一代长大了之后都会对这些肯定会消失的东西产生深深的眷恋——您别嫌我说的这么文青,我的意思就是说,现在就是吃零食的时候,现在吃才会觉得开心、快乐,等到我们真的张大了再想吃,就来不及了。好比大人总要教导孩子说‘等你长大了怎么玩都行’,我就不明白,说这些话的人过脑子没有,长大后这些孩子除了知道去唱K喝酒找三陪小姐还会干什么?他们还能在长大了之后玩弹琉弹拍洋画滚自行车胎这些东西么?就算玩了,那不也就是拙劣的模仿么?一个人的一生缺了一样东西就是缺了,以后怎么补救也无济于事。”   
  张小桐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正要说什么,电话响了。   
  接电话嗯了三四声之后,张小桐捂着电话对我说:“三哥回来了,下午四点半到。”   
正文 第三十二章   
  我和张小桐分别行动,张小桐回去找鲁薇一起去接站,我则跑到台球室那里去找郭振。   
  到了台球室,我看见郭振正和杨远哲在那兴高采烈地玩SFC……等等,SFC?我揉揉眼睛再确认了一次,没错,是SFC,还有磁碟机呢。俩人正在玩一个被大多数人叫做《我的邻居都是鬼》的美版游戏,在两人旁边,有人在玩电脑游戏《大航海时代2》。本来挺奇怪,但仔细想想,估计是郭振建议老板扩建的经营项目,也在情理之中。   
  看见我进来,已经是熟人的老板对我一笑致意,郭振百忙之中回头想看看是谁能让老板脸上露出笑容,却没想到是我,手柄一撒转身给我来了个拥抱:“嘿,金秋远哲,看看谁回来了?”   
  不远处正在奋战《圆桌武士》的葛金秋和郭振身边的杨远哲像商量好了一样,一人过来给了我一拳,打得我在那装咳嗽:“哥,哥们轻点……老弟我弱不经风的……”   
  “考完试就不见你,跑哪逍遥去了?”杨远哲上下打量我,“几天不朝面,研究什么阴谋诡计来着?”   
  我又装模作样咳了几下才说:“忙啊,国际民生,世界大事,家门口老鼠打架菜市场大妈对骂啥都得照顾啊……还逍遥,我看见你们几个这样我就打心眼里往外嫉妒了你们知不知道?”   
  杨远哲一脸不信任地看着我:“听你扯淡,谁信啊?说吧,突然出现是想干吗?”   
  “FBI今天发工资,咱们去打劫吧。”我信口胡诌的同时对郭振比划了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