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资料集-第2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确,切记毛草,最后由练习数量的积累而达到质的变化。老拳师们讲:“怀抱婴儿不打到两万下,劲是出不来的”。而撑锤和迎面掌则应该“没遍数地练,越多越好,要学到老练到老。”练久了自会体验到其中奥妙无穷。
四是要循序渐进。练习时要先打暗劲体会要领在身体各方面的感觉,待感觉对了以后方可尝试发一点力,再随功力的增长而逐渐增加劲力,也就是“用暗劲把明劲逗出来”。但在具有一定功力后也切记少放足劲(即十分劲)。
五是八极拳练的是爆发力,也就是人们说的“寸劲”,他讲的是劲到头发,但发的是督透劲,不是抖弹劲。动作过程要柔顺自然,要充分放松,但要松而不懈,快速到位后,突然发力,发力时“象一垛泥撂到那”既要实又要稳,不能晃动、颤动。
劲力是拳术的灵魂,只有把劲力练好,才能为以后的拳术练习打下深厚的基础,才能把实用技法练好、用精,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随时发出整体浑圆力,才能在实战中发挥巨大威力。
八极拳的“跺脚”技术
八极拳的跺脚、擤气和发力,共同构成了八极拳劲力的三个基本要素,成为八极拳区别于其它拳种的基本特征,失去了这些基本要素,就失去了八极拳的本质。因此,基本要素奠定了整个拳术技艺的基础,是习拳者必须首先掌握的技术,它对拳术整体水平的提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八极拳的习练者和爱好者很多,但都普遍地存在基本技术不过关,甚至不入门的现象,从而导致虽苦修多年而难以登堂入室的结果。针对这种情况,从本讲开始将对八极拳的基本技术陆续进行分析讲解,希望能对八极拳爱好者有所帮助和启示,从中悟出八极拳的精华所在。
八极拳的“跺脚”也称“跺子”,是构成八极拳独特步法的主要因素,也是八极拳劲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跺脚有原地跺、上步跺、退步跺、双脚跺、单脚跺、碾跺等不同的演练形式,在练习时有轻、重、缓、急、明、暗的区别。
一、跺脚技术的作用。
跺脚技术的作用有四:一可助拳势,二可固根基,三可增功力,四可攻下盘。
所谓助拳势。一是通过跺脚技术的练习,使全身劲力协调和顺,从而有助于上肢、躯干等部位的发力,增加打击力度和效果。二是跺脚产生的山崩地裂的气势,可产生威慑敌胆的作用,在心理上给对方施加压力,使之产生畏惧感,起到先声夺人之效。
所谓固根基。是指发力产生的沉坠劲,通过跺脚直透地表,扎向地下,使人脚下生根,下盘稳固,也就是在瞬间迅速增加了脚与地面的摩擦力。
所谓增功力。即是经过长期的跺脚练习,可增加下肢的劲力,且可产生透力,武林中练功有蹬踹石滚之法,我们是蹬踹地球之法。
所谓攻下盘。是指跺脚是比较隐蔽的腿法,即可以踩踏对方之脚,踩中则可碎其脚趾脚骨,踩不中也可占据中门,乱对方之步法,所谓脚踏中门既是此理。同时又可吃住对方下盘,施展三盘连击的技法,使对方防不胜防,极具实效性。
二、练习跺脚技术易犯的错误。
练习跺脚技术易犯的错误主要有四:一是抬脚过高,二是落脚不实,三是力点不明,四是劲力不合。八极拳的跺脚与其它拳种的震脚不同,特别是与长拳的震脚有很大区别,其技法也非常细腻。
抬脚过高是由于习练者不求甚解,简单模仿,不明其理,在理解上产生偏差而造成的,他们总觉得高抬脚才能使上劲。拳谚云:“八极八极脚不离地。”八极拳的腿法要求高不过膝,步法则要求贴近地面而行,以保证下盘的稳固。
落脚不实也就是通常八极拳师所讲的放脚片,听起来啪啪直响,声音清脆,虽然有很好的表演效果,但由于劲力只停留在地表面,没有实用价值。正确的跺脚落地后,劲力直透地面,深入地下,声音沉闷、浑厚,听起来声音是从地下发出的,在室内练习时你会感到地面、墙壁都在颤动。
力点不明主要是指脚趾、脚掌、脚跟、脚掌外侧等部位用力不清,或产生错误的局部用力,从而造成脚跟、踝等部位损伤,影响练功效果及对正确方法的掌握。在练习跺脚时,应根据不同的动作需求和用途,而使着力点有所变化,但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证十趾抓地,决不允许脚跟先着地。
劲力不合是产生各种错误的根源,主要表现是单纯为了跺脚而跺脚,形成腿脚用力与整体劲力、擤气不协调,致使内气不能下贯,劲力无法下沉。有的人为了增加跺脚的劲力,身体先向上起再向下沉,反而弄巧成拙,把劲打散了。练习跺脚不得要领,即影响整体拳技水平的提高,还会造成损伤,轻者容易使足部受伤,严重者会震动大脑,引发脑血管病变。
三、怎样正确练习跺脚技术。
首先要选择适宜的练习场地。跺脚的练习最好选择在土质地面上进行,水泥地太硬易受伤,地板有弹性不易产生透劲、实劲,地毯太软总有使不上劲的感觉,久之也会影响技术水平的提高。
二是要循序渐进,由轻渐重,以轻为主。轻跺脚也就是所说的用暗劲,特别是初学者一定要注意不要轻易发力,要通过多练暗劲,使劲力和顺,周身协调,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再尝试发力,也就是老拳师们所说的“用暗劲把明劲逗出来”。即使已经具有一定功力以后,也要少打明劲,更要少放足劲(即十分劲),以免形成错误的动力定型,甚至受伤。错误的东西一旦形成并养成习惯,以后改起来就难了,即所谓“学拳容易改拳难”就是这个道理。
三是跺脚要与擤气相合。拳术的内外是否相合,主要是看气与力是否相合,气与力合是拳术六合的关键,跺脚本身也是一种发力,因此跺脚与擤气相合,也是完成跺脚技术的必备因素。跺脚与擤气相合的主要标志就是两者同时产生,同时完成,不能有超前和滞后的现象,更不能在跺脚时没有擤气。擤气的程度要与用力的轻重相一致,以便用内气的下贯来防止地面的反作用力损伤身体。
四是姿势要正确。跺脚时抬脚不可过高,下跺发力前脚应该尽量降低高度。腿的弯曲要适度,过直不利缓解地面的反作用力,过曲则易使跺脚与整体劲力脱节,从而产生局部用力、整体不合的现象,因而初练时拳架应略高一些为妥。
五是练习跺脚要与其它动作配合。练习时要遵循由简到繁的原则,可结合步法先练无上肢运动的跺脚动作,然后增加简单的上肢动作,逐渐应用到较复杂的动作中去,但不能操之过急,造成因上肢动作而影响跺脚的质量。
六是跺脚要与整体劲力相合。跺脚是整体发力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是十字劲中向下沉坠劲的一种反映,它不应该是腿脚局部用力的动作,而是整体发力时把腿脚催下去的,所以凡是有发力的动作必须有跺脚,跺脚劲力的大小直接受整体劲力的支配。
跺脚技术虽为八极拳的基本技术,但对整个拳术技艺的作用至关重要,其原理及作用绝非一篇文字所能概括,其深奥之处更非文字所能揭示,但习练者如能将此文内容理解透彻,在练习时细细体悟,并假以时日,跺脚技术自会日趋精纯,整体拳技水平更会有很大的提高。
八极拳的“擤气”技术
八极拳的擤气是构成八极拳劲力特征的基本要素,是八极拳独有的用气之法。俗话说:“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这是拳家们的经验之谈。我国的传统武术都强调内外兼修,对练气一直都非常重视,这也是中国传统武术与其它搏击术的主要区别。武术中的练气之法有很多,其表现形式也各不相同,但主要有内养和外用两大类,而擤气之法是最能应用于实战的气法。
一、擤气技术的作用
擤气是八极拳非常重要的基本技术,它的主要作用有四:一可稳下盘,二可增劲力,三可壮筋骨,四可促六合。
所谓稳下盘。就是通过擤气,促进内气下贯,也就是使丹田之气通过双腿注入双足,由涌泉穴向下发出,从而使下盘稳固。所谓“气沉则稳,气浮则飘”就是这个道理。在应用时,当对方企图摔倒你而发力的一瞬间,你即可擤气下沉,则对方很难摔动你,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千斤坠”功夫。
所谓增劲力。就是通过擤气,激发丹田之气,使之由肢体的发功点发出,从而增加发功点的打击力度,且可以透入对方体内,伤其内脏器官。所以,进攻类技法伴以擤气可以增加打击效果。
所谓壮筋骨。就是在擤气的瞬间,使身体的所有部位都充满真气,犹如充气的皮球,即可抗击打,又能反弹。当遇到对方进攻而无法躲避时,擤气可使外来劲力无法透入我之体内,从而增加了身体各部位的抗击打能力;又可利用擤气产生反弹之力,伤及对手,对手用力越大受伤越重。在练习靠山背、靠桩等身体拍打类功法时,伴以擤气,可避免内脏受伤,促进功力的增长。
所谓促六合。既是促进拳术六合要求的实现。拳术都讲六合,其中外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是对身体外形协调一致的要求。内三合中的“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是对人体内在因素和精神方面的要求,而“气与力合”则是沟通内外的关键环节。也就是说只有气与力合才能使内外相合,内外相合才能达到六合。八极拳在发力时伴以擤气,就是气与力合的具体途径,练八极拳如果擤气不得要领,或者不会擤气,都会导致内外不合,练一辈子也难以登堂入室。
二、练习擤气技术时容易出现的问题
擤气作为八极拳的一项基本技术,在习拳之初,就要同时练习擤气。而且它又是八极拳六合的关键,所以我们应该尽早地把它重视起来,但目前在擤气技术上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及时地加以解决。这些问题总结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没有擤气,二是机械模仿,三是要领不明,四是时间过长,五是气力不合。
没有擤气:其主要原因是对八极拳的了解肤浅,试想没有气与力合那有拳术六合,气与力不合也就失去了拳术的本质,你练的还是八极拳吗?有的人随老师习练八极拳多年,仍不会擤气,当问老师擤气技术时,老师说:“你还没练到时候,练早了会出偏差。”结果连随之习练八极拳几十年的弟子都不会擤气,练的都是“蔫巴拳”,真不知到他什么时候能教“擤气”?恐怕就连他自己也只是听说,根本没有练过吧?这实在是误人子弟。
机械模仿:是多数初学者易犯的毛病,原因主要是教练的问题,或保守思想严重而不愿细讲,或自己也不明所以,因而无法讲清。所以学生们只好机械模仿老师,老师“哼”学生就跟着“哼”,老师“哈”学生也跟着“哈”,更有甚者还把每个动作与“哼”、“哈”对号入座,这就是机械模仿的最明显特征。
要领不明:是指对擤气的原理不知所以,对练习的方法步骤不甚明了,不同情况时擤气的运用区别含混不清,因而产生偏差。有的只用鼻腔擤气,在发力较大时由于鼻腔狭窄而憋得满脸通红,致使气血上涌,不但造成鼻腔内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还会对脑血管及脑神经产生不良影响。有的要求舌舔上颚,这在发力较小只用鼻腔擤气时是对的,但当发力较大而需用口腔参与擤气时,则形成舌头阻碍气流喷出而参加擤气过程,影响了擤气的正常运行,久之形成错误,难以提高擤气的质量。
时间过长:是指擤气过程所用的时间明显拉长,这样非但不能起到擤气的应有作用,而且使体内真气泄出,弄巧成拙,事与愿违。就像泄了气的皮球,软弱无力,既不能增加劲力,更不能提高抗击打能力。
气力不合:前面所说的几种情况都会影响拳术的气与力合。但我在这里所说的气力不合主要是指擤气与发力不同步,不是超前就是滞后的现象。主要表现是有的先擤气后发力,有的先发力后擤气,还有的擤气时间长于发力时间等等。
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久而久之形成习惯,直接阻碍拳术技术水平的提高,影响对八极拳技术的正确理解,在应用时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产生副作用,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对待这些问题,及时更正错误做法,使自己的拳技水平顺利地向前发展。
三、怎样正确练习擤气技术
八极拳的擤气发声不同于其它拳种的发声,与练拳喊叫更是不可同日而语,它们之间在本质上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练习擤气时要明确以下几点。
1、要明确擤气的过程和要求
八极拳的擤气是在发力的瞬间快速排出体内浮气,从而使内气下贯,真气内存。擤气的关键是整个过程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要与发力同时产生,同时结束,不能有任何一方超前或滞后,这样才能达到气与力合的作用。
2、要弄清“哼哈”二气的实质
通常八极拳师们讲擤气时,都说有“哼哈”二气,有的还把它落实到具体动作上,哪些动作为“哼”,哪些动作用“哈”,却也直观,易懂易记。但笔者以为“哼哈”二气只是擤气的外在表像,不是擤气之本质所在,如果只在外部表像上去理解和指导练功,则难免会产生偏差。
“哼哈”二气之区别是由擤气的程度决定的,而擤气的程度又取决于发力,也就是擤气与发力在程度上应该是高度一致的。发力小或打暗劲时,擤气则轻微,这时排出浮气的数量也少,只用鼻腔即可完成,由于气流通过鼻腔所发出的声音与“哼”相近,拳家们取之谓“哼”。发力较大或放足劲时,擤气则重,这时排出浮气的数量也多,而鼻腔狭窄,显然不足以完成任务,这时就需要用口腔补充,甚至以口腔为主,以保证擤气过程的顺利完成,由于大部分高速气流由口腔通过,所发出的声音与“哈”相近,拳家们谓之“哈”。这就是“哼哈”二气的形成原因及实质所在。
因此,在习练擤气的过程中,何时用“哼”,何时用“哈”,是由发力的大小,擤气的轻重所决定的。假如我们只用一、二分劲练一套小架时,擤气只用鼻腔就足够了,那么所发出的声音都与“哼”相似,套用“哼哈”二气的说法就是用“哼”气练小架了;